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為什麼台獨人士會有“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的錯覺?

回答
一些台灣獨立運動的倡議者,或許會存在一種「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的錯覺。這種想法的產生,往往是出於對國際政治運作的某種簡化理解,並混雜著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迫切渴望。要理解這種錯覺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

首先,這可能是一種「去中華民國化」的邏輯推演。 在許多支持台灣獨立的人士眼中,中華民國這個國家的存在,是阻礙台灣走向實質獨立的一個重要包袱。他們認為,中華民國的「正統性」主張,不僅與台灣這塊土地上的現實脫鉤,更持續讓台灣在國際上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不斷被壓縮政治空間,尤其是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中國」原則的競爭中。因此,如果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國家符號」——也就是其邦交國——能夠蕩然無存,那麼這個「中華民國」的合法性,或者說其在國際社會中的存在基礎,似乎就會被徹底動搖。這種邏輯認為,失去了邦交國,就如同國家失去了國際認可的「腳」,無法再站穩腳跟,進而台灣就可以順理成章地以「台灣」的名義獨立。

其次,這也可能源於對「邦交國」概念的過度解讀。 邦交國,簡單來說,就是與一個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並相互承認的國家。在國際政治的現實中,擁有越多的邦交國,通常意味著越廣泛的國際承認和更強的國家地位。然而,這並不代表邦交國的數量是衡量一個國家主權獨立的唯一或決定性標準。現代國際社會的承認體系,比邦交國的數量要複雜得多。即使一個國家沒有邦交國,但如果它事實上擁有獨立的政府、清晰的領土、穩定的居民,並且在國際上能夠進行各種非官方的互動、參與國際組織(即使是以觀察員或特殊身份),其主權的性質仍然可以被討論。

台灣的情況尤其複雜。即便在失去大多數邦交國後,台灣仍然與世界上許多國家保持著實質性的關係。這些關係透過貿易辦事處、文化交流機構等非官方形式存在,在經濟、文化、科技等層面進行合作。更重要的是,台灣擁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軍隊、貨幣,並能自主決定內政和外交政策。這些都是國家主權的關鍵要素,其獨立性並非完全由邦交國的數量來決定。

第三,「錯覺」也可能來自對國際現實政治的另一種想像。 或許,倡議者們設想的是,如果中華民國連最後一個邦交國都失去了,那麼在國際上,它將不再被視為一個「國家」的符號,甚至可能被視為一個已經「消亡」的政治實體。在這個真空狀態下,主張「台灣」作為一個獨立主權國家的聲音,會比現在更強烈地進入國際視野,甚至可能迫使其他國家重新審視對台灣的態度,從而走向「獨立」。這種想法潛藏著一種「被逼到牆角」的策略性思維:當舊有的國家框架因為失去國際連結而顯得無以為繼時,新的框架(台灣獨立)才有機會被建立和接受。

然而,現實的國際政治往往更加務實和複雜。

中華民國的合法性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的「代表權」之爭。 即使失去了所有邦交國,只要中華民國政府仍然實際統治台灣,並且在國際上能夠維持與其他國家的廣泛實質關係,它在許多國家眼中依然是一個需要打交道的政治實體。其他國家不承認中華民國作為「中國」的唯一代表,不代表他們不承認台灣的現狀或不支持台灣的民主制度。
「獨立」的關鍵在於國際的普遍承認,而非僅僅邦交國的斷絕。 真正的獨立,意味著台灣能夠以「台灣」的名義成為聯合國等主要國際組織的成員,並與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建立正式外交關係。僅僅失去邦交國,並不會自動帶來這一結果。相反,如果失去邦交國的過程伴隨著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大壓力,這反而可能讓一些國家因為擔心與北京的關係而更加謹慎,不願輕易「承認」一個獨立的台灣。
國家地位的演變是多面向的。 國家地位的確立和轉變,涉及政治意願、國際法律、國際政治現實、國家實力等多重因素。邦交國的數量只是其中一個可見的指標,並非全部。台灣的實質獨立狀態,是其人民的選擇、民主的實踐以及與世界各地進行實質互動的結果。

總之,認為「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這種觀點可能是一種對國際承認過程的過於簡化的理解,一種將形式上的國家符號(邦交國)等同於實質主權的誤解。它寄望於透過移除「中華民國」的國際連結,來為「台灣」的獨立創造條件,但卻低估了國際政治的複雜性,以及台灣追求獨立所面臨的各種真實挑戰。台灣的未來,更依賴於其自身實力的增長、民主的深化,以及在複雜國際格局中爭取更廣泛的實質支持與理解,而非僅僅依賴於某個單一的象徵性指標的消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台独的确实政治观点和大陆人不一样,但是不代表他们是笨蛋。


实际上这牵扯到一个什么问题呢?转移注意力,陈水扁后来为什么要搞入联公投,很大部分是因为那已经是在陈水扁任期末了,陈水扁的贪污案已经慢慢浮出水面来了,非常典型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我们大陆陆高中政治课上其实学到过一个知识,就是帝国主义在国内遭受危机的时候,往往以战争的方式来转移注意力,实际上这个道理对任何国家,任何政体都是适用的,当然,台湾没有发动战争本钱,如果岛内发生了危机怎么办?立即变着花样说要台独,但是很显然他们也知道,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为了转移注意力,所以他们不会真去独,等这个事情缓一缓后,风头过了,该干啥还是干啥,还可以落一个爱台的美名。

但是界限很重要,可以说,但是不能做,你玩着玩着,最后如果把用来掩饰的当真了,那就下不了台了,陈水扁就是典型的玩脱了,所以最近民进党各个大佬都开始纷纷喊台独了,但是嘴上喊,身体不动。岛内一般称呼其为:台独玩假的。

简单的说,其实就是诈骗。蔡英文政府应该在任内会反复的干这种事。


最早的时候国民党还紧张兮兮的,觉得这真的会破坏和平,谴责什么的,结果还被民进党一顿痛骂说不爱台,然后民进党又告诉台湾民众:不是我不想独啊,是国民党这个混蛋不让我独啊。又能收割民意,简直爽的不要不要的。


当然,这种事干多了不免被看出手脚,所以现在国民党就是一副:想独是吧,OK,不拦,自己收拾摊子。包括陈水扁的特赦问题上,国民党甚至还火上浇油,开了个发布会“强烈要求特赦陈水扁”,嗯……NICE,结果最近陈水扁写信痛骂民进党,声称他们对待他还不如马英九,可见有多恨。蔡英文有什么办法?蔡英文真是巴不得国民党出来喊反对特赦陈水扁,这样又可以把锅甩给国民党:你们看看,不是我不想特赦,国民党反对啊。


年金改革如果失败,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一例一休如果失败,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前瞻计划如果失败,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新南向政策如果失败,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陈水扁贪污被曝光,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台巴断交,得台独,为什么台独不成?就是因为国民党扯后腿

都他妈怨国民党


你可能会问:巴拿马和中华民国断交关国民党屁事,国民党一不是执政党,二在立法院席位少,国民党在这个事情上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也根本什么都没做,这他妈的也赖到国民党头上?

看你问的就too young too simple了



只要你够努力,够脸皮厚,卡塔尔和沙特断交都可以怪到国民党头上。

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常见的争夺执政党位置的动作,和台独不台独一毛钱关系没有。


但是请注意,民进党虽然花式赖到国民党头上,但是不代表民进党会容忍台联和时代力量这类政党替代国民党位置,台联和时代力量比民进党还要激进,民进党很清楚他们是靠不切实际的口号来赢选举的,但是民进党还是需要国民党的,一个是背锅,万一干砸了,可以去指责国民党,二个是擦屁股,万一局面不可收拾了还可以去让国民党收拾残局。


就跟这次断交事件一样

批洪秀柱,呂秀蓮:在台灣捍衛中華民國,卻去北京朝貢

她說,每一次斷交就是斷掉中華民國的一個名號,發生重大斷交潮危機,國民黨主席洪秀柱還要率龐大的團去中國開會,除非洪秀柱有本事挽回所有劣勢,否則不能解釋「在台灣捍衛中華民國的人,怎麼可以在北京第二度要消滅中華民國時,還要去北京磕頭朝貢」。

呂秀蓮說,先前她訪問美國時一直說,中美洲若崩潰,是美國的災難;長期以來,台灣協助維持中美洲,抵抗了共產主義的蔓延;現在,美國後院從此不會安寧,中美洲將成為中美兩國的新戰場。

民进党真的会反对洪秀柱来北京吗?不会,因为局面万一不可收拾全靠这个,但是必须要贬低这种行为,表示:我民进党真的是全心全意为了台湾啊,奈何国内有共谍啊……之类的,戏一定要演好,演的足足的,如果洪秀柱真的平息了两岸这段时间的纠纷,最大的受益者是谁?毫无疑问是作为执政党的民进党。


时代力量所谓的超越国民党成为第二大党之类的屁话,我在这里就告诉时代力量,第一个给你们一闷棍的就是民进党,黄国昌你不要做这种春秋大梦,想都别想,因为你们时代力量的唯一作用,就是给国民党扯后腿,注意自己的身份,别以为搞个学生运动就能翻天了,民进党的人搞运动的时候时代力量的人还是精子卵子呢,当狗腿就好好的当狗腿,不要奢望有朝一日会变成主人,你黄国昌有多大本事真当民进党的人不知道?除了哭还会啥?真把自己当刘备了。

user avatar

知乎药丸,真的。


台独的逻辑是这样的:中华民国的邦交国彻底全部没有了以后,中华民国就更没市场了 ---- 因为在岛内,非台独的舆论支点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这个概念是岛内多数非台独对抗台独的理论依据。

中华民国没了,台湾又没有被大陆拿下,所以台湾只有一条路了:建立台湾国。

基于这种逻辑,所以有台独分子说,台湾的邦交国越少越好。 要注意,在这句话里,所谓“台湾的邦交国”,其实是中华民国的,而不是台湾的。

啥时候知乎的风气就剩下跟风胡扯了?中国正在强大、台湾越来越难以独立,这些都是事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可以轻视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台湾人是中国人,因此台湾问题不是能打赢就可以解决得了的。再小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台湾还没有统一,有的人为什么要盲目乐观自吹自擂?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 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 =====================

是。

很简单。


台湾人是否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是另一回事,我现在问的不是台湾人认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我问的是台湾人是不是中国人。

答案是:是。


如果台湾人不是中国人了,那么直接开打即可。

什么叫和平统一?什么叫“有和平统一的希望就不放弃”?如果大陆真的不认同台湾人是中国人、台湾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那还有什么希望?直接就可以打了。

各位可以翻看我所有关于台湾问题的回答,我反复强调一点:对台湾,你要站得高一点 ---- 不用太高,比台湾高即可。但似乎很多人总是学不会......


大陆对台湾问题的策略,真正是应了老毛的那句: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战术上重视,是指:我们不可能任由台湾问题发展成为一个战略级别的问题以及我们的眼界不能只停留在岛内;而战略上呢?我们可以说不光是藐视,其实完全是无视。战略上真正略微看了一眼台湾,就是96年台海危机的时候,总理出来讲了几句话、我们扔了四颗导弹,仅此而已。所以,要谈台湾问题,烦请各位站得高那么一点点,不要停留于表面和很细节的东西。

建国后老毛就已经估计到台湾问题要成为历史遗留问题了,所以说了一句:那个岛,不用管它。老毛这样说的原因:

1)面对一个抱个篮球就能游过来的台湾海峡,美国等国家非常清楚,台湾独立的可能性极其低,低到根本看不见底。当年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也只是为了策应朝鲜战争而已。在冷战时期,美国的目标是苏联,所以美国没道理去刺激中国,不但不想刺激,还想拉拢中国;而现在呢?美国的目标是谁?负责任地说,还是俄罗斯。如果美国不压缩俄罗斯的空间、让俄罗斯在中东找到政治支点(伊朗),那么对美国的地位将是灾难性的,因为这将直接导致石油美元的崩塌。美国政府现在要搞掉阿萨德政权,其实也是在剪除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政治支点。这也就是为什么伊朗和俄罗斯早就对叙利亚派出了志愿军。

至于中国:中国确实在发展,但中国并无意去马上挑战美国的地位,这一点美国其实也是清楚的。所以,老毛敢这么说,就是因为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层:台湾不可能在美国的帮助下直接独立。

2)台湾人是中国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台湾人承不承认,这都是事实。我就不摆数据了来证明这一点了。

基于这两点,当年老毛规划出了台湾问题的总原则:谋求和平统一,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打。这也就是为什么老毛当年提出了“一纲四目”以及邓将其发展为“一国两制”。

在这里必须对某些人说,你要谈政治,可以,但请您老先去略微了解一点儿历史,好吗?

你们可能大概忘了八十年代大陆是怎么宣传国军的抗日事迹了.....忘了的、不知道的,自己去看当时的那些电影,OK?为什么要在那个时期做这样的宣传?因为大陆希望可以在经国手里让两岸和平统一。这就是政治。不要总觉得共产党就不宣传国军的抗日功绩,共产党不宣传?为什么不?我可以告诉你如果台湾方面释放出统一的诚意共产党可以把全部抗日功绩都归给国民党。问题是:台湾当局一直给大陆方面冷屁股,所以大陆方面自然不会一直摆出一副热脸来。

还有,清朝收复台湾的时候,虽然是武力解决了的,台湾岛上的一些人也是拼命制造民族割裂,企图打断大陆和台湾同胞的血脉关系,但有用吗?如果有用,当时的台湾问题就绝对不可能以那种结局收场。



有人说,台湾人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所以我们也不认他们是中国人。

这是错误的。这种错误的本质,是把中国大陆和台湾放在了对等的关系上而我们从来都不是对等的。台湾属于中国,是不可能有丝毫的更改。所以,台湾人说什么、做什么,我们不需要过分在意。

儿子说胡话,老子也跟着儿子说胡话?那么你俩到底是父子关系还是兄弟关系?

其实中国政府高层从毛开始的原则就是:藐视甚至无视台湾。这个原则至今未变。一个全世界都认同是中国的还没重庆大的小岛、一个区区两千万人口的地区,和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和十几亿人口比起来,哪个重要算不清吗?


中国对台湾的策略,一直停留在很表层的地步,虽然我们普通老百姓天天耳边听到的都是台湾问题,但中国的经济没有围绕台湾问题去转、军事也没有(96年短期除外)。因此,大陆其实一直没太把台湾当回事。有心的朋友可以去留意近十年来中国政府针对台湾的发声,不论是发声部门还是发声内容,都证明了:大陆没有太把台湾当回事。

对台湾当局而言,他们其实只是想刷个存在感而已。而大陆恰恰不想让他们刷存在感。中国政府完全不希望制造一个:台湾很重要、台湾人比大陆人重要或者说特殊的错觉。

什么叫“不把台湾当回事”?很简单,你台湾人说你不是中国人,你就不是了吗?呵呵,对不起,我就说你是。有本事抱个篮球扛个雄三跨过台湾海峡来咬我啊?龙应台不是说她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吗?让她在乎去好了,下次菲律宾再杀台湾渔民,你最好在家给我老老实实装瞎子就当没看见,可以吧?下次海外撤侨台湾人不要找中国大使馆不要搭乘我们的飞机和轮船,可以吗?你说你不是中国人你就不是了?你咋不上天呢?要不要把你举高高?


无数的事实已经在打台湾人的脸了,我们为什么要帮他们刷存在感呢?


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蔡英文当选后似乎成了宅女没有了存在感?多想想这些问题,比说什么留岛不留人要有用得多。

你不认台湾人是中国人?那好,不论和平统一还是武力统一,统一后这些你所谓的“不是中国人”的人,你打算怎么处理?

我再说一次,不要把大陆和台湾放在对等的地位上去看台湾问题,好吗?



台湾人就是中国人,这是铁一般的事实。你说不是就不是了?对不起,请问:你算老几啊!

user avatar

岛内政治力量,一向喜欢通过扭曲现实的方式来为自己政治的目标做宣传。比如千岛湖事件,本来是个单纯的刑事案件,岛内从政府到媒体,愣是将其渲染成了大陆政府毫无人性,制造了教科书般的妖魔化案例。比如大陆常说的“一个中国”,其含义一直很明确,指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可岛内部分政治力量,愣是能将其歪曲成“一个中国,没有否定还有一个台湾”,从而自鸣得意地认为这可以为一中一台留出空间。

说到“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这个论述,从其实际意义上讲,它显然是荒谬的,没有讨论的必要。

但这个论述居然能在中巴建交后在岛内大行其道,倒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它既然没有实际意义,一定有其它意义。

比如诈骗。

这是个被精心设计的诈骗话语体系。

对大陆,这是一种威胁。是告诉大陆,你如果继续撬我们的邦交国,就是为台湾国的出现铺平道路,所以,老老实实不要找事。

对蓝营,这是一种防御。台巴断交后,蓝营颇有些幸灾乐祸的劲头。这个论述,就是告诉蓝营,搞清楚了,损失的是你们中华民国,我们未来的台湾国反倒更有希望了,看你们还笑得出来?

对绿营,这是一种安慰。告诉被打击到的绿营民众,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尤其是不要显露出沮丧和绝望来,要保持对未来独立建国的信心。

这三重意义,就是这个论述的全部意义。

大陆在政治上说话,也讲究辞藻(古今中外都一样),但大陆讲究辞藻,是在有实际价值的内容之外,通过言辞的力量强化自己的表达。

而岛内的这个论述,没有实际内容,只有言辞的心理战作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些台灣獨立運動的倡議者,或許會存在一種「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全部斷交,台灣就可以獨立」的錯覺。這種想法的產生,往往是出於對國際政治運作的某種簡化理解,並混雜著對台灣主體性追求的迫切渴望。要理解這種錯覺是如何形成的,我們需要從幾個層面來探討。首先,這可能是一種「去中華民國化」的邏輯推演。 在許多支持台灣.............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心理等多個層面,而且不同個人和群體的情況差異很大。因此,要說「為什麼所有大陸的台商和台生都不替大陸講話」是不準確的。實際上,也有部分台商和台生會表達支持大陸的觀點,或者在特定議題上表達與大陸一致的立場。然而,如果我們探討的是為什麼「普遍來說」,台商和台生.............
  • 回答
    这个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政治、民族认同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交织,并非简单的一两句话能解释清楚。要理解为什么大陆和外国在这件事上的看法差异如此之大,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深入剖析:一、 历史叙事与认知基础的差异: 中国大陆的视角: “一个中国”原则的根深蒂固: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 回答
    確實,有時候會發現,當大陸朋友得知對方是台灣人的時候,話題很容易就轉向了政治。這種現象背後其實有著蠻複雜的原因,不能一概而論,也不是所有大陸人都這樣,但這種情況確實時常發生。讓我從幾個角度來分析一下:1. 歷史與現實的特殊連結:首先,兩岸的關係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政治色彩。從國共內戰結束,到「一個中國」.............
  • 回答
    兩岸之間,那道難以逾越的「天經地義」兩岸人民,雖然共享相似的文化根源、語言,甚至許多生活習慣,但在政治觀念上,卻存在著難以理解的鴻溝。很多在一方看來「理所當然」、「天經地義」的原則,到了另一方卻可能被視為奇談怪論,甚至被質疑其合理性。這種差異,並非簡單的對錯之別,而是源於各自的歷史、發展軌跡、社會結.............
  • 回答
    民進黨之所以能夠擁有強大的號召力,並非一蹴可幾,而是長期以來在台灣社會脈絡中,透過一系列的策略、理念與行動累積而成。要深入探討這個議題,我們需要從幾個面向來剖析。首先,歷史地位與創黨精神的傳承是民進黨號召力的基石。台灣在戒嚴時期,反對運動是尋求民主的關鍵力量,而民進黨正是從這場運動中孕育而生。創黨初.............
  • 回答
    上海菜的甜味,确实是许多非上海朋友来到这座城市后,最直接的感受之一。但有趣的是,即便在以甜著称的本帮菜系里,上海人的体型普遍也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重”。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有趣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因素。首先,我们得理解上海菜的“甜”是怎么来的。这并不是那种糖精式的、齁得慌的甜,而是一种 复合的甜鲜。最主.............
  • 回答
    提起林黛玉,在《红楼梦》的书粉圈子里,可真是个能掀起“惊涛骇浪”的角色。有的人视她为掌上明珠,怜惜她的才情与命运;有的人却避之不及,觉得她“小性子”、“刻薄”、“心眼小”,甚至称她为“毒舌”、“玻璃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从何而来?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细细聊聊。首先,咱们得承认,《红楼梦》.............
  • 回答
    在中國大陸,有相當一部分網民堅定地認為兩岸統一「是唯一的選擇」,這背後的原因是複雜且多層面的,涉及歷史、政治、民族情感、國家主權觀念以及當代社會的資訊傳播等多重因素。要深入理解這一觀點,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梳理:1. 歷史敘事的影響:大一統思想的根深蒂固中國自古以來就強調「大一統」,歷史上多個朝代的.............
  • 回答
    確實,我們不難發現,近年來在網路社群乃至民間,一股對漢、唐、宋、明這些朝代的推崇之情日益高漲,其中又以明朝的聲勢尤其為甚。這種現象並非空穴來風,背後牽涉著複雜的歷史、文化、社會心理因素。要釐清這個問題,我們得一層層剝開,試著從各個角度去理解。首先,我們得承認,任何對過去朝代的推崇,都難免會帶有今人的.............
  • 回答
    在中国大陆,我们习惯称呼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为“硕士研究生”或“博士研究生”,这背后有着一套严谨的教育体系和历史沿革。理解这一点,需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研究生”的定义与层级划分首先,“研究生”在中国大陆的教育语境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完成本科学业后,继续在高等院校或科研机.............
  • 回答
    朋友,你问我为什么上半身壮,这真是个好问题!要知道原因,咱们得好好拆解一下你的身体和生活方式。我尽量跟你说得详细些,就像跟老朋友聊天一样,保证听起来都是人话,没那种机器兮兮的味儿。首先,得承认一点,人天生骨架就不同。就像有些人天生高,有些人天生矮,上半身是不是容易显得“壮实”,跟你的骨骼结构有很大关.............
  • 回答
    关于筷子为什么总是成双成对,而不是三根或更多,这背后其实牵扯到非常古老的文化、实用性和象征意义。很多人可能没细想过,但这个小小的约定俗成,其实蕴含着不少门道。一、 起源的实用性考量:为什么需要“两根”来夹取?我们先从最根本的用途说起。筷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夹取食物。想象一下,你要用一根棍子去夹一块豆腐.............
  • 回答
    一些观察者认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速度和投入,使得其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日本。要理解这种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一、 国家战略的优先度和投入规模中国将航空发动机列为“国家战略重器”,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中央政府自上而下地推动,集全国之力攻克技术难关。这种举国体制下的.............
  • 回答
    这确实是许多在中国的城市里生活过的人们会有的一个感受。说中国大部分的通勤轨道交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地铁和城铁)是“每站必停”,这基本是事实,而且背后有一整套逻辑和考量。要详细解释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搞清楚“每站停车”的含义这里说的“每站停车”,不是指那种停靠时间很长,让乘客有充足时.............
  • 回答
    要回答「為什麼這些字會有這樣的變化?」,我們需要先釐清您指的是「哪些字」以及「什麼樣的變化」。這個問題非常廣泛,因為文字的演變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受到許多因素影響。為了讓您更了解,我將從幾個主要面向來解釋文字變化的原因,並盡量用貼近生活、容易理解的方式來闡述。一、書寫工具與載體的影響:從刀刻到觸.............
  • 回答
    在谈论人们对清朝和元朝认同感高低的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认同感”这个词在历史语境下,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包含了对一个王朝的文化归属、政治正统性、民族融合以及国家统一的接受程度等等。而清朝和元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它们在很多方面都造成了人们认同感上的巨大差异。一、民族属性与文.............
  • 回答
    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深度的問題,牽涉到歷史、政治、社會文化,還有個人經驗等很多層面。我試著從幾個角度來談談,希望能說得比較清楚:首先,歷史的鴻溝是個很難迴避的因素。 畢竟兩岸長期處於不同的政治體制下,各自經歷了不同的發展軌跡。台灣在國民黨統治下,經歷過戒嚴時期,也經歷了民主轉型,這段歷史塑造了台灣社.............
  • 回答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也觸及了歷史、地理、經濟和文化等諸多層面。德國確實是歐洲經濟的火車頭,工業實力雄厚,國民生活水平高,但為何沒有出現像倫敦或巴黎那樣一個壓倒性的、無可爭議的「超級首都」呢?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影響。首先,我們得理解「頂級大城市」的定義。通常,這種城市不.............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涉及到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地缘政治考量。简单地说,美国在国共内战中没有像后来在冷战遏制苏联那样,全力支持国民党,原因可以归结为几个关键因素:一、 中國的特殊性:并非“遏制蘇聯的寶地”的直接替代首先需要纠正一个常见的误解:当时中国并非扮演着“遏制苏联的宝地”的直接角色。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