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1 日起浙江每份外卖都必须使用「外卖封签」,是否值得推广?能否有效管控外卖安全问题?

回答
浙江外卖“封签”新规:值得推广吗?能否有效管控外卖安全?

自 2024 年 3 月 1 日起,浙江省餐饮外卖行业正式推行“外卖封签”制度,要求每份外卖都必须使用封签。这一举措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同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项制度是否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它能否有效管控外卖安全问题?

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什么是“外卖封签”?

“外卖封签”通常是一种一次性、防篡改的贴纸或密封装置,粘贴在餐饮外卖的包装上。其主要目的是:

防止二次污染和恶意破坏: 封签一旦被撕开或破坏,就能明显告知消费者外卖在配送过程中可能已被打开或篡改。
保障食品卫生和质量: 通过物理隔离,减少在运输过程中食物与外界环境的接触,降低交叉污染的风险。
提升消费者信心: 通过可视化的安全保障措施,增强消费者对外卖食品的信任感。
建立追溯机制的初步环节: 部分封签可能包含二维码或其他标识,便于未来追溯问题来源。

二、 浙江推行“外卖封签”的背景和初衷

浙江作为餐饮外卖大省,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增长。此前,外卖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例如:

配送员偷吃或篡改: 少部分配送员在配送过程中私自打开外卖,食用或添加异物。
运输过程中的污染: 外卖包装暴露在空气中,可能受到灰尘、细菌等污染。
商家包装不规范: 商家未对餐品进行有效密封,导致汤汁泄露或串味。

“外卖封签”制度的推行,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痛点,从源头上加强对外卖全链条的安全管控,提升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消费者满意度。

三、 “外卖封签”制度的潜在好处(值得推广的理由)

1. 有效防止配送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恶意行为:
物理屏障: 封签作为一道物理屏障,能有效阻止配送员或其他人随意打开餐盒。一旦被撕开,消费者可以立即发现,降低了人为破坏的风险。
心理威慑: 封签的存在本身就构成一种心理威慑,让可能存在不法行为的人望而却步。
明确责任: 如果封签完好无损,说明外卖在交付消费者前未被打开,责任可以基本排除在配送员之外,将问题指向商家或之前的环节。

2. 提升食品卫生和质量保障:
减少交叉污染: 尤其是在疫情反复的当下,一次性封签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餐品在接触和运输过程中的交叉污染,确保食物的洁净。
保持食物完整性: 对于一些易洒漏的食物(如汤面、粥),封签能更好地固定包装,减少汤汁外溢,保证食物的完整性。

3. 增强消费者信任感和满意度:
直观的安全保障: 消费者在收到外卖时,看到完好无损的封签,会感到安心和放心,直接提升了消费体验。
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可以通过检查封签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一旦发现异常,可以及时向平台或商家反馈,维护自身权益。

4. 促进商家和平台的规范化管理:
倒逼商家规范包装: 为了配合封签使用,商家需要进一步规范餐品的包装流程,确保包装的严密性和卫生性。
推动平台加强监管: 平台需要制定相应的封签使用规范,并对商家和配送员进行培训和监督,从而提升平台整体的管理能力。
建立追溯基础: 未来可以在封签上设置二维码等信息,实现餐品的溯源管理,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到商家或配送环节。

5. 树立行业标杆,引领健康发展:
前瞻性措施: 浙江的先行先试为全国外卖行业树立了一个积极的榜样,表明了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有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应对消费者需求: 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和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推广封签制度是顺应民意的明智之举。

四、 “外卖封签”制度可能面临的挑战和不足之处(能否有效管控的考量)

1. 执行成本的增加:
商家成本: 封签的采购需要一定的成本,这部分成本最终可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或者挤压商家的利润空间。
平台管理成本: 平台需要投入资源来设计、推广、监督封签的使用,并建立相应的处理机制。

2. 封签的防伪和防篡改能力限制:
技术挑战: 市场上存在各种类型的封签,其防篡改能力参差不齐。高科技、难以仿制的封签成本更高,而易于仿制的封签则可能失去原有的意义。
“擦边球”行为: 即使有封签,如果配送员只是短暂打开一点点,然后小心地重新封上,消费者可能也难以察觉。

3. 消费者教育和普及的难度:
认知度: 部分消费者可能不了解封签的作用和意义,或者在使用中不注意检查。
处理机制: 消费者在发现封签异常时,如何有效地进行投诉和维权,需要平台有完善的应急处理和反馈机制。

4. 对商家包装的依赖性:
包装本身的问题: 如果商家使用的餐盒本身密封性就不好,或者包装时就存在卫生问题,封签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可能性: 有些商家可能会选择质量差、易撕开的封签,或者在封签的使用上“打折扣”。

5. 标准化和统一性问题:
封签规格和材料: 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品牌、不同平台使用的封签可能存在差异,影响整体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不同品类的适用性: 对于某些特殊的食物,如需要保持透气的食品,或者包装方式特殊的餐品,封签的使用可能存在困难。

6. 效果的间接性:
无法完全杜绝问题: 封签主要解决的是配送环节的“开启”问题,但对于食材质量、烹饪卫生、商家操作规范等其他安全隐患,它并不能直接解决。它只是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五、 结论:是否值得推广?能否有效管控?

是否值得推广?

我认为,浙江推行“外卖封签”制度是值得推广的。 尽管存在挑战,但其积极意义和对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代表了对消费者食品安全需求的积极回应,也体现了政府和平台在提升行业服务水平上的决心。在全球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这项制度是提升外卖行业规范性和消费者信任度的重要举措。

能否有效管控外卖安全问题?

“外卖封签”可以有效管控外卖安全问题的一部分,但不能完全解决所有问题。

有效管控的部分: 它能有效遏制配送过程中部分配送员的恶意行为和二次污染,提升食品的卫生和完整性,增强消费者的安全感。从这个角度看,它是有效的。
不能完全解决的部分: 它无法解决食材的源头安全、商家后厨的卫生状况、烹饪过程中的不规范操作等问题。此外,对于一些技术手段相对较低的篡改行为,也可能难以完全防范。

要实现更有效管控,需要“外卖封签”与多项措施协同推进:

1. 建立标准化的封签体系: 制定统一的封签材质、设计、防伪技术和使用规范,提高封签的可靠性和通用性。
2. 强化商家和平台的责任: 平台应加强对外卖商家后厨卫生、食材采购的监管,商家也需承担起提供安全、卫生的餐品和规范包装的责任。
3. 普及消费者教育: 加大对消费者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封签作用的认知,鼓励消费者在接收外卖时主动检查封签。
4. 完善投诉和追责机制: 建立便捷高效的投诉渠道,对于封签异常或食品安全问题,平台应快速响应,进行调查并给予消费者合理的处理和赔偿,同时追究相关责任方。
5. 技术创新与升级: 鼓励研发更先进的防篡改技术,例如集成二维码溯源、温感变色等功能的封签,提升其威慑力和可追溯性。
6. 多方联动监管: 食药监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外卖行业的监管力度,形成政府、平台、商家、消费者共同参与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

总而言之,“外卖封签”是保障外卖食品安全的一个有益尝试和重要抓手,它不是“万能药”,但能有效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借鉴。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局限性,并结合其他措施,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和可靠的外卖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马斯克都准备移民火星了,继续发射太空垃圾,我们还在用标签纸。美国赢麻木了,感恩

user avatar

题主没搞清楚,封签解决不了外卖包装的污染问题,可以解决食品被偷吃、被污染的风险,这一点很重要。

食安封签,2018年北京就已经开始推广,之后全国多地也陆续开始推广。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自2019年8月起开始在全市推广“食安封签”,用“小封签”守护外卖食品安全。“食安封签”从无到有,从1.0到3.0,

2020年9月22日,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发布了地方标准《一次性食品安全封签管理技术规范》、规范性文件《上海市餐饮外卖食品封签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同时,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倡导本市餐饮外卖规范使用食品安全封签的指南》。

然而在上海点外卖你会发现落实率依然很低。

主要是因为外卖平台上商家有不同的种类:平台协助运营、平台合作运营、独立运营。

前两种比较好处理,最后一种就很麻烦。毕竟法律规定企业法人享有自主经营权,平台为了抽成收佣金扩大市场在他们眼里没有必要为了“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强制要求商家这么做。毕竟不是强制性的规范嘛。

因此,落地和执行上仍有很多的阻碍。

倘若标签能被强制要求,这样就不会出现在外卖中撒尿、吐口水等情形了。

这是得有多恶心人。万一行为人本身就有一些疾病,危害性就更大了。

所以,从食品安全角度来看,制定针对外卖行业的行政法规或管理条例很有必要。

user avatar

建议全国推广。

首先利好消费者,吃外卖的时候会安心一些,不用担心外卖员会在其中捣鬼。

一次性的标签,不可能重复使用,外卖员在中途就不可能对食品进行污染,比如饭撒了重新捡起来放在饭盒里的事情也常有发生,有了外卖标签,会对骑手进行一定程度的约束。


其次利好外卖员,可以很好的划分责任,有标签之后食品出问题就找商家。

虽然绝大多数外卖从业人员都是遵守规矩的,但是总会有一些没素质的人,会拉低整个行业的形象。有了外卖标签,不用担心有恶劣行为的骑手在外卖里撒尿啥的,正常的外卖员也不用当背锅侠了。


最后对商家的外卖食品安全也会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很多外卖食品有很多都是用的不合格不卫生的食品,出现问题后可能觉着骑手捣鬼,商家骑手相互推脱责任,有了外卖标签之后,接受时标签完整的外卖就是商家的食品责任,与外卖员无关。

这个操作一举三得,监督外卖食品的卫生,责任划分也会更明确,

无标签的外卖就拒收骑手的配送
有标签的外卖食品问题就找商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