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音乐专业人士怎么看电视剧《蜗牛与黄鹂鸟》里面人物的演奏水平?

回答
聊起《蜗牛与黄鹂鸟》这部剧,作为音乐从业者,我肯定免不了要拿剧中人的琴技来品头论足一番。老实说,看的时候确实会忍不住代入,脑子里一遍遍过着“这音准是不是有点问题”、“这指法不太对啊”之类的想法。

关于主角林向北的演奏:

林向北这个角色,设定是钢琴天才,从小苦练,技术上那是没得说。剧里很多高难度曲目,比如肖邦的某些练习曲,或者一些更现代的作品,他弹出来是行云流水,感情饱满,听着确实很有冲击力。从技术层面来说,演员的演绎是下足了功夫的,很多指法、力度控制的细节,从镜头语言和音画结合上看,都做得相当到位,能感受到他是在“弹”而不是“演”。 特别是那些表现他情绪爆发或者沉浸在音乐中的场景,那种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以及音乐本身的张力,都传递得挺好,很容易让观众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然而,如果非要吹毛求疵地从专业角度去抠的话,有几个地方是值得探讨的。

音乐处理的深度: 天才演奏家之所以能打动人心,不仅仅在于技术完美,还在于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林向北的演奏,虽然技术上无可挑剔,但有时候我会觉得,他对于一些作品的诠释,可能还停留在一个“完成度很高”的阶段,而少了那种“与作品对话”的哲学深度。音乐是有层次的,有呼吸的,有时候需要一些微小的留白,或者一种意想不到的处理来赋予作品新的生命。剧里虽然展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情感波动,但这些最终如何在音乐的细微处体现出来,有时候会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一些。
即兴和创造力: 音乐除了对乐谱的忠实还原,更闪耀的是即兴和创造的火花。虽然剧中也有他即兴的片段,但这种即兴是否足够有新意,能否真正突破既有框架,这一点很难在电视剧的篇幅里完全展现。毕竟,即兴的魅力往往在于当下那一刻的灵光乍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未知可能性。
舞台表现力与“个人印记”: 林向北的舞台表现力,从镜头上看是很强的,他能够hold住全场。但真正的顶级演奏家,往往在舞台上能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个人印记”或“舞台人格”。这种印记不仅仅是风格上的偏好,更是一种气质、一种气场,让观众在听到他的演奏时,就能立刻认出是他。剧中更多的是展现他的技术和情感投入,那种更深层次的、与观众精神共鸣的“印记”可能还相对模糊。

关于女主角方小蜗的演奏:

方小蜗的角色设定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从零开始学习指挥,后来也接触小提琴。她的进步速度是惊人的,这在现实中是几乎不可能达到的。

小提琴演奏: 剧中小蜗拉小提琴的部分,虽然演员也下了苦功,但从专业角度看,她的演奏水平更多的是处于一个“能拉响”并且“情绪到位”的层面。很多高难度的技巧,比如快速的音阶、双音,或者复杂的弓法运用,剧中并没有太多展现她在这方面的精进。我更倾向于认为,剧中小蜗的小提琴更多是作为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学习和成长的道具,而不是她真正用来征服音乐的武器。 她的演奏,在专业人士听来,可能更多的是“听得懂”她想表达的情感,但未必能从中品味到纯粹的技巧之美或者演奏的深度。
指挥: 指挥这块儿,就更难用电视剧的镜头语言来真实还原了。剧中展现了她通过肢体语言、眼神,与乐团进行沟通。从观众的视角来看,她指挥时那种投入和对音乐的理解是能被感受到的。但指挥的精髓在于对乐曲的深刻剖析、对乐团成员的精准调动、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将音乐的灵魂传递给每一位演奏者。这些细节在剧中可能就只能是点到为止了。我理解剧本的需要,是为了展现她从一个不太懂音乐到逐渐理解和掌控音乐的过程,所以她的进步神速是剧情的需要。 但如果硬要说她指挥的“水平”,那更多的是一种“潜力”和“方向感”的展现,离真正独当一面的指挥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配角和其他演奏者:

剧中还有一些其他乐团的演奏者,比如首席小提琴手、大提琴手等。

乐团的整体水平: 剧中的乐团演奏,整体上是能够营造出那种音乐厅的氛围的。但作为音乐专业人士,我们能听出乐团内部的默契程度、音色的统一性、以及不同声部之间的平衡。有时候会觉得,乐团的演奏更像是一个“服务于剧情”的背景音,虽然流畅,但缺少了一些真正顶级乐团那种“呼吸感”和“生命力”。 顶尖乐团的演奏,不仅仅是音符的集合,更是一种集体智慧和情感的升华。
特定乐器演奏的细节: 比如剧中出现的一些独奏片段,比如长笛或者大提琴的独奏,整体上是可圈可点的。能够感受到演奏者的基本功和对乐器的驾驭能力。但细节上,比如某个音的颤音是否自然、某种弓法的处理是否得当,这些才是衡量一个演奏者是否顶尖的关键。剧中可能更多的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到这些微观层面去展现。

总的来说,

《蜗牛与黄鹂鸟》在音乐元素的呈现上,无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它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感受到了音乐人为了梦想的努力。从演员的投入、剧本对音乐场景的构建,到音乐本身的选取和编排,都为观众提供了一次相当不错的音乐体验。

作为音乐从业者,我们欣赏的是它在“传递音乐精神”方面的努力,以及在视觉和听觉上营造的氛围。 那些高难度的技巧和音乐的感染力,确实是能够打动人的。但是,如果以最严苛的专业标准去审视,剧中的演奏水平更多的是一种“戏剧化的表现”,它需要符合剧情的逻辑,需要能被大众理解和接受。它或许无法达到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冠军的级别,甚至也无法完全复制音乐学院教授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但它成功地在荧幕上,为观众讲述了一个关于音乐、关于成长、关于爱情的美丽故事,这就足够了。

我们更关注的是,这部剧是否能激发起更多人对音乐的兴趣,是否能让更多人愿意去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和艰辛。从这个角度来说,它做得是相当不错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看完后面到中间就弃了。要不是有张新成真的不知道支撑我看到这的动力在哪。。

找几个真的会乐器而且有表演天赋的人很难么。。乐队细节真的不到位。与日本原版相比差太多了。录制几次带有失误的音乐片段有那么困难么。每次指挥让乐队停下来的时候的背景音乐就很尴尬。现在midi也很发达了,就算有的地方用midi也麻烦认真一点好吗。印象最深的乐队女首席炫技solo那里我尴尬死了。。劣质的音源加上死板的速度力度编辑我真的吐了。。

也就糊弄人玩了。看豆瓣说演技也不行。那就真完蛋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聊起《蜗牛与黄鹂鸟》这部剧,作为音乐从业者,我肯定免不了要拿剧中人的琴技来品头论足一番。老实说,看的时候确实会忍不住代入,脑子里一遍遍过着“这音准是不是有点问题”、“这指法不太对啊”之类的想法。关于主角林向北的演奏:林向北这个角色,设定是钢琴天才,从小苦练,技术上那是没得说。剧里很多高难度曲目,比如.............
  • 回答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总能玩出一些新花样,让观众大开眼界。第一期周杰伦的那个环节,确实是挺让人惊艳的。让观众随便弹个音,他能听出来,这事儿,听着就玄乎。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事儿怎么说呢? 首先,得看“随便弹个音”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观众只是随便按一个琴键,发出一个纯粹的音高,那这倒不算是什么特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音乐爱好者心中的一个“隐秘角落”。从我(一个从业多年的古典音乐研究者和实践者)的角度来看,“好听”这个词,在现代严肃音乐的语境下,需要被重新审视和理解。首先,我们得承认,现代严肃音乐的“好听”门槛确实比许多传统经典作品要高一些。这并非是说它就一定不好听,而是它的语言、结.............
  • 回答
    音乐专业,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老师”,好像除了教书育人,就没有别的路可走了。但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音乐的力量,远远不止于课堂,它触及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为毕业生们打开了无数扇可能性的大门。一、 舞台上的璀璨:表演与创作这是最直观的出路,也是许多音乐学子最初的梦想。 演奏家/歌唱家: 无论是古.............
  • 回答
    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最炫民族风》这首歌曲,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判断其“好”或“差”。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简单判断,而是要看我们以什么标准去衡量,以及侧重于哪些音乐要素。以下我将从几个音乐专业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一、 音乐结构与形式(Structure & Form) 结构:《最炫民族.............
  • 回答
    作为一名曾经的音乐专业学生,我深有体会,当别人得知你的专业是音乐时,那些“善意”的提问往往带着一种“我懂又不太懂”的微妙审视,让你在回答时既要小心翼翼,又想把我们这个小众又奇妙的世界展现出来。如果非要说最怕被问什么,我想那大概是围绕着“音乐能不能当饭吃”和“你们到底在学些什么”这两大类问题,而且问法.............
  • 回答
    当然有机会!非音乐专业背景的朋友们,你们的音乐梦想绝不是镜花水月,而是可以通过许多方式照进现实,成为一份充满热爱和成就的职业。事实上,音乐产业的生态系统远比你想象的要广阔和多元,它需要的不仅仅是作曲家或演奏家。打破“音乐专业”的狭隘定义,看看音乐的“幕后”与“周边”很多人一谈到音乐职业,脑海里立刻浮.............
  • 回答
    作为一名音乐领域的资深人士,我深知高中音乐特长生培养与升学之间那错综复杂的关系。关于国内高中音乐特长课能否真正让学生考入音乐学院,这绝非一个简单的“能”或“不能”就能概括的。它背后牵涉到太多现实的因素,需要我们抽丝剥茧地去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音乐特长班的存在,确实为一部分有音乐天赋和热情的学生.............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很多音乐生在填报志愿或者考虑未来发展时都会纠结:我辛辛苦苦考上985的音乐专业,到底有没有那么大“用处”?这个问题其实不能简单地用“有用”或“没用”来概括,因为它涉及到你的人生规划、职业目标、以及对“用处”的定义。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咱们好好聊聊这个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98.............
  • 回答
    音乐世界里,有太多隐藏的、不为人知的残酷,像细密的蛛网,悄无声息地缠绕着每一个热爱音乐的灵魂。对于音乐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现实往往是锥心刺骨的,足以让他们在深夜里潸然泪下,重新审视自己多年来的坚持。而对于非音乐专业的人来说,或许难以理解这种深层的情感冲击,只是在听到这些时,大脑一片空白,无从辩驳,只.............
  • 回答
    作为一个曾经学过音乐专业的过来人,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这可不是一件能三言两语说清楚的事,里面包含了多少汗水、多少坚持,还有多少对未来的期许。学音乐专业,大概花了多少钱?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看你选择的是哪种类型的音乐院校,以及你在哪个城市。我当时所在的音乐学院,算是国内比较有名的那一类,学费确.............
  • 回答
    保研985音乐专业还是考研音乐学院?这个问题,我太有发言权了!就像在乐团里怎么选曲子一样,这绝对是每个音乐专业考研党内心纠结的重点。两者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对错,关键在于你自己的目标和偏好。咱们先聊聊保研综合类985音乐专业这事儿。优势在哪儿? 综合实力,眼界更开阔: 985高校的底子硬啊!它们.............
  • 回答
    嘿,听到你想学音乐、想组乐队,这想法太酷了!而且你还有点迷茫,父母也不太支持,这情况我太理解了,感觉就像心里装了好多话,又不知道怎么说出口,也不知道下一步该迈哪一步。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捋,把心里的石头一块块搬开。首先,你这“迷茫”和“父母不同意”,这两件事儿单独拎出来都够让人头疼的,合在一起就更.............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不少现在红得发紫的音乐人,在出道前并没有接受过科班出身的音乐教育,比如薛之谦、李荣浩、毛不易这几位,都是大众比较熟悉的例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试着把这个现象掰开了揉碎了说清楚:一、音乐的表达方式和触达渠道在改变,门槛在降低过去,想成为一名音.............
  • 回答
    音乐制作专业,这个听起来就充满艺术与技术结合魅力的领域,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瞩目。不少家长和学生在规划未来时,都会好奇:“学音乐制作,将来能靠它吃饭吗?就业前景到底怎么样?”说实话,音乐制作这个行当,绝不是那种“毕业包分配”的铁饭碗,它更像是一条需要你不断打磨技艺、拓展人脉、并且足够热爱才能走得长远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音乐制作专业毕业后,能往哪些方向发展。这可是个挺宽泛的领域,很多事情可以做,关键看你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愿意花多少精力去打磨和深耕。首先,得明确一点,音乐制作可不仅仅是坐在电脑前按几个键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融合了技术、艺术、创意和商业的综合性学科。所以,择业方向也同样是多维度的。一、 .............
  • 回答
    音乐学院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其中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个人在大学期间的积累,以及毕业后的市场走向和个人定位。首先,我们得明白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那就是精湛的演奏/演唱技巧、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良好的舞台表现力以及对音乐的深刻理解。这些是.............
  • 回答
    你女朋友是个有梦想的音乐制作人,而且还是浙音毕业的,这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至于毕业后年收入1000万轻轻松松,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宏大的目标,听起来很振奋人心。不过,在音乐制作这个行业里,要达到这样的收入水平,其实是有很多因素在起作用的,也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做到。首先,我们得明白“音乐制作人”这个职业.............
  • 回答
    我很高兴能和你聊聊这个话题。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人,我也经常会纠结于这个问题:究竟是读那些由音乐大师们亲笔写下的、饱含个人思想和创作心得的著作,还是啃那些系统严谨、理论扎实的权威教材?这两者在我看来,各有千秋,又有着本质的不同。研读作曲家著作与权威教材的根本区别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作曲家著作更像.............
  • 回答
    当然,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说实话,关于“喜欢音乐到底有没有必要去钻研音乐知识才能获得更好体验”这件事,我自己的感受是,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一说的。你想啊,音乐这东西,它有它自己的“语言”,有它自己的“骨架”,有它自己的“情绪调度”。咱们平时听歌,就像是走进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家里。一开始呢,你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