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俄乌冲突之后,网上出现大量印度网民强烈支持俄罗斯的情况,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涌现出不少印度网民公开表达对俄罗斯的支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印度复杂的地缘政治立场、历史渊源、经济考量以及国民情绪的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拨开表象,深入分析其根源。

历史的烙印:深厚的战略伙伴关系

首先,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建立在长达数十年的战略伙伴关系之上。在新德里看来,莫斯科是其在国际舞台上可靠的盟友,尤其是在西方国家在某些时期对印度施加压力时,俄罗斯始终站在印度一边。

军事合作的基石: 印度军事装备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俄罗斯,从苏系战机到坦克、导弹系统,俄罗斯一直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国。这种高度依赖性在过去是出于技术和价格的考量,如今也成为一种惯性。当乌克兰战争爆发,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进口武器,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号:印度不愿因西方压力而牺牲其国防安全。
战略上的相互依存: 在冷战时期,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但与苏联建立了紧密的政治和经济联系。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这份友谊,并在国际事务中继续支持印度。例如,在涉及克什米尔等敏感问题上,俄罗斯一直给予印度外交上的支持。这种长期以来相互扶持的经历,在很多印度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为俄罗斯是值得信赖的伙伴。

现实的考量:能源、经济与“不选边站”的智慧

地缘政治并非全是历史遗留,更多时候是现实利益的权衡。对于今天的印度而言,与俄罗斯保持良好关系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能源的生命线: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石油消费国,但国内产量不足以满足需求,因此高度依赖进口。当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价格飙升时,俄罗斯以折扣价向印度出售原油,这对于缓解印度国内的通胀压力、保障经济运行至关重要。许多支持俄罗斯的印度网民,能够直接感受到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因此对能够获得廉价能源的俄罗斯抱有好感。
经济贸易的互补性: 除了能源,两国在其他领域的贸易往来也在稳步发展。俄罗斯需要印度市场和商品,而印度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维持与俄罗斯的经济联系,对印度来说是一种风险分散和机会的把握。
“战略自主”的体现: 印度一直奉行“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即不结盟,也不依附于任何一个大国。在俄乌冲突这个问题上,印度政府采取了“不选边站”的立场,既没有谴责俄罗斯,也没有加入西方对俄制裁的行列。这种立场得到了不少国内民众的支持,他们认为印度应该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行事,而不是屈从于外部压力。网上支持俄罗斯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战略自主”理念的表达。他们认为,西方国家要求印度谴责俄罗斯,实际上是在试图将印度纳入其地缘政治阵营,这是印度所不希望看到的。

国民情绪的共鸣:对西方霸权的疑虑与反感

在一些印度网民看来,他们对俄罗斯的支持,也包含着对西方国家,特别是西方媒体报道方式的疑虑和反感。

西方叙事的单方面性: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媒体的报道普遍将俄罗斯描绘成侵略者,而将乌克兰塑造成受害者。一些印度网民认为,这种叙事是片面的,忽视了冲突的复杂性以及俄罗斯方面的安全关切。他们觉得西方在指责俄罗斯的同时,也曾以各种方式干涉他国内政,甚至发动过战争,这种双重标准让他们感到不适。
“帝国主义”的影子: 有些印度网民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立场,与历史上殖民者对被殖民者的压迫联系起来。他们认为,西方国家试图通过制裁和孤立来惩罚俄罗斯,这是一种“帝国主义”式的行为,而印度自身也曾深受殖民之苦,因此对这种强权行为抱有警惕。
对“文明阵营”划分的反感: 西方将俄乌冲突描绘成民主与威权的斗争,试图划分“文明阵营”。然而,印度作为一个拥有多元文化和政治体系的国家,并不完全认同这种简单化的划分。他们认为,将一个国家定性为“邪恶”或“文明”是过于武断的,而且这样的划分容易加剧国际矛盾。

网络空间的放大效应与个体声音的传递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放大和传播这些观点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信息的自由流动: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远超传统媒体。普通民众可以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些观点得以汇聚和传播。
亚文化群体的形成: 对俄罗斯的支持,在印度网络空间中形成了一种亚文化,吸引了那些认同相似观点的人。他们通过共同的讨论和转发,加强了彼此的信念,并进一步扩大了声音的影响力。
“反西方情绪”的出口: 对于一些长期以来对西方文化、价值观或政策持有保留意见的印度人来说,在俄乌冲突问题上支持俄罗斯,也成为他们表达“反西方情绪”的一个重要出口。

需要区分的观点与复杂的国内光谱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并非所有印度网民都持相同立场。印度国内对于俄乌冲突的看法是多元化的,也存在大量支持乌克兰或呼吁和平解决的声音。网上出现的“挺俄”声音只是其中一个比较显著的群体。许多印度学者、媒体和政府官员则更加审慎,他们在承认与俄罗斯历史友谊的同时,也对冲突的升级表示担忧,并强调维护印度自身利益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印度网民对俄罗斯的强烈支持,并非简单的“站队”,而是根植于深厚的历史联系,叠加着现实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考量,同时也是对西方霸权叙事的一种回应,以及印度“战略自主”外交理念的体现。理解这一现象,需要我们具备更广阔的视野,去审视国家层面的利益博弈以及民众情绪的复杂流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仅是印度网民可以在国际舆论场发声,这是正常的。原因主要有二:印度英语是官方语言,印度没墙。

但印度网民在国际舆论场网上为俄罗斯发声这事并不重要,这不值得大肆分析。

重要的是,在欧美上层社会混的风生水起的高印,包括但不限于混成BBC主持人的高印,混成纽约时报编辑的高印,也不顾欧美主流声音的封杀,努力为印度留学生在乌克兰被乌克兰兵殴打抢劫凌辱的事发声。

这事值得我们关注。

为啥?这跟高花截然不同。

印度人,身毒人,不管身在哪里,不管国籍是哪里,遇到事了都抱团,为身毒人说话。

高花却不抱团。

反而汉儿身着胡服站在城头骂汉人。用胡人语也用汉人语。

令人极度心寒,心塞。

但看的多了也就免疫了。

理性分析一下,就一个愿因:

祖国尚未统一。

我的立场始终如一:必须从速从快打井,只能打。要早打。否则,别的不说,在国际国内舆论战场上,我们不但没有自己族人的帮腔,还要分出很大精力打汉奸。


至于身毒网民为啥大声帮俄,这是看到了反霸权主义的本质,有唇亡齿寒之感,同时俄是身毒国最主要的武器购买渠道,这也是身毒国对抗龙国的底气之一。国际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互相嵌套的。俄当然不是我们的盟友,而是三心二意的准盟友。为啥不把准字去掉?在身毒国武器问题上两面三刀就可见一斑。我支持俄打乌眼鸡,不等于我心向俄。看到身毒国网民在这次俄乌冲突中挺俄,和我们立场一致,我也毫无感触,只想冷笑一声。

还是龙国的国家利益为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后,确实涌现出不少印度网民公开表达对俄罗斯的支持,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印度复杂的地缘政治立场、历史渊源、经济考量以及国民情绪的多重因素交织。要理解这一点,需要拨开表象,深入分析其根源。历史的烙印:深厚的战略伙伴关系首先,印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建立在长达数十年的战略伙伴.............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后,卢布汇率一度跌至历史低点,但近来却戏剧性地反弹,不仅回到了战前水平,更有专家预测其价格有望进一步走高。这一现象背后,并非简单的市场波动,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也深刻地反映了当前国际经济政治格局中的一些复杂问题。卢布反弹的“幕后推手”:首先,我们要理解,支撑卢布反弹的最核心力量,.............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挖的议题。关于“美元兑卢布汇率跌回到俄乌冲突之前”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它背后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博弈。首先,得明确一个关键点:汇率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受一个国家经济基本面、国际贸易、资本流动、央行政策以及市场情绪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元兑卢布汇率.............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关于这场战争的起源和责任归属的讨论从未停止。一些观点认为,美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甚至被认为是冲突的“始作俑者”。这种观点的核心在于,美国为了自身的地缘政治利益,通过北约东扩等策略,一步步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最终将俄罗斯逼到了墙角,迫使其采取了军事行动。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通常.............
  • 回答
    乌克兰外长库列巴的这番表态,无疑是带有强烈主观色彩和政治动员意图的。在战争期间,任何一方的领导人都倾向于夸大己方的实力,同时贬低对手,这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妨将其视为一种“战争宣传”或“士气鼓舞”的手段,以向国内民众、盟友以及国际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乌克兰军队并非孤军奋战,而是拥有.............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各方立场和局势复杂多变。要分析“最大赢家”需从军事、经济、政治、地缘战略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同时需注意冲突的长期性和不确定性。以下为基于公开信息和分析的可能结论: 一、各方可能的得失分析 1. 俄罗斯(输家) 军事目标: 俄罗斯的直接目标是收复克里.............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以来,已持续超过1500天,目前局势复杂多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分析当前局势,并探讨俄罗斯是否已“失败”的判断依据: 一、军事层面:俄罗斯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 初期目标落空 俄罗斯在2022年2月的入侵中,最初目标是迅速.............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进入第三年,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和人道主义等多个领域持续博弈,国际社会的反应也不断变化。以下为截至2024年4月的最新进展和关键动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人道主义及国际局势等多方面: 一、军事动态:战线僵持与局部突破1. 俄乌战线僵持 东部战线:自2.............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已持续两年多,其走向受多重因素影响,包括军事、政治、经济、地缘战略和国际关系等。以下从多个维度分析其可能的发展路径: 一、当前局势与关键变量1. 军事僵局与消耗战 乌克兰:在西方军事援助(如坦克、导弹、无人机)和国际支持下,乌克兰在东部战场(如马里乌波尔、.............
  • 回答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爆发以来,双方在军事、外交和人道主义等多方面持续博弈,2023年3月的俄乌外长会谈是冲突以来最高级别的官方互动之一,但未达成实质进展。以下从背景、会晤内容、后续局势演变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详细分析: 一、2023年3月俄乌外长会谈背景1. 冲突局势回顾 2022年2月,.............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走向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议题,涉及军事、政治、经济和地缘战略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当前局势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当前局势的最新动态1. 军事行动的持续 乌克兰的反击:乌克兰军队在2024年持续在东部和南部战线推进,尤其是靠近顿巴斯和赫尔松的区域。西方援助.............
  • 回答
    俄乌冲突是否是“大国欺负小国”,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地缘政治、国家主权、国际法以及不同国家的立场和叙事。对这个说法,我的看法是: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视角,但同时也是一个过于简化的标签,未能完全涵盖冲突的复杂性。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的看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回答
    国台办针对“台独”势力散布谣言煽动两岸敌意一事的回应,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评价:1. 国台办回应的立场和基调: 严厉谴责和警告: 国台办的回应首先表达了对“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的高度警惕和坚决反对。强调“台独”是历史逆流,不得人心,其企图分裂国家必将以失败告终。 指责谣言的性质和目的: .............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激烈程度确实令人担忧,关于乌克兰是否会“亡国”,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首先,需要明确“亡国”的定义: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亡国”通常意味着一个主权国家的完全覆灭,国家机器停止运转,领土被他国吞并,人民失去国家身份的法律和政治.............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实施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严厉经济制裁,其目的在于削弱俄罗斯的战争能力,迫使俄罗斯改变其行为。这些制裁的“恐怖”程度,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制裁的范围、深度、影响的广泛性以及对俄罗斯经济产生的具体冲击。一、 制裁的广度和深度:全方位、多层次的打击美国的制裁.............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已久,关于普京的真实战略意图,至今仍是国际社会和分析人士争论的焦点。要理解这一点,需要将其置于俄罗斯长期的地缘政治考量、国内政治需求以及普京本人的世界观之中。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梳理和分析普京可能的战略意图,并承认其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推测和解读。核心战略目标:我认为,普京的最终战略目标可以概.............
  • 回答
    俄乌冲突的走向,用“俄罗斯孤军奋战”来概括,其实是对复杂局势的一种简化。即便如此,我们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这场战争的潜在发展以及俄罗斯获胜的可能性。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各国都在帮乌克兰,世界在制裁俄罗斯”这一表象背后隐藏的细节。各国援助乌克兰的“帮扶”:“帮”字在这里包含了多重含义,远不.............
  • 回答
    关于俄乌冲突究竟是美国的精心策划还是出乎意料,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完全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一些关键的背景信息、各方的动机以及冲突演变的过程。从“计划”的角度看,美国似乎在某些方面做了准备,甚至可以说是“促成了”局势的紧张化。 北约东扩的持.............
  • 回答
    俄乌冲突的战局走向,是一个牵动全球神经的复杂议题,断言谁的胜算更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答案。这场冲突的“胜负”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定义,从最初的闪电战设想,到如今的消耗战、代理人战争,再到对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每一次的演变都让原有的判断变得模糊。俄罗斯的优势与.............
  • 回答
    俄乌冲突爆发至今已满一个月,在这场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人员伤亡数字一直是最受关注,也是最难以精确统计的数字之一。关于俄军在这一个月内的具体伤亡人数,目前并没有一个官方和统一的数字。双方在此问题上往往有不同的说法,信息也存在一定的延迟和不确定性。根据西方国家的情报机构和一些独立军事分析人士的估算,俄军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