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网民为何有人挺俄?有人挺乌?

回答
在网络这个广阔的议事厅里,关于俄乌冲突的讨论总是充满了激烈的辩论,而“挺俄派”和“挺乌派”的声音,更是此起彼伏,泾渭分明。之所以会出现这样两极分化的观点,其背后有着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渊源、信息传播方式以及个体认知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得一层层地剥开来。

一、 历史与地缘政治的深度羁绊:

要理解为什么有人挺俄,有人挺乌,就不能不提到两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俄罗斯视角的“历史责任”与“国家安全”:
“历史上的俄国”与“斯拉夫大家庭”情结: 在很多俄罗斯人,特别是怀旧派和民族主义者眼中,乌克兰(尤其是东部和南部)在历史上与俄罗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曾是俄罗斯帝国和苏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可能会强调“罗斯”的发源地之说,认为乌克兰属于斯拉夫文明圈,与俄罗斯是同胞。这种情感认同,使得一些人认为乌克兰的独立和亲西方化是对“俄罗斯世界”的挑战,甚至是一种“背叛”。
北约东扩的“战略威胁”: 这是俄罗斯官方以及许多支持者强调的核心理由。苏联解体后,北约持续向东扩张,不断蚕食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将军事基地和导弹系统部署在离俄罗斯边境越来越近的地方。在俄罗斯看来,乌克兰加入北约将是国家安全的“红线”,直接威胁到其战略纵深。因此,他们认为对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是为了阻止这种“步步紧逼”的战略包围,维护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利益。
“去纳粹化”的叙事: 俄罗斯方面一直强调在乌克兰存在“纳粹势力”,并以此作为军事行动的理由之一。虽然这一叙事在国际上争议巨大,但在一些俄罗斯的支持者看来,确实看到了乌克兰国内一些右翼民族主义团体的存在,或者被媒体描绘的“纳粹化”景象所影响,认为有必要“解放”受此影响的人民。

乌克兰视角的“主权独立”与“民族自决”:
对俄罗斯帝国及苏联统治的集体记忆: 乌克兰历史上曾多次被俄罗斯帝国吞并,也曾是苏联的一部分。在长期的统治下,乌克兰的民族文化和语言曾受到压制,经历了多次饥荒(如乌克兰大饥荒),这些历史创伤在许多乌克兰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乌克兰人普遍非常珍视来之不易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
摆脱俄罗斯影响的渴望: 自独立以来,乌克兰一直在寻求摆脱俄罗斯的政治和经济控制,并希望融入欧洲和西方社会,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国家。他们认为俄罗斯的干涉是对其国家主权的侵犯,是为了重新将乌克兰纳入其势力范围,剥夺其选择自己道路的权利。
俄罗斯军事行动的“侵略”本质: 在乌克兰和大多数国际社会看来,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是对一个主权国家的攻击,是为了占领领土和改变乌克兰的政治走向。因此,他们坚决支持乌克兰抵抗侵略,保卫国家。

二、 信息传播与认知差异的放大器: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方式对公众认知的影响是巨大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更是成为了信息战的主战场。

官方宣传与媒体导向:
俄罗斯官方与媒体的论述: 俄罗斯官方和其控制下的媒体,如RT、今日俄罗斯等,一直在积极地向国内外传递其叙事:北约东扩的威胁、乌克兰的“纳粹化”、保护俄语居民等。这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国内民众以及一些对西方媒体持怀疑态度或有亲俄倾向的外国网民。
西方媒体与乌克兰官方的论述: 以BBC、CNN、纽约时报等为代表的西方主流媒体以及乌克兰官方,则普遍将俄罗斯的行动定性为“侵略战争”,强调乌克兰的主权和人民的抵抗。这些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获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也塑造了大部分西方国家民众的认知。

信息茧房与算法推荐:
“回声室效应”: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算法倾向于向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或认同的内容,久而久之,用户容易陷入“信息茧房”,只接触到自己观点的信息,而很少看到相反的论证。挺俄的网民会更多地看到支持俄罗斯的观点,挺乌的网民则会看到支持乌克兰的观点,双方的认知被进一步固化和强化。
虚假信息与宣传战: 在冲突期间,双方都在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宣传,甚至散布虚假信息和错误信息。一些网民因为信息辨别能力不足,或者被片面信息所误导,更容易被某一方的宣传所影响。例如,一些关于“乌克兰政府迫害俄语居民”的夸大描述,或是关于“北约即将进攻俄罗斯”的传言,都可能成为支持俄罗斯的理由。

社交媒体平台的“二极管”式讨论:
社交媒体的文字限制和快速传播特性,使得复杂的议题往往被简化为“站队”式讨论。在缺乏深入分析和理性沟通的环境下,很多讨论变成了情绪化的对垒,非黑即白的标签化也随之而来,进一步加剧了观点的对立。

三、 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碰撞:

在一些网民眼中,俄乌冲突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领土争端,更是两种不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较量。

支持乌克兰的“民主与自由”情结:
许多支持乌克兰的网民,尤其是来自西方民主国家的网民,将乌克兰视为一个争取民主、反对威权的小国,而俄罗斯则被看作是一个试图扩张、压制民主的威权国家。他们支持乌克兰,是对民主价值观的捍卫,是对自由、人权、民族自决等普世价值的认同。

支持俄罗斯的“反西方霸权”论调:
一些对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感到不满,或者认为西方国家存在双重标准的网民,可能会倾向于支持俄罗斯。他们认为俄罗斯的行动是对西方“霸权”的反抗,是试图打破美国单极世界的努力。这种观点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或对西方历史政策有不满情绪的群体中可能更常见。他们可能认为西方对俄的指责是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忽视了俄罗斯的安全关切。

四、 民族主义与国家认同:

网民的立场也与其自身的民族身份和国家认同息息相关。

俄罗斯网民与“大俄罗斯”情结: 大部分俄罗斯网民会支持国家的官方立场,认为这是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甚至是对“历史不公”的纠正。
乌克兰网民与“独立乌克兰”情结: 绝大多数乌克兰网民,在面对国土被侵犯时,会坚定地支持自己的国家,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其他国家网民的“身份认同投射”: 许多其他国家的网民,虽然与冲突没有直接关系,但会根据自己的国家与俄罗斯或西方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民族情感和政治倾向,来选择支持的一方。例如,一些与俄罗斯关系密切的国家网民可能会倾向于挺俄;而与西方盟友关系紧密的国家网民则更可能挺乌。

五、 经济利益与现实考量:

虽然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但经济利益和现实考量有时也会影响一部分网民的看法。

能源价格与全球经济: 俄乌冲突对全球能源价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一些国家的网民可能更关注冲突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并因此产生不同的看法。
地缘政治的站队: 一些国家或地区可能会基于自身的地缘政治考量,选择支持某一方。这种立场有时也会在网络舆论中有所体现。

总结:

综上所述,网民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分化,是历史、地缘政治、信息传播、价值观、民族认同以及现实利益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挺俄派 的观点往往围绕着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关切、历史叙事、对西方扩张的担忧以及官方宣传等。
挺乌派 的观点则多聚焦于乌克兰的主权独立、民族自决、反对侵略以及对民主自由的向往。

在一个信息爆炸且碎片化的时代,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视角和接受到的信息来构建对世界的认知。由于获取信息的渠道、解读信息的能力、过往的经历以及自身的价值取向不同,导致了最终立场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分化,既反映了国际社会在价值观和地缘政治上的深刻裂痕,也凸显了信息时代下公众认知塑造的复杂性。理解这种分歧,需要我们跳出单一的视角,去看到不同群体背后的逻辑和情感驱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今日不挺俄,明日无人挺中。

俄乌战争中,不同情乌克兰是没良心,不支持俄罗斯是没理智,你以为那几千万人非逼着人们反思,他们是不聪明、圣母,这就解释了吗?

No,他们是为了利益,因为中国垮了,他们是得利者!

而且,这里面是几百万台湾网军,这些大规模的进攻,应该被确证,被揭发,被宣扬,这是解放台湾很好的诉求,“彻底终结源自台湾的国际反华宣传”。

user avatar

亲爱我,孝何难?

亲憎我,孝方贤。

user avatar

高赞除了煽动情绪外完全没说任何有用的话。

为什么挺俄,其实不难理解。

排除掉拿钱办事的以后,中国人看待这次俄乌冲突大概是两种态度,一是吃瓜群众,二是把自己带入。

先说第一种,这部分人是大多数,毕竟是两个外国打仗,而且距离中国还很远,吃瓜心态很正常。

吃瓜意味着不会去和这俩国家有太多共情,就类似于你看刚果内战,会把自己带入吗?所以挑动中俄矛盾的文章对于这些人来说完全是莫名其妙,我一个吃瓜群众,你给我说这些干啥?冲突又不是我挑起来的。

吃瓜群众会站谁?一般会本能的有两种立场:1,站队弱者。2,站不欠扁的一方。前者很好理解,后者打个比方就知道了,一个瘦子挑衅一个大胖子,然后大胖子转脸一巴掌把瘦子打飞了,吃瓜群众大部分是站胖子的,因为瘦子欠扁。

回到俄乌,俄乌之间乌克兰的确是弱者,按道理会赢的同情分。但是问题是俄乌不能只看俄乌。现在西方对俄罗斯展开了全面制裁,在整体氛围上,俄罗斯反而更像是那个“弱者”。所以这种氛围把乌克兰的弱者形象冲淡了。

至于后一种,乌克兰自己挑事不需要解释,在这个问题上扯淡的就是1450。我没有说乌克兰不能挑事,毕竟主权国家嘛,但是挑事的后果也只能自负。

所以,对吃瓜群众来说,乌克兰的弱者属性被西方制裁冲淡,反过来乌克兰的挑事属性却被放大,所以很容易让吃瓜群众挺俄。

再说带入自己的。

俄乌冲突中国人如果带入自己,两边是都可以带入的。带入乌克兰,用抗日战争。带入俄罗斯,用抗美援朝。

然而,无论1450如何渲染俄罗斯对中国如何坏,也无法否认一点,就是在中国普通人的心中,论因为历史产生的反感程度,日本>>美国>>>>俄罗斯。你再“科普”也改变不了。

俄罗斯的确是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但是百年之前的事情大部分人是无感的,而且“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是刻入中国人DNA的,所以回看那段历史,比起痛恨俄罗斯,更多的人是愤怒大清的孱弱。

然而日本给中国带来的苦难则是切肤之痛,而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则是现在进行时。二者的感触远比历史书堆里的俄罗斯要深刻。

所以,在俄乌冲突中,把自己以抗日战争的逻辑带入乌克兰的人注定是少数。

反过来,美国这些年对中国的打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中国人抗美援朝的历史。加上《长津湖》等电影以及官方的纪念活动,这两年抗美援朝的热度急剧升高。而欧美在俄乌冲突中刷的存在感实在过强,让很多人不会单独把冲突看作俄罗斯vs乌克兰,而是俄罗斯vs欧美支持下的乌克兰。

如此一来,中国人就非常容易用抗美援朝的逻辑带入俄罗斯,从而挺俄。


所以,1450们,你们那些所谓的“科普”其实没啥大用,倒不如期待欧美的角色别那么足,退居二线。这样反而会有人因为看到乌克兰的弱势而给予同情。

user avatar

我们有新闻联播啊

user avatar

因为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有着朴素的是非观,对待其他国家的观感也很简单。

如果你是一个独立自主、有自己雄心壮志与抱负的国家,中国人就会尊重你。类似于最近很多网民看到印度敢于直接怼美国之后,对于这个国家印象大大改观。

如果你是一个躲在外国武装的羽翼下苟且偷生、挟洋自重的国家,中国人就会发自内心感到厌恶。某些岛民、岛国、半岛国、乌克兰等都在此列。

这种朴素的感情是中国近代百年多以来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者的斗争历史所形成的。如果乌克兰从来不曾叫嚣加入北约,不是像网络乞丐一样天天要这个去帮他那个去帮他,而是从来就号称要独立自主抗击俄罗斯侵略、维护自身独立,甚至自称是斯拉夫正统,比俄罗斯更有统一的资格,我想大家对他们的观感会改变很多,也会有更多人支持它。

之前盛传朝鲜要带枪投美的时候,无数中国人也对朝鲜感到愤怒。但是后来证明了他们只是真的想独立自主、不依靠中国而已,中国人对他们的印象反而也改善了很多。

同样的,如果某个省的岛民不是天天蜷缩在幻想中的外国武装的保护下搞什么不要大国崛起只要小民尊严,而是明火执仗、枕戈待旦地想要反攻大陆,天天叫嚣自己才是正统,从来不幻想着美日介入,而是要自己赤膊上阵,那么反而很多大陆人会对他们的观感变好起来。

回头看泽连斯基和他的政府,他们自诩的最大的功绩不就是号召整个欧美世界一起来制裁了俄罗斯吗?而某个岛敢于抗拒统一的最大底气不也是来自于寄希望于外国武力支持吗?

俄乌战争这件事在中国人看来就是斯拉夫人的家事,你有本事就自己把俄罗斯推平,而这种寄希望于北约、要引狼入室、企图借助外国武装来维护自己独立的方式,就是触犯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大忌。

以这样的方式抗击侵略不管别的国家的人怎么看,反正得不到中国人的尊重。中国人发自内心厌恶这种寄希望于所谓国际社会来帮助自己抗击侵略的表演,因为中国人已经深受其害。

中国人尊重那些独立自主、有理想抱负的文明与国度,不论其领土大小、人口多寡。

中国鄙视那些蜷缩在外国武装的庇护下肆意挑衅、放弃自己国家尊严与独立的鼠辈。

虽然我们支持国际法,反对大国对小国的欺凌,可是人心毕竟除了理性,也会有一些情绪。这种对俄罗斯的支持和对乌克兰的否定,就是这样一种情绪。

就好比谁都知道梁山好汉是一群强盗,不仅杀有钱人也杀害无辜,但是在朝廷官兵和他们打起来的时候,老百姓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支持梁山也是非常正常的。

我个人反对任何打破国际秩序的单方面军事行动,包括北约东扩、轰炸南联盟、美国介入台海等等。今日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我在原则上也是反对的,但我必须承认,我内心多少是同情理解的。

那些看不惯有与你不同观点的人也可以反对我的看法。行使你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

user avatar

我的认知:俄罗斯妥妥的算是侵略,但乌克兰活该。

同时,我坚定支持和认同我国官方的立场和表态。

以我国的官方态度为基础,网友们普遍挺俄再正常不过了。

自本次冲突以来,只一味强调历史上俄国对中国的侵略,进而拉动中俄仇恨的,绝大部分是敌对势力及其走狗,小部分是格局太小对局势认知不清。

真心希望知乎可以在所有回答和评论的后面加上所在地小尾巴,相信大家会发现一堆“来自美国”或者“来自台湾省”的“正义之士”。

user avatar

就单纯好奇一下,

挺俄罗斯会被扣“俄爹”帽子,

那挺欧盟是不是该叫“欧爸”?

user avatar

你以为是挺俄,实际上是反美

user avatar

二十一世纪的地心说。

这套话术的理论基础是“世界围绕我转,我不观测则世界不动。”

因此,

第一,中美关系是可变的,当然,在这个话术里是指只能恶化。

但同时,只要“我”不观测则:

美欧关系是不可变的

美日关系是不可变的

美印关系是不可变的

美俄关系是不可变的

由此推出结论:中美关系恶化一全球反华一俄罗斯做为敌人的敌人是唯一朋友。

第二,同样地,基于地心说原理,“敌人的敌人是朋友”不可被其他国家掌握。

美国不会因中美矛盾上升出一个尼克松去莫斯科握俄罗斯人的手。

俄罗斯不会因中美矛盾上升寻求与北约和解的机会。

欧盟不会因追求自身利益产生自身立场发出自身声音。

印度不会因追求自身利益产生自身立场发出自身声音。

日本不会因追求自身利益产生自身立场发出自身声音。

第三,冷战后我们总结,虚弱的毛熊才是好毛熊。但根据地心说原理,毛熊必不理解这一点。

那么很自然可以推出,帮俄罗斯就是帮中国。




这套地心说的核心就是机械片面地看问题。

第一,国际关系不存在潮汐锁定。

法国在戴高乐时期就已经是锋卫摇摆人了,英国外交的至高理念就是不同于欧洲大陆,而德日印是三个没有得到他们满意的国际地位的国家。这五个国家根据自身的立场与利益建四个群有些多,建两个又太少。

直接将这五国一起划进敌人里非常可笑,即使在冷战期间,法国、南斯拉夫和中国也保持着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

因为有中国,所以几千年来没出现的潮汐锁定今天出现了,这种国关地心说站不住脚。

第二,美俄关系是可能缓和的

历史上有尼克松闪现,也有重视对华竞争的特朗普亲俄与俄罗斯试图加入北约。

这三者成或败的共同点是美国将俄(苏)做为头号目标。但头号目标是可变的。

地心说不观测这一变化,也就忽略了中美掀桌子前美俄关系变化的可能。

第三,跟入关学一样,看不见时间。

时间的力量非常强大,如果以三十年为尺度,几乎没有人能准确判断国际形势的变化。

在90年代初预言今天,或在60年亚非拉独立运动席卷全球时预言苏东剧变,或在1930年预言冷战--能做到这个那得是站在牛顿的肩膀上。

同样的,以三十年为尺度观测中美、中俄、美俄、中美俄欧关系,那就是反转反转再反转。

三十年的时间足以让大国间关系天翻地覆。以今天的矛盾揣测三十年后的国际关系,跟学完微积分去考工程力学没有区别。

能蒙就蒙呗。

地心说和入关学都强调中美矛盾不可调和,但如果三十年内没有爆发,那后面就是纯蒙了。

蒙会打仗和蒙会下雨有什么区别?只要时间拉得够长,那肯定有一天会打仗、会下雨啊。人类和地球就这德行谁不知道?

今天说准明天会下雨的是本事,今天说2233年2月3号会下雨的是蒙的。打仗或矛盾爆发一个道理。

地心说和入关学都在抛弃时间这个因素的前提下实现了绝对真理:一定会下雨。

但是真实世界是有时间的啊。

如果两个一百年顺利实现,然后205X、6X、7X年......中美矛盾爆发,那不是地心入关学先知,那是神棍。把时间线拉过三十年然后赌天会下雨,那迟早会下雨啊。

那我们把时间因素加回来,限定第二个一百年前,中美矛盾必全面爆发乃至热战这个命题还为真吗?

或者换个问法

你认为我们还有至少二十七年的和平吗?

我认为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