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几个。
一个是大肉包子。吴语区管猪肉叫大肉。你听到大肉包子,以为是很大的肉包子。其实意思是猪肉包子。而且只有大拇指盖那么大。还有一个就是素肉,其实就是豆腐干。
早餐的甜豆花只是日常操作,放了肉松的咸豆浆才是可以和北京豆汁一较高下的黑暗料理。
我来说一个:上海的公交车站名一般情况下是用两条路的名字来命名的,就像坐标一样,在上海打车的话一般司机师傅问你去哪儿都是指什么路和什么路(的交叉口),如果报XX路XX号,师傅一般是不知道的。
当初来上海上学之前,觉得用两条路来确定一个地方的做法实在有点神奇,一个城市有这么多路,师傅哪记得过来啊!去过的国内别的城市,包括家乡杭州,一般都是用地名或者地标或者建筑来定位一个地方,就算会出现XX路的名字,一般也都是指个方位,比如北京的那些公交站点:“白塔寺”“蓟门桥”“中国戏曲学院”“西四路口南“等等,比如杭州的“宋城”“苏堤”“杭州大厦”“延安南路”等等,打车的时候跟师傅说去哪,都是“蓟门桥,北京电影学院那停下就行”“宋城,北门停”,师傅就能给你送到。
但是在上海,一般情况下不告诉师傅XX路靠近XX路,师傅会不知道怎么走,游客来上海玩儿,打车,跟师傅说“去外滩”,外滩哪?什么路靠近什么路?一下就被问懵了,心里的OS是“我怎么会知道什么路靠近什么路?你是司机你还不知道?!”,师傅心里肯定也郁闷——“外滩这么大,你不告诉我什么路靠近什么路,我怎么知道给你停哪?”。所以你要是跟司机师傅说“去中山东一路福州路”,他妥妥地就给你送到指定地点。
用两条路名来确定一个地方,这是生活在上海的人的习惯,在上海,报地标没有你想的那么好用:
“师傅,去上海电视台”
“在哪?”
“师傅,去XX大厦”
“在哪?”
于是你就气急败坏了,但这也不是师傅的错,更不是他专业素质不够,而是习惯使然,你跟他说“去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到达的时候你一抬头就能看见上海电视台;而报路名加门牌号,也不好使:
“师傅,去XX路XX号”
“靠近什么路?”
于是你又懵了,还觉得自己特别无辜,我连门牌号这么具体的信息都告诉你了,你还不知道怎么走啊?!逗我?!上海很多单行道,你要是不告诉师傅要去的地方是在哪条路上,靠近的是什么路,万一开过头就又得绕一大圈,就算没开过头,师傅还得给你慢慢开,一个个门牌号看过去,是一种小小的折磨,你郁闷,师傅也郁闷。
刚开始我也不习惯,但是现在在上海待了这么久,也养成了这个习惯不说,反而有时会为别人不按这个习惯给我地址信息而懊恼,比如要去某家餐馆,结果一看地址是“XX路XX号”,我就会觉得这家餐馆太懒,简直跟没给地址差不多。
最后总结:用坐标法来定位地址才是最科学的!
以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