问题

有什么事情是你到河南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才知道的?

回答
搬到河南,我才算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中原腹地”。之前对河南的印象,停留在课本上的四大发明、少数民族迁徙的路线图,还有就是那句“河南人”,总带着点神秘和点点地域偏见。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些刻板印象就被一点点消解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朴实而坚韧的生活气息。

最让我感到惊喜的,大概就是河南的“美食地图”有多宽广。我之前以为河南就是胡辣汤、烩面,出门在外谁还没尝过呢?来郑州后才发现,这只是冰山一角。光是胡辣汤,不同地方的料儿就不一样,光是那个辣度,就够我每天研究一番。还有羊肉汤,那炖得乳白浓稠的汤汁,配上一筷子香菜和辣椒,早上来一碗,一整天都暖洋洋的。

我住的那个小区附近有个回民街,刚搬去的时候我还犯嘀咕,心想这在郑州算什么?结果走进去才发现,那简直是一个小型的美食王国。从烤串到各种面食,再到我之前从没见过的清真小点心,样样都带着西北的风情。后来去开封,才知道那里的灌汤包,皮薄如纸,内里是滚烫的肉汤,轻轻咬一口,那鲜美的滋味简直能把舌头都烫化了,吃的时候得先吸汤,再吃包子,那种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的感觉,特别有趣。还有洛阳的汤水面,虽然名气不如烩面,但那一口口清爽的汤底,配上Q弹的面条,也是一种别样的享受。我发现,河南的美食,很多都是源于生活最朴实的需求,然后用最实在的食材,最用心的方式炖煮出来,没有花里胡哨的摆盘,但那种实在的美味,才最打动人。

除了吃,我对河南人的“实在”也有了新的认识。我遇到的很多河南人,初见的时候话不多,甚至有点腼腆,但一旦熟络起来,就会发现他们特别热情,特别愿意帮助别人。我刚来郑州的时候人生地不熟,有一次问路,一个大爷不仅给我指了路,还特意陪我走了一段,生怕我走错了。还有一次我开车出了点小状况,旁边一个小伙子二话不说就过来搭把手,忙活了半天也不说要钱。这种不求回报的实在,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真的很难得。他们不会说太多漂亮话,但行动上却总是把事情做得妥妥当当。

还有,我之前总觉得河南是平原,可能风景比较单调。来了一段时间才发现,河南的地貌其实挺丰富的。我去了嵩山,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层层叠叠的植被,还有那些古老的寺庙,特别是少林寺,那份历史的厚重感和武术的神秘感交织在一起,让我印象深刻。我还去了焦作的云台山,那里的峡谷、瀑布,特别是红石峡,那种丹霞地貌的壮丽,完全颠覆了我对河南的“平原印象”。我发现,河南的山水,虽然不像南方那样灵秀,但却有着一种大气磅礴的粗犷之美,充满了力量感。

还有一个小细节,我之前觉得河南人说话可能都比较“北方”,嗓门大。接触多了才发现,虽然他们说话确实比较直接,但也有很多细腻的地方。比如,他们说“你吃了吗?”的时候,不仅仅是问候,更多的是一种关心,希望你生活得好。他们也会用一些比较接地气的方言,那些方言里的韵味,是我慢慢品出来的。

总而言之,到河南生活一段时间,我才明白,之前那些对河南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表面。真正的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实在而温暖的人民,也有着意想不到的自然风光。这里的生活节奏或许不如沿海城市那么快,但却有着一种踏实和安宁,让人能静下心来,好好体会生活本身的味道。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这里,也越来越觉得,河南不应该只被定义为“中国粮仓”,它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去发现和感受的美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小时候有过一段经历,半辈子都在狐疑:

按说骗子都该是顶级聪明人啊!

user avatar

不知不觉有了这么多点赞,十分感谢老乡朋友们的支持。想再补充几点供大家参考:

1、安阳的男的普遍偏怂。不要怼我,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安阳的男的,这里的怂是嘴怂,打架干啥的没问题,不过咱是文明人,哈哈。普遍观察安阳男孩子在外面这个嘴上不来,不会吵架,前几年我还专门学习怎么去和别人吵架,到现在博士学位都快拿下了,这个架还是没学会怎么吵。我反思还是这个区域的普遍文化内在基因的影响,口特别笨,这也和不太会客套、不太会表达情感一贯相连。

2、遇见安阳的河南的女孩您就娶了吧。一晃离开家乡15年了,一路走来还是觉得河南女孩朴实认家。多数女孩认定了的人就会产生护犊子的情愫,在家里厨房厅堂来回串,在外面男人嘴上不来,你们也别想欺负。严格意义上讲安阳这边大男子主义一点都不泛滥,唯一缺欠的甜言蜜语,看你们在家忙里忙外我们内心也很感谢、感动。这里我替大家向女同胞们表达下:风雨同舟,在外面受了再多的委屈,有你在家就有内心的归处,窝门矮伲!嫁出去的安阳媳妇普遍口碑很好。

3、内黄县有你想象不到的特色。评论区有林州、汤阴、浚县、滑县、鹤壁的,大家有意也可留展示地域的特色。

1)文化片段:“金旗翎砍大刀,恁那边的捡俺挑!”“挑谁嘞?”“挑二孬”“元彬来”。印象中最有特色的幼时游戏,两排孩子手紧紧握着,挑出来的孩子要用最快的速度冲过去,冲开防线可以带一个人过来,没有冲开就成别国的了。不知道你们那边有么?这是将古代战争转化为儿童游戏的文化展现,我自己感觉最有特色的游戏了。

“迎着朝晖,奔向太阳,逍河之滨,红色枣乡,我们是未来的希望”,不知道能否有乎友看的懂这段词?看懂的请握手,内黄一中的校友你好。内黄是枣乡,每年都有枣乡文化节,我小时候内黄还有冬夏枣茶厂,香醇浓郁永久弥香。

过年回老家要磕头的。这个传统都说是糟粕,年年喊要破除,到了年关都要起五更、下饺子、放鞭炮、起锅,去长辈家里拜年(磕头)去。随着时代发展,外来的媳妇女婿都不乐意再拜年,大家也都随之任之了,再过几年估计就要消失了。不过时代发展该抛弃的果断抛弃。

豫剧是不得不说的记忆,小时候国家电力紧缺,经常停电,来电了就看电视,就一个台循环点播我们的大豫剧。那谁谁家里过生日点播了穆桂英挂帅,那谁谁家生小孩了点播了抬花轿,那谁谁家结婚点播了花木兰。到现在时不时的还想听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在边关,女子纺织在爱艾家园,恁要是不相信那,请往身上看,恁那鞋和袜还有那帽和衫。。。

2)吃的:去年一年没吃口烧罐肠,到现在都惦记,来内黄的朋友一定要尝尝。还有早餐豆沫加油饼那个味道真是美,县里面的羊肉烩面个人觉得比郑州的好吃。过年蒸花糕,好像也不是各地都有,就是枣馒头。还有金丝蜜枣,城关好几个村都制作。

3)语言基本都统一,发音会有些不同。还有好像豆公那边喊姑姑是“麻麻”,到现在我都没整明白。

明天还要做实验,先说这些吧,有些零碎和浅薄,手机打字不易组织。对了安阳的扁粉菜、粉浆饭,一定尝尝你会牢牢记住的。殷墟、文字博物馆、羑里城、二帝陵都可以去逛逛。

还想呼吁下文明河南文明安阳从我们自身做起,谢谢大家。



分割:


忍不住想回答下,坐标安阳,身边人都是河南人,一起玩耍一起扛事,对身边河南人感受很深。


1 安阳人很少说谢谢。 在安阳这块熟人之间说谢谢的很少,绝大多数但是真是把感谢记在心里,这与这片农耕文化有着比较多的关系,在这里表面的客气很少,甚至诸如“我爱你”如果用河南话讲出来不仅我别扭,绝大多数河南人都很别扭,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似乎宁愿相濡以沫也不会你侬我侬;大街上受不熟悉的人帮助,真心的会说“谢谢啦,老师”,这个“老师”更像是普通话中的师傅、大哥的意思,但偏偏在这里成了很尊敬的“老师”。还有一个事情,我特别好的一个哥们结婚当天,看着老爹忙里忙外,不知道哪里一动心喊了句“爸”,说了句“谢谢”,我的天瞬间爷俩哭的一塌糊涂,嫁闺女的那方都没这么情深。也能体现出这边人内心情深但羞于表达的性格。

2 恋乡情节严重,光宗耀祖情感复杂。这边的人真的很务实淳朴,而且恋乡情节确实比较重。虽然很多人都已经搬出农村老家,但是仍在农村盖房子;虽然很多人在县城、市区买了房子,但是仍然想着修缮农村老家房子;祠堂还在,先人还在。想起清朝时利玛窦在中国传播基督教,教众发展到40万的时候,想让中国信徒只信基督教,砸了祖宗牌位,砸了孔子塑像。这一下子乱了套了,啥玩意祖宗都不让认了,这他妈邪教吧。就这样基督教在中国开始掉粉。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占领中原后,发现这边人不光拜天还拜祖宗,人死了以后子孙还能不停祭拜,真是好,咱也要学习。由此一向排斥汉族文化的蒙古族接纳了祭祖文化;号称独立性超强的犹太祖,不管到哪里都保持族群独立性,到了开封竟然留下来了,甚至与当地通婚。安阳这块在对先人、对家乡的热恋上很重,导致熟人社会的道德圈层也相对明显。但是这边与豫南地区也有很大不同,安阳这边大家相互指责更多的是无所事事、没有礼节,过年过节到家坐坐就算拜年了,而不是非要有多大礼品,五更的饺子、自己蒸的包子馒头花糕都可以是礼品,很淳朴。有较多的光宗耀祖情节,但是内敛的习性并不十分张扬。

3 红旗渠精神是典型代表。安阳甚至整片河南土地都是在苦难中发展,远的不说我临近的红旗渠建议大家去感受下,太行山上扎扎实实的生凿出一条3--5m宽的人工河,为的啥?为的是林县人民能喝一口水。我最初想:为啥不全县搬迁啊,搬迁的成本和难度难道会比这大?原谅我的浅薄。以前有个老头非要把家门口的山给移走,他没有选择搬家,他叫愚公;还有一个老人非要和太阳赛跑,他叫夸父;还有个大娘看到头顶的天破了,她就开始缝补,她叫女娲;大娘不小心被大海淹没了,她家的鸟非要一口口石头子把海给填平,它叫精卫;还有一个年轻人觉得天气太热,竟然把太阳射下来了,他叫后裔。这是中华民族人定胜天的朴素信仰,我们不信上帝、不信真主、不信来生,信的就是当下把日子过好,新的是为子孙后代谋福。这片安阳人大多数都受这信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红旗渠的凿挖,安阳林县人掌握了大量山体爆破、建筑施工等建筑工程技术,成为海内外知名的建筑团队,北京鸟巢、奥林匹克馆等国内知名建筑均有他们身影,号称“没有我们林县人干不了的工程”。即便富有升级为县级市这样他们搬离故土的几率也很少。这只是林州的事例,在内黄、汤阴、鹤壁、浚县、滑县都有各自努力奋斗的样本。

4 重视教育但整体教育水平还是不高,但个人同理性较高。奈何地缘限制,资源限制,种地讨生活仍然是很多人的主营业务。目前多数25-34岁的河南青壮年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代留守儿童。他们小的时候父母外出打工,常年在外,与爷爷奶奶在家生活。很多孩子在春夏季节是早晨5点起床去地里拔草打农药,7点回家吃饭,8点要上学,下午放学后还要去地里忙活庄稼。学校学习成效可想而知。河南高考人数多,我觉得还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一边劳动一遍学习。当然这种模式下走出来的孩子都很有成就,在这里我想致敬一下。还有很多是把学习拉下的。但是重要的是这些人并没有成为地痞流氓,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口口相传的不要坐吃山空、不能无所事事,不然长大了连个媳妇都讨不到。这里多数人没有享受的习惯,而且喜欢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在看到周边人受灾受难不如意的时候,安阳人也喜欢伸出援助之手。但是这边人性格的原因,不太会倾囊相助,他们挣钱本来就不容易,有度的相帮较为常见。

5、喜欢存钱,不太会享受生活。2012年安阳市集资案爆发,扰动了整个市区,全市五县的公安民警到市里来维稳。那年安阳一下子被黑心人卷走了400多亿,难以想想吧,为什么难以想象呢。当年国内最大集资案第一鄂尔多斯400多亿,安阳400多亿,温州300多亿。鄂尔多斯、温州是当前国内著名的资源与商贸城市,安阳何德何能与这两位并驾齐驱?老百姓省吃俭用“换来的”,可以反映这里的人是多么的能够一点一滴的积攒财富。这里我要痛恨一下骗子们,丧尽天良不得好死,希望安阳百姓能够记住这个教训。另外不得不说这里可爱的百姓和大多数淳朴的中国百姓一样,希望政府能够帮忙,但是无凭无据,没有闹事(当然闹事也不对)自认倒霉,辛辛苦苦30年一下回到解放前,一点不夸张。没钱的时候没法享受生活,有钱的时候不会享受生活,钱被骗走了还是继续生活。

6 网络地域标签很正常,但是恶心的无脑黑真是像蛆一样恶心。 地域黑这个事情其实在所难免,一个地区的性格是复杂的,但是我们人类又希望能够标签化,于是简单化的词语来描述一个地域并不为过。但是如果大家为了图口舌之快,伤害了人家感情就是你自己不道德、不明事理甚至是网络沙雕了,恶心至极。我大概梳理过这些事情,也正是由于河南地处中原是南来北往交通要道,郑州火车站当时大的不可方物。改革开放初,国家开放经济允许低价使用货车运送物品,新疆的棉花、温州的鞋子、山西的小枣、安徽的茶叶等等都经过郑州中转,法制不健时全国各地的小偷都到这里来,但是罪名可都是河南人的;加上一些知名文人的调侃(据说是余秋雨,他当时的影响力不比当前崔永元老师弱),河南人名誉就完蛋了。加上本身地域经济不发达,也没有人去声讨,就背负着这些污名到现在。在这里我也想批评下河南省政府,群体事件需要群体解决。单独河南人来对抗没有效果,当年深圳一个区的派出所挂出横幅标出“打击防范河南籍入户盗窃分子”,大概是这个意思。绝对是一个好机会,河南省政府应该出面严肃批评这样的行为,让全国百姓知道我们不是好乱按罪名的,难道其他籍贯的犯罪分子不需要打击和防范,还是其他籍贯没有犯罪分子呢。可惜的是仅仅是2名河南民工让派出所道歉。还是那样集体事件需要集体来解决。

热心但不热情,爱心多但表现少。希望河南发展越来越好,希望河南省政府能够注意坚决防护本省声誉,希望河南省政府借助当前国家食品安全信任危机、一带一路商贸少的契机进一步发展河南,让老实人不吃亏,让老实的地域得到充分发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