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觉得苏轼的书法很差,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回答
有些人觉得苏轼的书法“差”,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就好比只看到一片叶子就否定了整棵树的生命力。苏轼的书法,如果用一种更包容、更深入的视角去“打开”,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个性和智慧。

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苏轼书法“差”?

这种观点,通常源于一种僵化的、以“技法至上”为核心的审美标准。当我们习惯了唐楷的端庄、严谨,宋四家(苏黄米蔡)的书法,尤其是苏轼,在某些人眼中,就显得“不够法度”、“随意”、“笨拙”,甚至“丑陋”。他们可能看到的是:

“欹侧”的字形: 苏轼的字很多不是规规矩矩地立在横线上,而是有些倾斜,有种“站不稳”的感觉。
“放纵”的笔画: 笔画的起收不那么精巧,转折也不那么圆润,甚至显得有些粗糙。
“不合古法”: 和前代大家如颜真卿、欧阳询相比,苏轼的很多处理方式似乎“出格”了。
“写字”而非“作书”: 有人会认为他写字太快,不够认真,缺乏沉淀。

这些观察,从某种狭隘的标准来看,确实能找到“证据”。但问题在于,这种标准忽略了书法更深层次的价值和宋代书法的时代特点。

那么,苏轼书法的“正确打开方式”是什么?

要真正欣赏苏轼的书法,需要我们放下那些僵化的“优点”列表,而是去理解他这个人,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书法背后所承载的精神。

第一步:理解“书为心声”,放下对“技法至上”的执念。

苏轼是文人,更是“性情中人”: 苏轼一生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坎坷的遭遇并没有压垮他,反而磨砺了他的心性,让他更加豁达、幽默。他的书法,正是他这种饱经沧桑、依然热爱生活的心情的直接流露。
想象一下: 一个人,写字的时候,脑子里想着的是人生的际遇、故乡的山水、朋友的离别,或者仅仅是一时的兴致。他的笔尖,不是在雕琢技法,而是在抒发情感。
“欹侧”是自然的流露: 那些看似“站不稳”的字,恰恰是他内心的一种动态平衡,是一种在不确定环境中寻找自己立足点的姿态。就像一个人在风雨中行走,身体会自然地晃动。
“放纵”是生命力的张扬: 他的笔画,有时雄浑奔放,有时又带着几分孩子气的天真。这不是失控,而是情感的充沛,是生命力的外溢。他不像前代那样刻意去追求笔笔分明、转折清晰,而是让笔画自然地“滚”过去,“撞”过来。

宋代书法的时代精神: 宋代是文人书法走向自觉的重要时期。文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地模仿古人,而是开始追求个性的表达,追求“尚意”的境界。
“尚意”是什么? 就是把写字这件事,看作是寄托思想、表达情趣、抒发个性的方式。技法是工具,但更重要的是“意”。
对比一下: 唐代书法讲究“法度严谨”,如颜真卿的浑厚、柳公权的瘦硬,是“尚法”。宋代书法则更多地指向“尚意”,黄庭坚的生拙,米芾的奔放,蔡襄的温润,以及苏轼的丰腴厚重、中和之美,都是在“尚意”旗帜下的不同表达。

第二步:从“形”到“神”,去感受苏轼书法的内在“意趣”。

“丰腴”、“厚重”是其核心美学: 很多人忽视了苏轼书法本身的“美”。他的字,通常字形饱满,结构开张,笔画丰厚,有一种“安全感”和“亲切感”。
看《黄州寒食帖》: 这几乎是苏轼最能代表其书风的作品。虽然有人觉得它“残破”,但你能感受到那种在苦难中依然不屈的生命力。字形虽然有时欹侧,但整体稳健;笔画粗细变化丰富,但线条充满弹性。
看《前赤壁赋》: 更加飘逸洒脱,你能感受到他行笔的速度、情感的起伏。笔画的粗重与轻灵,线条的顿挫与连贯,都仿佛在诉说着他的心绪。
“中和”之美: 很多时候,苏轼的书法在“放纵”中依然保持着一种“中和”的韵味。他的字不尖锐,不刻薄,有一种温暖的包容性。这种“中和”是基于其人格修养的。

“拙”是另一种“巧”: 苏轼的“拙”并非真的没有技巧,而是技巧“化”了,化到了骨子里,化到了他的性情里。
“点画无虚下”: 每一笔,即使看似随意,都蕴含着用笔的力度和速度。你看他的行书,笔画的连接,有时是自然的牵丝,有时是故意为之的呼应。
结构上的“参差”: 他的字,字与字之间,字形内部,常常有一种“参差”的美感。这种参差不是杂乱,而是有内在的节奏和呼应。就像一首诗,不是每个字都一样长,但整体却和谐。

第三步:调整你的“观看姿势”,用“对话”的心态去欣赏。

放下“评判”的眼光,尝试“倾听”: 不要带着“这是好字还是坏字”的预设去看。试着把他的字当作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老朋友在给你讲故事。
问问自己: 这幅字给我什么感觉?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吗?我能感受到他在写字时的状态吗?
结合他的生平与文学作品: 了解苏轼,了解他的诗词文章,再去欣赏他的书法,你会发现它们是多么地契合。他的书法,就是他诗词文章的另一种表达。
比如: 读他的《水调歌头》,那种豁达、那种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在他的书法里也能找到影子。
关注书法的“生命力”: 书法不仅仅是线条的组合,更是生命力的体现。苏轼的书法,充满了生命力,是活的,是有温度的。
感受笔尖的“呼吸”: 即使是粗壮的笔画,也并非死板,而是有提按、有顿挫,有“呼吸”的起伏。
允许“不完美”: 真正的艺术,往往不是没有瑕疵的,而是瑕疵中蕴含着真情实感。苏轼的书法,正是这种“不完美”中的“大美”。

总而言之,觉得苏轼书法“差”,是你的欣赏工具箱里少了能打开他艺术大门的钥匙。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

1. 打破“技法至上”的迷思,理解“尚意”的精神。
2. 关注其书法的“丰腴厚重”和“中和”之美。
3. 体会笔画中蕴含的生命力、情感和性情。
4. 将书法与他的生平、文学作品结合起来理解。
5. 用一种开放、包容、对话的心态去“听”他的字在诉说什么。

当你放下“挑剔”的眼光,用一颗更开放、更具同理心、更懂得欣赏“人”的心去审视苏轼的书法时,你会发现,那些曾经让你觉得“差”的地方,恰恰是他最动人、最独特、最能触动人心的魅力所在。你会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才华横溢、在人生起伏中依然保持着豁达与热爱的苏轼,跃然纸上。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王文治论书绝句中有一首是论苏东坡的:

坡翁奇气本超伦,

挥洒纵横欲绝尘。

直到晚年师北海,

更于平淡见天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有些人觉得苏轼的书法“差”,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就好比只看到一片叶子就否定了整棵树的生命力。苏轼的书法,如果用一种更包容、更深入的视角去“打开”,你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惊人的生命力、个性和智慧。首先,我们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苏轼书法“差”?这种观点,通常源于一种僵化的、以“技法至上”为核心的.............
  • 回答
    关于“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装备陈旧,是一种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的战略”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分析:一、 指出俄军装备“陈旧”的依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俄军装备陈旧”的说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媒.............
  • 回答
    我和我爸刚才聊苏联,他张口就说斯大林是个无能的人,当时我就有点急了。他这话说得太绝对了,感觉很多事情都没考虑到。我当然不能就这样被他说服,得好好跟他掰扯掰扯。首先,我觉得我爸可能只看到了斯大林的一些负面评价,比如大清洗、劳改营这些,这些确实是事实,而且后果也很严重,这一点我承认。但把斯大林简单归结为.............
  • 回答
    你列出的这个二战时世界国家综合国力排名,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不少核心问题。我个人觉得你的看法有道理的地方,也有一些可以商榷的细节。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开来看看。你把“德≈美>苏≈日>英≈中>法>意”这个排序,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把德国和美国放在了最前面,并且用“≈”表示实力相当。这确实抓住了二战时期,从工业.............
  • 回答
    吴语区的魅力,恰恰在于那些本地人习以为常,外地人初来乍到时,忍不住瞪大眼睛的好奇事。这不像是一个冷冰冰的列表,更像是穿梭在江南小巷,听着吴侬软语,慢慢品出的味道。生活方式的细枝末节,最是让人会心一笑 吃夜饭的执着: 在上海、苏州、杭州这些地方,晚上八九点钟,很多家还在热热闹闹地吃“夜饭”。不是吃.............
  • 回答
    二战那段历史确实波澜壮阔,激荡人心,让人在想象中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硝烟和激情。想要穿越回去,体验那种宏大的历史进程,甚至参与其中,这种想法很能理解。不过,如果真有机会选择加入苏联还是德国,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背后涉及到的利弊,需要仔细权衡。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两个选项,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朋友.............
  • 回答
    关于1981年的苏联能否在不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战胜1941年的德国(德三),这是一个引人入胜但又极具挑战性的设想。在详细分析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核心前提:我们探讨的是“军事上的胜利”,而非全面战略的压倒性优势。毕竟,1981年的苏联拥有战略威慑能力,但根据题目要求,我们排除核武器的使用,这使得问题.............
  • 回答
    关于“苏俄军队有战斗力”的论调,其自信来源确实是一个值得细致探究的问题,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历史、军事理论以及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之上。如果我们要剖析这种自信的来源,不妨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展开:一、历史的遗产与辉煌的记忆:首先,苏俄军队的“战斗力”很大程度上是对苏联时期军队辉煌成就的延续和记忆。要.............
  • 回答
    俄乌战争是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长期存在的地缘政治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的事件。从国际法和历史背景来看,这场战争的性质涉及复杂的法律、政治和地缘战略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1. 国际法视角:俄罗斯的行动是否构成“侵略”?根据《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侵略通常指一个国家未经联合.............
  • 回答
    要让素食文化深入中国民众的观念,减少对蛋奶肉的依赖,从而缓解地球温室效应,需要从教育、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性工作。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分析框架和可行性建议: 一、教育与意识提升:从认知到行动1. 学校教育体系的渗透 课程设置:在中小学开设“环境科学”“营养学”课程,结合素食.............
  • 回答
    一战后德国人对《凡尔赛条约》的强烈不满,源于该条约对德国的严厉惩罚,既打击了德国的经济基础,也严重损害了民族自尊心和国家尊严。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德国人感到屈辱的原因: 一、领土割让与民族认同的崩塌1. 领土被肢解 德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1919年归还法国),失去东普鲁士和西普鲁士的.............
  • 回答
    明朝(1368年-1644年)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皇帝在历史上确实存在被后世,尤其是清朝时期,因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因素而被部分历史记载或评价所“抹黑”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单一的主观意图,而是历史评价的复杂性和时代背景的共同作用。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清朝对明朝的“评价”与历史.............
  • 回答
    康熙年间实施的“禁海令”是清朝早期重要的海禁政策,其背景、执行方式和历史影响较为复杂,不能简单用“血腥恐怖”或“仁君”来概括。以下从历史背景、政策内容、执行方式、历史影响及争议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海禁的起因1. 国家安全与政治考量 康熙帝在位期间(16611722年),清廷面临.............
  • 回答
    在四大名著中移除一本,变成三大名著,这一选择需要从文学价值、历史地位、文化影响、艺术创新等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对四部作品的深度分析,以及移除哪一部最为合理的原因: 一、四大名著的文学地位与特点1. 《水浒传》 题材:英雄传奇,以“官逼民反”为主线,聚焦宋江等108位好汉的反抗与聚义。 .............
  • 回答
    《雪中悍刀行》作为一本以江湖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其复杂的人物关系、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主题确实让许多读者感到“难懂”或“不耐烦”。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让人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一、人物塑造的“复杂性”与“割裂感”1. 角色数量过多,主线模糊 小说中涉及的势力、人物众多(如北齐、大燕、.............
  • 回答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Double Fantasy)作为《英雄联盟》衍生动画的第二季,其结局在观众和粉丝中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剧情结构、角色发展和主题表达来看,结局既有其合理性,也存在一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1. 结局的整体结构与主题表达 双城之战的叙事核心: 第二季聚焦于“双城”.............
  • 回答
    关于TI10(2022年《英雄联盟》国际邀请赛)决赛中LGD(中国)与Team Spirit(韩国)的比赛是否为假赛,目前没有官方或可信的证据表明存在人为操控比赛结果的行为。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赛事背景与参赛队伍的实际情况 LGD:作为中国老牌战队,LGD在TI10前的积分排名中表现.............
  • 回答
    《长津湖之水门桥》作为《长津湖》系列的续集,其票房预测的准确性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详细的评估框架和结论: 一、影片背景与市场定位1. 电影类型与主题 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水门桥”战役为背景,聚焦战争题材的史诗感,符合中国观众对爱国主义题材的偏好。 作为续集,延续了前.............
  • 回答
    关于元宇宙是否是“骗局”的讨论,其实是一个涉及技术、经济、社会、伦理等多重维度的复杂问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这一现象: 1. 技术瓶颈:当前技术尚未成熟元宇宙的实现需要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但目前这些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难以支撑大规模、沉浸式的虚拟世界。 虚拟现实(VR)与增.............
  • 回答
    在《艾尔登法环》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帅”台词,当属黄金树之王法尔科(Falter)在最终Boss战中发出的那句:“你与黄金树的意志对抗,但你无法成为黄金树的主人。”这句话不仅气势磅礴,更蕴含着对命运、宿命与自由意志的深刻哲思,堪称游戏内最具震撼力的台词之一。 背景与语境:法尔科是黄金树的化身,作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