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郑州拆二代有5套房,还在坚持送外卖?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琢磨的。郑州有个拆二代,家里光拆迁就分了五套房,按说这日子算是过得挺舒坦了,至少衣食无忧,房子不愁住。可人家呢?还在外头风里来雨里去地送外卖。这怎么看呢?

从“反差”上看:

这事儿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种强烈的反差感。咱们普通人辛辛苦苦挣钱买一套房都难,更别说五套了。所以,一听“拆二代”再“送外卖”,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不理解”。这不符合大众的认知逻辑,一个人条件这么好了,为啥还要这么“折腾”?这种反差感本身就自带话题度,很容易让人产生好奇心。

从“动机”上猜:

既然反差大,那背后肯定有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猜测这个拆二代的动机:

对“稳定”的追求,或者说一种安全感: 虽然有五套房,但那毕竟是“资产”,是死钱。而送外卖是“现金流”,是实打实的收入,而且是靠自己双手挣来的。在如今经济形势不确定的大环境下,很多人都追求一种稳定的、能立刻看到回报的收入来源,即使资产丰厚也一样。尤其是在经历了拆迁这种人生重大变故后,有些人反而会更加谨慎,害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所以选择一种自己能掌控的、有持续收入的工作来给自己增加安全感。
一种“自立”或“证明自己”的心理: 即使是拆二代,有时候也可能面临外界的标签化,比如“啃老族”、“靠拆迁的”。他选择送外卖,也许是为了向自己、向家人、甚至向社会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只靠父母或拆迁款生活的人,而是有能力、有价值的。这种证明自己能力的驱动力,有时候比物质需求更强。
生活“乐趣”或“习惯”: 别小看这个。有些人就是享受那种忙碌、充实的感觉,享受在路上奔波的过程,享受与人打交道。送外卖虽然辛苦,但也是一份工作,有它固有的节奏和“成就感”(比如准时送达的订单、好评)。如果他之前有送外卖的经历,或者本身就喜欢这种有目标、有反馈的工作模式,即使家里有钱,也可能愿意继续做。他可能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做事”。
对“未来”的投资或规划: 五套房是固定资产,但如果想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或者有更长远的投资打算,手里需要现金流来运作。送外卖赚取的现金,可以用来做更灵活的投资,比如炒股、投资理财,或者为未来的创业项目做准备。直接卖掉房子来投资,可能就失去了固定资产的保障。
一种“体验生活”的方式: 这点可能有点玄乎,但也不是不可能。有些人可能就是想换个角度看看这个世界,体验一下普通人的生活百态。送外卖能接触到社会各阶层的人,看到很多平时看不到的景象,这本身就是一种“人生阅历”。

从“价值”上看:

他对劳动价值的尊重: 即使家境优渥,他也选择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收入,这本身就是对“劳动创造价值”的一种认可。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把钱和价值画等号,但其实“劳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
他可能不那么“功利”: 如果只盯着钱,那五套房已经足够了。他选择送外卖,可能说明他关注的不是单纯的物质回报,而是过程中的体验、能力的体现,或者一种精神上的满足。

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取决于你站在哪个角度:

普通人的视角: 可能觉得他“想不通”、“折腾”、“浪费时间”,觉得应该好好享受生活,把时间花在提升自己、陪伴家人或者享受生活上。
理解者的视角: 会去想他背后的原因,体谅他可能存在的顾虑、追求或者个人喜好,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选择,无可厚非。
创业者的视角: 可能会觉得他有潜力,有主动性,是那种会把事情做成的人,即使现在送外卖,未来也可能做出一番事业。

总而言之,这事儿没法简单地说好或不好。 拆二代送外卖,首先是一种个人选择。我们可以不理解,但没必要去评判。他有他的逻辑和考量。或许在他看来,这比什么都不做,或者仅仅是守着房子,更能让他感到充实和有意义。而且,从社会层面看,他这样的行为,其实也挺能打破一些“刻板印象”的,让大家知道,有钱不一定就“躺平”,有些人是真的想靠自己活,并且愿意去付出努力。

说到底,每个人对生活的定义和追求都不一样,他有五套房,但他选择送外卖,这是一种个人选择,我们尊重就好。也许在他的人生剧本里,这只是他“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或者是一种别样的“自我实现”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才叫情怀啊

user avatar

实在忍受不了某些“拆二代”装逼,作为业内人士拆穿一下吧。本人娘家和婆家以及所有的亲戚都经历了拆迁,那种“我同事”、“我朋友”(注意没有“我亲戚”)拆迁分了十套房的案例,只存在于八卦中,身边一个也没有,亲朋好友的拆迁户里都没听说过(扎堆没办法),我仔细琢磨了一下,可能就是这一类吹水党把家族、父母家房产都挪自己身上的。

关于拆二代很多房,很多人都是吹牛的,确切说你知道的绝大多数都是在吹。

这一类人把父母家庭财产、甚至整个家族房产都模糊为“我家”,其中把家族模糊为“我家”的最普遍,通常指一个祖辈家庭,爷爷奶奶一家、几个叔伯姑姑老一辈几个家庭,极其子女小一辈所有家庭的总和,这样的“我家”十口人起步算是保守的,20口人也就常规配置吧,这样的家庭分十来套房一点也不奇怪,最后直系平均每家1-2套房,落实到答主的大家庭可能就2-3套房,一套父母住,一套收租,一套自己住(如果二胎,或者回迁房房子面积小还能再多一套)。父母住的自不必说,自己住的那一套可能还在爹妈名下。

其次是已经成家有妻小的男人,有的甚至还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把父母拆迁分的房子模糊为我家的房子(假装其他兄弟不存在),要说二三十岁为人夫、为人父了,自己家是哪儿不知道,自己名下有多少房不清楚?五以内的加减法不会算吗?

单个人分十套房的,相信我,以我国目前的拆迁政策几乎不可能有,不但我没见过,我身边亲戚朋友极其拆二代配偶中没有听说过,就连《法治进行时》调解类节目都没有出现过,常规单人名下三套顶天了,也是在拆一代名下。我遇到过的父母家有九套房的倒是有一例,父母两边分别拆迁分了几套,父亲这边有遗传精神病,照看两个精神病家属代管其住房,加在一起九套,不过都在拆一代手里,二代名下是零。拆二代名下只有一套是常见的状态,零套也有,二套都极少极少,后面会说原因。

遇到拆二代吹水的情况,只需要问一句,请问您个人名下分了几套房?就可以戳破伪装。——这也是咱乎特点,谈拆迁、谈房产必谈父母家,十个答主中有八个都会开篇强调“我家N套房”对自己小家庭,或自己名下有几套闭口不谈,另外俩是编乎咱就不考虑在内了。

那些伪装暴发户的,真的你们累不累啊,全家就那么几口人,爹妈农转居都是按照最低的社保、医疗缴纳的,别人家的父母都有工作能照顾自己,每个月有工资,你爹妈转居以后零收入,只有等到60岁了才能有最低社保的养老保险收入怎么不说一说?爹妈得有一套房收租维持生计吧,虽然说愿意接受回迁房社区里的保洁工作倒是也能挣个菜钱,但那毕竟是拆迁户一代,辛苦了一辈子不可能天天吃小白菜,这一套房收租必不可少吧?亲爹亲妈总不能赶出去、把房子算成你的合适吗? 这就两套房起码与你无关了。不要提爹妈以后死了都是你的,那得同时父母双亡,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没准父母比你还长寿,这么不吉利的事儿咱就不提了好吗,毕竟房产在他们名下,以后他们病了可以卖一套房治病,你要是得绝症了,他们可以再生一个(这就是人生)。

然后要说一说房租问题,拆迁户绝大多数,只要没有糊涂,租金都是落在老一辈手里的,为啥?因为他们前半辈子本身就没赚多少钱,后半辈子又没有工作,社保都是最低只能温饱,就是传说中的“棺材本”了啊,农民即便转了居民身份,对棺材本的重视程度也毋庸置疑。且不说人老了也得享受一下生活,作为拆迁户一代去周边旅旅游、参团新马泰不过分吧,有丧偶续弦的给对方承诺一套房(至少是居住权)不过分吧。

最后回到本题的答案,为啥拆二代要去工作,楼上诸多装逼答主都不会告诉你的是,因为自己三十上下的大男人,还带着老婆孩子,不可能舔着脸问爹妈伸手要房租来补贴家用,而且还是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去要一次。这就是最直接的答案,没有之一。

至于什么工作啦,兴趣啦,那都是一般人都知道的,无须赘述。咱们有人问这个问题,就是想知道为啥坐拥几套房去干活儿,你回答我们就是房多,跟普通人一样所以要干活儿(是不是显得有点马云内味儿?),这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嘛。

还有人问拆迁户为啥嫁娶拆迁户,那就是因为价值观一致罢了,在拆迁户眼里最重要的、最稳妥、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房产,所以彼此能看对眼特别容易,更何况拆迁户们还扎堆,相亲成功率不要太高导致普遍早婚。问题是,咱们拆二代展示自己的朴素价值观可以,能不去踩一踩外地优秀女青年吗(毕竟不优秀的你们也看不上),你们吹牛我不拦着,咱们能稍微要点脸吗。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