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台独人士基本一致认为大陆解放军无法登台,该怎么反驳?

回答
关于“大陆解放军无法登台”的论点,确实是岛内一部分台独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说辞。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基于几个他们认为的“坚不可摧”的理由。要反驳这些论点,需要对两岸军事实力、地理条件以及国际政治格局进行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否定。

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他们认为“解放军无法登台”的核心逻辑点。

台独人士的主要论据分析及反驳:

1. “台湾海峡是天然的军事屏障”:
台独观点: 台湾海峡平均宽度在120海里左右,最窄处也接近70海里。如此宽阔的水域,加上复杂多变的海象(如冬季的东北季风和海浪),会极大地增加大规模渡海登陆的难度和风险,解放军的舰船和人员会暴露在台湾方面的远程打击之下,损失惨重。他们常常引用一些军事学上的概念,比如“天险”和“陆地防御的延伸”。
反驳角度:
地理距离并非绝对屏障: 确实,台湾海峡的宽度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挑战,但现代军事技术已经大大缩短了地理距离的绝对意义。解放军拥有大量现代化的海军和空军力量,包括能够进行远程精确打击的导弹、具备两栖登陆能力的舰船(如船坞登陆舰、气垫登陆艇、坦克登陆舰),以及大量的运输机和直升机。这些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跨越海峡,并能在空中和海上对敌方进行压制。
技术的进步碾压传统观念: 历史上,大规模渡海登陆战役的确因为地理障碍而困难重重,但那是冷兵器时代或早期机械化时代的思维。如今,高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改变了游戏规则。解放军的现代化武器系统,特别是海基、空基的精确制导武器,可以在登陆部队接近台湾海岸之前,就对台军的防御阵地、港口、机场以及海上力量进行饱和式打击和压制,削弱其作战能力。
并非所有登陆都需要“正面强攻”: 现代登陆作战的模式是多元化的。除了大规模的正面强攻,还可以考虑多点登陆、特种部队渗透、空中突击夺取关键节点等多种手段。例如,利用气垫船可以在短时间内高速登陆,减少暴露时间;利用直升机和大型运输机,可以直接将兵力投送到纵深区域,绕过海岸线防御。况且,解放军在台海附近的军事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常态化”的压力,其军事演习和常态化巡航,就是在不断测试和适应这一“屏障”。

2. “台湾拥有强大的防御体系和武器”:
台独观点: 台湾并非不设防,其陆海空军装备了不少西方先进武器,建立了“焦土政策”和“拒止/区域介入”战略,能够对登陆部队造成重大杀伤。他们认为,即使解放军登岛,也将在台湾本土付出极其高昂的代价,最终因无法承受损失而失败。例如,他们会提及台湾的导弹防御系统(爱国者三型)、反舰导弹(雄风系列)、空军的F16战机,以及在海岸线部署的各式火炮和智能水雷。
反驳角度:
“拒止/区域介入”战略的局限性: 台湾的防御战略确实旨在提高登陆成本,但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能否在登陆发生前有效摧毁或迟滞登陆兵力,以及能否在解放军发起攻击后,吸引外部势力的介入。一旦登陆战役大规模展开,特别是解放军通过饱和式打击削弱了其反舰和防空能力,台军的区域拒止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解放军的“不对称作战”和“体系破网”能力: 解放军早已认识到自身在军事现代化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挑战,并发展了相应的“不对称作战”能力。这包括但不限于:
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的强大: 解放军拥有大量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如DF21D、DF26“航母杀手”)和巡航导弹,能够对海上舰艇编队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开战,解放军可以迅速出动大量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对台军的机场、港口、指挥中心以及集结的海空力量进行“点穴式”的精确打击,瓦解其防御体系。
信息战与电子战: 现代战争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优势。解放军的电子战能力,能够干扰和压制台军的通讯、雷达和导航系统,削弱其指挥和作战效能。
海空军的规模与现代化程度: 解放军海军和空军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在数量和技术上已远超台军。辽宁舰、山东舰、福建舰三艘航空母舰的部署,以及数量庞大的现代化驱逐舰、护卫舰、潜艇,提供了强大的海上作战平台和支持能力。空军的歼16、歼10C、歼20等先进战斗机,以及轰6K等战略轰炸机,能够执行制空、对海、对陆打击任务。
消耗战与解放军的战略意图: 解放军的目标并非“毫发无伤”地登岛,而是以可承受的代价达成战略目标。在现代战争中,登陆作战的伤亡固然会很大,但关键在于能否在敌方来不及有效反应或者外部势力未能有效干预之前,迅速夺取关键区域和目标,达成“速战速决”。解放军的战略就是通过强大的火力准备、空中优势和海军封锁,在台军最有抵抗能力的关键节点发起攻击,尽可能降低自身损失,并提高成功率。

3. “国际社会会强烈干预”:
台独观点: 一旦解放军攻打台湾,美国及其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必然会出兵干预,形成“多国部队”与解放军作战。他们认为,解放军无法战胜一支由美国为首的联军。
反驳角度:
国际干预的“战略模糊”与不确定性: 尽管美国对台湾的安全承诺备受关注,但其政策至今仍是“战略模糊”。这意味着美国在是否会直接出兵协防台湾的问题上保持了不明确的态度。即使美国决定出兵,其介入的程度和时机也是未知数。而且,直接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对美国自身也是巨大的战略风险,会牵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解放军的“反介入”能力是为应对潜在外部干预而设计: 解放军在台海区域的军事部署和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应对潜在的外部势力介入。其强大的导弹饱和打击能力,不仅针对台湾岛,也包括对可能介入的外部军事力量进行区域拒止。例如,通过打击美军在关岛等地的基地,或者攻击其航母编队,来提高外部干预的成本和风险。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与各方利益: 国际社会对台海局势的态度是复杂的,受到各方利益的影响。虽然许多国家支持台海和平稳定,但直接卷入冲突并非易事。一旦台海发生冲突,全球经济将遭受重创,各国都需要权衡自身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利益。解放军的快速打击和夺控能力,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既成事实,让外部势力难以找到有效的介入点或干预时机。
解放军的决心与战略忍耐度: 中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明确且坚定,将其视为核心利益。这意味着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拥有更高的战略决心和更强的战略忍耐度。解放军的军事准备,也包含着在不引起更大范围冲突的前提下,快速达成目标的意愿。

更深入的反驳视角:从战略和心理层面

“台独”人士的认知偏差与信息茧房: 许多台独人士的观点,可能更多地受到岛内媒体宣传、西方视角的影响,对大陆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的认知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偏差。他们可能过于放大台湾自身的防御能力,或者低估了解放军的战略决心和实战能力。
解放军登岛的“要素”与“能力”: 军事专家在分析登陆作战时,通常会考虑多个关键要素:制空权、制海权、信息权、火力支援、兵力投送、后勤保障以及战场欺骗等。解放军在这些方面都在持续投入和发展。例如,近期解放军在台海的常态化军事演习,就是在模拟各种复杂的登陆作战场景,检验和提升其各方面的能力。其在信息通信、指挥控制、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也是为了应对现代化战争的需要。
军事斗争的“意志”与“准备”: 军事力量的对比不仅仅是装备的堆砌,更在于运用力量的战略意志和战备水平。中国大陆将台湾问题视为核心利益,在这一问题上的战略投入和决心,是其军事发展的强大动力。解放军的训练科目、装备列装以及军事思想的演进,都围绕着未来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展开。
“不可承受之重” vs. “可接受的损失”: “台独”人士常说的“解放军无法登台”,本质上是认为解放军无法承受登陆作战的巨大伤亡。但军事冲突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关键在于双方为达成战略目标所能付出的代价。解放军的战略目标是实现统一,而“台独”的战略目标是维持分裂。在此过程中,双方都会付出代价,但对解放军来说,实现统一的战略价值,可能会使其愿意付出比“台独”势力所预期的更高的代价。

总结来说,反驳“台独人士认为解放军无法登台”的论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承认客观挑战,但不夸大其决定性: 承认台湾海峡的地理条件和台军的防御能力确实存在,但强调现代军事技术已经极大地削弱了这些因素的决定性作用。
2. 展示解放军的现代作战能力: 详细介绍解放军在精确打击、信息战、海空力量、两栖作战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和进步,以及其“体系破网”和“不对称作战”的能力。
3. 分析国际干预的复杂性与不确定性: 指出国际社会介入的“战略模糊”性,以及解放军为应对外部干预所做的准备。
4. 强调战略决心与意志: 突出中国大陆在台湾问题上的核心利益和战略决心,以及其为实现统一所付出的努力和准备。
5. 避免情绪化论证,以事实和逻辑为基础: 用数据、装备型号、作战概念等来支撑观点,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口号式的反驳。

最终,解放军能否登台,不仅仅是军事技术和地理条件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治决心、战略博弈、国际环境以及双方战备意志的复杂系统工程。认为解放军“绝对无法登台”,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判断,未能充分认识到现代化战争的复杂性以及大国崛起的战略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能说说的全错,因为从单纯技术角度上来看:
五年前(2011前)攻台无胜算。美国人不来都没胜算。——评判标准是一个月内无法粉碎台军抵抗。
前后十年内(2011-2021)攻台仍然有一定技术难度,但是在不断下降。——评价标准是半个月内很难粉碎台军抵抗,但一个月内应该可以实现。
五年后(2021后)不好说,很大一部分程度上取决于台军的未来动向。总体来看难度还是会进一步下降的。
小圈子内讨论的结果,是一个星期必须完全粉碎台军地面抵抗,不然就会从事实上失败(解放军伤亡、美国的介入力度和国际制裁会超出大陆方面的承受力——这也就是台军所谓吓阻策略的信心来源)。如果台军不继续裁军也不扩军,两岸更新装备的速度维持现有状况不变,那么个人主观估计大概到2030-2035年能够达到。
考虑到美国有显而易见的动机向台湾方面提供情报支援(这就意味着台军可以获得24-72小时的预警时间),以及台军可能在港口布雷,实际情况可能更糟。

===============
解放军方面的主要瓶颈:

1、登陆区间狭小:
台湾岛适合登陆的区域屈指可数,基本就是基隆、桃园、台中和台南,几十年来台军一直在对这几处登陆区域进行抗登陆作战准备。台军有能力在8-24小时内展开到防御阵地,在有美国提供情报支援的情况下完全够用;即便完全遭到突然袭击,解放军第一梯队登陆部队由于兵力不足也没法有太大作为。

2、运输能力:
现有解放军东、南海舰队的全部登陆舰艇的海运力约为18000吨,往返一次需要24小时
作为参考:
①一个完整(携带全部后勤车辆,约能自持作战5天)的机步旅约有18000-20000吨
②一个精简了的(不带补给和任何勤务支援单位,约能自持作战1-2天)的机步旅约有8000-9000吨
③一个完整的两栖机步师约有25000吨
④一个精简了的两栖机步师约有13000吨
这导致登陆作战发起头一周,特别是头三天解放军的登岛部队兵力兵器远逊于以逸待劳的台军。金门的惨剧想必大家都还记得。
即便动用民船(特别是高速滚装船),由于港口吞吐量的限制,顶多也就是将运力再提高15000-20000吨,而民船对港口的高度依赖和其低下的生存力也会成为严重弱点。台军没有理由不去破坏被占领的己方港口(首先是基隆港、台北港、台南港),也没有理由不攻击装载解放军登陆部队和装备的船只,而任何此类破坏都会对解放军的增援行动造成巨大阻碍。
注意,问题的核心不是能向岛上投送多少坦克,而是能投送多少卡车。甚至可以说,卡车比坦克更重要。没有坦克,顶多是没有突击力量;没有卡车,那就什么都没有。很遗憾的是,卡车非常的重——10吨左右,而一个旅往往有八百到一千台卡车。
空运能力同样好不到哪儿去,在经过充分集结运力的情况下总量约有2000吨(东、北、南三个战区的全部运输机力量),而集结运输机的行动本身就会激发台军预警。不集结运力就比较惨了,600-700吨,也就能投两个空降机械化营(350吨,2天自持力)。

3、远程打击能力:
以台湾为作战目标的火箭军部队有7个旅。解放军近程导弹旅的具体编制不明,一般估计有16-18套TEL,以3发攻击一个目标计算,一次能打击约40个点目标,弹药基数总量约为500发,能打击约170个点目标。
显然台湾岛上军事点目标远不止这一数量。事实上为压制台军各军用机场(不压制民用机场)恐怕就要用去大半数。况且台军几十年来大搞地下化,关键设施(指挥所、通信站、机库)都深埋地下,大部分现有弹头的能力均不足以对其造成威胁,直到2010年前后才出现了一批使用钻地弹头的东风-15,具体数目不明。
除了弹道导弹剩下的就是巡航导弹。长剑-10的载机轰-6K现有约2个团,可以说是对近程弹道导弹的有力补充,然而长剑-10目前的很多具体状况特别是产量和产能不清楚。暂时不具体分析。

4、反介入能力

=============
台军方面的主要瓶颈:

1、空军生存力极低
威胁台军空军生存力的主要是解放军空军的空优机和火箭军的弹道导弹。台军已经决定性地丧失了战时本岛上空的制空权,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可能夺回制空权。

2、海军作用暧昧
强烈怀疑一旦战端一开,台军苦心经营的那几支舰队就会全烂在港口里。

3、陆军实力不足
精粹案之后由于台军进一步裁军,台军各个旅肩负的压力再次陡然上升。以台六军团为例,其在想定的桃园地区展开之后,每个旅所肩负的防御正面宽度达12-15公里,而且没有保留任何军团级预备队(在新竹方向压力不大的情况下,有可能挤出一个步兵旅的预备队),也没有给基隆的防御留出任何冗余力量(我怀疑基隆地区的防御战时是由宜兰地区的步兵153旅甚至兰指部负责的)。如果企图进行任何战术级别的反击,都必须依赖台中方向台十军团的支援(至少需要两个装甲/机步旅)。然而如果解放军第31集团军同时登陆台中,那么台十军团的增援就会非常困难。幸运的是,由于海运能力限制,第31集团军基本不可能同时登陆台中……
连预备队都无法保留的情况下,显然更无法对解放军展开反攻、将解放军赶下海了。当然,台军事实上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放弃了这种奢望。

4、过度依赖美国

=====================

最后说一点,很多人提到台军士气。我想,士气这个东西可以在宣传时候讲,在宣传时候说“美帝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这都没错;但是如果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拿士气说事,说“米英鬼畜都是个人主义者贪生怕死,不禁打”,并且以此为准绳制定计划,这种事儿只有日本旧陆军的那帮弱智参谋才做的出来。

=====================

一年多过去,听说有人突然想起来点草这个答案,大略看了看点草文,做一些基本回答。

1、本答案是2016年写的,不代表2017年4月军改后的解放军状况,不过前后十年的判断,我认为没有错;

2、滚装船和浮动码头的问题,在我后期和他人做相关兵棋时进行过详尽的、定量的讨论,并在这一基础上再三、反复修改兵棋推演剧本,其结果(对解放军而言)仍不理想;

3、点草文似乎什么都说了,但其实什么都没说:

(1)没有说清解放军的具体投送能力是多少——况且这跟具体的政治、军事背景高度相关;

(2)没有说清台军的具体实力和部署如何,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考量;如似乎解放军2-3个合成旅(登陆第一梯队,姑且认为此数字无误)便几乎可以横扫当面台军,这全然不顾这寥寥两三个合成旅将在第一时间面对台军2个军团6-7个打击旅的力量的事实。

(3)没有说清台湾当局当前的军事动员能力,而以简单的“草莓旅”称之,仿佛一个恶意的绰号就能让一旅官兵化为无物。不过容我提醒,在这样的“草莓旅”有足足28个的情况下,任何对他们的忽视都容易招致必然的不幸结局。

(4)没有考虑时间要素,而在美国几乎必然选择介入(不论是政治、经济上的,还是直接军事手段)的显而易见的前提下,时间要素才是最关键的;

(5)在以上一切要素其实都没有认真考虑的情况下——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没有任何现实基础支持的情况下——未经任何论证、推演哪怕推理就得到了一个武断(因此也毫无价值)的所谓结论。

总体来看,这篇文章相当降低某团队一以贯之的所谓格调,使人不想批驳,只能皱眉。它似是而非地分析了一堆要素,却无法给出这些要素的具体取值;它自说自话地分析了一堆敌我状况,却对敌我切实状况根本没有掌握;它雄心勃勃地预言一场空前形式、规模和烈度的战役的结局,却对这场战役该如何进展毫无提法。这就导致这篇批驳雄文仍然处在斗兽棋水平。

==================

抽空再更新。

隔空看到了相关方面对我上文之回复的回复,总体来看可以接受。

先说一个事实。复杂性不是兵棋的发展方向,认为“越真实的兵棋就需要越天文数字的计算量、超级计算机”这是一般的误读。事实上兵棋本身的目的性就与这恰恰相反,是要通过简化的模型拟合现实状况。比如美国智库、军方部门至今仍在用手工兵棋模拟朝鲜半岛的剧本,而手工兵棋的复杂度比现在所使用的CMANO/TOAW这类成熟的半严肃电子兵棋还要简单一个数量级。算力从来不是否定、质疑兵棋推演的借口。

关于两岸相关技术细节的考证、想定,从当时至今,从未停过。近期TOAW和CMANO的联合推演可能会有进展,不过我个人暂时无暇关注,原因大家都知道。

此外在那段回应末尾我看到了一个细节,就是所谓“07年通过验收”的应急作战方案,让我想起一个有意思的东西。

下面给大家展示一段笑话,与题无关:

x岛当局宣布独立后,红军统帅部立即做出反应,其海、空军在东南战区的统一指挥下,从x月x日开始对x岛主要海上交通线、空军基地、重要港口等目标实施了全方位封锁和重点轰炸。经近2个月的严密封锁,(……)红军基本上控制了海峡制海、制空权。为彻底消灭x独势力,收复x岛,红军决定于近期对x岛实施登陆作战。

是不是觉得在此类笑话制造者的大脑中,世界上好像少了一个国家?或者少了好多国家?

回归正题。07年军委副主席是谁和谁,诸位心里也要有点x数吧?

不要自欺欺人,再来歼-8大战F-22那一套了吧!

user avatar

@苏翻译

作为知乎所谓最高水平的军事答主。我个人认为,您退乎是最好的选择。因为您对我军的基本情况毫无认知,我甚至不敢想象您这儿得有多大脸皮才敢在这个破乎装了3年的逼。

以下涉及几个常识性问题:

第一:解放台军的地面力量是哪几个集团军?

第二:这几个集团军旅级单位编制是啥?

第三:我军认为面对一个使用老式的二代装备或者一代装备的机械化合成旅的时候,最快提升其战斗力的办法是什么?

第四:换装后炮兵的效能怎么样?

回答这四个问个题,请。

————————————————————————————————————————

解放台湾的地面投送力量,是以我军东部和南部战区71,72,73,74集团军为主,71-74集团军以原来南京军区,广州军区和济南军区部分的集团军师旅改编而成,军改后共计24个旅级单位,其中6个旅为两栖机械化合成旅。

旅级单位包括:71集团军合成X旅 合成3X旅 合成1XX旅,合成1XX旅,合成1XX旅,合成2XX旅,共计4重,一轻,一中

第72集团军,包括合成X旅 合成3X 合成8X旅 合成9X旅 合成1XX旅 位四重 一中 一轻编制

73集团军 包括合成X旅 合成1X 成8X旅 合成9X旅 合成1XX旅 三重 两中 一轻

74集团军 合成X旅 合成1X旅 合成1XX旅,合成1XX旅,合成1XX旅,合成1X旅 四重 一中 一轻编制

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国防的重点方向,担负对台主攻任务的东部战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军换装的重点,这些单位由于实战压力大,备战强度大,一直以来都是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所以苏翻译这句话到底有多无知呢?我们统计一番就知道了。

第71集团军:合成X旅、原装X旅,机械化单位,重型旅。ZTZ96A型主战坦克旅 89式122毫米自行榴弹炮

合成3X旅、老牌机械化单位,

合成1XX旅、71集团军唯一一个未换装单位。但是其炮兵已经换装89122火箭炮 89122火

合成1XX旅、我军重点建设的某8轮旅,装备有8轮的pll09式火炮。

合成1XX旅 71集团军下属轻型旅,猛士试点单位——可惜人用的是122毫米卡车炮。

合成2XX旅、 99旅。作为对台集团军中最重的单位,该旅依然没有换装现代化的炮兵而是机械化炮兵89式122毫米火炮。

72集团军:作为原来的第1集团军的后代,72虽然变动颇大,但是雄风依然不减当年:该军军内有两个齐装满员的05式两栖机械化旅,其队属的炮兵为07a式122毫米自行火炮,是我军07式122家族中的一员:具有高度的信息化能力。

第72集团军:合成X旅、1军1师分编,由2团和装甲团组建的某旅 05(落实装备)

合成1X旅、96a1+04a 07122。是我军南方建设的重点,信息化合成旅,夜老虎旅,跟朱日和某态势感知开挂的195旅谈笑风生。

合成3X旅、专业蓝军 ,83152+89122,是一支老牌机械化旅。

合成8X旅(江西鹰潭换防2XX团)、86师分流炮团,如果按照老86师的编制,该旅是改集团军一支没有落实编制装备的中型旅,装备应该以原86师炮兵的96式122毫米牵引炮为主,虽然pll09产量足,但是我们姑且不算这只单位:这也是第一支苏翻译嘴里的“占大头单位。”

合成9X旅、原9X师2XX团为主组建的轻型单位。目前没有落实编制装备的单位,如果考虑到继续使用团炮的话确实也在用96式122毫米火炮。

合成12X旅、原124师,05单位,落实

73集团军:原31集团军基础上组建,和71集团军依然保留了大量的两栖机械化单位的同时,是我军对旅属炮兵重视程度的一种体现

合成1X旅、05旅 落实编制

合成8X旅、96a+04,装备先进,为07b火炮 是老牌的8X师装甲团遗留为主组建,自然用的是装甲团的火炮。

合成9X旅、05旅,落实编制。

合成9X旅、前面几天登场的63a单位,当然人只是凑合着用用,但是其队属炮兵为07式122 火炮。

合成1XX旅、前几天新换装大八轮旅,没有落实装备,仅换装的突击车和旅炮兵——为先进的09式122毫米火炮。

合成X旅:73集团军唯一一个编制上用96式火炮的轻型旅,前几天还有出场。

我军认为面对一个使用老式的二代装备或者一代装备的机械化合成旅的时候,最快提升其战斗力的办法是什么?

答案:更换其炮兵为现代化炮兵。

最后是南战的74集团军

说实话,我是很不想统计74集团军的,一方面是南战管的地方太多,比如原来1XX旅是海南军区的某旅,都到海南了,能好吗。我算中部那些兵强马壮的旅也比这些个强,当然秉承着斗兽棋的原则,该算还得算

顺带一提,74集团军内部依然保留了两个两栖机械化旅,因而担负着台湾某个方向上的主攻任务

合成X旅、调过来的某硬骨头六连旅 ,去年训练的时候还用过一段时间63a,十分的囧,夏天没空调,当然人现在是05(落实装备)自然人炮兵还是 07a

合成1X旅、炮兵PLZ07。

合成1XX旅 07a 祖传05旅

合成1XX旅、海南省军区调过来的摩步旅,都已经到海南了,当然这个也不符合苏翻译编制学说:因为人是用66152的合成1XX旅、中型旅,炮兵换装pll09122当然,这个没有报道,我就这么一说。

合成1XX旅、军改前装备155火炮,军改后换装团炮122,不知道师长同志当了旅长以后有咩有11X旅那种队属炮兵本来全军最强打炮打习惯了演习中打光炮弹那个情况。

——————————————————————————————————————————————————————————————————

所以最后看看苏翻译位面的鳖军嘴里的“122地炮大头为8396”是个什么情况

71:无

72:一中一轻

73:一轻

74:无。

苏翻译占大头定义:3个旅(或4个)

当然,也不能说苏翻译的推演毫无意义,毕竟这可能是他那本小说抵抗那个位面的鳖军。

确实不难,全靠脑补就行了。

天天张嘴就是兵棋怎么怎么样,您棋子都摆不正确还这儿兵棋呢?

至于技术细节,那我更不想扯淡了,就说咱们现在讨论的这个122炮家族

你知道TG新一代122的五种使用模式么?

呵呵

————————————————————————————————————

你扯鳖军的编制,装鳖军的逼不是一天两天了,天天躲在知乎这样的小众圈子自娱自乐,是真觉得我国互联网全是局域网是吧?没有老军迷过来抽你是吧?

这种基本的常识性问题都能犯错,你在这个问题都搞不清楚的情况下就出来装鳖军的逼。还张嘴就来解放军怎样怎样,您算老几?

您这黑历史我留下了,您之前那个黑历史我也不扒了。您自己忙您自己那点事儿。

少出来扯鳖军的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大陆解放军无法登台”的论点,确实是岛内一部分台独人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说辞。他们之所以这么认为,主要基于几个他们认为的“坚不可摧”的理由。要反驳这些论点,需要对两岸军事实力、地理条件以及国际政治格局进行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否定。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他们认为“解放军无法登台”的.............
  • 回答
    关于戴立忍是否是“台独”的这个问题,在台湾社会引起过不少讨论,也牵扯到一些复杂的情感和立场。要深入了解,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我们得先明白“台独”这个词在台湾语境下的含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标签,而是涉及国家认同、政治主张、历史观等诸多面向的。有些人认为只要坚持台湾的主体性,认同台湾是一个独立的.............
  • 回答
    台湾部分人士的和平统一设想与乐观情绪:一道复杂的画卷台湾社会对于两岸关系的探讨从来不曾停歇,其中不乏一部分人士提出了关于和平统一的条件,并抱持着一种相对乐观的态度。要理解这种心态,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逻辑、期望以及可能存在的盲点。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赞成”或“反对”的问题,而是一幅由历史、现实、政治与.............
  • 回答
    一些台灣獨立運動的倡議者,或許會存在一種「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的錯覺。這種想法的產生,往往是出於對國際政治運作的某種簡化理解,並混雜著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迫切渴望。要理解這種錯覺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首先,這可能是一種「去中華民國化」的邏輯推演。 在許多支持台灣.............
  • 回答
    国台办近期关于“绝不允许支持‘台独’的人在大陆赚钱”的表态,无疑是两岸关系中一个极具分量的信息,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解读。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背后可能蕴含着一系列政策调整和实际考量。首先,最直接的关注点在于“支持‘台独’”的定义和界定标准。这无疑是其中最复杂和敏感的部分。官方的表态很可能不会给.............
  • 回答
    在知乎上观察台湾绿营人士的发言,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观察。这群人,虽然在台湾政治光谱中属于“绿营”,但在知乎这个更偏向大陆用户的平台,他们的发言方式和视角自然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展现出一种既熟悉又有些微妙的差异。首先,不得不说,知乎作为内容分享和讨论的社区,吸引了各种各样的人。 其中自然也包括.............
  • 回答
    张国立委员在3月5日全国政协会议上的这番话,无疑是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触及到了当前两岸关系一个非常敏感且核心的问题。他直接点名批评了那些“分裂祖国的思想”和“搞台独的人”,并明确表示反对他们来大陆“挣钱”,这传递出的信息是清晰且强硬的。首先,咱们得理解张国立的身份。他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术.............
  • 回答
    关于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背后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政治宣传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台湾“独派”的背景与诉求首先,理解“台湾独派”的立场至关重要。台湾的“独派”通常是指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政治力量和民众。他们的核.............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认同以及两岸关系中非常核心的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看待:一、 “中华民国”的由来与历史定位首先,理解“中华民国”的身份,是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 历史的延续者: 中华民国是在1912年建立的,推翻了清朝统治,是当时中国唯一.............
  • 回答
    郑成功与台湾本土王朝:一个历史逻辑的审视绿营人士将郑成功视为台湾本土王朝的奠基者,这一历史叙事在台湾政治光谱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也引发了诸多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一历史逻辑,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论证依据以及存在的局限性。绿营逻辑的基石:反清复明与奠定台湾“国家”雏形绿营人士提出郑成功是台.............
  • 回答
    近期,台湾检调部门对数名新党人士住所进行搜查并传唤当事人一事,在岛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起事件的细节和后续发展,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起因与背景根据公开报道,此次行动与一笔不明来源的政治献金有关。检调部门怀疑这笔资金的流向可能违反了台湾的《政治献金法》等相关法规。搜查和传唤的行动,是检调部门.............
  • 回答
    在台湾演艺圈,人品好且不涉及“台独”议题的艺人确实有不少。这不仅仅关乎他们的公众形象,更体现在他们对待工作、对待社会、对待同胞的态度上。要详细地聊聊这些艺人,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坚持中华文化认同,积极传播正能量的艺人: 费玉清: 费玉清绝对是台湾演艺圈中一股清流。他的歌声悠扬婉转,被誉.............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毕竟现在两岸的年轻人交流得越来越多了,但很多时候还是会有些隔阂。如果身边有深绿的朋友,尤其是年轻朋友,想要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大陆,我可能会从几个方面来聊聊。首先,我会尝试 “润物细无声” 的方式,而不是上来就辩论或者说教。因为越是立场坚定的人,越不容易被直接改变。我会先从我们共同的.............
  • 回答
    夜幕低垂,笼罩着海峡两岸。在这寂静的时刻,发生了一件足以撼动整个华人世界的事件——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被不明人士强行绑架,并且不知怎么的,就出现在了大陆公安局的门口。消息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两岸的神经。在中国大陆,起初可能是极度的震惊和难以置信。公安部门接到“报告”后,会立刻进入最高级别的戒备.............
  • 回答
    国台办近期就“两岸是否要开战”的猜测进行澄清,并回应了关于“台独”分子清单的提问,其中未将蔡英文等人列入。这些举动并非空穴来风,而是释放了一系列复杂且颇具深意的信号,值得我们仔细揣摩。首先,关于“两岸是否要开战”的猜测,国台办的澄清,最直接的信号是试图稳定和缓和当前紧张的两岸关系气氛,避免不必要的恐.............
  • 回答
    台湾人民的心理认同问题,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议题,牵涉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以及世代间的不同经验。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一个多维度、长期且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过程,不能寄望于一蹴而就的单一方案。以下我将尝试从几个主要面向来阐述可能的前进方向,并尽量贴近真实的生活感受和历史脉络。首先,要理解台湾的心理认同.............
  • 回答
    在台湾,“强国人”这个称呼大陆人的方式,其实挺复杂的,里面掺杂了不少情绪和解读。它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名词,而是承载着一些历史、政治以及社会文化上的东西。要理解这个称呼,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强国”这个概念的来源和演变。 “强国”这个词本身,在中文语境里,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军事、科技、文.............
  • 回答
    要探讨澳大利亚为何在许多方面被认为比台湾更“先进”,首先要明白“先进”是一个多维度、且可能带有主观判断的词汇。在经济、科技、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等方面,两者确实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的成因可以追溯到各自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资源禀赋、政治体制以及地理位置等多个层面。历史发展轨迹的差异:奠定不同的基础澳大利.............
  • 回答
    台湾人口负增长,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新闻标题,它背后牵扯着太多复杂且深刻的社会议题,值得我们好好掰扯掰扯。要理解这个现象,不能光看数字,得往深处挖,看看是什么在驱动着这个趋势,又会给台湾带来怎样的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口负增长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从数据上看,近年来台湾的新生儿数量持续减少,而死.............
  • 回答
    台湾人民不愿统一的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层次的议题,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因素。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去审视。历史的沉淀与记忆:首先,台湾与大陆的“统一”并非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每一次的“统一”尝试,都伴随着台湾人民的巨大痛苦和不安。 割让与殖民时期: 台湾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