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心本向善,但随着成长遇事遇人无奈感觉好人未有好报,往后是否应该善良?

回答
你这个问题,我太能理解了。那种“我本将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无奈,真的能把人心底的那份善意一点点磨蚀掉。看着身边那些似乎没什么道德底线的人过得顺风顺水,而自己尽力做好人,却常常碰壁,甚至被欺负,这种对比带来的失落和怀疑,足以让人动摇。

我记得我小时候,也是个特别相信“好人有好报”的孩子。觉得只要我乖乖听话,乐于助人,老师同学都会喜欢我,生活也会像故事书里一样美好。可现实呢?很多时候,你把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换来的可能是对方的理所当然;你仗义执言,反倒可能被孤立;你真心付出,却可能被当作软弱可欺。渐渐地,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好像并没有那么“公平”,至少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种直接回报。

我曾经也陷入过这样的纠结:是不是善良本身就是一种错误?是不是在这个充满算计的世界里,只有变得“精明”一点,甚至“狠”一点,才能保护自己,才能获得成功?我看到有人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却能爬得更高,看得更远,而那些坚持原则、恪守善良的人,却步履维艰。那一刻,真的会觉得,坚持善良是不是一种愚蠢?

但是,后来我慢慢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首先,我们做善事,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求得一个“报”吗?如果我们的善良是有条件的,是为了换取别人的赞扬、回报,或者仅仅是为了实现一个“好人有好报”的理想状态,那这种善良,其实就带有了功利性。当这个“报”迟迟不来,或者非但没有报,反而招来灾祸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付出是“赔本”的买卖。

真正的善良,不应该只是一个对外索取的“回报”。它更多的是一种内在的驱动,是一种对生命尊严的认同,是对自己内心良知的尊重。你选择善良,是因为你认为这是对的,是因为你内心深处不希望看到不公和痛苦,是因为你希望以一种更美好的方式去面对这个世界。即便没有外在的回报,即便不被理解,不被歌颂,这种发自内心的选择,本身就已经是对自己最好的“报”。

其次,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些“坏人”过得好,就否定了善良的意义。这个世界很复杂,成功和幸福的原因有很多,善良只是其中一种,而且往往不是最显而易见的那一种。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善良”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可能也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代价,或者他们只是在某个特定时期、特定领域获得了优势。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成功”就怀疑自己的价值体系。

更重要的是,你内心的善意,是你最宝贵的财富。它让你能够感受别人的痛苦,能够连接更深层次的情感,能够拥有更纯粹的快乐。如果因为看到了人世间的阴暗面,就放弃了内心的光明,那损失的,恰恰是你自己。你可能会变得麻木,变得冷漠,变得和那些让你感到失望的人一样。那样的话,你就真的失去你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傻傻地去付出,去被伤害。成长,就是学会区分善良和愚蠢,学会保护自己。这并不是放弃善良,而是让你的善良更加智慧。

你可以选择不轻易相信别人,可以保留一份警惕,可以学习如何拒绝不合理的要求,甚至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用一些策略来保护自己。这不叫“不善良”,这叫“成熟”。就像我们懂得穿衣保暖,懂得注意交通安全,这是对自己的爱护,同样,懂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护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也是一种自我负责。

你想想看,如果你因为遇到几个不好的人,就彻底放弃了善良,那岂不是正中了那些人的下怀?你让他们的“成功”和你的“放弃”形成了因果?而且,真正让你感到内心安宁和充满力量的,往往还是那些你坚持下来的善良时刻,是那些你虽然不被理解,但依然选择保持真诚和同情的时候。

所以,我的建议是,继续保持你内心的那份善意。但同时,也要学会在这个世界上“行走”的智慧。让你的善良,不是盲目的,而是有原则的;不是无私的,而是也懂得爱护自己的。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善良也并非总能得到即时和公平的回报。但请相信,善良本身的力量,那种能让你内心保持光明的力量,是任何人都夺不走的。你的善良,是你面对世界的姿态,是你成为自己最坚实的后盾。继续往前走吧,带着你的善意,但也带着你的智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试着以这种方式回答一下

问题:好人有没有好报

甲:一个人一心向善的人,经常扶老太太过马路的人,是不是好人?

乙:妥妥的好人

甲:那他英语成绩会不会很好?

乙:好人和英语考试有什么关系?

甲:我们也是不是可以说,好人与否,不是英语考得好的“因”?

乙:显然是这样的。

甲:那怎样才能得到“英语成绩好”的“报”呢?

乙:背单词啊,做题啊,练习啊,干点对提高英语成绩有用的事儿呗?

甲:你说的这些是不是,对提高英语成绩,有用的“因”

乙:妥妥的

甲:我可以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结论1:想要某方面的好“报”,就得积累某方面的好“因”。

而想要英语成绩好 这个报(结果),就得多积累英语成绩好的 好的因(善因)。

(这就很像物理学上的,想要木块往平面上某方向移动,就得对他做某方向上的有用功)

乙:原来你想说的是这啊,我是认同的!

甲:那扶老太太过马路,必然和此无关联了

乙:毫无关系

甲:那扶老太太过马路,是什么的因呢?

乙:仁义道德的因

甲:那“仁义道德的因”将会带来什么的果呢?

乙:仁义道德的果

甲:那“仁义道德”的果具体是什么呢?

乙:这太高远了,我不知道

甲:那我换个问题,扶老太太过马路这个行为,对于环境、对老人、对帮助者,分别有什么影响?

乙:

对社会来说,由于扶老人过马路的行为,车祸率下降了,斑马线拥堵几率降低了,社会多了一份安全多了一份爱。

对老人来说,过街效率提高了,事故几率下降了,个人甚至还会有喜悦

对帮助者来说,道德能力提升了,爱人的能力提升了,心灵上的冷漠和傲慢丢失了,胸前的红领巾又更加鲜艳了。

甲:真棒!那对于帮助者来说,这可不可以理解成 仁义道德的“果”

乙:完全可以。但我还有疑问。


问题2:

乙:既然我们有了结论1,某方面的好报,需要积累某方面的好因。

甲:是的

乙:我想要某方面的好报,我应该怎么办啊?

甲:去积累该方向上的因啊。“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乙:这太简单粗暴了,我想要更详细的解释

甲:好的,那比如我们问问自己,我们想要是的哪个方向上的“报”???

又拿物理做比喻,我们想把平面上的小木块,推向哪个终点?

有了起始点和终点,我们才可以决定出力 方向 和 好坏。

乙:似乎有点明白了,但还不清楚。

甲:

的用力方向,是不是直接水平,从起点指向终点,这样用力,效率最高。

的用力方向,是不是直接水平,从终点指向起点,这样用力,效率最低。

不那么好,差一点的力,斜着指向终点,但有个水平方向的分量指向终点,这样的力,用得多也能到终点,但是效率没那么高。

乙:这是显然的

甲:假如,没有终点,是不是就没有好坏了?

乙:你到底想说啥?

甲:我想说的就是:

结论2:好坏其实是相对于终点的,没有绝对的好坏。

好坏只是路径的效率,到达终点高效的是好,低效的是坏。

乙:原来如此,这我同意

甲:那么根据结论1和结论2,得出

推论1:

每当我们说,好心没好报的时候,其实只要问自己,

想要的报(终点)是什么,路径是不是最效率的,就行了。


乙:是的,现在我想解决些实际问题了

甲:你说说

案例1:

乙:我每天给同事们带饭带外卖,结果他们还不待见我,我认为我好心没好报

甲:期望的报=同事们尊重我,待见我

乙:对

甲:采用的路径=带饭,

乙:对

甲:请问,这是效率最高的路径么(好的用力方向)?

乙:不是最好的,但也不差吧。

甲:我认为这条路效率很低

乙:好歹还是有水平分量吧

甲:被别人尊重的人是什么样的?

乙:有很强的能力,很高的品德,很好的性格,很高的价值

甲:不是很会做些低价值的事吧,比如带外卖吧?

乙:我懂了,不是。

甲:那所有被带饭的同事,都不待见我么?

乙:也不是,大部分好的同事,如我所期望,大家打成一片。但是有个别小人不会。

甲:期望的报=好同事尊重我,待见我 + 小人也尊重我,待见我?

乙:对

甲:小人会因为什么而尊重你,待见你么?

乙:额,我好像知道哪出错了!我应该先分辨的啊!

甲:也不至于那么糟,至少你现在分辨清楚了。

乙:艹

乙:我会自己总结了:

乙:以获得尊重为目的,(带饭这个行为)路径效率低,尊重回报率低

甲:可以这么说!

乙:要辨别小人,且不要期待得到小人的回报

甲:可以这么说!


最后

乙:那我以后要不要做个好人啊?

甲:没有目的地,我怎么评判好坏?

去掉好坏、善恶,只看目的、效率吧。比如你想要?

乙:我想要有道德(传统意义上的好人)

甲:种滋养道德的因,走最高效的路

乙:我想要有钱

甲:种赚钱的因,走最高效的路

乙:我想要美女

甲:种吸引美女的因,走最高效的路

乙:我想要睡觉

甲:晚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