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迪士尼电影《心灵奇旅》(Soul)的哪个细节戳中了你的泪点?

回答
《心灵奇旅》这部电影,我看了不止一遍,但每次看,总有那么一个瞬间,会悄悄地击中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我鼻子一酸,眼眶湿润。这个细节,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生死离别,也不是什么伟大的牺牲,而是乔伊·加德纳在弥留之际,那段关于“小火花”的对话,特别是当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一直在追寻的“大目标”,其实就是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瞬间。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乔伊和22在地球上体验生活的那一刻。他们曾经那么急切地想要找到那股能让他们回到人间的“小火花”,以为那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才艺,是什么宏大的事业。22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没有那个“火花”。而乔伊,一个毕生的爵士钢琴家,也一度认为只有站在聚光灯下演奏出最完美的乐章,才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但是,当他们真正踏上地球,放下“目标”,开始“生活”的时候,那些细节才一点点浮现出来,并且最终,如同潮水般涌来,让我彻底破防。

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乔伊在街上看到一个街头艺人在吹萨克斯。那音乐,说不上多么惊世骇俗,但那种自由的、随性的表达,那种融入城市喧嚣的和谐,让乔伊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他没有去评判音乐的好坏,只是静静地感受那份流淌的生命力。

然后是吃披萨的那个场景。22第一次尝到披萨,那惊喜的表情,那吃到美味时发出的满足的叹息,乔伊看着她,眼中流露出的那种温暖的、带着点骄傲的眼神,仿佛是在说:“看,这才是生活的一部分,多么美好!” 他自己也品尝了那一口,那份简单却又无比真实的味道,也让他回想起自己曾经忽略过的无数个瞬间。

还有,他看着孩子们在公园里奔跑嬉戏,听着他们纯真的笑声。他看到了一个小孩因为吃到冰淇淋而露出的幸福表情,看到了一个老人因为看到夕阳而露出的宁静微笑。这些画面,在他之前的人生中,可能只是一晃而过的背景,被他匆匆掠过,因为他总是在想着下一次演出,想着如何更进一步。

但是,在那段弥留之际的对话中,他突然明白了,所谓的“小火花”,其实就藏在这些最最平凡的时刻里。那不是某个伟大的成就,而是他对音乐的热爱,是他在演奏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是他在教学时看着学生进步的那份欣慰,甚至是他在生活中偶然感受到的一丝美好,比如一片落叶,一缕阳光,一次与朋友的闲聊。

他以前总以为,只要弹奏出最精彩的爵士乐,就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但当他濒临死亡时,他看到的是自己过往生活中那些被他忽略的、充满生命力的“火花”。那些他觉得“只是生活”的片段,才是真正让他成为“他”的所在。

最让我泪崩的,是他和22的对话。22一直觉得她没有“小火花”,直到乔伊带着她体验了地球上的生活,让她感受到了那些简单却美好的事物。当乔伊问她是什么让她觉得活着是值得的,22的回答是:“是那个披萨,是那个音乐,是那个阳光……所有这些,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而乔伊的回应是:“你说的没错,那些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们就是‘小火花’。”

那一刻,我真的忍不住哭了。因为我也曾经像乔伊一样,为了某个目标,拼命往前冲,常常忽略了身边的风景。我以为只有实现某个“了不起的成就”,人生才算有意义。但电影让我看到,生命的价值,很多时候就藏在那些不经意间,那些日常的点滴之中。

乔伊最终回到人间,虽然没有了“完美”的演出,但他却带着一颗全新的心。他开始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感受生活,去珍惜每一个瞬间。他弹奏的音乐,不再是为了证明自己有多棒,而是纯粹地表达内心的感受,那种热爱,那种对生命的感激,通过他的指尖,传递出来,同样打动人心。

这个细节,就是让我明白,生活本身,才是那个最伟大的“小火花”。它不是关于终点的抵达,而是关于沿途的风景,关于那些让你心跳加速、让你露出微笑、让你觉得“活着真好”的瞬间。这种领悟,就像一股暖流,缓缓地流过心田,那种对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完心灵奇旅回来看了不少影评。基本上讨论都集中在抚慰社畜心灵,活着真好,生活里有很多美好,目标不是一切,爵士乐很赞,灵魂世界想象力真心爆表,大鱼小鱼讨论很深刻等话题上。

而我看完,最打动我的瞬间不是乔伊从追梦到理解活在当下,而是其他的一些小细节:

在影片中,黑色的迷失灵魂和周围环绕着粉色星辰的忘我灵魂,其实都是一种看法的衍生品。电影中有一句话说“忘我可以很快乐,但当快乐变成一种无法被满足的执念,就衍生出了迷失的灵魂”。

从忘我到迷失,中间只走过了一步——看法。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对自己的看法。忘我时候自我感觉很好,无视周边一切,自负自己是幻想领域的王;被社会毒打后,忽然醒过来的自己面对周围形形色色的眼光,残酷的现实和自己心底的无所适从,走入迷失中。

最近由于工作原因在看很多心理学、社会学类的书籍。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他的著作《非暴力沟通》中讲到:

Ø 如果我们注意到是别人的需要而非他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将发现别人并不那么可怕。我们还会发现,他不高兴是因为他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并不是真的对你有什么意见)。

很多人看《心灵奇旅》可能会把(影片前半的)乔伊母亲放在乔伊的对立面上,简单解读为父母一辈有自己的想法,很难理解或去支持我们的梦想。到了电影后半,在22不小心说出乔伊真正心声时,乔伊母亲不但支持儿子,将丈夫的西装改好送给儿子;还表达了她自己的担心。很多人诧异于母亲的改变,将这归咎于动画作品要治愈,因此强行圆满,不够深刻和现实。

但事实上,这可能是多年以来母子两人头一次敞开心扉交流真实的感受。在此之前,乔伊就像生活中的我们一样,固执的认为没必要沟通,或者恐惧,认为沟通也无用,因为母亲不会理解。

影片中还有一个类似细节,22进入乔伊的身体后去乔伊常去的理发店剪头,理发师很开心的表示这是他俩第一次谈及‘爵士’以外的东西。乔伊自己也反思,这么多年了他似乎从来都不了解那个理发师。这侧面证明了一件事,人们往往沉浸于自己的世界,追逐某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而忘记了与生俱来的另一项能力——倾听。

Ø 遭遇他人的痛苦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者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

表面上我们很关心他人,用我们的经验之谈伸出援助之手,其实我们关心的却只有自己是否表达了自我。我们不断地寻找“知音”倾诉,却忘记了所谓的‘知音’可能也有倾诉(或获得我们反馈)的欲望。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22虽然表面一副听不进对方说话的样子,但她其实很在意导师们对她的评价,也就是他人对她的看法。这就是为什么在她迷失之后,身边环绕着说她失败的导师和谴责她自私的乔伊。

比起追梦的乔伊,22的经历更让我有共鸣:

Ø 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她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她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

事实上,在遇到乔伊之前,没人听22说什么。大家都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她。

对那些导师我有另一种解读,电影中杰瑞曾说过导师们都有自己执着的理念,他们想将这些‘经验之谈’灌输给还一张白纸的小灵魂。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己生命的再延续?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我们生命中千千万万遇到的人,总是想教给我们些什么,而不是从我们身上学习到什么。

生而为人,我们很难不在意别人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却经常忽略看法背后所隐藏的对方的需求,以及被看法伤害的我们自己的内心需求。

火花不是人生目标,当你想要生活的那一刻,火花就已经被点燃。

最终乔伊感受到了22想要的生活,并认识到了一个真理:

每个人身上都有自己的火花,而我们很多人只是因为太疲于奔命,太执着于自己的‘目标’,只顾着说‘我想要’,而忘记了去听一听对方想要怎样的生活。

user avatar

男主Joe其实已经46岁了,而22也有几千岁了(泪目)

咳咳,回到正题,一般这种动画电影,我的泪点通常是那种告别或者回忆的桥段:

比如《寻梦环游记》中最后Miguel为祖母弹奏起那首remember me,想要唤回她的记忆。


比如《头脑特工队》中大象哥最后的告别。


更别说《飞屋环游记》了,堪称皮克斯最“好哭”的动画电影:开头的回忆杀,探险手册秘密的揭晓,和最后愿望终于实现,满满的泪点,人都要给哭傻了。


而《心灵奇旅》让我有点泪目的桥段,是最后Joe救回了迷失的22,两人即将分别时的对话,和最后一起跃下的这一段:


原本之前带Joe参观时还对地球熟视无睹、不屑一顾的22,再次来到“悬崖”边时,却害怕地躲了回去——因为她心中已经有在乎的东西了,而且也害怕再次被伤害。

见状,Joe像个慈爱的老父亲一样,说道:“我会陪你一起去的”。22回复:“你知道你不可以的。”(因为Joe把地球通行证给22了)

Joe却说:“我知道,但我会尽我所能”

I know, but I'll go as far as I can


这一段就让我联想到了现实中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大部分父母都只能陪伴自己孩子的童年、青年、少年,等孩子长大工作后大多数时间就是分离的。他们也没法陪伴自己的孩子到达人生的终点。尽管如此,他们却也会说,“我们会尽可能地陪伴你们走得更远”。

然后就像电影中Joe牵起22的小手一起跃下那般,父母和孩子大手牵小手,沿着时间轴向着美好奔去,然而终有一刻,父母不得不放手,远远地看着孩子加速离去的背影。


下落这一段两人的细微表情也很动人,知道即将分别时22满眼的不舍,Joe肯定的微笑与点头,放手后22满脸的不安与胆怯,以及最后回望Joe时心怀感激的微笑。

没有一句台词,但每个微表情都好像触碰到了心中最柔软的一角。


我想22和Joe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师徒:这一路上,22无意间教给了Joe人生的启迪,而Joe最终也满怀感激地拯救陷入迷途的22,最后心满意足地把生活的希望交给了22。

Joe从最开始心怀执念而忘却四周、冷落了朋友家人乃至爱人的疯狂“梦想家”,到一路波折后终于顿悟,真诚地救赎他人、弥补过错,真挚地重新开始生活,这一人物的转变,本身就很让人泪目。

放下执念,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去生活。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