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独派人士认为李白是突厥人并且借此嘲讽中国人?

回答
关于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背后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政治宣传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 台湾“独派”的背景与诉求

首先,理解“台湾独派”的立场至关重要。台湾的“独派”通常是指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政治力量和民众。他们的核心诉求在于:

台湾主权独立: 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法理上没有关联。
台湾主体性: 强调台湾自身的历史、文化和身份认同,反对被中国大陆视为“中国的一部分”。
与中国大陆区隔: 试图在文化、历史甚至民族血统上与中国大陆进行切割,以巩固台湾独立的论述。

在这种政治语境下,任何能削弱“中华民族”整体性、强调台湾自身“非中国性”的论述,都可能被独派所采纳和利用。

二、 李白与“突厥人”论的由来

关于李白的民族身份,历史上一直存在讨论,但主流观点认为他是汉族。然而,近年来在台湾,特别是部分独派人士中,流传着一种说法,认为李白带有突厥血统,甚至可能是一个纯粹的突厥人。这种说法的可能来源和理由包括:

1. 李白出生地与家族背景的解读:
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 李白出生于碎叶城,这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地区,历史上曾是突厥、汉、粟特、吐蕃等多民族聚居地。独派人士会强调这一点,认为他出生在中亚,其身份天然地就不是纯粹的“中国人”。
“陇西李氏”的模糊性: 尽管李白家族自称是汉族的“陇西李氏”,但唐朝时期,许多显赫家族都包含有来自北方游牧民族或胡人的血统。一些学者认为,“陇西李氏”的祖先可能在汉朝时期迁徙到陇西,但其更早的起源可能与非汉族群有关。独派人士会放大这种模糊性,暗示李白家族的“汉化”程度可能不如其宣称的那么深。
李白可能并非“汉唐李唐”的纯正血脉: 有的说法认为,李白与其家族的“汉唐李唐”政治上并未有直接的、显著的联系,他的祖先可能是在安史之乱后才迁回中原的,而其血缘上更偏向于在中亚融合的种族。

2. 李白诗歌中的“胡风”与个人特质:
豪放不羁的风格: 李白的诗歌风格被认为是豪放、奔放、浪漫,充满了边塞风情和对自由的向往。这种风格有时被一些人与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特质联系起来,认为其诗风可能受到了其可能具有的突厥血统的影响。
“胡服”、“胡乐”的喜爱: 李白诗中常有对“胡服”、“胡乐”、“胡姬”的描写和赞美,这表明他对西域文化有浓厚兴趣,并且并不避讳这些“异域”元素。独派人士会抓住这一点,将其解读为对自身“胡风”血统的认同和喜爱。
名字的解读: “李白”这个名字,特别是“白”字,有人会联想到突厥语中与光明、圣洁相关的词语。但这更多是一种推测性的解读,缺乏确凿的历史证据。

三、 独派人士借此嘲讽中国人的动机与逻辑

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其背后的逻辑和动机通常是:

1. 挑战“中华民族”的单一性与纯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建构的概念: 独派人士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被政治塑造出来的概念,而非天然存在的单一民族。通过揭示像李白这样被视为“民族英雄”或“文化图腾”的人物可能并非纯粹汉族,来动摇“中华民族”的根基。
“中国人”身份的“混杂”与“非独特性”: 如果连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都可能带有“外来”(突厥)血统,那么所谓“中国人”的身份就不是单一、纯粹的,而是多元、混杂的。这可以被用来“贬低”中国人,暗示他们的民族认同是建立在对历史的模糊认识和对“外来”元素的吸收之上。
“中国文明”的“非原创性”: 将李白与突厥联系起来,也可能被用来暗示中国文明本身并非完全独立发展,而是融合了许多外来文化元素。

2. 强化台湾的“非中国性”与独特性:
“台湾人”与“中国人”的区别: 如果“中国人”的血统和文化都不是纯粹的,那么台湾人更没有理由认为自己与中国人有必然的血脉或文化上的联系。反而可以强调台湾自身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和身份认同,与中国大陆的“混杂”形成对比。
历史叙事的重塑: 独派人士试图重塑历史叙事,将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进程进行切割。将李白这一中国文化象征“非中国化”,有助于削弱中国大陆对台湾历史和文化的“正当性”和“代表性”。

3. 政治宣传与情感动员:
制造历史“真相”的优越感: 通过提出一些“非主流”但听起来“有理有据”的历史解读,可以吸引一部分对主流叙事不满的受众,让他们产生一种“发现真相”的优越感。
煽动民族情绪: 在台湾政治语境下,适度地“反中”和“去中国化”是争取部分选票的策略。将李白与“突厥人”联系起来,可以引发一部分民众对中国大陆的“不信任”感和“疏离感”,从而支持台湾独立。
“文明的冲突”叙事: 将中国人与突厥人(或中亚民族)联系起来,某种程度上也是在构建一种“文明的冲突”或“文明的借鉴”叙事,从而凸显出台湾与中国大陆文明的不同。

四、 批评与反驳(为何这种说法有争议)

尽管台湾独派人士会如此解读,但这种说法在学术界和主流社会(包括台湾岛内和中国大陆)都面临着巨大的争议和批评,主要原因如下:

1. 证据不足与过度解读:
缺乏直接证据: 没有任何确凿的历史文献直接证明李白是突厥人。其出生地的确在中亚,但唐朝时期,中亚地区是多民族聚居和文化交融之地,出生于此并不意味着民族属性就一定是突厥人。
对诗歌的任意解读: 将李白诗歌中的“胡风”解读为血统证明,是一种过于主观的解读。喜爱和描写某种文化并不等于该文化就是其“原生”文化。许多汉族文人也对异域文化表现出浓厚兴趣。
名字解读的牵强附会: 对名字的联想更是缺乏学术支持。

2. 学术共识:
主流学界认为李白是汉族: 历代以来,主流的汉学界和历史学家都认为李白是汉族,尽管其祖先可能存在一些非汉族的混合。这并非否定其出生地在中亚的影响,而是基于现有史料的判断。

3. 历史事实的复杂性:
民族概念的演变: 在唐朝时期,民族的概念与现代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概念有很大不同。当时更强调文化认同、地域认同和政治效忠。将现代的民族划分强加给古代人物是不合适的。
融合与同化: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民族融合程度非常高的时期。许多胡人被汉化,也有汉族吸收胡人的文化元素。李白家族的迁徙和融入,是这种大背景下的产物。

4. 政治目的大于学术严谨性:
这种说法更多服务于政治宣传和身份建构,而非严格的历史考证。其目的在于解构中国民族主义叙事,支持台湾本土意识形态,而非追求历史真相的客观呈现。

总结来说, 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借此嘲讽中国人的做法,是一种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政治议程下的解读。他们试图通过“解构”中国文化符号,挑战“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并以此来强化台湾的独特性和独立性。这种观点虽然在台湾的某些政治圈层和讨论中存在,但其历史依据不足,很大程度上是政治宣传的产物,并与主流的学术观点相悖。它反映了台湾在身份认同和政治立场上的复杂性,以及在历史叙事上与中国大陆的深刻分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用吃惊,这些台独分子长期以来试图解构中国历史、解构汉族概念,我到不是说历史、民族不能解构,毕竟民族也只是“想象的共同体”。但是他们真正的目的并不是历史,而是政治,是给自己的台独主张背书,这就是台湾人虚伪的地方。他们装作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好比骂了你支那人,然后解释说哎呀其实支那不是贬义你就乖乖认了吧。

有一部分台湾人发明了一种理论,即中国的历史只有60几年,唐宋元明清…和中国都是各自不同的国家。假如按照这种说法以此类推的话,法国的历史只有70年(经评论提醒改为60年),俄罗斯只有20几年。实在不值一哂。

台湾人是很擅长搞这种自以为是的小动作的,比如历史教科书上“日据”要改为“日治”,试图消除日本的殖民色彩,而“清朝时期”要改成他们发明的“清领时期”,意即突显清朝对台湾来说也是外来政权。

除了恶心之外,实在是不想搭理他们,就让他们自得其乐吧。

user avatar
胡无人

(唐)李白

严风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坚胡马骄。汉家战士三十万,

将军兼领霍嫖姚。流星白羽腰间插,剑花秋莲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关,虏箭如沙射金甲。云龙风虎尽交回,

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头灭,履胡之肠涉胡血。

悬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胡无人,汉道昌。


胡无人,汉道昌 原来皇汉的源头是突厥人!!!!!

user avatar

千真万确。李白出生在中亚碎叶,当然是突厥人。其实不光中国教育有问题,世界各地的教育都有问题。举几个栗子:

1、小泽征尔,都以为是日本人是吧,不是,他是汉族,因为他出生在中国沈阳。

2、司徒雷登,都以为是美国人是吧,错,他也是汉族,因为他出生在中国杭州

瞧这高鼻深目,一看就是汉族人。

3、费雯丽,都以为是英国人是吧,大错特错,人家出生在印度西孟加拉邦大吉岭,所以是地道的印度斯坦人。

五行不缺土,因为在东北玩过泥巴

4、弗雷迪·莫库里。皇后乐队主唱,We will rock you!伦敦大街上随便问,都会告诉你是英国人。然而不列颠政府欺骗了人民,他出生在坦桑尼亚,所以是斯瓦希里人!

标准的东非黑人。

世界的教育都乱套了,人类还有未来吗?洪耀南先生快出来救救我们吧!

user avatar

这就是“台湾人“和”中国人“的差别。

“中国人”这个框框里,有汉人,有藏人,蒙古人,壮族人,苗族人,俄罗斯族人,有基督徒,佛教徒,穆斯林……

而“台湾人”这个框框里,同一个民族的人都放不下。

user avatar

你跟李白说他不是唐人是突厥人你猜他会不会一剑戳穿你脑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背后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政治宣传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台湾“独派”的背景与诉求首先,理解“台湾独派”的立场至关重要。台湾的“独派”通常是指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政治力量和民众。他们的核.............
  • 回答
    关于台湾方面尝试参与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硬闯”行为,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闯入”事件,而是涉及到台湾在国际政治和航空领域长期以来面临的复杂困境以及其寻求参与国际事务的努力。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台湾的国际地位困境与航空参与的现实需求首先要明确的是,台湾(中华民国)的国际.............
  • 回答
    台湾的独派人士对 M503 航线的态度,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他们普遍认为这条航线的设计和启用,带有明显的政治意图,并对台湾的“主权”和“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他们对两岸关系长期发展趋势以及中国大陆政治宣传和战略意图的判断。首先,从“主权”的视角来看,独派人士认为 M50.............
  • 回答
    “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这种说法,从一个台湾学者的口中说出来,包含了多重含义和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对大陆经济状况的判断与“唱衰”意图: 核心论点: 这位学者认为大陆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佳,并且预测未来会进一步衰退。 证据链的暗示: “派无人机巡台”被视为.............
  • 回答
    拜登政府派遣前官员代表团突访台湾,并在媒体上引发了“临时组队,想安抚恐慌情绪”的解读,这一事件确实释放了多重信号,也反映了当前复杂的地缘政治考量。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频繁的访问与持续的紧张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美国派遣代表团访问台湾并非首次。自特朗普政府时期以来,.............
  • 回答
    张悬的政治立场是一个比较复杂且常被公众讨论的话题,因为她本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相对含蓄,没有明确给自己贴上“统派”或“台独”的标签,而是更侧重于表达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情感和对民主、自由的坚持。理解张悬的观点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1. 她的歌曲与创作: 情感的抒发: 张悬的许多歌曲都流露出对台湾这片土地.............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的层面比较复杂,包含政治、社会、身份认同以及历史恩怨等多个维度。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港独”分子在台湾“播独”是什么意思。这里的“播独”可以理解为在台湾宣扬和推广“香港独立建国”的理念。这些人可能认为香港和台湾在政治体制、文化价值以及追求自由民主的道路上.............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台湾民众争抢百米冲刺疫苗残剂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心理、公共卫生政策以及民众对健康与疫苗的认知。要详细地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现象本身:一种“稀缺性”下的行为模式 什么叫“疫苗残剂”? 疫苗通常以多剂式包装(如疫苗瓶)供应。当一瓶疫苗被抽取一剂后,.............
  • 回答
    看待台湾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发表“把瘦肉精猪肉做成肉松卖给大陆”的言论,以及国台办随后宣布严禁台湾肉制品输入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1. 台湾脱口秀的语境: 台湾的脱口秀文化通常以幽默、讽刺、甚至带有一定“抖包袱”性质的表达方式来触及社会话题。在某些节目中,为了.............
  • 回答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违法违规被查处事件的看法与台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一、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事件的看法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两岸关系的复杂事件。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与监管的必然性: .............
  • 回答
    台湾网友对“中欧专列”是欺骗大众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解读”或“观点”,并不代表事实的全部,也不是所有台湾网友都持有这种观点。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存在的解读方向:1. 对宣传语境的质疑:过度美化与掩盖现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治宣传: 台湾与中国.............
  • 回答
    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头版广告的事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多层面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民主价值传播、国际话语权争取以及新媒体时代社群力量动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 .............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台湾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是一场悲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却出现了一群人对这起事故“叫好”的现象,这确实令人感到不解和痛心。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首先,需要明确“叫好”的性质和背景: “叫好”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叫好.............
  • 回答
    台湾2021年对大陆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惊人的数据本身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千亿的体量有多大? 千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台湾出口到大陆(包括香港)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远高于从大陆进口的商品.............
  • 回答
    2023年9月18日,台湾东北角发生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核一厂一号机组的输电铁塔因豪雨侵袭而倒塌。 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主要围绕着核电厂安全、基础设施韧性以及电力供应等方面。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 时间与地点: 2023年9.............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政治、人道主义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层面。要理解台湾当局在疫情期间关于疫苗引进的表态,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梳理:1. 政治考量与“中国因素”的阴影台湾的政治环境非常特殊,与大陆的关系一直是其内部政治辩论的核心议题之一。在疫苗引进问题上,台湾当局的表态,很大程度上受到了.............
  •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2017年7月19日,一辆载有24名来自辽宁省的中国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桃園机场联络道上行驶时,撞上路边护栏后起火,车上所有人员不幸罹难。这起事故的发生,不仅夺去了24条鲜活的生命,也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无法承受的伤痛,更在两岸民众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阴影。事故发生经过及细节.............
  • 回答
    这事儿嘛,听起来真是挺有意思的,也挺挺能代表一部分台湾人的心态的。说起来,这事儿的起因还挺简单的,就是有家日本寿司连锁店,为了宣传造势,搞了个活动:只要名字里有“鲑鱼”(台语念“ㄏㄧ”,谐音跟日文的“鲑鱼”一样)的人,就可以免费吃寿司。而且,如果带着几个朋友一起来,还能拿到更高的优惠,甚至请朋友也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