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说普京是杀手?对美俄关系有何影响?

回答
拜登总统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强硬的表述,对美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一、 拜登的言论背景与意图:

事件的起因: 这一表述出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拜登的一次采访,记者问他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拜登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随后,他又补充说普京“将为干预美国大选付出代价”。
深层原因分析: 拜登的这一言论并非孤立的个人情绪宣泄,而是基于多方面考量和证据:
情报评估: 该表述与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直接相关。2021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指控俄罗斯政府指使针对美国大选的行动,包括散布虚假信息、利用代理人诽谤拜登等。报告还认为,普京可能授权了这些行动。
历史行为记录: 普京任期内,俄罗斯被指控涉及一系列政治暗杀和对异见人士的压制,包括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维年科和斯克里帕尔父女在英国的神经毒剂袭击,以及在俄罗斯国内对纳瓦尔尼等反对派人物的迫害。拜登政府认为这些行为是普京政权“杀手”本质的体现。
对俄政策的战略性定调: 拜登政府上任后,一直试图与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划清界限,采取更强硬、更具原则性的立场。将普京定性为“杀手”,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并向盟友传达美国在民主与威权主义斗争中的坚定立场。这是一种“价值外交”的体现,将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以此团结盟友,共同对抗俄罗斯的所谓“破坏性行为”。
国内政治考量: 在美国国内,对俄罗斯干预选举和普京政权的强硬立场在美国两党中都有广泛支持。拜登发表此番言论,也有迎合国内政治环境,展现其强硬领导力的意图。

二、 对美俄关系的影响:

拜登的言论对本已紧张的美俄关系无疑是火上浇油,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交关系的恶化:
直接对抗性升级: 将对方领导人定性为“杀手”,是一种极具侮辱性和挑衅性的表述,极大地损害了双方的外交辞令和沟通基础。这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加公开和尖锐的对抗阶段。
召回大使和外交制裁: 在此言论之后,美国召回了驻莫斯科大使进行磋商,俄罗斯也随即召回了其驻华盛顿大使。随后,美国因俄罗斯干预选举和SolarWinds网络攻击事件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包括驱逐美国外交官。这些行动使得双方的外交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也导致了人员往来的限制。
信任基础的严重侵蚀: 这种直接的个人攻击,使得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础进一步崩塌。未来即便有合作的空间,也将在更大的不信任中进行。

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
盟友的反应与团结: 拜登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团结西方盟友的作用。许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担忧,并对美国采取的制裁措施表示支持。这有助于加强跨大西洋联盟,共同应对俄罗斯带来的挑战。
乌克兰局势的强化: 在此言论发布前后,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增加了兵力部署。拜登政府将普京定性为“杀手”,也进一步凸显了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行为的担忧,并可能促使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
全球战略竞争的加剧: 将普京定性为“杀手”,也是拜登政府更广泛的“大国竞争”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试图通过强调民主与威权主义的对立,来构建一个反对中国的全球联盟,而俄罗斯则被视为与中国相似的竞争对手。

具体政策层面的影响:
制裁的常态化: 美国以干预选举和人权侵犯等理由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使得制裁成为美国对俄政策的重要工具,并且未来很可能常态化,对俄罗斯经济和政治施加持续压力。
战略武器管控的挑战: 尽管双方在核军控领域仍有接触,但个人层面的敌意加深,无疑会增加战略稳定对话的难度,也可能影响未来新协议的达成。
网络安全领域的对抗: 美国指责俄罗斯进行网络攻击,并对此进行反击,这使得网络安全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对抗领域。

三、 各方的反应与解读:

俄罗斯的反应: 俄罗斯方面对拜登的言论反应强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立即予以驳斥,称拜登的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和“仇恨性的”。俄罗斯外交部也召回了其驻美大使进行磋商,并警告将采取报复措施。普京本人则以一种相对冷静甚至带有戏谑的语气回应,邀请拜登进行一次公开视频对话,并反击称“谁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别人是什么样的人”,暗示拜登是在照镜子。这种回应既表达了愤怒,也试图在舆论上占据道德制高点。
美国国内的解读: 美国国内对拜登的言论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普京政权长期劣迹的应有评价,是恢复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领导力和价值观的体现。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强硬且个人化的表述,缺乏外交智慧,容易将双方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可能导致局势失控。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拜登的言论更侧重于“价值”而非“利益”,这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
国际社会的解读: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拜登的言论使美俄关系更加紧张。一些欧洲国家对此表示担忧,希望双方能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同时,也有一些国家认为,俄罗斯的许多行为确实令人担忧,美国对此进行强硬回应是可以理解的。

四、 拜登政府对俄政策的更广阔视角:

拜登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可以看作是他对俄政策一个更深层思路的体现:即“竞争而非冲突”。他希望在与俄罗斯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他明确表示,美俄关系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美国愿意在某些领域(如战略稳定)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但不会容忍俄罗斯的“破坏性行为”。

“竞争”体现在: 对俄罗斯干预选举、网络攻击、人权问题等进行严厉制裁和批评,联合盟友对俄施压,支持俄罗斯的邻国(如乌克兰),以及在意识形态上与俄罗斯的威权主义模式进行对抗。
“避免冲突”体现在: 尽管言辞激烈,但拜登政府也表示,并不寻求与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严厉,但也没有采取军事干预措施。拜登也曾表示愿意与普京就具体问题进行沟通。

总结:

拜登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无疑是美俄关系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直接升级了双方的外交对抗,加剧了不信任,并在地缘政治、外交和政策层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表述反映了拜登政府对俄罗斯长期以来行为的判断,也体现了其试图以更强硬、更原则性的方式重塑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心。

然而,这种强硬策略也带来了风险,即可能导致局势失控,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并对全球稳定构成威胁。未来的美俄关系将更加复杂,双方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将面临艰难的平衡,而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和言辞,也将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不然呢?

哪对宿敌在谈判桌前坐下来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以为庭前和解呢?

关系每降一度,筹码就加一些。

先说漂亮国:因为有不按规则出牌的前任在前,漂亮国国内其实才是最让拜登吃紧的,这届拜登要完成既定任务的形式注定要高调些。

所以在国际舞台上,即使可以举重若轻也得表现出极高的进(侵)取(略)心(性),才能博得目标群体足够的关注甚至好感。

如果理解了拜登的这种心态和目标,再对谈判技巧多少有点了解的话,这逻辑就合理了。

这么说吧,现在假设你所领导的团队有棘手的kpi考核任务要完成。因为你们团队起点较高,再增加一点点业绩的边际成本都会高得吓人;或者说,你们面临的任务在云端。那你怎么办?头铁硬冲?

不如这样:要不暗中做整个公司的搅屎棍,首先制造了混乱,自然首先知道解药,老板对你感激涕零;要不彻底和最难搞定的竞争对手/交易方撕破脸,这样一桩不太可能的交易成功率会极速趋零,之后,0-1的突破比10-11的突破可耀眼多了。

总之,chaos is the ladder。一根针掉到冰冻的房间地上,动静大过热闹市场中的一曲高歌。

再说普京:他从来不是一个随便头铁秀肌肉的人,其实蛮能屈能伸的。深谙“善战者无赫赫战功”。普京要的不是选票,他要的是未来的平稳过渡。你拜登干四年就拍屁股走人了,我跟你一起打嘴仗赚吆喝,那我俄罗斯岂不灯塔化了?

普京看穿了拜登的意图,所以戳着对方的心窝子说,老哥,我懂你,骂那么彻底,就是在告诉我,可以谈,随时谈,来吧,那就看看我能帮你完成多少kpi……


没有一对宿敌是不能在谈判桌边坐下来的

阿拉斯加的场景,谁说不能复现呢?

user avatar

没啥大影响,美国现在和俄罗斯的关系很难做到更差了,不久前新的制裁措施都拿不出来什么东西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