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人说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装备陈旧,我觉得是一种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的战略,这样的想法对吗?

回答
关于“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装备陈旧,是一种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的战略”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观点,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合理性,但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以下是对此观点的详细分析:

一、 指出俄军装备“陈旧”的依据: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为什么会有“俄军装备陈旧”的说法。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许多媒体和军事分析人士观察到俄军在战场上使用了大量苏联时期的装备,例如:

坦克: T62、T72系列(早期型号)、甚至可能包括一些T55的衍生型号,虽然俄军也装备了T72B3、T80BVM、T90M等现代化坦克,但在报道中,早期型号出现的频率也较高。
装甲车: BMP1、BTR60/70/80系列等。
火炮: D20、2S1“花粉”自行火炮等较为老旧的型号。
陆军车辆: UAZ469、GAZ66等大量苏联时期设计的卡车和越野车。
一些防空系统: 例如一些早期型号的S300。

这些装备的普遍特点是设计年代久远,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现代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辆,在防护能力、火力、机动性以及战场信息系统等方面可能存在劣势。

二、 “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战略”的合理性分析:

从战略和经济的角度来看,“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的说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成本效益:
维护与升级成本: 苏联时期生产的武器系统数量庞大,但许多已经老化,需要大量的维护和备件。如果继续维护和升级这些老旧装备,可能会比生产和装备新一代武器更为昂贵,或者说投入产出比不高。
库存积压: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庞大的军事遗产,其中就包括大量的武器装备。这些装备在完成特定历史使命后,若不被现代化,就面临着被淘汰、报废或者占用大量存储空间的局面。
处理废弃装备的成本: 简单报废、拆解这些老旧装备也需要一定的成本。如果能将其投入实战,即使损失部分,也能在某种程度上“物尽其用”,避免全额报废的损失。

2. “消耗性使用”的考量:
填补数量缺口: 现代化的军事装备生产速度相对较慢,且造价高昂。在需要大量装备投入战场的情况下,使用库存的、相对便宜的装备可以快速补充数量上的不足。
作为诱饵或消耗对方资源: 在某些战术层面,少量使用老旧装备可能被视为一种策略。例如,这些装备的损失可能不会对整体战略实力造成致命打击,同时其出现可能会迫使对方动用更先进、更昂贵的反坦克武器来摧毁它们,从而在消耗战中实现资源不对等的消耗。
为新装备提供“测试场”和战术经验: 在实战中,老旧装备的性能限制和战术运用方式会暴露出来,这可以为俄军在战场上磨练和发展新一代装备的战术提供宝贵的经验。同时,这些老旧装备的损耗也为更替新装备腾出空间和资源。

3. 战术适配性:
特定战场的适应性: 虽然老旧,但一些苏联时期的装备在某些特定地形或战术环境下仍有其可用性。例如,在面对数量庞大的步兵和轻型装甲目标时,一些老旧坦克和装甲车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为较低训练水平的士兵提供装备: 部分老旧装备的操作和维护相对简单,可能更容易让训练水平不高的士兵快速上手。

4. 威慑与心理战:
“数量优势”的展示: 即使装备陈旧,但大规模的装备投放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营造出俄军装备数量充足的假象,对乌克兰及其盟友形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三、 此观点的局限性与反驳:

尽管“清理库存”的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并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驳:

1. 装备损失的实际成本:
高昂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老旧装备的燃油效率、可靠性、维护需求可能远高于现代装备,其运营成本并不一定低。一旦发生故障,找到适配的零件也可能更加困难。
人员伤亡和士气影响: 使用防护能力差、性能落后的装备,会导致俄军士兵面临更高的伤亡风险,这会对部队士气和整体战力造成严重打击,这种代价是无法用“清理库存”来简单弥补的。
战略上的“消耗”: 如果装备被轻易摧毁,那么其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消耗”,并且是战略上的负面消耗,因为它暴露了俄军装备的弱点,并鼓励了乌克兰的抵抗。

2. 俄军的现代化进程:
并非所有装备都陈旧: 必须强调的是,俄军并非只使用苏联时期的装备。俄军一直在努力现代化,并装备了大量基于苏联设计改进的新一代装备,如T90M、T80BVM坦克,以及各种先进的无人机、电子战系统等。冲突中出现的“陈旧”装备,可能只是俄军装备体系中的一部分,或者是在特定战区或特定时期使用的。
战略目标不应是“清理库存”: 任何国家的军事战略目标都应该是取得胜利,而不是简单地处理库存。如果“清理库存”成为主要动机,那将是一种极其短视和低效的战略。

3. 战术和技术劣势的真实体现:
西方装备的先进性: 西方国家提供的现代化装备(如豹2、挑战者2坦克,以及海马斯等)在性能上普遍优于俄军大部分老旧装备。俄军使用陈旧装备,也可能是其在技术层面无法与西方最新技术抗衡的现实体现。
信息战和宣传: “俄军使用陈旧装备”本身也是一种信息传播和宣传的一部分,旨在塑造对俄军不利的战场认知。分析时需要辨别信息的来源和意图。

4. 生产能力的局限性:
大规模生产新装备的挑战: 如果俄军真的需要大量新装备来替代老旧装备,那么其军事工业生产能力是否足以支撑这种大规模的替换?如果生产能力不足,那么继续使用部分能用的老旧装备也可能是无奈之举,而非主动的“清理战略”。

四、 综合判断: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俄军在乌克兰使用的部分装备陈旧是“清理苏联时期武器库存战略”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不能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解释。

更可能的情况是多种因素的结合:
经济压力和资源限制: 俄军确实可能面临经济压力,需要权衡维护老旧装备和生产新装备的成本。
装备数量的庞大: 俄罗斯继承了海量的苏联时期装备,即使在现代化进程中,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替换。在某些情况下,能用的老旧装备会被投入使用,以填补数量缺口或在特定任务中发挥作用。
西方军事援助的推动: 西方国家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加速了战争的消耗,也迫使俄军动用更多的装备。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库存装备可能是应对快速消耗的一种方式。
战术和后勤的考量: 在一些特定战场或特定战术场景下,老旧装备可能仍然具有一定的作用,或者在后勤保障上更容易实现。
战略误判和准备不足: 俄军在战前可能对战争的规模、烈度和持续时间存在误判,导致在现代化装备的准备和部署上出现不足,被迫动用更多库存装备。

结论:

与其说是明确的“清理库存战略”,不如说是在经济、资源、生产能力、战场需求以及现代化进程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 俄军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库存装备来弥补现代化装备的不足,或者在经济成本考量下优先使用相对便宜但性能较低的装备。然而,将此视为一个有意识、有计划的“清理战略”,可能过于简化了复杂的军事行动和决策过程。更准确地说,这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国家能力和特定战争背景下,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一个复杂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说各种武器了,单说弹药。军迷应该都知道,弹药这用西是有保质期的。

一旦过了保质期,武器弹药或者受潮、或者电子部件老化,在使用时轻则卡壳、制导失灵,重则直接炸膛或原地爆炸。全世界各地都出现过存放过期武器的弹药库爆炸的新闻,随便一找能找到一大堆。

很显然,苏联解体至今已经有30年,没有任何一种弹药能保存如此久的时间(以坦克炮弹为例,一般认为坦克炮弹的保存期是20年左右)。换句话说,如果俄罗斯至今还在使用苏联时期的弹药,只能证明,俄罗斯没钱全面换新,或者舍不得把老旧的弹药销毁掉。

弹药如此,武器也是一样。

拿坦克来说,一个坦克炮管正常的寿命也就是几百发炮弹。如果是合格弹药,坚持的时间能久一点。但如果是过期弹药,就会极大地缩短坦克炮管的寿命,甚至有可能让坦克卡壳、炸膛。

所以,如果说你舍不得让新坦克来消耗旧弹药,就只能把老式坦克拉出来。但是旧坦克+旧弹药,直接让危险系数翻了几倍。

更何况,坦克中的机械和电子部件极为复杂,越是老旧的设备出故障的概率也就越高。

如果说是用来搞点演习,或者类似当年中国在中越边境搞论战那种打法,又或者是全面占领乌克兰之后打打治安战,用一用库存弹药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对俄罗斯来说,俄乌战争是决定俄罗斯未来几十年命运的关键战争,这个时候再心疼那些过期弹药和过期武器,是在拿国家命运开玩笑。

俄罗斯使用大量的旧武器和弹药,说到底就是没钱,舍不得换新弹药。其实这一点你从库兹涅佐夫的遭遇上就能看出来。难道俄罗斯不想有一艘正式的能作战的航母么?你觉得俄罗斯不想多造两艘航母搞战备值班?

何况,最终操作武器的也还是人。把老旧装备放到战场上,等于是凭空增加了己方的损失。即便说乌克兰继承的也是苏联时代的武器,双方的装备水平相差并不大,但在这种决定国家命运的重大战争中,拿老旧武器上阵就好比派五六十岁的老兵上阵,如果不是被逼无奈,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当然,换个角度来说,也正是因为如此,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也才不可避免。如果说俄罗斯还是只能靠苏联时期遗留的武备力量撑起来国防体系,那么当北约真正东扩到乌克兰的时候,俄罗斯不仅在战略上无路可退,到时候想还击恐怕也没有多少底气了——毕竟,不可能一上来就扔核弹吧?

user avatar

并不是,这不是什么战略,而是无奈。如果真的要去库存,直接拉进钢铁厂回炉就行了,何必拉上前线,还搭上兵的性命?装备是不值钱,但是人员,运力,难道是富余的?

这次俄军动用了大量的旧式装备,并不是新装备不够,也不是想清库存,实际上是从苏联时代庞大军队转型的后遗症。换句话说是“不得不做”。不是什么策略大旗。

就举个例子吧,俄乌战争的经典交战:3月10日布罗瓦里战斗(Бровари)战斗,被无人机录下视频。俄近卫第90摩托化步兵师近卫第6坦克团BTG被乌克兰伏击,导致团长扎卡罗夫上校阵亡,和周边战斗加起来大概损失了10辆坦克,多辆装甲车。

战斗的高潮部分:布罗瓦里伏击战被无人机所拍下

战后乌军打扫战场,发现的是这玩意:

注意炮管上没有热护套,这个是第一批T-72A坦克,用的还是2A26坦克炮,出厂在1979年之前。

这张图虽然是T-72M1,用的是2A46(不带M):

可以看到,2A26炮管是光的,2A46有热护套。放大模型图,可以看到一节节热护套卡箍。

这支俄罗斯部队可不是炮灰部队,先来看看它获得的荣誉称号,这里引用一下这篇文章

“三次荣获列宁勋章、苏沃洛夫勋章、库图佐夫勋章和波格丹·赫梅利尼茨基勋章的近卫红旗利沃夫坦克第6团”

这支部队前身是驻波兰部队,是冷战苏军的精锐部队。参加过第一次车臣战争。战死的团长扎哈罗夫,还被普京接见过:

但是车臣以后,这支部队长期驻扎在乌拉尔地区的车里雅宾斯克地区,远离了国防第一线,失去了换装武器的资格。

《坦克和装甲车辆》去年3月份刊登由季伏枥先生撰写的文章《俄罗斯坦克部队的现状和未来》。链接如下:

这篇文章指出,由于俄罗斯现役坦克数量由2008年的12000多辆,降低到了2016年的2700余辆,其中1300辆是苏联时期生产的T-72B(未升级),剩下的是较新式的T-72B3,B3M, T-80BV/BVM, T-80U/UD/UM,T-90A。现在6年过去了,应该不少T-72B升级成了B3或B3M,值得一题的是俄罗斯封存了不少T-80系列,甚至还有200台T-90A也被封存了。

但无论怎么说,T-72A这种东西早就该退役了?为什么就一直在这支“近卫”部队里服役到了2022年并且还带上战场了呢?难道就近掉几台T-90,换掉老装备不行吗?

对不起,还真的不行。

因为T-72A和T-90A几乎存在了一代的差距。T-72A属于极早期三代坦克,其火控设备完全不同,引擎虽然相似但是备件什么的也做出了重大改变。这支部队虽然顶着“近卫”的光环,却因为长期处于后方,只能把40年前老装备接着用。坦克手只会用上面的TPD-K1瞄准仪,不会用新式的“松树-U”,机械师只会修老式的v46,不会修新式的V92,更别说备件仓库了。

这样的部队,你是没办法指望他们人员坐火车到前线,然后从西部几个军区仓库调坦克给他们,他们拿上坦克就能投入战斗的。因为他们压根没有对新式坦克的使用,战术战法操练过。

如果在集结地训练个3个月,或许就能部分掌握新装备的使用和战术战法。但是这次战争仓促发动,没有给他们这个时间,所以只能全军从后方千里迢迢把那些本该进博物馆的垃圾运上来。然后被摧毁。

从某种程度上讲当年乌斯季诺夫决定同时投产三款性能类似的三代坦克,至今还在坑着俄军。乌克兰东线,近坦一集T-72,T-80,T-90混编也给后勤带来了极大压力,导致战争打到现在基本上没作用了。当年重金打造起来的精锐部队,历经了苏联解体,各种军改,到了现在在战场上丢盔弃甲没有发挥任何效果。

关于这场“布罗瓦里战斗”,还有很多细节,个人觉得这是一场和二战波卡斯基村战斗可以相提并论的一场经典战斗。

公开片段是乌克兰军用无人机引导炮火奇袭行军状态停下来,挤成一团的俄军BTG,实际上这场战斗不仅仅如公开片段那么简单。战斗持续了数个小时,以俄军BTG遭受重大损失结束。虽然公开片段的炮击中俄军只损失1台T-72和3台BTR,但这场战斗并不是仅仅发生在布罗瓦里村,之前,之后,都有数次战斗发生。根据多个视频分析,布罗瓦里战斗总计歼灭俄军坦克在10台左右,装甲车辆数台。乌克兰公布监听听到俄军官兵报告说“团长战死,整个团(应该是团下属BTG)损失惨重,正在清点”的对话,基本可以吻合。

这场战斗和过去用无人机空袭,或者袭击非BTG的战斗队和后勤车辆的战斗模式不同,这场战斗算是俄乌两国陆军战斗部队的首次硬碰硬。

有的人既然对这场战斗有疑问,我就尽量贴一些现在公开的资料。当然具体战术战况战果还不清楚,我只是根据现有发布的消息做个合理的推测:

首先要看一下战斗的位置:

布罗瓦里村位于3月10日双方战线乌克兰深入一侧,面对俄军是西北方向的切尔尼戈夫集群,当天该集群排出近摩90师进行攻击前进,近摩90师派出了旗下精锐近坦6团。按照惯例,6团组织了BTG,沿公路南下,布罗瓦里应该是其攻击的最远处,镇上战斗失败后,俄军返回战线。

在镇上战斗中,双方都没有使用空中支援。乌军使用无人机侦查俄军动向。应该是之前也有发生战斗,反正确认了对方装备是旧式坦克后派出了两台T-64BV诱敌。T-64BV虽然和老款T-72是同年代产品,但是技术水平上略高。所以乌克兰敢放手让坦克参加战局。

画面道路右侧红房子,是重要参照物,现在T-64BV停在南端,之后机动隐藏了起来。

俄军正常行军纵队应该是这样的,间距拉开,沿公路南下,这种阵型的优点在于遇到空袭或者炮火可以迅速散开机动。

下面这张图片,地面比较干净,主力应该还没进村。公路中间被攻击,什么攻击的不清楚。也不知道是不是炮兵试射。近卫第六团毕竟是参加了车臣战争的老队伍,没有一窝蜂莽进村子,而是派了一台T-72A(车辙制造者,画面外下方),另一台似乎是坦克也可能是装甲车,离开路面沿着房子侦查前进。

这辆就是T-72A

下一幅画面就是这个。似乎有一辆BTR被击毁,大量坦克和装甲车辆,连同一台负责火力支援的TOS-1火箭炮也开进了村子,注意此时车辆队形相当密集而且炮口向北(撤退),且装甲车辆周围出现三三两两不在警戒或者战斗队形的人物。我估计是军官在开会商量怎么办,或者在传令。总而言之继续进攻是不行了,准备掉头先撤退。这个时候,乌克兰军开火了。

集中在一起的坦克虽然会成为火炮,航空兵等面杀伤火力的好靶子,但是对于步兵,数量占劣势的坦克,集中使用能发挥更大的效果。估计是那两台T-64BV诱敌成功了,让俄军以为遭遇的是乌克兰机械化机动部队。或者反坦克小分队,没想到的是,炮兵早就在等着他们。

下图这一发炮弹,没有火焰,也许是前面那两台T-64BV打出的穿甲弹?穿甲弹命中如果不殉爆,不会有火球

随后一发炮弹击中队尾(掉头以后成为队头)一台T-72。命中前一刻,这台车边上站了2个人,不知在干嘛,一起报销了。

乌军继续急速射,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点混乱,一部分后面的坦克继续往前开(往下)前来探查或支援,大部分坦克开始往北撤退(往上)。最后大家都溜了溜了。

事后在主战场清点战果,有当天民兵拍摄的视频,其中两台或三台BTR在燃烧,一台T-72A(就是题图那台,担任尖兵)基本完好无损被缴获:

BTR1:


次日乌克兰北部下起了雪,这个是航拍,可以看到一台T-72殉爆飞了炮塔,远处还有一台疑似BTR。所以在镇上的损失,根据各方估计,明确可以有2台T-72,1台至三台BTR,总损失数为3-5。

除了在镇上的战斗以外,在周边也有数次战斗。下面是乌克兰官方发布的视频,标注的是同一个地区,似乎是在附近发生的,一台T-72A和一台MT-LB被缴获。

和题图是同款T-72A初期型,看来近坦6团的老爷货真不少。

注解说明了同一地点附近

红色菱形里面数字6,说明是近坦6团的。

因此这段视频可以揭示在这个小战场起码损失了一台T-72,一台MT-LB,两者都为可用状态,被乌克兰民兵直接开走了。

这场战斗据推测也是布罗瓦里战斗的一部分,一个反坦克小组伏击,至少击毁一台坦克,姑且算作T-72,视频最后坦克喷出火,这是发射药被引燃典型特征,乘员应该全员玉碎

然后这据说也是在Brovary附近被击毁或者放弃的T-72们,都是A和B型老装备:

T-72 +1

T-72 +2

T-72 +3

T-72 +4

T-72 +5 在河对岸

可以看出四个战场(镇子,路边,某加油站牌子边上,还有这个空地)一共损失了9台坦克,装甲车BTR 2-3台,1台MT-LB

另一个视频里面,似乎乌克兰端掉了一个加榴炮阵地,看样子是被面杀伤武器打的(空袭或者炮击),现场一片狼籍。上传者说明实在布罗瓦里周围打的,和上一张图片似乎应该是一个战场。

可见有一台卡车,一台装甲车被炸毁,还有许多火炮,处于列放状态,也被击毁了

似乎两台装甲车或卡车被击毁

这是另外一个视频,时间和说明地点对得上,之前都没有见过,还是T-72A

所以综合以上战果,我认为乌克兰此次基本打残近坦6团的BTG,击毁10台左右的坦克,3-6台装甲车,端掉一个榴弹炮阵地,是可以确认的战果。

user avatar

难道俄罗斯士兵也是苏联时期的陈旧库存,需要清理一下?

user avatar

对,清库存,连老兵一块儿清理。

又不是炮战倾泄火力,只有炮弹飞到敌人阵地里去。

现在俄罗斯的小伙子们可是拿着肉身去搏命的。

清库存?士兵的命也是库存吗?

说出这种话的还是人吗????

每一个俄罗斯士兵的背后都是一到两个家庭,现在他们在保卫祖国的口号下奔赴战场,后方的官老爷们是不是该尽力为他们提供最好的装备?

哪个畜生敢拿士兵的命来清库存,就该把丫吊路灯。

user avatar

我不知道题主是怎么想的,反正如果我是俄联邦的上位者的话,我一定会非常珍惜俄联邦的人力资源。

毕竟每平方公里人口数不过8,总人口数不超过1.5亿,实在不具备用人命来消耗武器库存的基础。

我当年做黄鹅的时候,经常梦见俄罗斯人口涨到4亿,然后乐醒,我很奇怪你们这届怎么开始把俄人的命不当命了。。。

user avatar

冷知识,战争刚开始时俄军用的是2017年亮相的T-80BVM和2016年亮相的T-72B3UBH,之后出现了T-90A,T-80U,再往后什么古董都搬出来了。

去库存没这样去的,顺序反了。

user avatar

目前沙俄面临的局面是:

全方位面临欧美直接制裁,经济于金融遭遇核打击;

欧美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反对,谁不反对谁就收了50W卢布;世界局势剧烈动荡,体系摇摇欲坠,德法领导人想尽办法给双方找台阶下;

乌克兰面临灭族亡国的危机,全国上下团结一心,誓与国家共存亡,没有任何缝隙可言(有的都当乌奸枪毙了);

北约源源不断的供应“人道主义物资”,不计其数的单兵武器,陆续到来的上万名“志愿”兵(而美刚通过130多亿美元的援助),目前怕局势升级,只卡着不供应重武器;而信息情报完全在北约这一边,沙俄部署单向透明。

俄罗斯内部派系分裂,由于制裁手下愈发不受控,情报部门早有反水,中亚和远东愈难维系。

普京王朝已摇摇欲坠。

此乃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个时候:

沙俄首要任务是去库存。



不是啊,你这些字打下去的时候,你问问自己的脑子,到底信不信啊。


————————————————————————————————————

我提供另外一个思路,方便洗地。

兵者,国家大事。

再昏庸的独裁者,也不可能对维护自己统治和安全的关键一环不闻不问。

先不谈机械化部队,本次沙俄展现的通信水平和投入的高精尖武器实在是低的令人发指。就算是毒枭的部队也不会蠢到真用拼夕夕货,甚至是抢乌克兰手机进行通信(虽然格鲁吉亚已经这么搞了)。

那我只能说,

可能背后的信息战,网络战,远远远远比我们所能看到的更加激烈。

在那个战场上,北约和美国,没有任何束缚,可以肆无忌惮的对一切有关俄罗斯的东西展开攻击。

把本该有点点起色的沙俄信息部队,硬生生拉回到了冷战时期。

甚至还不如,他们可以让就近两部坦克内的士兵,在特定区域干扰内,都无法无线电沟通。

可能把信息通信,拉回到了一战水平。

————————————————————————————————————

因此,傻鹅子们,千万别笑北约只玩嘴。

泽林斯基狮子大开口,除了重武器外该要的估计都要到了。

与其说俄军不敢突进,不如说是俄军已无法构建顺畅通信,不能组织突进。

除非俄军线下聚集,否则俄军事实上已经被分割成了一小股一小股,等着被重炮宰割。

这样俄军前进和组织进攻缓慢的客观因素,也算找到了(当然,我相信主观因素影响更大,可无论如何这也是一支五常的精锐部队,拉成这样子实在说不过去)

再援助下去,乌克兰搞不好真打到莫斯科了。

各方赶紧协调好收手吧,该种小麦了。乌克兰以惨痛的代价获得了尊严和胜利,沙俄好自为之吧。

user avatar

叙利亚战争俄罗斯出动6.4万正规军,用3年时间杀掉了12万武装份子。扭转了叙利亚战局。俄罗斯第一次车臣战争就开始实战,暴露问题后军队改革,主要在建制和战法上的革新。第二次车臣战争又实战了一次大城市巷战。

现代战争还没有进化到科幻电影的时代,其实我觉得先空袭50天,然后地面进攻的战法中规中矩的一笔,仗总是人去打的,海陆空协同高强度才能提高经验上限。纸上谈兵得注意了,仅仅听课不做作业直接上考场,能考及格不?

知道美国为什么一直没打伊朗吗?因为没钱,债务危机。别误会,不是说美国资本家没钱,而是美国政府没钱。那么,美国观摩了俄军的表现应该后悔球了,美军打伊拉克阿富汗浪费多少钱,如果能省着一点打,那么现在世界局势可能会大不一样。可能伊朗已经被这种省钱的打法暴打了。

user avatar

这种玩意,我只能用古人的话来评判了

喻子曰:虽盟津伐暴,武尚不能以厚衣之士挡牧野之强徒,况且其下者哉。故被服不坚而驱民就死者,恶之极者也。盖克人其后,自固为先。
——明《喻子十三种秘书兵衡》

凡人有所倚,则力有所恃,则神全。猛虎当前,执不惴且却焉?而一人者披甲执箠而前,非一人之独勇。众人之皆怯也。有所倚,有所恃,虽稚子可以驱虎豹。无所倚,无所恃,虽孟贲乌后,其能空臂而格干将,裸程而斗猛兽哉?故军资不一,而器械最为急务云。
——明《经武胜略正集十九卷》

以及我不得不提醒一下,苏联已经解体31年了,跟我年龄一样··························

user avatar

菜就是菜……

user avatar

如果你是这些落后武器的操作人员,你的领导让你开着年纪比你爸还大的装备上战场,你的想法是?

我觉得俄国还没有富裕到用人命清库存。

被乌军缴获的俄军t80bvm上战场了,我看这不是清理库存,这是资敌。。。


user avatar

少将,苏-34飞行员们也是一种可消耗,可迭代的库存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