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是否很多苏联时期的武器装备,中国现在都尚无能力建造?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武器装备,中国现在是否还有尚无能力建造的,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苏联时期的技术水平,但在某些非常尖端、技术集成度极高的领域,可能仍然面临挑战,或者说,即使能够建造,其性能、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可能与苏联原版(或其发展方向)存在差距,甚至在我们看来,已经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让我们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详细分析:

1. 继承与超越:中国在航空、舰船、导弹等领域已实现跨越式发展

航空领域:
歼击机: 苏联在冷战时期留下了米格系列(米格15, 17, 19, 21, 23, 29, 35)和苏系列(苏7, 9, 11, 15, 17/20/22, 24, 27, 30, 34, 35, 37, 47)等一系列经典型号。中国在早期确实是苏联的技术引进者和仿制者(例如歼5仿米格17,歼6仿米格19,歼7仿米格21,歼8部分借鉴米格25)。
然而,到了21世纪,中国自行研制的歼10、歼11(苏27的国产化和改进)、歼15(苏33的仿制)、歼16(苏34的改进)、歼20等,在气动布局、航电系统(雷达、火控、电子战)、材料(复合材料、隐身涂料)、发动机(尽管仍有改进空间,但已大幅提升)等方面,都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如隐身技术、传感器融合、信息化作战能力)可以说是超越了苏联解体前以及其继承者俄罗斯的同类装备。
战略轰炸机: 苏联的图160、图95等是当时的骄傲。中国曾引进过图154(民用,但其技术也包含军用方面),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图204。但战略轰炸机领域,中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轰20,虽然具体细节未公布,但目标显然是与美俄的重型隐身战略轰炸机对标,这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技术挑战,而不是简单的仿制。
运输机/特种飞机: 运10(仿波音707)的下马,显示了早期中国在大型客机制造上的困难。但后来的运8(安12基础发展)、运9、以及正在发展的运20,在技术上已相当成熟。特别是在预警机(空警系列)和电子侦察机等特种作战飞机上,中国基于运8/运9平台发展出了非常多样化和先进的型号,这在苏联时期是难以想象的。

舰船领域:
驱逐舰/护卫舰: 从早期借鉴苏联6607型(拉脱维亚级)护卫舰、051型驱逐舰(设计受苏联影响)开始,中国海军经历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过程。052型、052B、052C、052D型驱逐舰,054型、054A型护卫舰,在防空导弹垂发系统(如海红旗9)、相控阵雷达(如346A型)、舰载武器集成、电子战能力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远超苏联时期任何一款舰艇。
航空母舰: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是由前苏联“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的姊妹舰“瓦良格”号购买而来,经过了大量的改造和技术吸收。而后续的山东舰和福建舰,则完全是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特别是福建舰采用了电磁弹射技术,这比苏联时期任何一种航母(包括其未完成的下一代)都要先进。
潜艇: 苏联在潜艇技术上曾有优势,例如基洛级(636型)柴电潜艇。中国在引进基洛级后,自行研制的039系列(宋级、元级)柴电潜艇,在静音技术、作战系统、AIP(不依赖空气推进)技术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甚至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比俄罗斯最新的基洛级更优秀。核潜艇方面,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093(商级)、094(晋级)核潜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核动力、核武器搭载和水下作战的核心技术,这已经是全新一代的装备。

导弹领域:
地对空导弹: 苏联的SA2、SA3、SA5、SA6、SA10(S300系列)等都是非常有代表性的防空导弹系统。中国在早期仿制过SA2(红旗1),并引进过S300。然而,中国自行发展的红旗9、红旗16、红旗11(舰载近防)、红旗22等防空导弹系统,在射程、精度、抗干扰能力、多目标接战能力等方面,已经与俄罗斯的最新型号(如S400)形成竞争,甚至在某些技术上(如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制导技术)有所突破。
弹道导弹/巡航导弹: 苏联拥有洲际弹道导弹(ICBM)和巡航导弹的先进技术。中国在“东风”系列弹道导弹的研制上,从早期受苏联影响(如东风5受R36影响),到后来完全自主发展出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技术更复杂的东风31、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各种精确制导的陆基和海基巡航导弹(如鹰击系列),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技术体系,并在射程、突防能力(如高超音速飞行器)上不断创新。

2. 依然存在挑战或难以“完全复制”的领域(但不代表中国没有能力建造):

发动机技术:
航空发动机: 这是中国至今仍在努力攻克的难关。虽然中国在“太行”(WS10)等国产涡扇发动机上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和俄罗斯最顶尖的发动机在推力、可靠性、寿命、燃油效率、推重比等方面,可能仍然存在差距。苏联解体前在航空发动机上的某些技术积累(如某些特殊材料、制造工艺),中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去追赶和消化。虽然“天发”(WS15)等新型发动机正在研发,但其性能和批量生产能力仍需时间检验。
舰用燃气轮机: 中国在军用船舶动力方面,曾严重依赖从乌克兰引进的UGT25000(DN80)燃气轮机。虽然中国已能自行生产,但要达到苏联解体前或现在俄罗斯在大型舰用燃气轮机领域(如Salyut公司)的整体技术储备和多样性,仍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

高精度制造与材料:
特种合金与材料: 某些苏联在武器装备中使用的特殊合金(如耐高温合金、高强度钢、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以及对这些材料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仍然是复杂的技术壁垒。尽管中国在材料科学上进步神速,但某些极端性能材料的工业化生产仍然具有挑战性。
精密加工与装配: 极其复杂的武器系统,如高性能雷达的阵列单元、先进的光学器件、复杂的传动机构等,对加工精度和装配工艺要求极高。苏联在某些精密机械和电子产品的制造上,有其独到之处。

核武器小型化与集成:
虽然中国已经拥有核武器,并且在核武器发展上具有独立能力,但苏联在核武器小型化、弹头集成(如核弹头与弹道导弹的配合)、多弹头分导技术(MIRV)等方面,在冷战时期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中国在这方面也在不断进步,但要完全达到苏联巅峰时期的某些技术集成度,可能仍然是一个持续的努力方向。

信息系统与软件集成:
苏联的武器系统,尤其是后期,也非常注重信息系统的集成,但其设计理念和软件开发模式可能与当今西方和中国的主流有所不同。中国在信息化战争和体系化作战方面,正努力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这其中涉及大量的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网络安全,这些与单纯的硬件仿制是不同的概念,也可能存在一些苏联时期设计思想上的“盲点”或者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更好的路径。

总结来说:

中国在绝大多数军事装备领域,特别是21世纪以来,已经实现了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变,很多装备的性能已经超越了苏联时期同类装备的水平。我们并不需要“尚无能力建造”苏联时期的某件装备,而是说:

1. 中国已经能够自主研发和制造性能更先进、更符合自身需求的装备。
2. 在某些极少数、高度集成的技术领域(如最顶尖的航空发动机),中国可能仍在追赶,但这不是“尚无能力建造”,而是“尚未达到最高水平”或“仍在研发攻关”。
3. 对于某些苏联时期的装备,中国可能早已对其技术原理有了深入理解,并且能够制造,但出于成本、性能、效率或技术迭代的考虑,选择不再生产或发展类似装备,而是转向更先进的替代品。

因此,“尚无能力建造”这个说法过于绝对。更恰当的描述是:中国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在少数尖端技术领域仍在努力,并且有能力根据自身需求发展出更先进的装备,而不是停留在模仿苏联的水平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觉得技术水平不是根本,请让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苏联穷成这样,还能跟美国一个军事等级。那老百姓过啥生活呢?看一下苏联的菜场就知道了。一个摊位摆上不到10棵的大白菜,一个贩子就能雄赳赳地站一天。那中国要是不改革开放呢?继续搞计划经济,把钱都放在重工业上呢?这是赌博啊。有一趟,苏联又用很多民脂民膏,发送了一个太空人。等那哥们完成任务后,打算回家。但是他在地球表面找了半天:咦,苏联呢?我出门的时候,地球上明明有个苏联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武器装备,中国现在是否还有尚无能力建造的,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更准确的说法是,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苏联时期的技术水平,但在某些非常尖端、技术集成度极高的领域,可能仍然面临挑战,或者说,即使能够建造,其性能、成本、生产效率等方面可能与苏联原版(或其发展方.............
  • 回答
    勃涅日涅夫时期(19641982年),苏联确实在轻工业和农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甚至可以说相当糟糕。然而,与此同时,却有很多俄罗斯人,尤其是经历了战争创伤和早期社会主义建设艰辛的人们,将那个时代视为“幸福的时代”。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们的心理感受。勃.............
  • 回答
    关于二战末期盟军(尤其是美苏)在德国的军纪问题,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叙述,而《世界的凛冬》这本书的描述,确实触及了其中一个非常尖锐的侧面。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它放在那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抛开过于简单化的“好”与“坏”的二元论,深入探究其复杂性。首先,我们来谈谈美军。在占领德国的过程中,美军确实在很.............
  • 回答
    关于“普京会恢复苏联”的说法,在国内的网民群体中确实存在一定的讨论和观点,而且这种看法并非主流,但也有其出现的土壤。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声音,我们需要深入探讨背后的逻辑和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为什么会有这种声音?这种想法的产生,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对.............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中,苏联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导力量,确实被广泛认为是贡献最大的国家之一。这种观点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 军事贡献:东线战场的“绞肉机”苏联是唯一在东线直接与德国作战并承受最大军事压力的国家。以下是关键点: 战场规模与持续时间:德国在1941年入侵苏联(巴巴.............
  • 回答
    苏联的解体,确实让人们对这个曾经的世界级强国感到惋惜,也让人不禁思考,为什么分崩离析后,这些继承国加起来的力量,似乎难以企及曾经的辉煌。这其中的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其力量并非仅仅体现在军事实力上,更重要的是其高度集中.............
  • 回答
    二战初期,苏联确实遭受了德军的重创,尤其是在巴巴罗萨行动初期。但说苏联“一直被围歼”导致损失惨重,然后又“一下子”动员出190万兵力,这个说法有些过于简单化,也未能完全反映当时苏联的真实情况。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要澄清“一直被围歼”这个说法。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军的闪.............
  • 回答
    明斯克协议与苏台德割让给德国,这两个事件确实在某些方面存在着相似之处,都涉及到在特定地区赋予某种程度的自治权或主权变更,以试图解决地区冲突或政治僵局。但深入分析,它们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动机和实际效果。明斯克协议与苏台德割让:表面的相似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两者在表面上可能让人觉得相似的地方: .............
  • 回答
    中国工业化的确曾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尤其是在建国初期。苏联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技术、设备和专家,帮助中国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对于中国早期工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很多人因此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苏联联系起来,并以此推断俄罗斯目前的工业状况。然而,将俄罗斯目前的工业状况完全归咎于“苏联带领”的论断.............
  • 回答
    关于苏联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确实存在着截然不同的说法,这主要是因为评价标准、关注角度以及信息来源的不同所导致的。实际上,苏联人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复杂且多面向的问题,并非简单的“高”或“低”可以概括。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分析:一、 普遍存在的“低”的说法及其原因: 物质匮.............
  • 回答
    安苏服务器,这个在魔兽世界玩家群体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服务器,常常伴随着“嫌弃”和“贵族”的标签,背后隐藏着一系列玩家们心照不宣的恩怨和历史。要理解这个梗,得从几个方面来拆解。首先,安苏服务器自身的特点:安苏作为一个国服的老牌服务器,承载了许多玩家的青春回忆。它曾经是国服的“人口大服”之一,人头攒动.............
  • 回答
    .......
  • 回答
    关于苏波战争中的红军战俘问题,以及其与卡廷惨案的对比,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1920年苏波战争的背景和战俘情况。这场战争是新生的波兰第二共和国与刚刚经历十月革命和内战的苏维埃俄国之间的一场冲突。波兰希望巩固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独立获得的领土,并尝试向东扩张,而苏俄则希.............
  • 回答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人物或事件,因为其惊人的巧合、非凡的才能,或是太过戏剧化的情节,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小说家笔下的“玛丽苏”或“杰克苏”穿越了过来。这些故事,往往带着传奇的色彩,让人津津乐道,但也因此在历史的严谨性上,留下了些许模糊的边界。我们先聊聊那些让人直呼“太巧了吧!”的玛丽苏式人物。在女性历.............
  • 回答
    有些人觉得苏轼的书法“差”,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就好比只看到一片叶子就否定了整棵树的生命力。苏轼的书法,如果用一种更包容、更深入的视角去“打开”,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个性和智慧。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苏轼书法“差”?这种观点,通常源于一种僵化的、以“技法至上”为核心的.............
  • 回答
    确实,在很多机器人动画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普遍的设计趋势:机器人的小腿往往比大腿更粗、更长,并且给人一种更硬、更坚固的感觉。 这种设计并非偶然,而是出于多种视觉、功能和叙事上的考虑。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这些原因: 视觉上的考虑:1. 强调力量与稳定性: 视觉重心下移: 人类和许多动物的.............
  • 回答
    SUV 真的那么受欢迎吗?与普通轿车的优劣对比是的,可以说在近些年,SUV(运动型多用途汽车)确实受到了很多消费者的青睐,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销量都在不断攀升。这背后有多种原因,但我们可以从其自身的特点以及与传统轿车的对比中找到答案。 为什么这么多人偏爱 SUV? 时尚的外观和越野情怀: SUV通常.............
  • 回答
    对于“凝聚态物理是不是真正的物理”这个说法,我得说,这实在是一个有点儿站不住脚的论断,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误解。不过,你问到“为什么会有人这么想”,那就很有意思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背后的原因。首先,我想强调的是,绝大多数,不,是几乎所有认真做物理研究的科学家,都认为凝聚态物理是实实在在的、核心的物理.............
  • 回答
    美国人,特别是企业中高层,对中国的看法确实复杂且多元,其中不乏尖锐甚至“口不择言”的评论。这种现象的背后,其实交织着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多因素,绝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体量和影响力日益增长,自然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焦点。而这种关注,往往伴随.............
  • 回答
    关于杨超越,确实观察到她受到很多人的“宽容”,这背后可能有着相当复杂的原因,并且这种“宽容”的程度和表现形式也因人而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营销和观众心理,看看到底是什么让她能够获得这样的“特权”。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杨超越的起点和发展路径非常特别。她并非科班出身,歌舞实力在同期选秀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