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胜于雄辩!让更多人知道,减少悲剧发生!
口头教育用处不大,小孩玩起来就忘了。看事故的视频把小孩吓住会有效果。
我小时候放鞭炮自己制定了几个条例:一、绝不拿在手里点燃。二、如果点着了不响,不要靠近,明天早晨再去看。三、不炸厕所和井盖。
这不是大人教育的,而是吓的。
过年的时候电视台经常播出燃放烟花爆竹伤人的新闻,都是血淋淋,烂兮兮,外焦里嫩那种画面。有一年我舅家二表哥也把手炸了。他站在猪圈外面炸猪,自己糊涂了,把点鞭炮的香扔进猪圈,鞭炮没扔在手里炸开。
我胆小如鼠,看到他手上缠着绷带,渗出血和脓水,呕……第一条例由此诞生。
第二条例是看到新闻里一个人把脸炸烂了,他点着了鞭炮不响,就凑上去瞧,砰!
电视新闻还播放一个人半夜上厕所抽烟,抽完了将烟头扔进蹲坑里发生大爆炸,说是引爆了沼气。我那时候小,居然认为这个人的“东西”被炸掉,就会无法撒尿憋死……嗯,可怕,可怕。在村里还发生过小孩炸旱厕的事故,他所使用的装药威力巨大,虽然没有伤人,却炸了个满街屎,那景观,那气味……呕
第三条例也这样诞生了。
后来自制过一把土铳。先把鞭炮底部挖开(一般是泥土封着),取一个自行车轴承上的钢珠堵住,这就是一发土子弹。然后弄一根金属管,砸扁一头,留一线缝隙。把土子弹从另一头塞进去。这样钢珠对着枪口,导火索从缝隙中伸出来,点燃就行了。威力还行,打碎了一个磁带盒。
这个东西我都不肯拿在手里发射,而是固定在地上,点着就跑。没放几枪这根管子炸成喇叭花了。有人用农药喷雾器管子做过类似的东西,第一枪就把自己的脸炸了。
所以说想要安全,要么彻底禁止燃放,要么彻底吓傻。不放心孩子,现在就去找视频给他看,警钟长鸣。
小时候有三件事情我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件事情是我家里的电熨斗,金属烫面非常的光滑,甚至可以当镜子照,尽管我妈跟我说过无数次,不要用手去摸电熨斗,但是我哪能听我妈的,于是在一次我妈去烫衣服离开之际,我用手摸了一下。。。。哎哟喂,从哪以后,我再也没想过摸电熨斗这种傻事了。。。。。
第二件事是我小学时候,那时候学生都没啥钱,1元的冰棍那是奢侈品,所以我们都是买两毛钱一根,我们班的一个同学,买了这种冰棍,刚准备舔舔,冰棍就把舌头黏住了,最后小卖部的老板用温水冲才给冲下来,舌头拔下来的时候,我同学口中鲜血直流,从哪以后我再也不吃这种两毛钱一根的冰棍了。所以后面有网友说,在东北不要舔栏杆,我真的一点也不好奇!!一点点都没有。
第三件事情是我小学时候,我们学校外面有一个疯子,那个疯子腿有点瘸,所以跑的慢,小学生最喜欢欺负他了,比如大骂他一句,我们就疯狂的跑,他就一瘸一拐的来追,我们边跑边笑,直到有一天,这个疯子,在追我们的时候,操起一块板砖,朝人群中砸过去。一个同学被砸中,我看过这个同学被砸中的样子,脑袋上当时还能看见一个坑,然后就是鲜血直流,我甚至能看见鲜血流淌的轨迹。从那以后,我就知道永远不要去惹一个疯子。
我说这三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小孩子的天性便是如此,对于熊孩子,我们应该宽容一些。但是熊孩子的家庭教育,才是我们应该关注的。
比如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把别人下水道堵住了。小伙伴的爸爸,带着手套从下水道里把石头掏出来。
比如我把邻居家的鸡丢到池塘里面,我妈带着我去到邻居家,一定要我跟邻居道歉,并且让我把五十块钱亲自给邻居,直到邻居愿意收下这个钱。
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少关注熊孩子,而应该多关注熊孩子背后的家长是不是对熊孩子的错误进行纵容,如果有,这是家长的错,而不是孩子。小孩子就是在闯祸中成长的。
你们童年何尝不是在闯祸中成长的呢?
我们这有一个迷信活动,谁走路踩井盖了,旁边的人就要打他三下,否则踩井盖的人就会倒霉。
今天看见这个新闻明白了,这哪是迷信,这是安全提示!应该发扬光大!
这孩子的炮大概率是从家带来的,目前大部分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基本买不到了。
不知哪来的鞭炮,不知危险的孩子…爹妈肠子都得悔青…
其实吧,happy tree friends ,是挺好的儿童安全教育片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