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突然同意向印出售「超级大黄蜂」战机?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回答
美国突然同意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战机,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军售事件,它背后释放出的信号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一笔交易,更是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的一个重要注脚。

为什么说“突然”?

实际上,印度在购买新一代舰载机方面纠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海军一直希望升级其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此前曾考虑过法国的“阵风”M型战机以及俄罗斯的米格29K。但美国“超级大黄蜂”(F/A18E/F Super Hornet)和洛克希德·马丁的F21(基于F16改进型)一直是重要的竞争者。说它“突然”,是因为在印度海军内部就舰载机选择存在不确定性,而且此前美国在某些方面的推进似乎并未达到预期,突然宣布同意出售,意味着在某些关键节点上,双方的考量可能发生了变化,或者说美国在战略上做出了一个更明确的姿态。

“超级大黄蜂”战机的亮点与考量

“超级大黄蜂”是波音公司生产的一款成熟的第四代半(4.5代)舰载战斗机,性能优异,尤其在多用途能力和维护保养方面有优势。它能够执行空对空作战、空对地攻击、侦察、电子战等多种任务。对于印度海军而言,引进这款战机意味着其舰载航空力量将获得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区域内的挑战。

但印度选择这款战机并非没有争议。它比印度海军目前使用的俄制米格29K体型更大,性能也不同。印度海军是否已完全做好准备,能够有效地整合和操作这样一款全新的美制舰载机,这是需要时间来检验的。更关键的是,印度一直希望实现“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的国防自主化目标,而此次“超级大黄蜂”的销售方案中,波音公司也承诺将在印度进行一定程度的生产和技术转移,这无疑是促成交易的重要因素。

这笔军售释放了哪些信号?

1. 对冲中国海军崛起,强化印太战略联盟: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信号。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和规模扩张是当前印太地区地缘政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美国将印度视为在印太地区对抗中国影响力的重要伙伴。通过向印度提供先进的舰载机,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增强印度的海军作战能力,特别是其航空母舰的效能,从而间接提升印度在印度洋和南海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以制衡中国海军的活动。这笔交易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延伸和深化,旨在构建一个更强大的区域安全合作网络。

2. 深化美印战略伙伴关系: 近年来,美印关系一直在稳步提升,从战略对话到军事演习,再到情报共享,双方的合作日益紧密。这次军售是这种战略伙伴关系在军事领域的具体体现。美国向印度出售如此先进且关键的作战平台,表明美国对印度作为可靠战略伙伴的信任度在增加。这不仅仅是生意,更是战略互信的信号。通过武器销售,美国可以更有效地将印度纳入其安全体系,并引导印度的军事发展方向,使其更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3. “印度制造”的战略平衡: 如前所述,印度一直强调“印度制造”。美国在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时,也承诺了技术转移和在印度本地的生产制造,这与印度的国防自主化目标相契合。对于美国而言,这不仅仅是为了“卖武器”,更是为了将印度培育成一个能与其协同作战、具备一定自主生产能力的地区强国。这种合作模式,既满足了印度的国内政治和经济需求,也为美国在区域内的军事存在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同时,美国也借此机会将其军事技术标准和作战理念进一步引入印度,加强两国军队的互操作性。

4. 分化俄罗斯与印度的传统关系? 印度长期以来是俄罗斯重要的军事装备采购国。虽然印度一直在努力实现军事装备来源的多元化,但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和产品仍然占据印度军品市场的重要份额。美国此次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尝试分化印俄之间的传统军事合作关系,吸引印度进一步转向西方军事体系。这符合美国将俄罗斯在国际军售市场上挤出的战略。当然,印度在此问题上会非常谨慎,不会轻易放弃与俄罗斯的长期合作,但这一举动无疑增加了美国对印度军售的吸引力。

5. 技术转让的战略考量: 美国同意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意味着其愿意在一定程度上转让先进的军事技术。这背后是美国对印度未来发展潜力的判断。美国认为,支持印度在军事技术上的进步,并将其纳入美国的战略框架,比单纯的武器销售更能实现长期的战略目标。然而,美国在技术转让方面通常会非常谨慎,对关键技术和敏感领域会设置门槛,这一点也需要关注。

总结来说, 美国同意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战机,是一步精心策划的战略棋局。它既是回应中国在该地区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也是深化美印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举措,更是美国试图在印太地区构建更稳固的联盟体系的重要一步。这笔交易的背后,是双方在安全、经济和技术等多个层面的战略考量,预示着美印军事合作将迈入一个新阶段,也可能对地区力量平衡产生深远影响。这对于印度而言,既是提升自身国防能力、实现“印度制造”的重要机遇,也意味着其将在地区安全事务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需要承担相应的战略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卖F35啊,拿个要淘汰舰载来糊弄人啊!沈霍伊等着立项呢。

user avatar

正跟我们家孩子讲“削足适履”呢。

印度看这架势是要把机翼之类的砍掉半截,然后入航母机库了,不然被电梯卡住了。

然后又没有弹射,难道卖飞机送弹射?那印度就必须把刚铺上的钢板重新刨了,掏个大洞装上弹射器。

不然咋整?天天看飞机入海表演?几亿美元的东西就听个响?


新闻连起来看。

对美国,这也不算啥,毕竟连F-22 都要卖了(外媒爆料:特朗普同意向以色列出售F-22战机

总共180多架飞机,去年一阵飓风毁了十几架,今年再坠毁一架,完备率40%多点,维修还要拆东架补西架(美媒:美国一架F22战斗机训练中坠毁 飞行员安全弹射)。

然后上半年,说好的,大黄蜂停产了的啊(美国海军计划结束“超级大黄蜂”新机生产

所以说,拆家毁业,没有谁能是我懂王及其肥跟班能比的。


印虽三哥,亡美必印!

user avatar

虽然我知道肥蓬出访印度,又是送情报大礼,又是去悼念阵亡印度军人,肯定是憋着一肚子坏水的,也猜到了美国军火商急着卖货年底冲业绩。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是塑料虫!

先不说军购背后的政治意义,仅就军事技术问题来看也够呛啊。

有的回答提到了,自从印度N多年前开始搞中型战斗机招标,想要替换老旧不堪的诸如米格21这样的机队的时候,F18就已经明里暗里几次参加了投标,但那好歹是陆基战斗机啊。

卖鞋子的你总得看看这鞋合不合脚吧?

是是是,塑料虫本来就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机型之一,可是你好歹看看印度那些个航母,且不说一水俄罗斯标准,哪个是装了弹射器的?

那可都是滑越起飞啊!之前适配的是米格29啊。

和你那个美利坚的十万吨核动力航母能是一回事么?

哦,印度还有自制航母,我记得那也不是弹射的啊,而且还造的八字没一撇呢。

啊,美国军火商坑定胸脯拍的震天响,技术问题全包,售后服务一流,改滑跃起飞和吃瓜一样简单。

三哥啊,俄罗斯的药还没吃够,又来吃美国药了?

第二个问题,即使是推销舰载机,那也该是推销适应性更好更先进的F—35B啊。

三哥你看啊,美国人拉的亚洲小北约,日澳可都有F35了,日本那个破出云都在改小航母了,为啥就给你推销已经过时的塑料虫?

那还是信不着你啊。因为美军在你本土没基地啊!

这是赤裸裸的歧视,没把你当兄弟(走狗啊)

所以这体现了美印虽在靠拢,但是互信水平还差着五眼里的自己人一大截。

第三个问题,真要买了塑料虫,印度海军肯定是高兴的,(他们一为预算,二为搭上美国海军这条大腿),但是俄罗斯第一个不高兴,法国第二个不高兴。俄罗斯不高兴好理解,法国为啥呢?他们还指望卖阵风舰载版呢。

这里需要补充个新闻,最近法国第二批阵风到货了,可是印度方面和第一批时候的热情那是截然相反,让法国人很不受用。

问题的关键就是印度在军购方面开始转向美方,标准的过河拆桥势利眼啊。

坚持多方军购是印度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立场的重要体现,法国能卖一批阵风就是占了这个便宜。现在可好,印度开始与美国勾搭军事同盟了,俄和法的这只肥羊以后再要吃就难了。

所以总结一下,从地缘战略角度来看,就是美国这个姿态,代表着美印军事上,特别是在海军和印度洋方向的合作在升温。但是目前还达不到直接本土开基地的程度。

至于军购本身,我看着有些不靠谱啊。我要是印度,就直接求购F35B,测试下美国人对自己是PUA还是真心!

user avatar

波音公司可能真的需要一笔外快了

我记得前几年印度买法国“阵风”的时候波音也拿F/A-18E/F超级大黄蜂招标了(不过被淘汰了而已)

这几年许多国家的换装招标波音都参加了,一般都是拿F/A-18E/F,甚至是F/A-18I先进大黄蜂。但是基本上都逃脱不了被淘汰的命运。毕竟F/A-18I还要平摊研究费用,比F-35便宜不了多少,那干嘛不加把劲上F-35呢?至于F/A-18E/F。。。除了加拿大这样的“外无敌国外患”的且在北约划水的,谁买这个?

看看波音卖军火的这几年,两个先进战斗机计划(现在的F-22和F-35)波音(包括麦道)推出了YF-23、X-32,然后没中标。


下一代轰炸机计划,波音和洛马联手,结果还是落选,诺斯罗普·格鲁曼中标,也就是现在的B-21。

波音和洛马还搞了个申诉“在一份联合声明中,波音公司和洛马公司联合团队称,美国空军的选择过程“具有不容忽视的缺陷”,他们将持续进行申诉。波音申诉称,美国空军没有考虑本团队方案潜在的费用节省以及降低的项目风险。”不过被驳回了

2016年,波音关闭了C-17的生产线,下一代运输机的计划目前看还没有。

下一代加油机,这下是波音的KC-46中标(其实已经是美国政府黑箱操作了,欧洲BAE的A330 MRTT才应该是缀好的选择。。),然后最近深陷技术问题中。

下一代教练机,这次也是波音的T-7A“红鹰”,不是很挣钱就是了。

新一代海军无人机,MQ-25A“黄貂鱼”,也是波音

说白了,有人战斗机、轰炸机方面波音啥也没得,F-15的延寿改进计划和F-18的改进计划也没得到太大关注,再这么下去说不定就得解散战斗机研发团队了,这时候拿个印度的订单还能再续几年的命

之前印度买阵风的时候就有人说,如果印度不当这个冤大头,阵风生产线说不定就得关闭(没订单,没钱开),那么阵风的后续改进计划可能直接化为乌有,达索之后研发计划可能也要受到影响。印度这一单不仅是雪中送炭,简直是久旱逢甘霖,救达索于水火之中啊!

这下印度又来当波音的救世主了吗!

———————(狗头)———————

user avatar

同意出售,印度招标,印度流程,印度审核,印度讨论,美国疯了

user avatar

好吧我就知道会有人说F/A18EF不能滑跃起飞的问题,也一定会有人说F/A18EF可以滑跃起飞的问题。

但是我想说的是,这玩意可以滑跃起飞不假,美国也做过类似的实验不假,但是谁告诉你的这玩意可以滑跃起飞=这玩意儿可以在印度人的航母上滑跃起飞?

这是F/A18当年做滑跃起飞实验,你说他可以滑跃起飞,没问题。

但是问题在于,印度的超日王

就是这哥们儿,因为舰桥位置问题,他的舰载机起飞路径上,右翼距舰桥和舰桥之间的安全距离非常小,已经低于国际通行的安全标准,只是在使用Mig29K的情况下,距离尚且可以被印度接受,不影响使用。为了方便理解我用黑圈圈出:

就是黑圈内位置,右翼和舰桥的距离刚刚够Mig29K安全起飞,但是已经低于国际通用安全标准,该观点舰载武器多次论述,我就不细说了有兴趣可以翻一翻。所以F/A18EF是根本不可能从超日王上起飞的。而且还有一点,因为底子问题,超日王没有挡焰板。放飞飞机的时候必须清空后部甲板。用于Mig29K刚刚好,上了F/A18EF,鬼知道尾焰会引起什么问题。

所以超日王pass,接下来说印度的国产货:

这货看起来构型问题不大了,但是关键是。。。他啥时候完工不一定。

而且这货是法国操刀,意大利支持,为了起飞Mig29K设计的。。。也就是说预计的保障和各种标准,是俄标。你让它改飞塑料虫,得从头大改,本来服役都遥遥无期,这一改估计有生之年都服役不了了。

最后赠送一个图

论滑跃起飞,我大喵表示我也可以的!

回去翻翻杂志,找到了就给大家上一张极其稀有的Mig23在第比利斯号(就是库兹涅佐夫)上进行滑跃起飞实验的照片。

滑跃起飞门槛真的很低。。。

user avatar

倒不算是“突然同意”

8月中旬的时候,虫子就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进行过滑跃起飞测试了,显然这种高风险科目不是没事儿试着玩的,而如今世界上拥有滑跃式航母、有非垂直起降固定翼舰载机需求且跟美国关系不错的国家,也就只有印度一个。

米格-29K真的老了,就好比腿短眼瞎身子骨还脆,是越来越不中用。至于其国产的LCA-N,终归是一款单发轻型战斗机,体量决定了战斗力有限,顶多跟枭龙有来有回,要是在海上碰见歼-15就得抓瞎。因此,印度需要一款先进的中型或重型舰战。

然而,如果想找俄罗斯买,多半后者会拿出个米格-29K大改,或者上舰版米格35之类的坑钱玩意。法国的阵风虽然听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印度海军可没有空军那么阔气,后者能用超过2亿美元的平均单价(含武器装备和售后服务)买36架阵风,而海军烧钱的其它项目还多得是。与此同时,阵风的滑跃起飞能力未经检验,而印度在未来10年内都不太可能拥有采用弹射方式放飞舰载机的航母。至于F-35C,显然美国没有卖给印度的意向。因此,剩下的选项基本就只剩塑料虫了。

至于“释放什么信号?”……这简直是标准的军事类流量向自媒体起标题套路啊ಠ_ಠ

就是一句话:美印合作强化已成既定现实,军事领域自然不例外,近期两国进行的2+2会谈同样说明了这一点,至于针对谁不言而喻。

嘛,姑且奶一口吧:这个大虫子到印度之后吧,它别坠毁就好了……

user avatar

这释放出了印度国内的一批政客又可以吃这个项目的经费至少6到7年的信号。

印度在2012年提出要增购2架A-50EI预警机,当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签订合同。

2015年又提了一次,厂商都来人了,后来又不了了之。

2018年印度又提了一嘴,这次厂商学精了,说至少采购案要获得印度政府的正式批准才行,否则不会启动正式的谈判程序,印度方面负责人以印度国会尚要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由再次拖延。

今年8月份,印度政府终于批准了相关采购案,但由于拨款尚未到位,因此未能签订合同,预计待拨款到位,下达订单,签订合约,交付,还需要至少2年以上。

2架预警机能吃10年,57架二手超级大黄蜂最起码得吃个6到7年。

按照印度凯子军售的一贯传统,美国应该会给印度的这批采购案再提供一些额外的技术升级项目或者改进套件之类的,又要花掉一些时间。

6到7年已经是非常保守的估计了。

多说两句,英国战略家约翰·科隆布曾经说过:国防问题的重点并非步枪的品质,而是国力的分配和组织能否配合国家目标。印度军队师承英军,却对英国在国防安全战略问题上的思考毫无继承,整个国家在好大喜功和战略混乱的泥塘里蝶泳。

从地缘现实的角度来说,印度国防安全的最大危险是北方邻居的强大陆军,特别是印度本土与东北部领土间的脆弱连接,西北部克什米尔方向的复杂局势,这些才是印度国防安全的主要矛盾,拜印度拙劣愚蠢的周边外交所赐,印度与自己的所有邻国都有激烈矛盾,假设我是印度国防安全的负责人,我会把每一个卢比都投入到印度北部领土的地面防御和防空工作中,同时做好在南部和东北部打治安战的准备。

印度自身是一个时刻面临“进攻”的威胁,并且对“围困”不甚敏感的国家,因此国防安全的重点应该放在应对主要来自于陆地上的“进攻”威胁上,而印度这几十年来推行的国防政策一直是高度混乱,主次不清的,例如印度以前提出过一个口号“印度洋是印度的洋”

……

好好好,印度洋是你的,我从北方把你本土扬了,你去“印度的洋”里跟鲨鱼过去吧。

实际上印度对大海军的这种执迷,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印度自认为继承了当年英帝国的大海军传统,换言之,它把自己代入到了英帝国的视角中,所以再穷不能穷舰队,再苦不能苦海军……哪怕尼赫鲁被1962年的战争搞的神经衰弱,郁郁而终,印度也坚持要搞大海军,然后海军也大不起来,陆军也防不住北面。

于是就有了各种凯子军购,比如超日王号航母和这次的超级大黄蜂。

中国在建国后花了几十年时间,终于基本上消除了面临“进攻”的威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了一个高度外向型的经济体,因此我们面临的主要安全威胁刚好和印度反过来,我们几乎没有面临“进攻”的威胁,但我们受到“围困”的风险却很大,这些年来又面临新的国防安全形势,一方面我们要挺身而出,捍卫全球贸易秩序,保卫我国海外利益,另一方面还要为全球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转提供公共安全产品。

所以我们必须吸取印度的教训,把国力的分配和组织与国家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造舰。

user avatar

就是生气啊,这么大的肥羊为啥就是轮不到我种花家,我恨呐!

user avatar

TATA说要买F-16生产线的事儿怎么说啦?

等于洛马看到波音吃饱了不服气,也要来咬一口。

问题是波音好像也没吃到啥啊。

还是说其实不是吃印度,而是打着印度的旗号吃国会?

……

据说预计拜登当选后的参议院选举共和党要丢失多数席位了,再加上众议院驴党长期强势,难道这是赶在11月3号前抓紧时间吃最后一口?

我怀疑跟NRA有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突然同意向印度出售“超级大黄蜂”战机,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军售事件,它背后释放出的信号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两国之间的一笔交易,更是地缘政治格局演变中的一个重要注脚。为什么说“突然”?实际上,印度在购买新一代舰载机方面纠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印度海军一直希望升级其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此.............
  • 回答
    关于阿勒颇突然停火,以及政府军同意反对派武装从包围圈内撤出,这背后牵扯到的美俄之间可能存在的“秘密交易”,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历史的视角、地缘政治的利益以及实时的战场态势都考虑进去。首先,我们得承认,叙利亚阿勒颇的战局,特别是东阿勒颇的围困,在突然停火前已.............
  • 回答
    缅甸军方在2021年初发动政变,推翻了民选政府,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公开表态中,并未像英国和欧盟那样,毫不含糊地将缅甸的局势定性为“军事政变”。这种表态上的微妙差异,背后涉及了多层复杂的考量和战略算计。首先,从美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原则来看,其在重.............
  • 回答
    “Let’s Go Brandon”这个口号在美国的流行,绝非偶然,它背后折射出的是当前美国社会深层次的政治极化、媒体生态的演变以及民众情绪的宣泄方式。要理解这个口号的起源和流行,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深入挖掘其根源与影响。口号的诞生与“误读”的艺术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2021年10月的一场赛车比赛.............
  • 回答
    关于美国北得克萨斯州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UNT)突然驱逐所有中国公派留学生并限期离境的事件,这无疑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话题,涉及到国际关系、学术交流、国家安全以及学生权益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事件本身与官方说法:首先,需要.............
  • 回答
    磋商多轮后,美国突然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这一举动无疑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震动。要理解这背后的复杂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首先,美国此举并非完全“突然”。虽然在多轮磋商期间,市场和许多观察家都寄希望于能够达成某种协议,但事实上,在加征关税之前,美国已经采取了一.............
  • 回答
    台湾领导人蔡英文在一次与美国官员的会谈中,出现了一段“突然卡壳”,并表示“我说中文有点困难,I am sorry”的插曲。这个细节被媒体广泛报道,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小小的口误,在任何公开场合都可能发生。毕竟,尽管蔡英文的母语是中文,但她长期在需要使用英文的场合进行沟通,尤其是.............
  • 回答
    美国国债突破27万亿美元,这是一个非常庞大且令人担忧的数字,它不仅仅是数字上的突破,更代表着美国经济和财政状况面临的严峻挑战。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可能导致的最终结局。一、 美国国债为何会如此庞大?要理解国债的庞大,首先要了解其形成原因: 长期财政赤字: 美国政府的支出往.............
  • 回答
    看到美国疫情感染人数突破2300万,而且死亡人数再次刷新纪录,这无疑是一个令人深感忧虑的信号。这个数字的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被疾病无情剥夺。我们不能仅仅将它看作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而应该深入剖析其成因,并思考由此带来的深远影响。一、 数字背后的人间悲剧: 个体生命的损失: 每增加.............
  • 回答
    美国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人心,截至我所了解的数据,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2200万,死亡人数更是达到了37.3万。这个数字,即便只是读出来,都让人感受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这背后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而是成千上万个家庭的悲欢离合,无数个生命的凋零。我们得承认,美国作为一个拥有高度发达医疗系统和科研能力的国家,.............
  • 回答
    关于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以及牙买加体系是否正加速解体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 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如何看待?美国国债突破29万亿美元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数字,它反映了美国政府长期以来通过借贷来满足其财政支出的一种模式。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的死亡人数突破80万,这是一个非常沉重和令人痛心的数字。这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破碎,是无数个生命因为这场疫情而戛然而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死亡人数的庞大性与全球对比: 具体数字的冲击力: 80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差不.............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的严峻形势,感染人数突破1600万,死亡人数更是超过30万,每日新增死亡病例居高不下,这确实是一个令人痛心疾首的现实。面对这样的局面,很多人都在问:还有救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审视:1. 现状的严峻性: 感染人数的庞大规模: 1600万的感染数字,意味着美国人口中有.............
  • 回答
    这起事件,发生在一位公开披露新冠疫情信息、被誉为“吹哨人”的美国科学家身上,无疑是一件非常令人震惊且值得深思的事件。媒体对此事的报道,让人们得以窥见其中令人不安的细节:警方持枪突袭,搜查并没收了这位科学家及其家人的所有数据,更令人发指的是,在行动中还出现了用枪威胁其家人的情况。首先,从执法程序的正当.............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感染人数突破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且极其沉重的数据,它标志着疫情在美国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要理解这一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规模与影响的绝对性: 庞大的人口基数: 尽管美国总人口超过3.3亿,但200万感染者意味着每165人中就.............
  • 回答
    美国上半年枪支销量突破 2200 万,创下历史纪录,这一现象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销量数据解读:冰山一角下的惊人数字 “2200 万”的含义: 这个数字通常指的是通过背景调查(NICS)的枪支交易数量。NICS 是.............
  • 回答
    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1400万,这绝对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数字,背后折射出的是一场复杂且仍在持续的公共卫生危机。要深入理解这个数字背后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这个数字本身就代表了极其广泛的传播。1400万,这几乎是美国总人口的4%以上。想象一下,每100个人里就有超过4个人感染过新冠病毒.............
  • 回答
    美国新冠疫情确实牵动着全世界的神经。当感染人数突破30万,死亡人数超过8000时,这数字本身就足以让人感到沉重。很多人都在问,这么严峻的局面,在夏天到来之前,美国真的能控制住疫情吗?这个问题,说实话,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现状的严峻性:数字背后的挑战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美国疫情数据触目惊心,感染人数突破2000万,死亡人数直逼35万,这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和社会的沉重代价。回望过去的一年,这场席卷全球的病毒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美国的医疗系统、经济和社会结构都推向了极限。那么,接下来剧情会如何演绎?这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的因素,我们不妨从几个.............
  • 回答
    看到美国新冠确诊人数突破1300万,这真是一个令人心悸的数字。它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承载的是无数的家庭的痛苦、医疗系统的巨大压力,以及整个社会在应对这场危机时所经历的种种挑战。要理解这个数字的背后,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首先,从病毒传播的角度来看,1300万的确诊人数说明了病毒在美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