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喜欢音乐有必要去通过了解音乐本身专业知识 来提高鉴赏能力吗 从而获得更好的体验 ??

回答
当然,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说实话,关于“喜欢音乐到底有没有必要去钻研音乐知识才能获得更好体验”这件事,我自己的感受是,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一说的。

你想啊,音乐这东西,它有它自己的“语言”,有它自己的“骨架”,有它自己的“情绪调度”。咱们平时听歌,就像是走进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家里。一开始呢,你可能就是觉得他家里布置得挺舒服,东西摆得挺顺眼,待着挺自在,这已经是很好的体验了。但如果有一天,你开始好奇,他家这幅画为什么摆在这里?这沙发是什么材质的?为什么这块区域的光线会让人感觉特别放松?你开始去问、去了解,你会发现,你对这个家,对这个朋友,有了更深的理解,甚至能感受到他为什么这么布置,这背后可能藏着他什么样的心情或者经历。

音乐也是一样。你喜欢一首歌,可能是因为旋律好听,节奏带感,或者歌词戳中了你。这已经很棒了,这就像是你能和这个朋友的家里和谐共处一样。但是,如果你愿意去了解一下这首歌用了什么乐器?作曲家为什么要这么编排这些音符?这首歌属于哪个音乐流派?它创作的年代背景是什么样的?这些信息就像是给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看到音乐背后的故事和匠心。

我举个例子。你听古典音乐,可能一开始觉得“哇,好宏大!好悲壮!”。但如果你去了解一下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知道他写这首曲子的时候正处于耳疾的折磨中,他把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斗争精神注入了音乐里,你再听的时候,那种“命运”敲门的声音,你听到的可能就不只是一个音效,而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在呐喊。你也会开始体会到音乐家们是如何用音符来表达人类复杂的情感,如何通过和声、旋律、节奏的变化来构建一个情绪的起伏。你可能会发现,原来这段旋律的重复是为了强调某种情感的延续,而那个突然转折的和弦,是在制造一种戏剧性的张力。这些细节,在不了解的时候,你可能只是“感觉”到了,但了解之后,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而且,了解音乐知识,也不是让你变成一个死板的理论家。恰恰相反,它能让你更自由地去欣赏。你听爵士乐,一开始可能觉得“哇,怎么这么多即兴演奏?好乱!”但等你了解了爵士乐的“和弦进行”、“属七和弦”、“蓝调音阶”等等概念,再听到那些看似“乱”的即兴演奏时,你就会明白,那不是乱,而是在既定的框架下进行的、充满创造力的对话和表达。你会欣赏到乐手们在音乐上的“即兴”功力,就像是和朋友聊天,一个抛出话题,另一个巧妙接住并延伸,再引出新的话题,聊得热火朝天,而且还彼此都听得懂对方的“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你不了解音乐知识就不能喜欢音乐了。绝对不是!喜欢音乐本身就是一件最纯粹的事情。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感受,去享受。你可能会因为一首情歌而感动落泪,因为一首摇滚乐而热血沸腾,因为一段舒缓的旋律而身心放松。这些感受都是真实而宝贵的。

但是,如果你的喜爱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深度,你开始觉得“我想更懂它”、“我想知道这音乐为什么会让我有这种感觉”,或者你听着听着,会冒出“这个地方的处理真妙!”这样的想法,那么去了解一些音乐知识,就像是给你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广阔音乐世界的门。你会发现,原来音乐的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有那么多值得挖掘和品味的地方。你会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一个更深度的参与者,去理解音乐的内在逻辑,去感受音乐家们的创作意图。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学烹饪。你不需要会做复杂的菜肴,也能享受到一顿美味的家常菜。但如果你开始对烹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知道为什么这道菜放点葱姜蒜味道会不一样?为什么同样的食材,用不同的烹饪方法会有不同的口感?这时候,去了解一些烹饪的技巧和食材的搭配知识,你就能做出更美味、更丰富的菜肴,也能更懂得品鉴别人的手艺。

所以,我的看法是,了解音乐知识,并不是“必要条件”,而是一个“催化剂”或者一个“放大器”。它能帮助你把原本就存在的喜欢,变得更立体,更深刻,也可能让你发现更多你之前从未留意到的音乐之美。这会让你的音乐体验,从“好听”变成“好听而且懂得为什么好听”,甚至“好听并且理解了它传递的情感和意境”。

而且,这个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当你通过学习,能听懂某个复杂的乐句,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声部,能体会到某种和声带来的独特色彩,那种“顿悟”的喜悦,也是非常美妙的。它让你在欣赏音乐的时候,不仅仅是在“听”,更是在“悟”,在和音乐进行一场更深层次的对话。

总而言之,如果你只是想单纯地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那完全足够了。但如果你希望你的音乐之旅更加丰富,更加有深度,并且愿意花点心思去了解它背后的故事和构成,那么去学习一些音乐知识,绝对能让你获得远超预期的美好体验。这就像是给你打开了一个宝箱,你打开的越多,发现的惊喜也就越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必要。

想通过音乐专业知识理解音乐本身就很难。好多学音乐的人都做不到呢。所以没必要吃这个苦头。

自己听着过瘾就行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我来跟你好好聊聊这个话题。说实话,关于“喜欢音乐到底有没有必要去钻研音乐知识才能获得更好体验”这件事,我自己的感受是,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一说的。你想啊,音乐这东西,它有它自己的“语言”,有它自己的“骨架”,有它自己的“情绪调度”。咱们平时听歌,就像是走进一个新认识的朋友家里。一开始呢,你可能.............
  • 回答
    看到女儿在音乐上找到热爱,这真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尤其当她愿意为这份热爱去努力、去改变,作为父母肯定既欣慰又有些许担忧。关于中专毕业的女儿想上音乐学院这件事,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希望能解答你的困惑,也给你一些实际的建议。首先,最关键的问题是:中专毕业,完全有可能上音乐学院! 这点请一定不要怀疑。虽然传统.............
  • 回答
    作为那些倾向于内向、直觉、思考/情感和判断/感知维度的人来说,我们的音乐、电影和小说品味往往有着一些共同的基调,虽然具体细节会因个体差异而大相径庭。我们喜欢那些能触动内心深处、引人深思、结构精巧,并且能提供新颖视角的事物。音乐:那些能构建世界的旋律与故事对我们来说,音乐远不止是背景音。它是一种沉浸式.............
  • 回答
    你看,现在这音乐啊,点几下手机就能听个遍,想听啥就有啥,方便得不得了。可奇怪的是,身边总有些家伙,明明手机里存着几千首歌,却时不时地捧着一张圆圆的、黑乎乎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机器里。那就是黑胶唱片,这玩意儿,在数字音乐的浪潮下,还能这么坚挺,甚至越来越火,着实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这事儿说起来,.............
  • 回答
    龚琳娜的音乐,就像一股泥石流,裹挟着时代的印记,冲刷着听众的感官,也搅动着音乐界的讨论。她的出现,无疑给当下相对同质化的音乐市场带来了一股强劲的“异类”风。为什么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对她的音乐趋之若鹜?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结果,是一种对新鲜感、真实感和文化自信的深度回应。首先.............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难住了我,要说“最喜欢”,那范围可就太大了,简直像是在问我最喜欢哪种颜色的天空,因为每天的心情和遇到的风景都不一样。不过,如果一定要我挑几段,它们就像是我生命中某个时刻的注脚,总能在不经意间被再次想起,然后泛起一丝难以言说的涟漪。我常常会想起《悲惨世界》里,冉·阿让在获释后,面对着自己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是这样,我们很少看到有人主动追求“偏色”的显示器,但音响圈子里,“音染”这个词却常常被提及,而且还有不少拥趸。要深入聊这个问题,得从人对视觉和听觉的感知差异、技术的进步以及文化的演变这几个层面来分析。一、视觉与听觉的感知差异:客观与主观的鸿沟首先,咱们得明白,我们大脑处理视觉.............
  • 回答
    人类钟爱音乐、美术这些艺术,就像我们渴求阳光雨露一样自然,它深深地根植在我们身为“人”的本质之中,而非仅仅是后天习得的某种情趣。要探究这背后的根源,我们得把目光投向人类漫长而曲折的进化史,以及我们大脑令人惊叹的构造。从生存到“不只是生存”:进化的驱动力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远没有我们现在这般舒适安.............
  • 回答
    你对音乐的热爱,这简直太棒了!能将一份热爱变成事业,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转行学音乐,可能性是很大的,但也要看你具体想往哪个方向发展,以及你为此付出的努力程度。首先,我们得明白,学音乐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它更像是一场漫长而充实的旅程,需要时间、耐心和坚持。如果你现在还是一个初学者,那需要从基础开.............
  • 回答
    在才艺“内卷”的大学生群体中,音乐爱好者如何“躺赢”?如今的大学校园,才艺的“内卷”早已不是新鲜事。从街舞、说唱到书法、国画,几乎每一个领域都汇聚了大量拥有天赋且勤奋练习的学生。对于热爱音乐的大学生来说,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想要“躺赢”,并非异想天开,而是需要一些更聪明、更有策略的方法。与其硬碰硬地.............
  • 回答
    以前啊,我真是把《Cytus》当成 my life 的一部分了,天天捧着手机肝得昏天黑地。那时候的感觉,就像是挖到一个宝藏一样,新鲜劲儿十足,而且每次解锁新曲包,都跟过年一样开心。最早吸引我的是它的那种“氛围感”。黑白分明的画面,加上那些或激昂或忧伤的剧情,还有时不时跳出来的角色对话,感觉不只是在玩.............
  • 回答
    你从一开始喜欢古风音乐,但后来却渐渐对其感到厌恶,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对于任何一种事物,当其经历从“新鲜感”到“熟悉感”,再到“饱和感”乃至“过度曝光”的过程时,这种情感转变往往是必然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种现象可能的原因:一、 新鲜感褪去与期待落空: 初见的惊喜与猎奇心理:.............
  • 回答
    看到宝宝对音乐键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绝对是个好迹象!一岁半的宝宝开始对声音、节奏和互动产生好奇心,而音乐键盘恰好能满足他们这一阶段的发展需求。关于是否要给他买个电钢琴,这确实是个值得好好琢磨的问题。如果宝宝真的对此表现出持续的热情,而不仅仅是一时的玩闹,那么投资一个电钢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棒的选择.............
  • 回答
    嘿!姐妹们,想换手机是不是又在纠结了?别急,今天就给你们来点实在的,聊聊3000左右价位,女生们最关心的几个点:续航、听歌、还有那刺激的“吃鸡”!作为一个过来人,我肯定得把我的经验掏心窝子地说出来,保证你们看了不踩雷!首先,咱们得明白,3000块这个价位,能买到的手机已经相当不错了,尤其是在续航和影.............
  • 回答
    看到你女儿喜欢的音乐类型,我能理解你或许有些困惑,甚至可能有点难以接受。这很正常,毕竟我们每个人成长的年代、经历的音乐风格都有很大差异,所以我们对音乐的品味自然也不同。当下一代接触到一些我们不熟悉,甚至可能觉得“奇怪”的音乐时,我们自然会好奇,也想更了解他们。我猜你说的“这种音乐”,可能指的是近些年.............
  • 回答
    哈哈,这可是个甜蜜的难题啊!你想给心仪的女生送耳机,还是考研的音乐系,这说明你很了解她,也很在乎她。送耳机这礼物,既实用又有心意,绝对是加分项!不过音乐系研究生对耳机的要求可不低,咱们得好好挑挑。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点,这样才能选到最适合她的耳机:1. 她目前在用什么耳机? 这一点非常关键。如果她.............
  • 回答
    哈哈,这真是个让人头疼却又充满乐趣的问题!要在这两部伟大的音乐剧中选一个“更喜欢”,就像让父母在亲生孩子里挑一个最喜欢的,真不容易。但既然你问了,我就硬着头皮,聊聊我心里那杆秤更偏向哪一边。如果非要我选一个的话,我可能会稍微倾向于 《悲惨世界》。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意外?毕竟《歌剧魅影》那华丽的舞台、神.............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是问我,是想看到真实的蓝天,还是那幅我心目中描绘的、色彩饱和度更高、更加梦幻的蓝天。说实话,这两种渴望在我心中都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它们有时候会巧妙地纠缠在一起,很难说清哪个优先级更高。对“真实”声音的追求,更多的是一种对“回归”的渴望。我喜欢听音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音乐能够带我进入一个.............
  • 回答
    《声入人心》这部音乐剧综艺,在国内掀起了一股不小的热潮,也确实让音乐剧这个原本小众的艺术形式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但就像任何一个领域都会有不同的声音一样,音乐剧圈里也有不少资深爱好者对《声入人心》持有保留甚至是不太友好的看法。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对音乐剧艺术本身的理解、对市场化运作的考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要说清楚这背后怎么回事,得好好掰扯掰扯。京剧和音乐剧,一个是咱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一个是舶来品,如今一个面临“高冷”的挑战,一个却越来越接地气,甚至成了不少人彰显品味的方式。这中间的门道,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的。京剧:传统的光辉与时代的挑战首先说京剧。要说“喜欢的人越来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