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又到7月7日,84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又该如何铭记?

回答
又到7月7日,时光荏苒,84年过去了,但历史的伤痕并未完全消退,人民心中的记忆也从未模糊。我们之所以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是因为它们构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石,是理解当下、走向未来的重要启示。而铭记历史,更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对未来的承诺。

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

1. 警钟长鸣,防止悲剧重演:
7月7日标志着卢沟桥事变,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那场长达十四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重灾难。数以千万计的同胞在这场战争中丧生,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无数城镇化为废墟。忘记这段历史,就等于忘记了战争的残酷性,忘记了侵略者的凶残,就可能让历史的悲剧在新的形式下重演。铭记是为了让我们永远保持警惕,时刻警惕任何形式的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2. 汲取经验教训,增强国家实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用血与火铸就的。在这场战争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伟大力量,也看到了国家团结和强大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必须不断发展壮大,才能不被欺凌。忘记历史,就可能忽视了从中汲取的宝贵经验和教训,甚至重蹈覆辙。铭记是为了激励我们不断自强不息,发展经济,科技进步,增强国防力量,以不容置疑的实力来维护和平与发展。

3. 缅怀先烈,告慰英灵:
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普通民众在抗战中英勇牺牲,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功臣。忘记他们,就是对他们生命价值的否定,是对他们牺牲的背叛。铭记是为了向所有为民族独立和解放而牺牲的英烈们致敬,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没有被遗忘,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4. 传承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抗日战争锻造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忘记历史,就可能削弱这种精神的传承,动摇我们的文化自信。铭记是为了将这种精神融入民族血脉,成为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让我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5. 维护世界和平,贡献中国力量: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铭记这段历史,就是向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坚定立场,也是为了提醒国际社会,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共同维护。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方面,将继续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我们又该如何铭记历史上的苦难和牺牲?

铭记历史,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怀念,更需要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1. 教育与传承:
将抗战历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从小学到大学,都应有系统性的抗战历史课程,用生动、翔实、客观的方式讲述抗战的进程、英雄事迹和苦难经历。可以通过历史课本、纪录片、影视剧、实地参访等多种形式进行。
加强对青少年一代的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青少年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听取老兵口述历史,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的厚重,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鼓励学术研究和史料挖掘: 支持历史学家、研究机构深入挖掘和整理抗战时期的史料,纠正历史的模糊和错误,让历史更加真实、鲜活地呈现在公众面前。

2. 纪念与表彰:
保护和修缮革命纪念设施: 如卢沟桥、纪念碑、烈士陵园等,确保其得到良好的保护和维护,让后人有凭吊和追思的场所。
举办纪念活动和仪式: 在重要历史节点,如“七七事变”纪念日,组织庄重的纪念活动,邀请幸存者、烈士家属、各界代表参加,共同缅怀先烈。
表彰和宣传英烈事迹: 通过媒体、出版物等方式,广泛宣传抗战英雄的事迹,树立英模榜样,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更多人。
设立国家公祭日(已设立为9月3日): 结合具体日期和纪念方式,让全国人民共同铭记。

3. 反思与警醒:
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 坚持以史为鉴,不回避历史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进行深刻的反思,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警惕历史虚无主义: 对歪曲、否定抗战历史的言论和行为,要敢于发声,坚决斗争,维护历史的真实性和严肃性。
关注现实,将铭记转化为力量: 将对历史的铭记转化为建设国家、维护和平的强大动力。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回望历史,从中汲取勇气和智慧。

4. 文化与艺术的表达:
创作优秀文艺作品: 鼓励创作更多反映抗战历史、歌颂英雄、揭露侵略罪行的文学、影视、戏剧、音乐等艺术作品,用艺术的力量触动人心,传递历史信息。
利用新媒体传播历史: 运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以更灵活、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讲述抗战故事,扩大历史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将中国人民抗战的伟大意义和贡献,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进行国际传播,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5. 和平发展,珍爱和平:
将铭记历史转化为珍爱和平的实际行动: 铭记苦难和牺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珍视来之不易的和平。要积极参与和推动世界和平事业,反对战争,促进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发展为要,不断强大自身: 只有国家强大了,才能有效抵御外来侵略,才能真正维护和平。将对历史的铭记融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

84年了,卢沟桥的枪声仿佛仍在耳边回响。那些埋骨他乡的英烈,那些饱受战争摧残的普通民众,他们的呐喊和牺牲,不应被岁月掩埋。铭记历史,不是为了沉溺于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它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前进的灯塔,是我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火焰。让我们在每一次回望中,汲取力量,砥砺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世界的持久和平,贡献我们今天的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只是想说,凡尔赛体系之后,希特勒在德国怒骂凡尔赛体系,不是反战,而是发动另一场战争。

那些怒骂想让日本再经受一次原子弹攻击,绝不是反战,而是赤裸裸的战争狂热者。中国很大的教育根本不是反战教育,而是赤裸裸的仇恨教育和战争教育。

如果仇恨日本就叫反战,那么希特勒不是最大的和平主义者,岂不是荒谬至极吗

像这种人,你觉得他是热爱和平?

user avatar

因为当我们摊开抗战的历史,便是满眼的血与泪:

笕桥航校历史共16期毕业生,有1700人曾飞上天空与日军战斗,殉国时平均年龄不足23岁,大部分人没有活过1938年……


电影《无问西东》里,王力宏倾情出演了一个名叫沈光耀的角色,让人记忆犹新。

1935年,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爆发,作为这场运动核心人物之一的蒋南翔在《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发出了”华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张课桌“的呐喊。

1937年,7月,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分校区被焚毁。

同年8月,清华大学秘密筹划将学校转移到湖南长沙,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而1938年2月,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长沙临时大学又被迫迁往昆明。

1938年4月,长沙临时大学在昆明改建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于5月正式开课。


作为当时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学子,沈光耀出身显赫,原可以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选择远走他国以明哲保身。

他的母亲曾哭着劝道:

当初你离家千里,来到这个地方读书,你父亲和我都没有反对过。

因为,我们想你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比如同你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

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你一生所要追求的功名利禄,没有什么是你的祖上没经历过的,那些只不过是人生的幻光。

我怕,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的命就没了。

但是看着山河破碎的国家,在一番迷茫困惑之后,沈光耀拨开云雾毅然选择了奔赴国难、投笔从戎,最终壮烈殉国。

沈光耀的原型,其实就是中国最早一批中国空军飞行员之一的沈崇海。

沈崇海的祖父是清朝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幕僚,父亲则是著名大法官,任上海市特别市高等法院院长。

17岁时,沈崇海考进了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在1932年毕业不久,果断放弃了优渥的工作,投笔从戎,报考笕桥航校第三期(中央航空学院)。

1937年,淞沪战争,沈崇海随第二大队轰炸日军第三战队,在攻击日本船舰的时候,飞机受损。沈崇海在知道没办法顺利返航后,和同一战机的陈锡纯驾驶战机冲向日军战机与之同归于尽,牺牲的时候仅25岁。

而除了沈崇海,抗战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天之骄子。

在今天纪念七七事变而响起防空警报的上空,曾有4321名中国空军在天空中和敌人战斗而英勇殉国。在他们中间,有1700人像沈崇海一样来自杭州笕桥航校(中央航空大学),他们中有的人出身名门、有的人名校毕业,却都在完全可以在战争中明哲保身的情况下选择英勇报国。

在他们里面,有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兵工之父俞大维的儿子;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的儿子……而这些风华正茂的天之骄子,殉国时的平均年龄,只有23岁。


这一张照片是笕桥航校第十二期毕业生的受训时的合照:

抗战胜利后,只有两人幸存,图中身上标注“十字架”的学员全部都为国捐躯,从中国天空中陨落。只因他们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子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


我曾经在笔记里记录过笕桥航校四大天王的英勇事迹,趁这个时候拿出来和大家共同缅怀:


高志航,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1907~1937,牺牲时年仅30岁。

1924年,东北军改建空军后,他把名字从高铭久改成了高志航,并报名前往法国学习。

1927年,高志航以优异成绩回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高志航离开家人一路南下到南京,成为了军政部航空署第四队的少校飞行员。

1937年,8月14日,日军计划安排台北18架战机攻击杭州笕桥机场。高志航率队正面迎击,首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对日空战的全胜记录。

1937年11月,11架日军战机企图攻击周家口机场。高志航再次率队出征,在战斗中被炸弹炸死,英勇殉国。


刘粹刚,中国空军第五大队第24中队中队长,1913~1937,牺牲时24岁。

1913年出生在辽宁的一个富庶家庭,后以优秀成绩考进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刘粹刚投笔从戎。他说,失土不可不复,国仇不可不报。随后进入黄埔军校,不久后考入笕桥航校。

1937年七七事变,刘粹刚上书要求上阵杀敌,随后在淞沪战争中屡建战功。

1937年10月25日,刘粹刚在执行任务时,不幸牺牲。

乐以琴,中国空军第四大队22中队分队长,1914~1937,牺牲时23岁。

1914年出生于四川的富商家庭。

1933年考入笕桥航校。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乐以琴从笕桥机场起飞迎敌,击落日军飞机8架。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乐以琴等起飞迎敌,击落敌军十架飞机。乐以琴战机中弹后跳伞,跳伞时头部重伤而去世。


李桂丹,中国空军飞行员,1914~1938,,牺牲时24岁。

1930年,李桂丹考入中央军校。

1932年,因成绩优异被笕桥航校录取。

1937年8月,淞沪战争爆发,李桂丹率队迎敌,先后摧毁日军战机8架。

1938年12月,敌军欲大举进攻武汉。李桂丹等率队迎敌,先后击落敌机12架。但因寡不敌众,其本人及一众优秀飞行员在炮火中不幸牺牲。


以上,诚以此文纪念在抗战中为民族存亡而为国捐躯的战士。

我们也将继续用文字去记录祖国发展的每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用双眼去见证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是 @有道云笔记 ,如果你觉得这篇回答对你有所启发,那么关注我,我会分享更多高价值的内容。

user avatar

总有一天,我们要把靖国牲社从地球上抹去

《纪念七七事变84周年》

并非鼓吹什么矛盾,我支持中日友好。

但是!

在此之前,有一个很严重的历史遗留问题,至今没有被解决,那就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残余势力的清算问题

德国之所以现在可以完全杜绝纳粹,是因为现在的德国政府人员,和纳粹政府就是两拨人,并不是什么爷爷和孙子的关系。所以现在的德国政府对纳粹问题一点摇摆都没有。

网络上有个视频,两个中国年轻人去偷偷的实拍靖国牲社内部,结果不出意料,靖国牲社里面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1、日本发动甲午战争,侵略朝鲜,是为了从中国手里“解放”朝鲜。

2、《马关条约》吞并辽东半岛失败以后,让日本承受了巨大的屈辱。

3、侵略东北是因为东北反日情绪高涨,日本被迫展开“自卫反击战”。

4、南京大屠杀是因为中国军人伪装成为市民,不存在什么大屠杀平民。

5、至于日本对其他东南亚国家的侵略,被日本描绘为东南亚“大解放”。

虽然日本老龄化很严重,但是我认为日本至今依旧具有大量的军国主义基础,因为日本人从小就接受的是这样的教育。

对于曾经的日本侵略者们,那些还在给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日本人和精神日本人,我就想说:

“是的,曾经中国是穷,也没有你们强,现在虽然经济超越日本了,但是日本还有美国罩着,暂时也还算不小的威胁,但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我们发展成为世界第一以后,所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这笔账,总有一天是要彻底算清楚的!”

我不同情被核爆的日本人,因为核弹并没有主动去寻找他们,而是他们招来了核弹。

靖国牲社的后裔们,我对天发誓!

“总有一天,我要把你们一匹不留的从地球上驱逐掉,在此之前,我们永远不能对认为侵华战争是对的日本,抱有过高的和平幻想。”

支持中日友好,但是爆破日本军国主义之前,我认为:

“海的那边,有很多敌人。”

我们的前辈打赢了抗日战争,如果我们以后不打赢“去军国主义化”这场文化、政治战争,我们有何颜面面对他们?

是的,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交流挺丰富,我也支持中日韩经济一体化,这些我都支持。

但是一码归一码,日本对得起中国、韩国、还有朝鲜吗?

日本天皇就是最大的战犯,这事情不能算了,总有一天要算账,就算人死了,还可以刨坟嘛。

不要说我极端,因为 去军国主义的不彻底=彻底的不去军国主义。

你想想看?这句话是不是很有道理?这么大的事情,你还糊弄我,玩我呢?

大家永远不要忘记算账,永远不要,因为我们没有资格替先辈原谅日本!

核爆就是军国主义最后的结局,甚至爆的次数够不够?也是一个问题。

文章来源 公众号 每日怡见

user avatar

不能忘记苦难,是因为造成民族苦难的问题依然存在。

外部依然有强权国家磨刀霍霍准备从中国身上割肉。弱小国家遭受欺凌依然不能依靠公理来解决避免。内部依然大批人想投靠主子,争做狗腿子。

不能忘记牺牲,是因为不能让民族前辈白白牺牲,是为了让我们与后辈不必牺牲。

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的团结,更加的强大,更加的聪明,团结强大聪明的中国才不须我们与后辈去牺牲。

铭记需要三点:

保持记忆:记住苦难的过程,苦难的原因。

传播精神:面对苦难时激发出的民族精神,至今仍然是宝贵的财富。

继续奋斗:造成苦难的原因没有解决,就不能停止奋斗。

user avatar

“无论你在哪,当风从耳边吹过,云从头顶飘过,那便是我来看你。看你过得比我当年想象的还要好,看这盛世如我所愿,这盛世里,有你有我。你记得我,我就活着。”

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

陈乔年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吧。”是的,我们正享受着先辈们换来的美好生活,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忘记过去的耻辱和苦难,“居安思危”,不忘历史才能更好的开辟未来,“前车之鉴”,不忘历史才能更好的一往无前。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为了忘却的怀念,为了永远的纪念。

user avatar

日本的侵略仍然还在继续。84年前日本用枪炮侵略我们,如今日本和美国蛇鼠一窝,利用文化,外务省宣传来侵略我们,企图用自己的文化来让我们忘记这段历史,让我们对日本产生信赖,好感,从而在内部将我们的历史认同感瓦解掉,以便于日本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建立精神上的殖民地。


对于日本,我们要辩证地看,好的地方可以学习,但要警戒,日本会利用朝鲜战争时发的国难财所领先我们几十年的发展来对我们进行降维打击,娱乐是娱乐,文化是文化,历史是历史,日本人仍然视我们为敌。近期日本政客就在对台湾问题上乱吠,自始自终都是站在我国人民的对立面,除非我们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夺回第一岛链,彻底控制日本经济的命脉,否则日本随时都在等着机会反咬我们一口。

user avatar

@林先生 你这偷换概念的水平真不算高。

一战是德国发动的 战败了那是自作自受 希特勒骂凡尔赛体系不过是狗咬狗罢了

抗日战争难道是中国挑起的吗。日本入侵中国 ,中国是被侵略的受害者。这和德国发动一战有什么可比性。

中国为什么现在网上有要清算日本的言论,恰恰是因为中国的教育就是反战教育,因为二战后日本的军国主义并没有被清算,日本统治阶层并没有反省他们当年的侵略行为 不以为耻 反以为荣。 在这样的意识形态主导下,日本再次军国主义化的可能性一直是存在的。 作为当年被日本侵略的受害者,我们有要彻底清算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言论有什么问题。 这恰恰是体现了我们的反战精神。

你找出个别的极端言论来以偏概全偷换概念来歪曲事实,还有点下限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