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学者称「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

回答
“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这种说法,从一个台湾学者的口中说出来,包含了多重含义和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一、 对大陆经济状况的判断与“唱衰”意图:

核心论点: 这位学者认为大陆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佳,并且预测未来会进一步衰退。
证据链的暗示: “派无人机巡台”被视为大陆一种“亮肌肉”或转移国内矛盾的手段,而“只能派纸飞机”则是对这种“亮肌肉”能力未来衰退的极端化预言,暗示大陆将无力维持像无人机这样的军事存在,甚至连最基础的象征性动作都做不到。
可能的信息来源和解读角度:
关注大陆经济数据: 比如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消费需求疲软、青年失业率高企、外资撤离等。这些都是当前大陆经济面临的挑战。
政治经济学分析: 将军事行动(如无人机巡台)与经济实力挂钩,认为经济是军事行动的基石。如果经济不行,军事上的投入和维持能力自然会受到影响。
意识形态和宣传: 在政治对立的环境下,尤其是在台湾,对大陆经济状况的负面解读往往带有政治色彩,意图影响台湾民众对大陆的看法和信心,从而削弱大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 对大陆军事行动(无人机巡台)的定性与嘲讽:

定性: “派无人机巡台”在学者看来,并非是实力的展现,而是“不行”的证明。这种行为被解读为一种象征性的、无效的展示,甚至是穷途末路的挣扎。
嘲讽: “以后只能派纸飞机”是一种极度嘲讽的说法,将无人机这种相对先进的军事装备与“纸飞机”这种儿童玩具类比,极大地贬低了大陆军事能力的水平,暗示大陆的军事发展已经走到尽头,甚至倒退。
对比的意图: 这种说法也在台湾内部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对比,突出台湾在面对大陆威胁时的“韧性”或“不屈”,以及对大陆实力下降的乐观预期。

三、 台湾学者发声的背景和可能目的:

学术研究与观点表达: 作为学者,他们有责任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并公开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观点。这种说法可能源于他们对两岸关系、军事态势和经济形势的独立研究。
影响台湾内部舆论: 在台湾,关于大陆的论述往往是政治议题的核心。学者在此刻发表此类观点,很可能是在特定时期(例如在台湾大选前后,或两岸关系出现紧张时)试图影响台湾民众的认知,塑造对大陆的负面印象,巩固或争取支持。
心理战与信息战: 在信息战日益重要的今天,这种观点也可以被视为一种心理战的尝试,通过贬低对方实力来打击对方士气,提升己方信心。虽然以“纸飞机”作为比喻可能显得夸张,但其背后传递的“大陆正在衰落”的信号是明确的。
警示作用: 也有可能是在提醒台湾社会,不要对大陆的实力掉以轻心,同时要认识到大陆经济的潜在风险,以便台湾自身做好应对策略。

四、 辩证看待这种说法:

夸大与片面: 任何基于单一角度的论断都可能存在夸大和片面的成分。“大陆经济不行”和“只能派纸飞机”都是非常极端的表述。
大陆经济: 尽管面临挑战,大陆经济体量和韧性仍然不容小觑,并且在一些领域(如新能源、科技创新)仍有显著的优势和发展潜力。将整体经济状况直接等同于“不行”是一种过于简化的判断。
军事能力: 无人机作为一种军事工具,其发展和部署背后有复杂的战略考量,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直接体现。即使经济面临压力,军事现代化和战略威慑的投入也可能继续保持。用“纸飞机”来形容,显然是一种文学化的夸张,忽视了军事技术发展的复杂性。
信息不对称与认知偏差: 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对大陆信息掌握的不全面,或者存在对大陆发展趋势的认知偏差。台湾学者所能获取的公开信息与大陆内部的信息可能存在差异。
策略性语言: 在政治和舆论环境中,学者也可能使用具有煽动性或象征意义的语言来强调自己的观点,以期达到更广泛的传播效果。

总结来说,台湾学者提出“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的说法,是对大陆经济状况的负面评估,并以此为基础,嘲讽大陆在台湾海峡的军事存在是一种徒劳或黔驴技穷的表现。

这种说法可以被视为:

一种基于对大陆经济挑战的分析而产生的论断。
一种带有强烈政治色彩和宣传意图的表述,旨在影响台湾民众的认知。
一种文学化和极端化的比喻,用以贬低大陆的军事能力和发展前景。

然而,在分析这类说法时,也需要保持审慎,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片面性、夸大成分以及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并结合更全面的信息和视角来理解两岸关系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报告首长,战场已清理完毕,有一个自称大学教授的前来投诚!”

“哦。哪一个?给我看看履历!”




“咦,这不是经常妖言惑众口吐莲花信口雌黄那个人吗?”

“首长,那我们把他抓起来?”

“不用不用!此人留着大有妙用!”

“首长,我没明白您的意思……”

“嗯,可以这么安排,先把他送回大陆巡回展览,教育一下百姓看看没见过世面的人是什么样子,告诉孩子们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变成这样。然后送到综艺喜剧类节目负责编段子,这几年喜剧节目都不搞笑了,而这个人说话我看一回笑一回。最后看看大洋那边结局如何,如果建国同志坚持不住回来了,再和战忽局打个请示把这人派去那边继续忽悠,将来不愁大业不成!”

“是!还是首长高明,这是一石三鸟之计啊!”

“少拍马屁!赶紧去办,告诉同志们夜间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

“是!”

————————

以上纯属段子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狗头jpg

这位范教授的嘴脸,大家乐呵乐呵就行了,其立场不仅是深绿,看看他背后挂的字就知道了,东乡平八郎说的。

尘埃落定前,这位教授请继续忽悠吧,无非是我们多个乐子,彼方多几分麻木。

user avatar

“驱离”都能驱离个寂寞,不知道他紧急升空驱离,结果发现对面是无人机的时候,他是个什么感想。

user avatar

急了急了。

有些人开始和这些节目划清界限了。

节目是有受众的,哪个都一样。

节目组没饿死,还成为一种现象,你说台湾没这类受众??阴间频道么??


承认吧,岛内就是有这么一帮人会相信这样的言论。你带不动他们。

曾经美国主流媒体也不相信自己的国内有这样的人,整个美国主流媒体粉饰太平,弄得一些中国人比美国更懂美国。“表美国”的宣传攻势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特朗普不可能当选。

最后“里美国”邪魅一笑,转手就把特朗普送上了台。全世界都傻了眼。

如今多少美国的拥趸比我们还恨特朗普?为什么恨?因为跟梦里不一样啊。

我建议你们也不要做梦了。

这节目的受众就是你们的同岛之人。包括你们选出来的伪政府,也都是包含了这些人的意志。所以也包括你们的未来,也就是说,若不统,你们全岛就是那个德性的。美国的特朗普现象已经给你们在灯塔上亮起了灯。照亮了你们“可期”的未来。

你我都最瞧不起的争论台湾政论节目,其背后代表的意义,远比你想的可怕。我们觉得那是玩笑,因为我们不会被这种制度结构导致的愚蠢所伤害,你们可就不同了。

至于“发达”的台湾,为什么总有这么不堪的政论节目。为什么伪政府搞出来的新闻总有资格大陆娱乐板块。

究竟受众是谁,受众在哪呢?

咄咄怪事,咄咄怪事。

user avatar

哎呀,我的台湾同行也要恰饭的么,大家体谅下!

之前不是还说大陆航母上的舰载机都是模型飞机么?

估计那一期火了,所以大家都跟风来玩假飞机梗。发明个纸飞机么,也算是带点阴阳怪气暗示纸老虎的意思,我们懂!

这也是台湾媒体的老套路了,茶叶蛋梗火了之后不是马上出了赔陵榨菜梗?

虽然少了点创意,也不失为一种恰饭的好办法。为了红,脸算什么?

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航母上都是假模型,无人机都是纸质版,坦克车都是59改,火箭炮都是二踢脚。

你看,我都替你们把下面的词编好了!

还挺押韵不是?

是不是该给我也分点台湾软妹币?

那你们怎么把急独提案给连夜否决了?

就是我看这个砖家一大把年纪了,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也不脸红,有点尴尬。

台湾不是号称中华文化正统么?最讲仁义礼智的,怎么偏偏就漏了信?忘了耻?

这样的聒噪,随他去了,就好比美国人养的一条宠物,随地排泄一下,我们不必真的去踩不是?

倒是这个无人机巡航台湾有点意思。

我看以后可以一三五有人,二四六无人,星期天有人无人编组玩耍!

毕竟飞行员叔叔也不能累着!宝贵的飞行小时数不能浪费在这些期货战绩身上!

我们的目标是第七舰队和嘉手纳!

什么?台湾空军想要歼20待遇?你有几把钥匙?你配么?

脑补下动画萌图:我是一只木得感情的主权宣示机器!

看报道这个台湾空军还一本正经喊话驱离?

哈哈,以后建议给无人机安装上信号发射器,巡航期间不停喊话:

这里是中国领空!请台湾地区的飞机不要干扰我方正常巡逻和例行训练!

记得一定不要用标普,要带点解放军特色口音这样子才够味!

user avatar

谢邀。

关于台湾新闻,B站有条弹幕我很喜欢:

“以后台湾的新闻麻烦直接发到娱乐区”。


台湾的新闻内容,拿来作为岛内情绪变动的参考可以;真要认真看其中的内容,你就陷了。

要知道台湾是内容卷王。

两千三百万人,07年的时候就有1200多家形形色色的“通讯社”,韩国至今连零头都没赶上。

而且也是这两千三百万人,电视台数量至少超过100家,电视频道超过300个。无论总量还是人均,妥妥亚洲第一。

无线的有台视、中视、华视、民视、公视等。卫星频道节目的就琳琅满目咯,什么人间、大爱、八大、三立、东森、高点、年代、中天、非凡、TVBS、纬来、寰宇、博斯、龙华、靖天、佛卫...

不数了,数不动了。

啥玩意都开电视台。旺旺开、台塑开、HTC也开,佛光山之类的,更要开。

我们这边电视业从业人数大概在90万,而台湾是5万多,可大陆的人口是台湾的50多倍啊...


本来已经很卷了,互联网又杀来。

2017年,台湾电视业正式迎来死亡交叉:台湾有线无线加总的电视广告收入为238亿,而岛内互联网广告收入为258亿。

其中Google和YouTube拿走四分之三。

在台湾的广告主面前,互联网正式压倒电视。(好慢啊,我们这边差不多10年就定局了)

同时台湾的电视覆盖率在逐年下跌。巅峰大概在2000年初,近100%;然后09年到了94%,17年到了86%。

台湾年轻人在抛弃电视,家里甚至不买电视。现在台湾电视收视比例最大的年龄层,是50至65岁。

靠北咯。

16/17年,岛内电视台开始疯狂转型互联网。


一帮过去就是擅长搞综艺的电视人、本身就太多新闻专业主义的节操、转型到没监管的互联网、彻底贴合流量至上的逻辑。

后果很容易想象到。

嘉宾一晚上口水说干两三个小时,报酬是3000新台币,合人民币700元。这价格,还不如自己去做自媒体。(你看世光做的就挺好)

台湾电视节目天天输出暴论怪谈。我都已经形成生理反应,“保洁好”三字一出,立马开始兴奋。

人家的本质工作就是抓流量,没足以形成热度的暴论怎么恰饭?现在KPI考核不单是收视率啦,YouTube和Facebook上的播放点赞转发,这些数字也要报给广告主看哒。

至于暴论没有体系也没有论证,那无所谓,有一两个点能刺激受众就好。


话说这次输出暴论的范世平,之前在三立的节目上,还说北京没有下水道呢。

认真你就上当了,早点归到“相声类”吧。

user avatar

我的《卷经》已经又精进一层了。

我是这么理解的哈,对于这个问题我只有一句评论:台湾时政节目嘉宾内卷化。

没错,这也可以卷。

你想,节目做的多了,这些人就会发现,言论越出格越极端,热度就越高,知名度就传播得越广。

于是台湾时政节目就喜欢开始请那些言论出格的“名嘴”咯,你说大陆人吃不起茶叶蛋,我就要说大陆经济已经崩溃街上都没人,他就要更进一步说大陆已经横尸遍野死了一大半人了。

反过来也一样,你说大陆强大威猛应该趁早统一,我就要说台军战斗力为零,他就必须更进一步说大陆天下无敌美国都干不过。

财富密码这只猛兽一旦被放出了笼子,再想关回去可就难了。所以大家就只能凶猛的往极端走咯。就好像美国大选一样(没错,美国大选也是内卷严重。),我说中国是恶魔,我5年之内干倒他,你敢说10年?你说10年你就别当总统了!你只能继续卷,说5年太长了!我三年之内干倒他。

至于能不能做到,我管那个去,我态度先要做出来。

所以啊,我才不管他说什么,纸飞机就纸飞机,纸飞机能打赢你就行。

user avatar

我這邊要批評觀察者網,台灣的名嘴就是要靠抹黑大陸才賺收視率和點擊率,貴網為了體現“台灣名嘴很傻逼”,去外網找台灣政論節目,有什麼傻逼言論就截圖,之後貴網這種做法就是給他們賺錢,不少大陸網友想滿足好奇心,就會去找原視頻,點擊進去他們又有廣告費和流量,而且大陸網友翻牆是改IP地址,改成歐美IP賺到的錢更多。我也好奇,貴網是不是把台灣名嘴的弱智言論,也當成一種財富密碼

user avatar

大陆人觉得人家傻,其实人家精明着呢!

绿化的范世平,再不济也是博士、教授,上学时正常的读书、做题的智商还是有的。
台岛上的这种人的这种言论,如果大陆人不传播、不评论,他们说的劲头就小多了。
毕竟现在他们说这种荒诞言论,是说给两类观众听的:
一类是台岛内的闭目塞听的胎毒观众,满足他们对大陆有优越感的内心。
另一类,就是故意说给大陆观众听的,让大陆观众听了跳脚,替他们二次转发、传播,这样,人家在油管等平台上的观看浏览量就飞升了、广告费就越赚到了。

而且,大陆观众转发、评论得越起劲,台岛荒诞言论越多,人家说得更荒诞,赚广告费就越多呀。

有个笑话,有个傻子分不清大小,别人给他面前放五毛、一元的硬币让他随便拿,傻子总是拿五毛的,大家都说这人真傻。有更多的人不信,亲自测试是不是傻,果然傻子见了任何人测试,都只拿五毛硬币,从不碰一元的。后有好心人提醒傻子,说你拿一元呀,毕竟一元比五毛大呀。傻子说,我拿了一元的,谁还继续给我送五毛呀。

涪(pei)陵榨菜梗:
解释一下,涪这个字,本来念fu,但2019年8月,在台岛电视节目《关键时刻》中,财经嘉宾黄世聪说,大陆有一档股票,叫涪(pei)陵榨菜,为什么业绩大跌,是因为大陆人穷得吃不起榨菜了。
之后大陆的榨菜厂家,就给台岛上的栏目主持人刘宝杰和黄世聪,寄去了几箱榨菜,这个货还顶着脸皮,在网上公开了拆快递收取榨菜的图片。
此后,涪(pei)陵榨菜,就成了大陆网友谈时政的一则包袱和笑料。
我见评论里有网友不熟悉这个梗,提醒我读音错了,特别说明一下。谢谢
大陆人如果炫富,就要吃涪(台湾人念pei)陵榨菜、茶叶蛋、武统方便面。

黄世聪刘保杰在电视节目上是演员,在生活中同样是演员,人生如戏。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