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萨特的名言“他人即地狱”?

回答
萨特的那句“他人即地狱”,听着像是极端的悲观论调,也像是在描绘某种令人窒息的境遇。但仔细揣摩,它其实触及了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不安的真相,也因此引人深思。

首先,我们要理解萨特所处的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同时也揭示了人生而自由但又被“抛入”这个世界,没有预设的意义,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创造。在这个框架下,人是“自由的”,但这份自由也带来了焦虑和责任。

那么,“他人即地狱”的“他人”指的究竟是什么?我理解,它并非指那些具体的好人坏人,而是指“他人”的目光、评价和期待。当我们将自己投射到“他人”的眼中时,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是被观看、被定义、被审视的。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你站在舞台中央,接受着台下观众的注视。他们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将你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你可能会下意识地去迎合他们的期待,或者因为担心他们的评判而变得拘谨、不自在。这种被“看”的感觉,就是“他人”对你的凝视,而这种凝视,有时确实会成为一种束缚,一种枷锁。

萨特之所以说“他人即地狱”,是因为他认为,当我们将自己的存在意义寄托于“他人”的认可时,我们就失去了自主性。他人可以轻易地通过他们的评价来塑造你,定义你,甚至剥夺你本该拥有的自由。如果他们的评价是负面的,你的自我价值感就会受到打击;如果他们的期待与你的本真有所偏离,你就会被迫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角色。这种被“他人”所决定的状态,就像是被困在地狱,无法逃脱,无法真正地成为自己。

萨特在《禁闭》这部剧里就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点。剧中的三个人被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没有地狱的火焰和折磨,但他们彼此的凝视、指责和期待,却让他们痛苦不堪,成为彼此的地狱。他们无法摆脱对方的目光,也无法逃离彼此的评价,只能在无尽的循环中承受着精神的折磨。

然而,这句名言并非是要我们彻底孤立自己,逃避一切人际交往。萨特并非鼓吹一种极端虚无的个人主义。相反,他也在探索如何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保持自我的独立和自由。

“他人即地狱”的另一层含义,也包含了一种深刻的洞察:我们之所以会感到在地狱,也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对被他人评判的恐惧和焦虑。我们渴望被接纳,渴望被理解,也因此才如此在意他人的目光。这种渴望,本身就让我们更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更容易被“他人”所定义。

因此,理解“他人即地狱”,不是要我们变成一个冷酷无情、对他人漠不关心的人。而是要我们认识到,在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的张力。我们要学会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轻易被他人的评价所裹挟,不将自己的存在意义完全寄托在外界的认可上。

这就好比,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内在世界,一个自由思考、自由感受的空间。而“他人”的目光,就像是试图闯入这个空间的某种外部力量。我们要做的,不是关闭所有的门窗,而是学会如何在这个空间里,既能接纳外界的信息,又不被它所侵蚀,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完整性。

萨特这句看似偏激的话,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人际关系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带来温暖、支持和意义,也可能成为我们自我实现的阻碍。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处理这份关系,如何在这种互动中,守护好属于自己的那份自由和真实。这是一种长期的修行,也是一种对人生智慧的考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我大学的时候学过,不是说别人就是地狱,也不是说别人都是恶魔,也不是说置身于人群中,就像置身于地狱,而是说:


你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你就是身处地狱了。


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出自戏剧作品《禁闭》,讲的是三个人死后,被投入了地狱当中——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禁闭》主要描述了三个死后被投入地狱的罪人,邮政局小职员伊内丝,巴黎贵妇艾丝黛尔,报社编辑加尔森以及属过场人物的地狱听差。当他们在地狱密室初始相遇时,彼此之间设防戒备,相互隐瞒生前劣迹:加尔森竭力要让他人相信自己是英雄,实际上他是个在二战中因临阵脱逃被处死的胆小鬼,同时又是个沉溺酒色,折磨妻子的虐待狂;艾丝黛尔掩饰色情狂的身份和杀婴罪责,诡称自己是个为了年老的丈夫断送了青春的贞洁女子;伊内丝则充满敌意地牢记“他人”的存在以求尽可能地包庇自己同性恋的往昔。但是,他们不仅彼此封闭自己,同时又相互“拷问”他人,每个人无时不在“他人的目光”中存在并受到审视与监督。由于他们生前恶习不改,真实面目迅速裸露。一旦暴露,便无顾忌,三人间形成了一向相互追逐,另一向相互排斥的双向型三角关系:加尔森希望得到伊内丝拒绝艾丝黛尔;伊内丝希望得到艾丝黛尔拒绝加尔森;艾丝黛尔希望得到加尔森拒绝伊内丝。三个痛苦的灵魂像坐上了旋转木马,永在相互追逐又永远追逐不到的“境况”中,相互的追逐成了一场不堪其苦的煎熬,谁也不能得到,谁也不能安宁,谁也不能退场,其苦状若身陷无间地狱。最终加尔森悟得地狱之中并无刑具的道理:

——

“何必用烤架呢,他人就是地狱!”


萨特通过戏剧中蕴含的存在主义告诉我们,太过于关注他人的眼光,太关心别人的看法意见,就等于无时无刻都活在地狱中,忍受着众目睽睽的火烤,这就是炼狱。


是啊,当人失去自我的时候,没有主见的时候,何须下地狱呢?现实就是地狱一般的可怕。


Finished 。


正解。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萨特的那句“他人即地狱”,听着像是极端的悲观论调,也像是在描绘某种令人窒息的境遇。但仔细揣摩,它其实触及了人际关系中一个非常核心且令人不安的真相,也因此引人深思。首先,我们要理解萨特所处的哲学背景——存在主义。存在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责任,同时也揭示了人生而自由但又被“抛入”这个世界,没有预设的意义.............
  • 回答
    萨顶顶的唱功,我觉得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不是那种能用简单的“好”或者“不好”就概括的。她的声音条件本身是很不错的,有辨识度,而且音域也比较宽。首先,我们得说说她最鲜明的特点——独特的嗓音和演唱风格。萨顶顶的声音,就像她很多歌曲给人的感觉一样,带有某种神秘、空灵甚至有点飘渺的特质。她的声音不是那种力量.............
  • 回答
    萨沙的《蒋介石指挥的长征》一书,作为一部在海外出版的军事历史类作品,其问世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以往叙事的视角来审视中国近代史上那场波澜壮阔的军事和政治事件。要评价这本书,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考察其史料运用、论证逻辑、叙事风格以及它所带来的历史解读新意。首先,从史料的运用来看,萨沙.............
  • 回答
    星籁歌姬萨勒芬妮:一场音乐与技能交织的奇妙碰撞《英雄联盟》的新英雄萨勒芬妮,这位以音乐为武器的星籁歌姬,自公布以来就吸引了无数玩家的目光。她的技能设定,与其说是战斗的手段,不如说是一场精心编排的音乐会,将音乐的感染力、情绪的渲染与游戏的策略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剖析一下萨勒芬妮的技能.............
  • 回答
    那天,也就是2019年5月15日,魔兽世界的玩家们迎来了一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艾萨拉的崛起》全新动画“避风港”正式发布了。对于许多玩家来说,这不仅仅是一部短片,更是对即将到来的游戏内容的一次最直观、最沉浸的预告,承载着无数的期待和对艾泽拉斯故事的延续。首先,单从“避风港”这个名字本身就能感受到.............
  • 回答
    2019年5月15日,《魔兽世界》正式上线了名为“艾萨拉的崛起”的全新动画短片:“避风港”。这次的推出,可以说在游戏社群内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并且相当有意思,尤其是在那个时间点上。首先,从故事叙事的角度来看,“避风港”做得非常出色。它将我们带回了那个充满恩怨情仇的加基森。我们看到了瓦里安国王和希尔瓦娜.............
  • 回答
    要评价非洲刚果的萨普协会(Sapeurs),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它的起源、文化意义、社会影响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侧面。萨普协会绝非仅仅是“穿着时髦”的群体,它承载着复杂的历史印记和深层的社会心理。起源与历史根源:殖民主义的遗产与反抗的幽默萨普协会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法国和比利时殖民刚果时期。当.............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要求韩国为部署“萨德”反导系统(THAAD)埋单的努力,可以说是一次相当不成功的外交尝试。最终未能让韩国承担部署费用的结果,是多方面因素博弈、韩国国内政治考量以及特朗普政府自身策略局限性共同作用下的产物。首先,我们得从特朗普政府提出这个要求时的背景说起。2017年,在朝鲜核武器和.............
  • 回答
    台湾军方就“萨德”反导系统部署的表态,是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思的议题,它牵涉到台湾的战略安全、地区地缘政治以及两岸关系等多个层面。要评价这一表态,需要我们从几个关键角度切入,细致地梳理其背后的逻辑和潜在影响。首先,我们不能忽视台湾军方此番表态的直接原因和考量。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极其敏感,地缘政治的角力.............
  • 回答
    巴伐利亚的伊萨博,作为百年战争时期法国王后,她的名字常常与混乱、背叛和政治阴谋联系在一起,她的评价也因此变得扑朔迷离,充满争议。要理解她,我们得把她放到那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去审视,去看看一个女性在那个男权至上、战乱频仍的时代是如何挣扎求生,又是如何被历史的洪流所裹挟。伊萨博出生于1371年,是巴伐利亚.............
  • 回答
    作为一名刀客塔,我得说,这次的「乌萨斯的孩子们」复刻活动,简直就是给我来了一剂猛药,让我又重新体验了一把当初那种震撼和感动。说起来,这活动当年第一次上线的时候,我还是个刚入坑不久的新人,对剧情的理解还比较浅,很多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这次重温,感觉就像是把老电影重新看了一遍,细节上的东西一下子就清晰了.............
  • 回答
    2020赛季的F1萨基尔大奖赛,绝对是F1历史上最令人瞠目结舌、最让人费解的比赛之一,而奔驰车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是让人一头雾水,堪称“迷幻操作”。这场比赛,本应是梅奔提前锁定年度总冠军后的一次“例行公事”的表演,结果却变成了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闹剧。一切的起点:汉密尔顿的缺席与拉塞尔的临危受命首先.............
  • 回答
    萨满祭司,这个在《魔兽世界》中独树一帜的职业,总能勾起玩家心中那份对自然、对元素、对古老信仰的敬畏与热爱。如果让我来评价萨满祭司,那绝不是一句两句能够概括的。它承载着整个艾泽拉斯大陆上萨满教的核心精神,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生与死的神秘桥梁。从职业定位来看,萨满祭司无疑是《魔兽争霸》系列,尤其是《魔兽世.............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希望韩国支付部署萨德的费用10亿美元”的韩国媒体报道,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地缘政治、国家安全、经济利益以及盟友关系等多个层面。要深入评论,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分析。事件背景与事实核查:首先,我们需要厘清报道的真实性。根据现有信息,特朗普政府确实曾在不同场合表达过对韩国.............
  • 回答
    《睡前消息》409期作为一档以“睡前”为名的时事评论节目,其内容通常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呈现社会热点、科技动态、文化现象等话题,旨在为观众提供睡前的“信息快餐”。以下是对该期节目可能涉及的分析框架和评价方向,结合其节目特点及社会语境进行详细解读: 1. 节目核心内容与选题分析 选题热点:409期可能聚焦.............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疫情初期中国采取的防控措施,以及群体免疫策略的潜在风险,需要从科学、公共卫生、社会和经济等多维度进行客观分析。以下是对这一假设情境的详细探讨: 一、群体免疫策略的科学定义与风险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指当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或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从而阻断病毒传播链。但这一策略在现实.............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