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郑州拆二代有5套房,还在坚持送外卖?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郑州有个拆二代,家里光拆迁就分了五套房,按说这日子算是过得挺舒坦了,至少衣食无忧,房子不愁住。可人家呢?还在外头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外卖。这怎么看呢?

从“反差”上看:

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强烈的反差感。咱们普通人辛辛苦苦挣钱买一套房都难,更别说五套了。所以,一听“拆二代”再“送外卖”,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不理解”。这不符合大众的认知逻辑,一个人条件这么好了,为啥还要这么“折腾”?这种反差感本身就自带话题度,很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心。

从“动机”上猜:

既然反差大,那背后肯定有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猜测这个拆二代的动机:

对“稳定”的追求,或者说一种安全感: 虽然有五套房,但那毕竟是“资产”,是死钱。而送外卖是“现金流”,是实打实的收入,而且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在如今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追求一种稳定的、能立刻看到回报的收入来源,即使资产丰厚也一样。尤其是在经历了拆迁这种人生重大变故后,有些人反而会更加谨慎,害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所以选择一种自己能掌控的、有持续收入的工作来给自己增加安全感。
一种“自立”或“证明自己”的心理: 即使是拆二代,有时候也可能面临外界的标签化,比如“啃老族”、“靠拆迁的”。他选择送外卖,也许是为了向自己、向家人、甚至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只靠父母或拆迁款生活的人,而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这种证明自己能力的驱动力,有时候比物质需求更强。
生活“乐趣”或“习惯”: 别小看这个。有些人就是享受那种忙碌、充实的感觉,享受在路上奔波的过程,享受与人打交道。送外卖虽然辛苦,但也是一份工作,有它固有的节奏和“成就感”(比如准时送达的订单、好评)。如果他之前有送外卖的经历,或者本身就喜欢这种有目标、有反馈的工作模式,即使家里有钱,也可能愿意继续做。他可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事”。
对“未来”的投资或规划: 五套房是固定资产,但如果想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或者有更长远的投资打算,手里需要现金流来运作。送外卖赚取的现金,可以用来做更灵活的投资,比如炒股、投资理财,或者为未来的创业项目做准备。直接卖掉房子来投资,可能就失去了固定资产的保障。
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 这点可能有点玄乎,但也不是不可能。有些人可能就是想换个角度看看这个世界,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百态。送外卖能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景象,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阅历”。

从“价值”上看:

他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即使家境优渥,他也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入,这本身就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一种认可。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把钱和价值画等号,但其实“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他可能不那么“功利”: 如果只盯着钱,那五套房已经足够了。他选择送外卖,可能说明他关注的不是单纯的物质回报,而是过程中的体验、能力的体现,或者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

普通人的视角: 可能觉得他“想不通”、“折腾”、“浪费时间”,觉得应该好好享受生活,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陪伴家人或者享受生活上。
理解者的视角: 会去想他背后的原因,体谅他可能存在的顾虑、追求或者个人喜好,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
创业者的视角: 可能会觉得他有潜力,有主动性,是那种会把事情做成的人,即使现在送外卖,未来也可能做出一番事业。

总而言之,这事儿没法简单地说好或不好。 拆二代送外卖,首先是一种个人选择。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没必要去评判。他有他的逻辑和考量。或许在他看来,这比什么都不做,或者仅仅是守着房子,更能让他感到充实和有意义。而且,从社会层面看,他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挺能打破一些“刻板印象”的,让大家知道,有钱不一定就“躺平”,有些人是真的想靠自己活,并且愿意去付出努力。

说到底,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和追求都不一样,他有五套房,但他选择送外卖,这是一种个人选择,我们尊重就好。也许在他的人生剧本里,这只是他“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别样的“自我实现”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才叫情怀啊

user avatar

实在忍受不了某些“拆二代”装逼,作为业内人士拆穿一下吧。本人娘家和婆家以及所有的亲戚都经历了拆迁,那种“我同事”、“我朋友”(注意没有“我亲戚”)拆迁分了十套房的案例,只存在于八卦中,身边一个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拆迁户里都没听说过(扎堆没办法),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可能就是这一类吹水党把家族、父母家房产都挪自己身上的。

关于拆二代很多房,很多人都是吹牛的,确切说你知道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吹。

这一类人把父母家庭财产、甚至整个家族房产都模糊为“我家”,其中把家族模糊为“我家”的最普遍,通常指一个祖辈家庭,爷爷奶奶一家、几个叔伯姑姑老一辈几个家庭,极其子女小一辈所有家庭的总和,这样的“我家”十口人起步算是保守的,20口人也就常规配置吧,这样的家庭分十来套房一点也不奇怪,最后直系平均每家1-2套房,落实到答主的大家庭可能就2-3套房,一套父母住,一套收租,一套自己住(如果二胎,或者回迁房房子面积小还能再多一套)。父母住的自不必说,自己住的那一套可能还在爹妈名下。

其次是已经成家有妻小的男人,有的甚至还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把父母拆迁分的房子模糊为我家的房子(假装其他兄弟不存在),要说二三十岁为人夫、为人父了,自己家是哪儿不知道,自己名下有多少房不清楚?五以内的加减法不会算吗?

单个人分十套房的,相信我,以我国目前的拆迁政策几乎不可能有,不但我没见过,我身边亲戚朋友极其拆二代配偶中没有听说过,就连《法治进行时》调解类节目都没有出现过,常规单人名下三套顶天了,也是在拆一代名下。我遇到过的父母家有九套房的倒是有一例,父母两边分别拆迁分了几套,父亲这边有遗传精神病,照看两个精神病家属代管其住房,加在一起九套,不过都在拆一代手里,二代名下是零。拆二代名下只有一套是常见的状态,零套也有,二套都极少极少,后面会说原因。

遇到拆二代吹水的情况,只需要问一句,请问您个人名下分了几套房?就可以戳破伪装。——这也是咱乎特点,谈拆迁、谈房产必谈父母家,十个答主中有八个都会开篇强调“我家N套房”对自己小家庭,或自己名下有几套闭口不谈,另外俩是编乎咱就不考虑在内了。

那些伪装暴发户的,真的你们累不累啊,全家就那么几口人,爹妈农转居都是按照最低的社保、医疗缴纳的,别人家的父母都有工作能照顾自己,每个月有工资,你爹妈转居以后零收入,只有等到60岁了才能有最低社保的养老保险收入怎么不说一说?爹妈得有一套房收租维持生计吧,虽然说愿意接受回迁房社区里的保洁工作倒是也能挣个菜钱,但那毕竟是拆迁户一代,辛苦了一辈子不可能天天吃小白菜,这一套房收租必不可少吧?亲爹亲妈总不能赶出去、把房子算成你的合适吗? 这就两套房起码与你无关了。不要提爹妈以后死了都是你的,那得同时父母双亡,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没准父母比你还长寿,这么不吉利的事儿咱就不提了好吗,毕竟房产在他们名下,以后他们病了可以卖一套房治病,你要是得绝症了,他们可以再生一个(这就是人生)。

然后要说一说房租问题,拆迁户绝大多数,只要没有糊涂,租金都是落在老一辈手里的,为啥?因为他们前半辈子本身就没赚多少钱,后半辈子又没有工作,社保都是最低只能温饱,就是传说中的“棺材本”了啊,农民即便转了居民身份,对棺材本的重视程度也毋庸置疑。且不说人老了也得享受一下生活,作为拆迁户一代去周边旅旅游、参团新马泰不过分吧,有丧偶续弦的给对方承诺一套房(至少是居住权)不过分吧。

最后回到本题的答案,为啥拆二代要去工作,楼上诸多装逼答主都不会告诉你的是,因为自己三十上下的大男人,还带着老婆孩子,不可能舔着脸问爹妈伸手要房租来补贴家用,而且还是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去要一次。这就是最直接的答案,没有之一。

至于什么工作啦,兴趣啦,那都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无须赘述。咱们有人问这个问题,就是想知道为啥坐拥几套房去干活儿,你回答我们就是房多,跟普通人一样所以要干活儿(是不是显得有点马云内味儿?),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嘛。

还有人问拆迁户为啥嫁娶拆迁户,那就是因为价值观一致罢了,在拆迁户眼里最重要的、最稳妥、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房产,所以彼此能看对眼特别容易,更何况拆迁户们还扎堆,相亲成功率不要太高导致普遍早婚。问题是,咱们拆二代展示自己的朴素价值观可以,能不去踩一踩外地优秀女青年吗(毕竟不优秀的你们也看不上),你们吹牛我不拦着,咱们能稍微要点脸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郑州有个拆二代,家里光拆迁就分了五套房,按说这日子算是过得挺舒坦了,至少衣食无忧,房子不愁住。可人家呢?还在外头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外卖。这怎么看呢?从“反差”上看: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强烈的反差感。咱们普通人辛辛苦苦挣钱买一套房都难,更别说五套了。所以.............
  • 回答
    郑州二七塔旁友谊大厦6层以上(即7至20层)的拆除事件,在郑州市民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历史背景、拆除原因、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商业价值的考量以及对市民情绪的触动等方面。一、 事件的概览与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基本事实: 地点: 郑州二.............
  • 回答
    郑州人民医院试工人员于逸飞在地铁上逆行救人的行为,以及医院对此的决定,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发生与于逸飞的行为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事件本身。 事件经过: 据媒体报道,于逸飞在郑州地铁某站,发现一位老人突发疾病倒地,生命垂危。在场的许多人可能因.............
  • 回答
    郑州一名女子在学校自习室偷走考研学生平板电脑的事件,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被盗学生感到非常崩溃。从事件本身到其背后可能引发的思考,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事件本身:一个令人心痛的盗窃行为 犯罪行为的本质: 偷窃就是偷窃,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侵犯,是违法的。这名女.............
  • 回答
    郑州村民醉酒砍死三人砍伤一人,被警方击毙的事件,是一起令人震惊和痛心的悲剧。在看待这起事件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涉及的各方行为、法律与道德的审视,以及对社会启示的思考。事件本身及其细节: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郑州某村庄,一名村民因醉酒持刀袭.............
  • 回答
    郑州那起两车刮蹭引发的猝死案件,以及肇事车主被判赔百万,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唏嘘不已,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讨论。要我看,这事儿得从几个层面来看,才能说得透彻。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个基本事实:车祸是诱因,但并非直接死因。这起案件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被撞者本身是有心梗病史的。这次刮蹭,很可能是在这个本就脆弱.............
  • 回答
    郑州暴雨“瞒报”事件,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信息披露和应对过程中的争议与质疑,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议题。要详细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事件的背景:一场史无前例的特大暴雨首先,必须承认郑州在2021年7月遭遇的是一场极端天气事件。这场暴雨的强度超出了绝大.............
  • 回答
    郑州在灾后停电断网,甚至出现“以物易物”的现象,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警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现代社会对基础设施,特别是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在极端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灾后停电断网,“以物易物”的背后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基础设施脆弱性暴露: 无论是停电还是断网,直接暴.............
  • 回答
    郑州地铁上让座事件,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说道说道。说实话,第一次听这事儿的时候,我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反应,是“嗯,挺正常的”。为啥这么说?因为在咱们这儿,尤其是长辈们从小就教导,男士应该礼让女士,尊老爱幼嘛,这总是没错的。但话说回来,这事儿之所以能引起大家的讨论,甚至可以说是“热议”,说明它触.............
  • 回答
    这事儿啊,真是让人心里五味杂陈。郑州那个少年,叫小李吧,他挺身而出扶起老人,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值得称赞的事。在咱们这儿,很多时候看到有人摔倒,第一反应可能是怕惹麻烦,或者觉得扶起来了对方讹诈怎么办。小李能克服这些顾虑,主动伸手,这股子侠义精神,真的可贵。他垫付的药费,这也不是小数目,对于一个少年来说.............
  • 回答
    关于郑州一学校安排500名学生观看《长津湖》并含泪吃冻土豆这一事件,我觉得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评价。首先,从教育的初衷来看,学校组织观看红色经典影片,并试图通过一些仪式感来加深学生的体会,这在教育实践中是很常见的。尤其是《长津湖》这部电影,它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保家卫国.............
  • 回答
    郑州地铁 5 号线地铁口被围挡挡住市民鲜花这件事,确实让人有点费解,也挺让人心里不是滋味的。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事儿发生的背景。一般来说,地铁口是城市交通的重要枢纽,人来人往,非常热闹。而鲜花,特别是市民自发摆放在地铁口附近的,大多是出于一种生活中的美好愿望,可能是为了给枯燥的通勤增添一点色彩,或者.............
  • 回答
    郑州应届生期望薪资 14115 元,这个数字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关心的痛点:应届生的薪酬待遇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先来聊聊这个“14115元”是怎么来的,以及它反映了什么。我猜这个数字可能来源于一些招聘平台的统计数据,或者是某个调查报告。它就像是一个“样本平均值”或者“期望值”。要怎么看.............
  • 回答
    郑州市卫健委主任付桂荣被免职,这个消息在去年她还曾被授予“全国抗击疫情先进个人”的光环下,无疑显得尤为令人关注,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猜测。要理解这件事,需要将其置于更宏观的背景下,并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付桂荣在郑州市卫生健康体系中扮演的角色和她曾获得的荣誉。付桂荣作为郑州市卫健.............
  • 回答
    郑州城管队员在强行拆除违规广告牌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导致安装工人坠亡,随后涉事文印店老板被刑事拘留的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痛心且极其复杂的公共安全和法律事件。要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包括事件的直接原因、各方责任、法律定性以及事件所反映出的社会问题。事件经过梳理(根据公开报道推断):1..............
  • 回答
    您提到的“郑州 3 月 11 日确诊一例境外输入病例,曾刻意隐瞒境外行程”,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涉及到公共卫生安全和个人责任的事件。为了能够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事件本身的回顾与关键点(假设您提供的信息准确无误,并基于一般疫情管理原则进行推测): 时间: 3 月 11.............
  • 回答
    郑州郭某自费前往多个疫区,回国后刻意隐瞒旅居史的行为,无疑是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一次严重干扰,并且有极大的可能性让大家封闭管理的结果功亏一篑。要详细地看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 郭某行为的性质及对疫情防控的直接威胁: 行为性质: 郭某的行为属于故意隐瞒行程、违反国家疫情防控规.............
  • 回答
    郑州大学生拍视频被打这件事,确实是挺让人揪心和愤慨的。这事儿一出来,网络上就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有说拍视频者活该的,也有说打人者下手太狠的,还有人开始分析为啥会发生这样的冲突。我觉得吧,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看,才能明白个中原委。首先,咱们得还原一下事情的经过。 根据各种报道和网友的描述,大概.............
  • 回答
    郑州市核酸查询网址被微信封禁这件事,确实挺让人揪心的。尤其是在那个时间段,大家对核酸信息的关注度有多高,就不用多说了。一个本该是公开透明、方便大家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突然就这么“消失”了,背后肯定不是小事,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信息不畅。在那个全民关注核酸检测结果的日子里,微信.............
  • 回答
    郑州快递公司用板车送货,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每每提起,总能勾起不少人的关注和讨论。要我说啊,这事儿得拆开了看,不能一概而论,里面门道可多着呢。首先,得承认,看到一辆辆板车,上面堆着五颜六色的包裹,在街头巷尾穿梭,确实挺有视觉冲击力的。尤其是在那些老旧小区,或是狭窄的巷子里,小汽车或者电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