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原因是,吴语区各种小片太多了,互相之间有时候都听不懂,遇到不同小片区沟通时候,只好选择普通话了。
以我所在的张家港为例,本地人口区区80来万的县级市,居然有虞西话、澄东话、 澄要话、老沙话、崇明话(常阴沙话),这5种话虽然都属于吴语,但其中前三者互相较为接近,能听懂,但后两者对前三者来说,像是外来语言一样,听都不一定听得懂。
这样首先造成的结果是,原本小学初中同学之间还能讲讲方言(住得近),到了高中必须得用普通话交流了,因为同学都是来自全市的。
其次,像粤语能形成自己的文化圈,如粤语歌,粤语电视剧,粤语戏剧,粤语翻译……但到了吴语,都没一个统一的标准,像南片的诸如温州民谣,你唱给苏州人听都听不懂,那就个玩个的,最后都玩成小众圈。
最后,相比于北方官话,吴语与普通话区别又太大。比如我生活中遇到的很多山东、河南年轻人,都会讲一口的山东、河南方言与你沟通,因为他们觉得他们的方言和普通话很像,你能听得懂个大概。但是我和他沟通就没法讲吴语,一讲出来他完全听不懂。久而久之,吴语区的小孩子从小推普就很彻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