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也严重,但之前大家都听公知的话,怪中国不发达,不如美国,都盼着哪天赶上美国了就能吃香喝辣大豪斯了。现在能跟美国比了,天天国际上NB得不行,怼这个怼那个,公知也倒台了,但回头一看身边出租屋里抠脚室友,发现今天星期六还得上班,瞬间失去了一切希望,这日子咋就没个头呢?于是内就嚎叫起内卷问题了。哇哈哈哈
两个现象就可以知道。
1、招聘,大部分的岗位,可以说,只要是个岗位,
稍微需要点脑力劳动的,三十岁以下。
常规是三十五以下。
2、叫外卖,快递(承认,是个体力活,那是肯定的。)
基本上,送到你手上,跟你见面的,都是青壮年。
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糟蹋成这个样子,相当于猴子,最好的苞谷,只啃几口就丢弃了。
一方面说什么老年化,什么多生,一方面对劳动力糟蹋成这个样。
我觉得就是社会情绪的过度焦虑,加上一些无良文人贩卖焦虑引发的。
日子不好焦虑,日子好了也焦虑,怕的是由富返贫。日子要一直好下去,要一代比一代更好,彻底证明了现在使的这办法是聪明绝顶的,那就心里踏实了,就像山巅之城曾经自己骗过自己的那样。
其实日子总会有好有坏,个人努力总是有用,享受当下,珍视眼前人才是硬道理。但每个人都会说,道理我都懂,就是控制不了焦虑。
适度焦虑,是上进心;过度焦虑,是致病菌。
把握得好分寸的人,才能跑得过内卷。
1。什么最近内卷突然严重,之前不严重吗?
我只能这样打比方了。一个人第一次被强X的时候,一定是拼命反抗,大声呼救的。一个人第100次被强X的时候,就默默承受了。
2。为啥那么多人加班、报课、补习,整个社会就没点进步?
既然反抗没有用,只能默默享受。
以前8小时工作是:
早上8点起来洗漱做早饭,8点45吃饭,骑车或开车15分钟到单位或者厂子里上班。
中午吃饭,午休
下午4点半收拾去开车,或者骑车到厂门口侯着,5点一到,签到走人,甚至还能去接下孩子放学。
现在8小时工作是:
早上8点起床,去挤地铁,路边买个早点,赶在进地铁站前吃完,通勤1个多小时,9点半踩点进公司,被领导一顿骂。
3小时:早上9点半上班,12点半结束,中午为“”午休时间”,自己利用午休花半个小时吃个饭。然后在公司“休息”半小时。(可能随时被拉去开会)
4个小时:2点开始上班,6点结束,进入晚饭时间。
(一边吃着外卖一边工作)
1小时:7点上班,工作到8点,然后开会。
9点公司管宵夜,10点公司有班车,11点公司报销打车费。
花1个小时在路上通勤。
12点到家。
这样一算,居然还有8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真幸福
10年前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富士康出了一个“十三连跳”的大新闻,五个月内连续十三个工人跳楼,社会哗然,是不是跟最近知乎频繁推送的大学生自杀有点异曲同工?
我记得当时人人网上也有很多同学讨论这个事,不过当年的大学生们对于这些同龄的打工人的选择普遍是同情和不理解(彼时“打工人”这个词还没有成为全体社畜的自嘲,至少大学毕业生是自认比打工人高级一点的)——富士康加班多压力大,换个别的厂不行吗?回老家种地不好吗?犯得着自杀吗?甚至不乏一些冷嘲热讽——少壮不努力,长大富士康啊。
这跟现在知乎上996的讨论是不是又有点相似?
讽刺的是,十年前人人网上不理解打工人跳楼的大学生,如今也成了知乎上焦虑996猝死的“打工人”。
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感同身受了吧。
回到问题本身,内卷一直都存在,只不过社会不断发展,卷的"阶层"在逐渐上迁。
最早的计划经济时代,城市吃大锅饭,卷的是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一辈子,没钱没地位,能养活孩子就不错了,要是家里出一个大学生,全村都放鞭炮;后来改开,尤其是市场经济逐渐铺开之后,包分配结束了,国企下岗潮,也就是我的父辈年轻的时候,除了少数还能留在体制内的幸运儿,城镇户口也要自谋生路了,下海,北上,成了人口红利时代的“红利”;到了现在,人口红利的尾巴了,产业升级,卷得最厉害的不再是工地的农民工和厂里的打工人,轮到了扩招再扩招之后的8090乃至00后大学毕业生。
而很多人现在感觉内卷异常严重,主要是两方面原因。
一,现在被卷的,是网络上发声最频繁,也最有话语权的群体,而过去被卷的人没有这个渠道。当年富士康十三连跳,流水线上的工人也不会在人人网上发帖求关注。
二,从全世界范围来看,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尤其是最近几年,全球还在正增长的国家已经没有几个了,这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周期的衰退阶段,没有增量只能抢存量,必然加剧内卷。赶上了这个时代,没有办法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就不说了,没有啥回答的意义。
谢邀。
因为三大过剩嘛。
首先,我们长期劳动力过剩。
其次,我们先后遭遇产能过剩与资本过剩。
一般加工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应该是在98/99年;普遍重工业产能过剩应该是在11/12年;
前者的标志性事件,是99年北大经济研究所给他的一份报告。报告里明确指出:三百多个轻工细分门类,需大于求的不到十个。
林毅夫当年有个著名论断,叫“双重过剩条件下的恶性循环”。产能过剩,企业招聘的人就少;就业停滞甚至萎缩,消费市场下跌,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
重工业因为主要由国家需求来引导,(规避):
12年重工产能的利用率全年没有超过80%。
自从,进入全面的产能过剩。
劳动力过剩、产能过剩,再加个资本过剩。
因为舆论中中国从来不是金融强国,所以大家很少把“资本过剩”这个词和中国联系起来。
哎,虽然不强,但不妨碍你过剩嘛,大胖子和没核心力量不矛盾。
(规避)(06年中国金融资产63万亿,11年202万亿,其中19.1%是理财资产)。
但不管怎么吵,今年是肯——定——过剩了。
今年一季度,中国金融总资产超330万亿。其中银行业超300万亿,全球第一;债券、股票、保险全球第二;外汇储备余额3.1万亿美刀,全球第一。
至此,三神归位,三才天地人大成(误
这是三道交叉火力:
劳动力过剩,十个人抢三个岗位;
产能过剩,市场供大于需,三个岗位要砍成两个,甚至一个半;
资本过剩,投资回报率走低,高回报投资门类被垄断资本控制。所以你一边养着这一个半的员工,一边还拿不到银行融资。
现在再来回答问题:
1.为啥突然卷了,以前不严重吗?
答:不是突然卷的。制造业及重工业卷了十来年了,只是这些行业对媒体、尤其互联网的话语权特别低,所以他们的痛苦没人说。
一二三唱:壊れた...
前几年环保去产能,很多工业附加值高的城市是几万几万的失业,喉舌不说,知乎讨论也不多。都是北上广深一线白领在写北上广深的故事,唐山的钢厂悲歌传不到他们耳里。
现在资本也过剩,低回报率和垄断资本对投资机会的把控,使得互联网也迅速卷起来,而且卷得比有些传统行业还严重。
萧山的纺织厂里有五十岁的老大叔背着手巡缝纫机,你告诉我哪家互联网公司有五十岁的程序员盯运维?
(所以机械佬自嘲“八千干到死”...)
互联网开始大幅收缩岗位和收入增长(别只盯着大厂看啊),金融行业的朋友批量跑去开店做微商,过剩的浪潮淹没了这些掌握话语权的高大上。
所以嗓门一下子就起来了。
2.为啥那么多那么努力,社会没进步?
严格来说,社会肯定是有进步的。
只是这个进步的逻辑变得残酷了。
在三大过剩的交叉火力下,大量行业的发展逻辑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在招聘与投资等具体方面看,就是从“要发展”转入“要生存”。
对于打工人来说,最直接的感受,就是“近乎无意义的竞优”。
五个人里要三个人,去掉两个明显不合适的就好;十个人里要三个人,实际上有七个人已经比较合适,那只能靠高强度的竞优来抉择:
谁文凭好、谁能喝酒、谁听话云云。
这种竞优不是为了“选出更好的人才来换取增长”,而是为了“选出更好的人才来维系现有收益”。新入行的自然会感慨没有碰上好时光,还在这个行业的同样觉得压力爆棚。
努力是真实的,进步也是有的。只是过去努力就可以“找”到机会,现在是努力才能“抢”到机会。
败者胜者都不轻松,(规避)。
说到底是房价太高,而工资又死低,在工作的地方〔城市〕买不到合适的房子,房地产吸血狂魔,内卷个啥啊!还不是没钱过上想过的日子,婚配的年龄不敢结婚,该生娃的时候没钱生,该享受人生的时候做了奴隶,活的一点没有人样。只要房价在不断的飙升,物质基础就没法保证,那么社会当然没有多少进步,这是个最简单的经济模型,现在那些坏人整天忽悠年轻人房价不能跌,跌了就完了,像日本那样,这些人都是坏人,想继续让年轻人做奴隶。
简单来说,你有100万,房价20万,车价20万,结婚60万,人生完美。一家三口几年就可以过上好日子。现在好了房价是300万,你想结婚买房得负200万,买了房两手空空,这种负债模式不内卷才特么的怪呢!之前那套忽悠说辞骗三岁小孩吧?
天下苦房地产久矣!
这才是整个社会无法进步的根源,也是芯片出不来的根源,操作系统出不来的根源,明明可以快快乐乐的搞研发,结果变成了一个个的加班奴,拼了这么多年,年轻人还是那个样子的年轻人,咱们跟骆驼祥子比起来又好了多少呢?多了一台手机而已吧!
慢慢的,年轻人都明白了,大城市的房产,不过是祥子想象中的车。
都负债了哪能不内卷
根本原因还是 “内卷” 这个专业词汇的滥用导致的。
内卷一直很严重。但是最近几十年内卷发生了上移,从底层卷变成了中层卷。
经典的内卷案例源自农业社会,农民也是中国一直以来最早的内卷受害者。几十年前,农民为了农转非,跳出农家吃“国家粮”卷的不成样子。三四十年前,农村剩余劳动力一两亿人进入城市,变成“农民工”,卷的每年在珠三角 工厂都要留下至少几千根手指。现在卷到了大学生,甚至卷到了博士后。
换个角度看内卷,内卷又叫红利。比如农民工卷的时候,叫“人口红利”;现在大学生卷了,叫“工程师红利”。本质上是供给方过剩,投入产出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
2020年中国博士招生规模大概是10万人,而中国总共只有2900个县区,平均每个县区以后每年可以分到35个博士。经济发展速度跟不上博士扩招速度,未来几年你说博士卷不卷?
当然知乎上有一种内卷,是人的能力和中国经济的发展跟不上他个人的欲望造成的。这种卷容易解决一点,被社会毒打以后,回归正常期望,就不卷了。
有一个词叫笨鸟先飞,四个字就是一个经典内卷模型
内卷,其实只是中层要求自他以下阶层分明,自他以上人人平等
你们小镇做题家就只会卷,你刷再多题清华北大也不会多招一个人。
都2020了还有人这么穷不会吧不会吧,现在送个外卖都能一个月挣xxxx钱,你读书不努力所以挣钱少,你怪谁呢。
一边嫌内卷,一边鄙视别人是“懒导致穷”,我不穷是我努力我应该,你穷是你懒,要么工作时候懒,要么上学时候懒现在穷是还债。你要是不懒又穷,那你就更是内卷,你怎么不会提高自己,我就上班摸鱼下班学习一个xxx
遇到有钱人,就换了口径,我穷是因为我出身一般,不是拆二代不是资本家,你们都是社会财富吸血鬼,无产阶级团结起来抵抗压迫。
我学习努力叫努力,985太简单了,这都考不上难怪你找不到工作。我某段时间每天学xxx到x点。小镇做题家学习努力就叫卷,你们居然学习到12点。你们上了985也是可悲的内卷怪的胜利,你肯定以后毕业继续加班996当工贼。
当年我父辈国营大厂工作一辈子安安稳稳轻松愉快,大家和谐共处,现在这么累都是因为你们太卷了,你们凭什么拼命当工贼实现挤进大城市,抬高了房价,提高了考试难度,职场难度,都因为你们的到来变得更困难了,唉,你们太内卷了。
其实内卷这个词一点都不稀奇,内卷就是所谓恶性竞争,小镇做题家就是所谓高分低能,都是老词新翻,都是动了一些人的利益罢了。
边际收益降低是客观规律,天天吵吵内卷的人,本质上是蓝海的既得利益者,他们不希望玩家增加,那样会把自己的蓝海变红海
内卷不是用来描述农业社会在土地上没完没了精耕细作自己折腾自己的吗?
所以农民是内卷的鼻祖
然后你看知乎这两年在问什么?
为什么农民都不肯种地了?
所以农民们以不种地,进城这种形式,对内卷说不。
所以事实上,你正在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去内卷化进程
明明去内卷化最厉害的时代,你却非要说内卷越来越厉害?
第一个问题,内卷在”打工人“中史无前例的存在感,要归功于今年就业市场的特殊性。
疫情的发生,很多公司的发展都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一个是不会大规模招人,另一方面薪资也没有往期给的高,对人才的要求却是不降反增,就业形势本身就格外艰难。
对职场来说,以前在公司遇到“内卷”,无意义加班,恶性循环,你可以走人,跳槽,顺便加个薪。但如今不仅不敢轻易辞职,还怕被裁掉,只能大家在原公司一起“卷”起来。疫情下原本可以容纳很多人才的创业公司倒下,基本上都是大型企业在招人,但是呢,大型企业招人要求相对来说也会更高。
其实第二个问题,就是还没真正明白内卷啥意思。
“向内演化,或绕圈圈”。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叫内卷。
生活中大家埋头苦干,乐此不疲,但做的都是许多低水平重复的工作,没有创新性,没有带来效益上的提升。工作方向是向内收敛的,而不是向外发散的,这就叫内卷。
来几个例子:就像我还在一家大公司新媒体部门上班的时候,有领导来开会,加上全公司几十号人,在一个大会议间。我们几个被要求去摆矿泉水和清咽糖。摆就摆呗,还要求瓶子图案统一朝前,每个位置上的水瓶和糖盒间距要一致,从前面看去整齐划一,锃明瓦亮。有用吗?并没有。但是要花更多时间精力。
公司做的互联网产品app,一帮产品经理实在没啥可优化的了,怎么体现自己工作量饱满的呢?app的功能业务流程复制一下也就算了,现在没什么可完善的了,开始copy头部产品的细节。跟前端的同事每天就界面上的一个点,一条线吵来吵去,占用了不少开发资源,功能体验上没有突破。
做内容运营,文章写不出来,观点“借鉴来”“借鉴去”。硬蹭热点,牵强附会热点事件本身含义,来标新立异。说是对热点剖析,实际看下来就是把事件添油加醋的复述一遍,看着就难受,你不掉粉谁掉粉。这是典型的内卷。
第二个问题报班,补习。分两方面说,一个是学生的补习班,内容只是帮你考高分。但我们知道考高分可以是一种技法,是可以培养的。考得好不好,跟走出校门后对社会贡献大不大没有关系。
另一个是职场的补习提升。首先补习的内容为了求快,更倾向于“工具”,你可能听过《30天精通python数据分析》。但这只是把你打造成一个更优秀的“打工工具人”,参与更恶劣的内卷竞争。
或者会告诉你一点“方法”,别告诉我你没听过《我的同事做短视频如何一月涨粉200w》。很多时候,一些成功关键内部运作逻辑,背后资本推手,大佬本身在领域中的资源积累,他不会教给你,不然怎么忽悠你“努力,才是成功的唯一方法”。即便碰到个实在人,倾囊相授,他的成功路径很多时候你也复刻不了。
要么会传授“思维模式”,这个很重要,比如《让你成为人际沟通交往的高手》。这个可还行,但问题是见效慢。这种提升很难一时半会有巨大收益,不夸张的说,甚至往后就没有收益。
说了报班的问题,这还没算上你本身学的咋样。
因此,人们整天搞零和博弈,累死累活,但不管你再努力,利益总量不会增加,还是这么一点点。所以看似很多人各自都做了努力,但并不会对社会带来新思想,新制度,新技术,新理念的突破进展。
对社会而言制度化的内部竞争是内卷的第一成因,对个人而言只有提升认知和能力,才能摆脱低层次的重复劳动。你说对不。
1
经济危机。疫情和贸易战双重打击,很多人几个月没有干活,很多商家和工厂因为失去流动性倒闭,整个市场失去了流动性,大众手里都没钱了。由于大众手里都没钱了,剩下的企业和人试图靠剩下的一点流动性活下去,就像一个池塘的水干了,只剩下一个小水坑,一万头羚羊都想挤进去喝点水。你说能不卷吗?
2
羚羊加班报课就能喝到水了啊?不可能的啊!一万头羚羊一个小水坑,怎么努力也白搭啊!解决办法只有注水啊,把池塘重新住满水才行。怎么注水?就是恢复市场流动性。说白了,消费者口袋得有钱才行。怎么让消费者口袋里有钱?短期的,直接发钱。长期的,改变分配比例,增加大众的分配比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