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有几个中医黑是读过中医书籍然后理性分析其中的问题吗?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问题——有多少“中医黑”是真正读过中医书籍并进行理性分析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了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领域。要详细地探讨它,我们需要先理解几个关键点:

1. “中医黑”的定义:这个词本身就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通常是指那些对中医持有否定或批评态度的人。然而,这种否定和批评的出发点和程度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可能基于对中医理论体系不理解而产生的误解;有些人可能经历过不好的中医治疗体验;还有些人则可能是在系统学习了现代科学后,发现中医的某些理论与现代科学认知存在冲突,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质疑。

2. “理性分析”的标准:什么算是“理性分析”?在科学框架下,理性分析通常意味着基于证据、逻辑推理、可重复性实验以及同行评议。而中医的理论体系,很多是建立在哲学思想、经验观察和抽象概念之上,其验证方式和现代科学有所不同。因此,用现代科学的标准去“理性分析”中医,本身就可能存在一个预设的立场,即现代科学是唯一真理的衡量标准。

3. 读过中医书籍的门槛:中医书籍浩如烟海,从基础理论(《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到具体的方剂、针灸、推拿、诊断学等等,内容极其庞杂,且很多概念带有古人朴素的认知和哲学色彩。要真正“读懂”并“分析”这些书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精力以及一定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知识。并非所有人能达到这个程度。

那么,有没有人是在读过中医书籍后进行理性分析,从而成为“中医黑”的呢?

答案是:有,而且比例不容忽视,但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数字。

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分析这些人为什么会产生质疑:

理论体系的自洽性与现代科学的冲突:
“阴阳五行”与“气”的解释:这是中医理论的基石。一些批评者认为,这些概念过于抽象和模糊,缺乏可操作的定义和可量化的测量方法。例如,“肝主疏泄”、“肾藏精”等说法,在生理、生化层面如何精确对应?中医常说的“气”是什么?是一种能量场?一种生理过程?还是一种比喻?当尝试用现代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来解释这些概念时,会发现解释的空间非常大,甚至存在矛盾。
“辨证论治”的局限性:中医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证”来用药。“证”的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经验和主观感受的综合判断。例如,同样是“咳嗽”,中医会辨别是“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还是“阴虚咳嗽”等等,然后用不同的方药。批评者会问:这些“证”的客观诊断标准是什么?为什么同一种“证”在不同医生那里可能会有不同的诊断?“证”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否能被现代医学的诊断手段所识别?
疗效的验证与证据:现代医学强调通过严格设计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来验证药物或疗法的有效性。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医的许多疗效证据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医案记载、个人经验或一些小型、非严格对照的研究。他们会质疑这些证据的可靠性和普遍性,并要求中医能够提供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证据来证明其疗效,尤其是在一些西医已经有明确有效疗法的疾病领域。

个体经验与普遍性问题:
“无效案例”的放大:的确,很多人在尝试中医治疗后感觉效果不佳,甚至耽误了病情。这些负面体验会成为他们质疑中医的直接原因。虽然中医理论认为存在“辨证不准”、“用药不对”等情况,但对于患者来说,一次不愉快的治疗经历足以让他们对整个中医体系产生怀疑。
“安慰剂效应”的讨论:一些批评者认为,中医的许多疗效,尤其是在一些慢性病或功能性疾病中,可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安慰剂效应,或者是患者自身免疫力的恢复,而非药物本身的特异性疗效。他们会分析中医的治疗过程,如望闻问切的仪式感、医生亲切的关怀、中药的口感和味道等,都可能对患者产生心理暗示。

历史背景与现代解读的张力:
古籍的时代局限:中医经典大多成书于古代,当时的人类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解剖学、生理学、病原学等方面都与现代存在巨大差异。例如,《黄帝内经》中关于“五脏”的描述,很多是基于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哲学思想的推测,而非现代解剖学所指的器官。批评者会认为,照搬古人的理论,而不考虑现代科学的发现,是对知识的僵化。
中医的“发展”与“现代化”:中医一直在尝试与现代科学接轨,例如对中药成分的分析、对某些中医理论的科学解释等。然而,批评者认为,这种“现代化”往往是为了迎合现代科学,而牺牲了中医的本体性,或者是在解释上“牵强附会”,并未真正触及中医的核心。

具体到“读过中医书籍然后理性分析”的这类人,他们通常具备以下一些特点:

1. 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他们可能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医学、生物学、化学等相关领域的教育,这使得他们能够从现代科学的视角去审视中医。
2. 求知欲强,逻辑性强:他们不满足于表面的解释,会深入探究理论背后的逻辑和证据。
3. 对科学方法论有深刻理解:他们认同基于可证伪性、可重复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并以此作为判断真理的标准。
4. 愿意花时间钻研:他们可能真的去阅读了《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并且尝试去理解其中的理论体系。
5. 批判性思维:他们不盲从权威,敢于质疑和挑战既有的观念。

为什么很难给出确切的数字?

公开的动机多样:很少有人会特别声明“我读了中医书才开始黑中医”。他们的公开表述可能更侧重于“中医没有科学依据”、“中医骗人”等结论。我们很难去一一核实他们是否真的“读过”且“理性分析”了。
“黑”的定义模糊:如前所述,有些人可能只是对某些中医实践有疑问,而另一些人则完全否定中医的存在价值。这种区分很难做到量化。
信息来源的局限:大部分关于中医的讨论发生在网络和非学术场合,信息往往碎片化且带有情绪色彩。要从中分辨出真正经过深度分析的人非常困难。

总而言之, 确实存在一部分人,他们认真研读过中医经典书籍,并试图用理性、科学的思维去审视其理论和实践,最终因为发现理论上的不自洽、证据上的不足或实践中的问题而对其产生质疑。 这部分人可能是理性批评者,他们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高度和深度。然而,正如前面所说,因为“中医黑”的定义和“理性分析”的门槛都存在模糊地带,要统计出他们的确切数量是几乎不可能的。

更多的时候,网络上的“中医黑”可能只是基于道听途说、片面经验或对现代医学的盲目崇拜,但不能因此否定那一部分真正经过学习和思考后才产生质疑的群体。他们对中医的批评,可能也是推动中医在保留自身特色、同时与现代科学进行对话与融合的一个潜在动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棒棒医生。

他的确通读了本草纲目。一条一条的分析。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写的,他是湖北人。蕲春人。我还去参观过他的纪念馆。

就时代而论,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博物学家,是的不同于明朝古板知识份子的有趣人物。

本草里记录了许多奇怪的偏方。

比如有点味道的,人中黄。

比如上吊用的绳子。

人死后可以挖珠子,魂魄珠子。听起来很有感觉。

所以鲁迅说中药药引用原配的蛐蛐,三年经霜的甘蔗,还不是最有趣味的。

当然我并不介意保留本草,我这个人喜欢怪力乱神。

但是拿我来试验这些,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然棒棒医生被封,被三次元单位警告,不光封住了他的嘴巴,也吓破了我的胆子。

就我个人而言,我跟中医也无仇无狠,博弈而言,中医可以分流用户,减少每个人的医疗资源压力,降低患者的预期寿命,节约国家医疗开支,所以保留中医,对于信徒与不信者而言,都是有好处的。

我也深知中医背后的靠山很大。利益链很多。

我不粉不黑,也不想与中医发生任何的恩怨与联系。

我不用中医中药道理也很简单。

我出门去旅游,现在不是飞机就是高铁,绝对不会去坐马车。

更别说这个马车还常常不明原因的翻车。

至于中医,建议国家立法,保护之,成为一种宗教,一种信仰。

信仰在我国是自由的。有信的自由,有不信的自由,有信这个的自由,有信那个的自由。也有随时皈依,跟回归世俗的自由。

但是你不能强迫。

信中医的就给他用中医,看中医,吃中药。什么疫苗注射胶囊都不能用。

比如我一个网友,写过悼词。

写他的同事,去援助非洲,中医专家,总统健康顾问。得了疟疾,坚持用中药调理,连青蒿素这种西药方法萃取的都不用,终于壮烈牺牲。

这才是坚定的中医原教旨捍卫者。

还有伍连德在东北防止鼠疫,中医跟他约定,各自用办法治疗鼠疫。

然后中医会长挂了。其妾害怕其传染,抛尸于街上。

我外公其实是县级名中医,毒舌似我,在我四岁那年,得胃癌,给自己开药,薨了。

所以分出个中医神教,对照组双盲治疗非常有必要。

看看古代最好医疗条件的皇子公主,夭折率那么高,人均寿命不及现在一半,是因为中医没什么用呢,还是体质不好。

这样搞一群信徒在隔离了现代医学的教里面,自生自灭,看看他们的人均寿命是否有提高,能不能治疗传染病与其他常见疾病,会不会得中草药肾病,汞中毒等等,不是很好么。

user avatar

棒棒医生,张功耀,方舟子,都是大量阅读中医书籍然后分析其中问题的。他们的中医知识吊打99.9%的中医粉。

user avatar

因对事物的描述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此科学理论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因而中医被现代医学「证否」,这就像炼金术、炼丹术被化学体系「证否」,或者是地心说、天圆地方被日心说「证否」。

你连——「民族的」与「科学的」两者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一点都不能理解,又何谈理性、分析?

如果反中医还需要读中医书籍,那么这个人已经不适合反中医了,他应该去信中医——这就如反地心说还要研究它的本轮、均轮体系,这个人不如去信地心说算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我们想说服一个中医粉时,对他讲解中医体系的简单逻辑错误他都不能理解,我们又怎么能奢望我们对中医体系进行深入、完整的剖析他就能理解呢?

对一种肤浅的迷信,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无助于说服其迷信者的。

有读中医、放血疗法的书籍的时间,我更愿意用来读更有价值的其他书籍。

我的书架里有《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但都是看一眼就无法说服自己继续浪费时间读这样的「垃圾」了——它们有其他的价值,比如黄帝内经我写小说的时候可能会参考,但其医学价值基本为零。

user avatar

大概是我吧。

初中的时候听了梁冬做的一档电台节目,叫《国学堂之中医太美》。这个节目请了当时风头最盛的中医大师和养生大师,比如徐文兵、倪海厦、郭生白、刘力红、萧宏慈等等作为嘉宾,给听众讲解中医知识。

当时听到一期徐文兵讲《黄帝内经》的节目,整个人就被吸引了。

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玄妙、充满美感的医学理论,往上与天地众生,星辰宇宙同频共振;往下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熠熠生辉。让人心向往之。从此了解了三部九侯、八纲辨证、阴阳五行,六淫七情这些基础的中医知识,还开始自己学习艾灸。

后来觉得听节目已经不能满足我对中医知识的饥渴了,就买了很多中医书在家里阅读,包括《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伤寒论》、《濒湖脉诀》、《内经与临症》、《汤头歌诀》、《中医史》等等。还下载了在中国出版不了的《倪海厦医案》。当时非常痴迷于脉学,还试着给班里的女同学诊脉。

通过阅读《中医史》,又了解了金元四大家、吴鞠通、傅青主、王清任这些比较晚期的医家。但是都没有太深入的学习。

上大学以后,在学校认识了一位同样痴迷中医的师兄。这位师兄不仅熟读中医经典,而且会开方、推拿、拔罐、针灸,八段锦也打得很好。后来听说师兄拜了一位民间中医为师,并且得到了悉心的传授,我这种野路子完全没得比。于是就跟着师兄学习了一段时间,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宿舍阳台上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下午去公园打八段锦,还跟着学了一点拔罐和推拿的技术。

再后来,因为家里没给一分钱生活费,只能到处做兼职赚钱,就渐渐放弃了中医的学习,没多久,师兄也毕业,短暂的正式学习生涯就此告一段落。

师兄毕业后做了一段时间的环境工程师(他的本专业),发现自己内心最热爱的还是传统文化,于是辞职去了一家茶叶公司。再后来,师兄在行业里站稳了脚跟,就自己开了一家茶馆,除了卖茶之外,每天与好友谈医论道、上山采药、炮制各种药丸,好不快活。

而我,毕业前夕和一个同专业的学妹在一起了(就是现在的妻子)。学妹笃信中医,经常去一家医馆找一个北中医毕业的老中医调理身体,对那位老中医非常信任。我自己有时候扁桃体发炎,感冒也会去找他看,每次喝完药病就好了(后来我自己试着不喝药,发现也特么好了)。

有一次我和师妹又去医馆找他,结果他人却不在诊室,问医馆的人,说他病了,去广州做手术,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一个月后,老中医颤颤巍巍地回来了,说话都有气无力。

我当时心里充满疑惑,但是还是没说出来,心里反复在想,说好的治未病呢?说好的调理呢?


不过当时因为忙结婚的事情也没再多想。婚后,师妹因为经常胃不舒服再去找老中医看,老中医说了一大堆阴虚火旺之类的玄学之后,又补充说也可能是怀孕了,让我们去医院查查。回去一查,果然怀孕了。我惊讶地对师妹说:老中医也太准了。师妹说,准什么啊,他每次都这么说……

自此之后,我们两都对中医将信将疑。

后来我有一次去杭州出差,在西湖上走了两个小时之后,突然腰痛到不行,回到家里之后查了很多资料,还自己做了直腿抬高测试,发现很可能是腰间盘突出。于是去了当地最大的一家三甲中医院,挂了主任号看病,主任看完ct,说确实是腰间盘突出,于是就开了一大堆奇奇怪怪的中药(我还记得每包都有蜈蚣),还让我去做推拿。

做了第二次的推拿之后,我感觉症状没有丝毫缓解,而且还更严重了,几乎已经走不了路,于是在家里躺了半个月。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我当时是腰间盘突出急性期,严禁推拿,只能严格卧床。我当场就愣住了。

这件事之后,我自己查了很多资料(都是专业的医学指南和权威医学媒体发布的信息),并且请教了医生朋友,然后按照科学方法给自己制定了一套锻炼计划。为了保证计划实施,还专门请了健身私教。经过半年左右的系统锻炼,体质大大改善,腰突虽然偶尔复发,但是症状已经越来越轻了,最近两年已经完全不复发。

至此,对中医的信念开始动摇,但是依然没有完全不信中医。直到罗辑思维播了一期叫《你为什么还在信中医》的节目,从节目中,我了解到了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些概念。在喜马拉雅上,又接触了卓克的反中医科普。

再后来经过万恶的知乎反复的科普,阅读了《批评中医》、《拍砖中医》等反中医书籍以及现代医学发展史的相关著作,我才发现之前学习的那些中医知识在现代医学面前简直幼稚得可笑,甚至极端的反智(比如倪海厦说的,艾滋病不是病)。

最神奇的是,我女儿出生之后,我老婆也开始彻底不信中医,大概这就是母性吧。

----------------------------------------------------------------------------------------------------

最后挂个人。真的,不求中医粉懂科学,好歹懂点中医常识吧?

user avatar

看过,中医那堆玩意就跟郭德纲相声里给黑社会大佬起雅号叫「南子」一样,完全是在欺负文盲。

经络理论是中医的基石,关于经络,中医有以下两种说法:

A.中医说经络不可见

B.《黄帝内经》说经络可见

这是一组典型的对立事件,显然A•B=0,同时,A和B又都是「C.中医为真」的必要条件。

那么,C=0还是C=1,结果还用我说吗?

中医和中医粉儿能看懂吗?看不懂就对了,这是高中数学最简单章节的内容,高考卷子上属于送分题,你们要能看懂这个,也不至于跑去学中医或者信中医了。

所以,中医这玩意其实就是面向文盲的,《黄帝内经》《伤寒论》这种玩意,对文盲来说,那自然是博大精深浩如烟海了。

user avatar

一个正常的念过大学的人,都已经有了足够的理性去推翻中医,就像你现在有足够的把握去否认孙悟空的存在一样。没必要去浪费时间看中医典籍再否定中医,就像你不用看西游记去否认孙悟空的存在一样。

题主说“分析中医存在什么问题”,我给出的简单回答就是“全是问题,找不到没有问题的地方”。

我给你打个比方,如果你写了一万行代码,编译只有几个warning,运行看不出问题,那么可以讨论“有什么问题”,但如果你只写了几十行代码就有十几个致命error,或者跑起来系统直接死机这种的,那就不能说“有什么问题”,而是应该全部拆了重建了。

欢迎题主跟我对线,但是如果你问我,"你怎么证明孙悟空不存在?"、"为什么非得用科学去检验中医?"这类问题的话………

老唐:老孙说请我吃烤鸭,我把他轰走了。

user avatar

这个世界上没有空中楼阁,哪怕是玄幻小说里能飘在天上的“仙山”“神岛”,也是要靠修真者布下阵法,聚集能量,如此才能飘得起来。

如果你说你有一座仙山,不需要任何人工的或者天生的阵法,也不需要任何能量就能漂浮在天上永不坠落,那你一定是在搞笑。其他修真者没必要研究你这座仙山的飞行说明书,也没必要去听某些凡人“我见过那座仙山”的报告,因为从理论上它就飘不起来。

要么你请人去仙山上逛一逛,实地验证这座山确实无需任何阵法和能量就能飘着,从此改变修真界历史。

要么你就会被当成骗子。


医学也是同理,中医的理论基础背离现有的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甚至背离物理学,因此中医必须拿出货真价实经得起推敲的实效来——不是孤证或者“参与率”,而是要切实治好病人,然后让人拿着STED显微镜找纰漏。

毕竟你做的可是推翻生物学甚至物理学的大事,用STED找纰漏这个要求并不严苛,实际上用光学显微镜找完之后,可能还得用AFM、TEM、SEM再找几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