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拜登说普京是杀手?对美俄关系有何影响?

回答
拜登总统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强硬的表述,对美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

一、 拜登的言论背景与意图:

事件的起因: 这一表述出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拜登的一次采访,记者问他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拜登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随后,他又补充说普京“将为干预美国大选付出代价”。
深层原因分析: 拜登的这一言论并非孤立的个人情绪宣泄,而是基于多方面考量和证据:
情报评估: 该表述与美国情报部门的报告直接相关。2021年3月,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发布了一份评估报告,指控俄罗斯政府指使针对美国大选的行动,包括散布虚假信息、利用代理人诽谤拜登等。报告还认为,普京可能授权了这些行动。
历史行为记录: 普京任期内,俄罗斯被指控涉及一系列政治暗杀和对异见人士的压制,包括前克格勃特工利特维年科和斯克里帕尔父女在英国的神经毒剂袭击,以及在俄罗斯国内对纳瓦尔尼等反对派人物的迫害。拜登政府认为这些行为是普京政权“杀手”本质的体现。
对俄政策的战略性定调: 拜登政府上任后,一直试图与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划清界限,采取更强硬、更具原则性的立场。将普京定性为“杀手”,有助于在国际舞台上孤立俄罗斯,并向盟友传达美国在民主与威权主义斗争中的坚定立场。这是一种“价值外交”的体现,将人权和民主价值观置于国家利益之上,以此团结盟友,共同对抗俄罗斯的所谓“破坏性行为”。
国内政治考量: 在美国国内,对俄罗斯干预选举和普京政权的强硬立场在美国两党中都有广泛支持。拜登发表此番言论,也有迎合国内政治环境,展现其强硬领导力的意图。

二、 对美俄关系的影响:

拜登的言论对本已紧张的美俄关系无疑是火上浇油,具体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交关系的恶化:
直接对抗性升级: 将对方领导人定性为“杀手”,是一种极具侮辱性和挑衅性的表述,极大地损害了双方的外交辞令和沟通基础。这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更加公开和尖锐的对抗阶段。
召回大使和外交制裁: 在此言论之后,美国召回了驻莫斯科大使进行磋商,俄罗斯也随即召回了其驻华盛顿大使。随后,美国因俄罗斯干预选举和SolarWinds网络攻击事件对俄罗斯实施了新一轮制裁。俄罗斯也采取了反制措施,包括驱逐美国外交官。这些行动使得双方的外交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也导致了人员往来的限制。
信任基础的严重侵蚀: 这种直接的个人攻击,使得两国之间本就脆弱的信任基础进一步崩塌。未来即便有合作的空间,也将在更大的不信任中进行。

地缘政治层面的影响:
盟友的反应与团结: 拜登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团结西方盟友的作用。许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行为表示担忧,并对美国采取的制裁措施表示支持。这有助于加强跨大西洋联盟,共同应对俄罗斯带来的挑战。
乌克兰局势的强化: 在此言论发布前后,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增加了兵力部署。拜登政府将普京定性为“杀手”,也进一步凸显了对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行为的担忧,并可能促使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对乌克兰提供更多支持。
全球战略竞争的加剧: 将普京定性为“杀手”,也是拜登政府更广泛的“大国竞争”战略的一部分。美国试图通过强调民主与威权主义的对立,来构建一个反对中国的全球联盟,而俄罗斯则被视为与中国相似的竞争对手。

具体政策层面的影响:
制裁的常态化: 美国以干预选举和人权侵犯等理由对俄罗斯实施制裁,这使得制裁成为美国对俄政策的重要工具,并且未来很可能常态化,对俄罗斯经济和政治施加持续压力。
战略武器管控的挑战: 尽管双方在核军控领域仍有接触,但个人层面的敌意加深,无疑会增加战略稳定对话的难度,也可能影响未来新协议的达成。
网络安全领域的对抗: 美国指责俄罗斯进行网络攻击,并对此进行反击,这使得网络安全成为两国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对抗领域。

三、 各方的反应与解读:

俄罗斯的反应: 俄罗斯方面对拜登的言论反应强烈。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立即予以驳斥,称拜登的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和“仇恨性的”。俄罗斯外交部也召回了其驻美大使进行磋商,并警告将采取报复措施。普京本人则以一种相对冷静甚至带有戏谑的语气回应,邀请拜登进行一次公开视频对话,并反击称“谁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看到别人是什么样的人”,暗示拜登是在照镜子。这种回应既表达了愤怒,也试图在舆论上占据道德制高点。
美国国内的解读: 美国国内对拜登的言论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是对普京政权长期劣迹的应有评价,是恢复美国在国际舞台上领导力和价值观的体现。批评者则认为,这种强硬且个人化的表述,缺乏外交智慧,容易将双方推向更危险的境地,可能导致局势失控。一些分析人士指出,拜登的言论更侧重于“价值”而非“利益”,这标志着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向。
国际社会的解读: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拜登的言论使美俄关系更加紧张。一些欧洲国家对此表示担忧,希望双方能保持克制,避免局势升级。同时,也有一些国家认为,俄罗斯的许多行为确实令人担忧,美国对此进行强硬回应是可以理解的。

四、 拜登政府对俄政策的更广阔视角:

拜登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可以看作是他对俄政策一个更深层思路的体现:即“竞争而非冲突”。他希望在与俄罗斯进行激烈竞争的同时,避免直接的军事冲突。他明确表示,美俄关系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美国愿意在某些领域(如战略稳定)与俄罗斯进行合作,但不会容忍俄罗斯的“破坏性行为”。

“竞争”体现在: 对俄罗斯干预选举、网络攻击、人权问题等进行严厉制裁和批评,联合盟友对俄施压,支持俄罗斯的邻国(如乌克兰),以及在意识形态上与俄罗斯的威权主义模式进行对抗。
“避免冲突”体现在: 尽管言辞激烈,但拜登政府也表示,并不寻求与俄罗斯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虽然严厉,但也没有采取军事干预措施。拜登也曾表示愿意与普京就具体问题进行沟通。

总结:

拜登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无疑是美俄关系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直接升级了双方的外交对抗,加剧了不信任,并在地缘政治、外交和政策层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一表述反映了拜登政府对俄罗斯长期以来行为的判断,也体现了其试图以更强硬、更原则性的方式重塑美国外交政策的决心。

然而,这种强硬策略也带来了风险,即可能导致局势失控,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并对全球稳定构成威胁。未来的美俄关系将更加复杂,双方在竞争和合作之间将面临艰难的平衡,而领导人之间的个人关系和言辞,也将成为影响这一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那不然呢?

哪对宿敌在谈判桌前坐下来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以为庭前和解呢?

关系每降一度,筹码就加一些。

先说漂亮国:因为有不按规则出牌的前任在前,漂亮国国内其实才是最让拜登吃紧的,这届拜登要完成既定任务的形式注定要高调些。

所以在国际舞台上,即使可以举重若轻也得表现出极高的进(侵)取(略)心(性),才能博得目标群体足够的关注甚至好感。

如果理解了拜登的这种心态和目标,再对谈判技巧多少有点了解的话,这逻辑就合理了。

这么说吧,现在假设你所领导的团队有棘手的kpi考核任务要完成。因为你们团队起点较高,再增加一点点业绩的边际成本都会高得吓人;或者说,你们面临的任务在云端。那你怎么办?头铁硬冲?

不如这样:要不暗中做整个公司的搅屎棍,首先制造了混乱,自然首先知道解药,老板对你感激涕零;要不彻底和最难搞定的竞争对手/交易方撕破脸,这样一桩不太可能的交易成功率会极速趋零,之后,0-1的突破比10-11的突破可耀眼多了。

总之,chaos is the ladder。一根针掉到冰冻的房间地上,动静大过热闹市场中的一曲高歌。

再说普京:他从来不是一个随便头铁秀肌肉的人,其实蛮能屈能伸的。深谙“善战者无赫赫战功”。普京要的不是选票,他要的是未来的平稳过渡。你拜登干四年就拍屁股走人了,我跟你一起打嘴仗赚吆喝,那我俄罗斯岂不灯塔化了?

普京看穿了拜登的意图,所以戳着对方的心窝子说,老哥,我懂你,骂那么彻底,就是在告诉我,可以谈,随时谈,来吧,那就看看我能帮你完成多少kpi……


没有一对宿敌是不能在谈判桌边坐下来的

阿拉斯加的场景,谁说不能复现呢?

user avatar

没啥大影响,美国现在和俄罗斯的关系很难做到更差了,不久前新的制裁措施都拿不出来什么东西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拜登总统称普京为“杀手”的言论,确实是一个非常直接和强硬的表述,对美俄关系产生了显著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分析。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视。一、 拜登的言论背景与意图: 事件的起因: 这一表述出自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对拜登的一次采访,记者问他是否认为普京是“杀手”,拜登.............
  • 回答
    拜登总统在推特上的一番话,直指普京的核心战略意图,这并非一句空洞的政治口号,而是基于对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和俄罗斯历史行为模式的深刻洞察。 普京确实在致力于瓦解凝聚西方世界的坚实阵营,他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北约,一个相互猜忌的西方国家群体,以及一个内部矛盾重重、无法形成统一战线的美国。要理解这一.............
  • 回答
    拜登总统关于普京已作出开战决定的表态,以及美英加澳日韩等国敦促公民撤离乌克兰,这无疑是当前乌克兰局势高度紧张的信号,表明冲突爆发的可能性正在急剧上升。要详细理解这一切,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拜登总统的表态与西方国家的行动: 信息来源与判断依据: 拜登总统的表态并非空穴来风,通常是基于.............
  • 回答
    拜登总统近期就俄乌冲突发表了一系列立场鲜明的讲话,其中关于“解除普京权力”的表述,无疑是其中最为引人注目,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要理解这一点,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其言论的直接含义、可能的战略意图、以及它所引发的国际反应和国内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确拜登总统说出“解除普京权力”时,他究竟指的是什么.............
  • 回答
    拜登政府警告“如果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将考虑直接制裁普京本人”这一表态,无疑是美国对俄罗斯发出的一系列强硬信号中非常关键且具有标志性的一环。理解这一表态的深层含义,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信号的直接解读与历史背景: 直接制裁普京的可能性: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具冲击力的信号。历史上,对一个国家.............
  • 回答
    普京与拜登将于6月16日举行会晤:一次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对话2021年6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会晤,无疑是当年国际政治舞台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次会晤备受全球瞩目,因为它发生在俄美关系跌至冷战结束以来最低点之际。分析这次会晤的意义、议题、可能的成果以及其深远影响,需要.............
  • 回答
    对于普京祝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这件事,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可不简单,背后牵扯着不少门道。首先,这事儿本身就带着点“信号”的意味。你想想,在选举结果出来后,不是所有国家领导人都能立刻给出明确表态的。普京在这个时间点发出祝贺,说明俄罗斯方面已经“接纳”了拜登的胜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意味着,俄罗斯政府.............
  • 回答
    俄媒报道称普京和拜登可能在六月举行会晤的消息,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动向。这背后释放的信号,绝非仅仅是“两位领导人要聊天”那么简单,而是折射出当前国际政治格局中一系列复杂而关键的棋局。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可能”二字说起,这本身就透露出一种试探和谨慎。 为什么是“可能”,而不是.............
  • 回答
    拜登总统在一次公开讲话中误将俄罗斯总统普京称呼为“特朗普”,这一事件,以及近期他出现的一些其他口误或被认为状态不佳的情况,引发了关于“拜普会”(指拜登总统与普京总统的会晤,虽然这里实际是拜登在讲话中出现的口误,而非与普京的直接会晤)后美国总统状况的广泛讨论。要详细分析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审视.............
  • 回答
    当前围绕普京在俄罗斯极高支持率以及拜登在美国相对低迷支持率的讨论,确实触及了现代政治中一些非常根本的议题。要理解这种差异,我们需要深入到两国各自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去。俄罗斯:普京的高支持率首先,谈到普京在俄罗斯的83%支持率,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有其复杂的成因。 “强人”形象的塑造与.............
  • 回答
    这确实是个颇为有趣的网络传闻,将美国总统的健康状况与一位前总统经营的、听起来截然不同的生意联系在了一起。咱们得一件件来捋捋,把这事儿说得透彻些。首先,关于“网传拜登进医院”这件事。这类消息在社交媒体时代可谓层出不穷,尤其是对于身处镁光灯下的公众人物,更是难以避免。很多时候,这些传言的源头可能是一个模.............
  • 回答
    美国情报部门关于中、俄、伊三国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尤其点出中国“怕特朗普当选”,俄罗斯“怕拜登当选”的说法,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一层一层地剥开,看看这背后可能涉及哪些逻辑,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判断。首先,得认识到,“干预大选”这个词在美国政治语境中本身就非常敏感。.............
  • 回答
    拜登总统视察驻波兰美军并与士兵分食披萨的场景,同时又与“拯救受苦受难的乌克兰人民”的言论联系起来,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分析和看法,力求详尽: 一、 场景解读:士兵分食披萨与政治意涵1. 展现亲民形象和团结士气: 行动本身: 总统与一线士兵同吃同住,尤其是在用餐这种日常生活中,.............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通过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就业法案》(IRA,全称“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总规模约为1.2万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投资计划之一。该法案的签署标志着美国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来提振经济、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
  • 回答
    拜登在2021年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使用“nigger”这一种族歧视性词汇的事件,引发了广泛争议,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后续反应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争议焦点1. 言论内容与时间 在2021年11月11日的退伍军人纪念日讲话中,拜登提到“nigger”这个词,称其为“一个被用.............
  • 回答
    拜登政府承诺有条件地重返2015年伊朗核协议(JCPOA)的表态,释放了多重信号,涉及美国对中东战略、国际关系、地区安全以及自身外交政策的深远考量。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表态的背景、意图及可能影响: 一、背景与政策逻辑1. 美国对中东战略的调整 拜登政府试图在特朗普政府“脱钩”政策的基础.............
  • 回答
    拜登政府在国情咨文中提到的“与欧洲盟友合作没收俄罗斯富豪资产”这一表述,实际上涉及美国对俄罗斯实施的多维度制裁措施,其背景、法律依据、实施方式及国际影响均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维度展开详细解读: 一、政策背景: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逻辑链条1. 地缘政治冲突的直接诱因 .............
  • 回答
    关于拜登总统在登机时“连摔三次”的说法,目前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录或权威媒体报道证实这一事件的真实性。以下是对这一说法的详细分析和背景说明: 1. 事件的可能来源与误解 混淆了不同事件:拜登在2021年1月20日就职典礼期间确实有乘坐直升机的记录,但并未发生“连摔三次”的情况。可能的误解可能来自.............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4月正式承认奥斯曼帝国对亚美尼亚人实施的“种族灭绝”行为,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政治争议和国际反响。这一事件涉及复杂的历史、法律、地缘政治与民族情感问题,需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历史背景:亚美尼亚大屠杀的定义与争议1. 事件概况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191.............
  • 回答
    拜登政府于2021年7月正式恢复了跨性别者在美国军队中服役的权利,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争议。以下是对这一政策的详细分析: 一、政策背景1. 历史沿革 奥巴马时期(2016年):美国国防部首次允许跨性别者公开参军,要求其通过医学评估并接受军事训练调整。 特朗普政府(20172021):时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