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疫情期间基层无休止加班如何得到解决?

回答
疫情期间,基层工作人员的无休止加班成了一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很多人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但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不仅掏空了他们的身体,也磨损了他们的精神。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合力。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基层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它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在突发事件面前。疫情的出现,更是将这种“随叫随到”的模式推向了极致。然而,“无休止”这个词,恰恰点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它意味着工作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合理的工作负荷,而且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分担机制。

要打破这个僵局,精准的压实责任和优化流程是关键的第一步。过去一段时间,很多基层单位面临着“多头管理”、“层层加码”的现象。一项工作可能需要经过好几个部门的审批、对接,再到基层执行,中间环节的冗余导致了效率低下,最终把压力都转移到了最前线的基层人员身上。因此,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一次彻底的“减负”行动。政府部门要审视现有的管理体制,精简不必要的审批流程,明确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心态,更要防止“谁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混乱局面。把责任压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个人,但同时也要配套相应的资源和授权,让他们能够高效地完成工作,而不是仅仅承担压力。

其次,科学的资源配置和人力支持是解决加班问题的根本出路。很多时候,基层之所以需要加班,是因为人手不足以应对庞大的工作量。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新增的防疫任务、日常的民生保障、社区管理等等,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如果现有的编制无法满足需求,就应该考虑增设临时性岗位,或者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到一些基础性的、事务性的工作中来。比如,在一些社区,可以聘请兼职的网格员,协助进行信息采集、体温检测、物资配送等工作,从而减轻基层公务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压力。同时,也要关注基层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专业技能,让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时间。

再者,建立健全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是对基层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与关怀。长时间的加班,如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理解,很容易让人感到沮丧和失落。我们需要建立更公平、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机制,对那些加班加点的同志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奖励。这可能包括:提高加班补贴的标准,确保与实际付出相匹配;设置更多晋升机会,让辛苦工作的员工看到发展前景;以及更重要的,营造一种尊重和理解基层工作的社会氛围。宣传部门应该多宣传基层工作者的感人事迹,让社会各界都看到他们的不易,理解他们的付出。同时,也要加强对基层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怀,提供心理咨询和疏导服务,帮助他们缓解工作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最后,利用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是缓解基层压力的重要途径。在信息化时代,很多工作都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优化和简化。例如,开发更智能化的数据统计和上报系统,减少人工录入和汇总的时间;利用大数据分析,更精准地掌握社区情况,提高管理效率;通过线上平台,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减少不必要的线下跑腿。鼓励基层单位积极探索和应用新技术,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工作效能,从而从根本上减少不必要的加班。

总而言之,解决疫情期间基层无休止加班的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基层工作人员本身以及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共同努力。它不是一句简单的“要减轻基层负担”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合理的资源配置、有力的激励保障和先进的技术应用,才能真正让基层工作人员从无休止的加班中解脱出来,让他们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也更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不是很清楚怎么解决,

但我知道疫情期间大家加班都在干什么。

加班第一任务:开会

我们这里是北方小县城,本人体制内工作。

去年年底以来,由于疫情反弹,会议的数量和时间明显增加。

上级明确要求,各市要两天开一次调度会,各县要一天开一次调度会。调度会全部是在晚上。

这个其实很能理解。

疫情毕竟不是日常工作状态。

疫情期间,所有的物资调动、人员配比、工作重心都临时变更。好多单位的工作任务变成了保障和配合,而且一些是全新工作。

所以,多开会进行调度很好理解。

但是,每次调度会都要求所有单位全部参加的操作就非常领人迷惑。

有时候,开会明明是调度物资储备的工作,可是公安、教育、文化、乡镇几十个单位的领导必须参加会议。三个小时的会议开下来,大部分人发现这次会议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

还有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是个好东西,可以叫参会的人少跑路,节约时间。

可是,现在视频会议系统明显加重了基层负担。

以前没有视频会议的时候,每项工作,每一级的领导开两次,一次是到上级领会精神,另一次是给下级传达精神。

现在视频会议系统发达了。省里的会,要一级一级开到乡镇。省里的会开完,市里接着开,市里开完县里接着开。

最基层那些干活的小领导,就一项工作需要对着电视机,把同样的内容听四五遍。

最恶心的是,省里会议卡着下午六点开完,市里加一小时,县里加半小时,到乡镇和基层单位的时候,开完会就八点多了。

而且,这些任务往往要求第二天上班就报结果。没办法,只能半夜工作,被基层干部群众骂娘。

你说这个事情怨领导吧,也不怨。

他们也很辛苦,我们眼着那些书记县长副县长们,天天带着队一个村一个村的检查,一个卡口一个卡口地督导,好多时候,我们很明白地知道他们是吃不上晚饭的。

可是问题到底在哪里呢?

加班第二任务:排查

不得不说,加强疫情防控,人员排查必不可少。这也是基层工作人员巨大的工作量之一。

排查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无比复杂。

对于农村人口不多 村庄来讲,排查工作不难,村里几个人,谁在哪里打工,谁是几号回来,村干部基本上心里有数。

但对于县城各社区的基层干部来讲,就变得无比复杂。

一个社区动辄几千人口。区区几个村干部根本跑不过来。

最省事的办法是电话排查,挨家挨户打电话。可是,那些大半夜下发的排查任务,电话打过去,很多居民是破口大骂。还有一些真正从外地回来的,电话里不讲实话,社区干部又做不到上门确认,排查工作流于形势。

这样排查的结果就是,排查的结果与上级部门的预期永远不符。上级部门要求再次排查。如此不断反复,引起部分基层群众极大反感。

还有一类排查更为令人迷惑。

有一段时间,我们市里拿到了健康码的赋码权,对于一些重点人群不按时做核酸的人,要进行赋黄码。核酸阴性以后再转绿码。

照理说这是一条好办法。可到了基层就很迷惑。

市里赋了黄码以后,不下发名单。而是要求各单位各村各社区自己进行排查,找到那些黄码的人去做核酸。

我至今理解不了这个逻辑。

加班第三任务:报表

以上讲的实际排查,但是排查后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通过表格形式上报核查结果。

而且时间要求非常短,当然,这与疫情防控要求是相匹配的。

但是,基层人员短缺的情况下,就需要每个社区每个单位确定一名工作人员专门报表,并进行零报告。

刚开始,通过微信工作群报告,本来也挺好的。

但是后来,发现大家排查结果中包含大量的居民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门牌号码,工作单位,行程轨迹等。

于是群里开始只报数字,详细情况纸质报表。

于是,只见一个个报表的人开始一趟趟来回跑路。

县外其它地方每发现一个病例,就发起一个排查项目,开始一轮报表。

今年春天,各地疫情全面开花,每天都有新地方加入疫区大军,

排查任务和报表任务就一茬一茬下达,大家就一趟一趟地跑。

加班第四任务:站岗

疫情防控,压力最大的除了卫健部门,就是社区。

特别是我们这里,要求所有的小区和聚居点,必须设立卡点,对所有人员测温验码登记。

社区人员明显不够。

这种情况下,各单位开始抽人上岗。

象我们这种小单位,一共十几个人,共抽调五个人长期在社区值班查码。

但是,单位的编制和人员,并没有什么冗余,工作压在剩下的人身上,加班就成为常态。

好在大家理解疫情需要,还没有太多怨言。

=======================

疫情之下,每一个人都不轻松。

面对全新的工作形态,总需要一个心理适应期和工作机制调整期。

我们只能是干好手边的事情,

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吧。

毕竟比起那些在外奔波打工糊口的人,

我们还有正常的工资可以拿。

user avatar

大多是形式主义工作,卡点测温到底有多大意义?拿个到室外就没反应的手枪测温仪到底是给谁看的,大家心里都知道。还有无疫小区创建,一个小区一套资料,一万人的社区常住人员信息五六个档案盒都装不下,浪费大量A4纸。还有党员联户,又是厚厚一摞。资料整理压力山大。既要硬件又要软件。疫情防控是一项大的没完没了的创建活动。基层累死是必然。一定要心态放平,天天打仗冲锋没人受得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疫情期间,基层工作人员的无休止加班成了一个普遍而棘手的问题。很多人在岗位上默默付出,但日复一日的超负荷工作,不仅掏空了他们的身体,也磨损了他们的精神。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形成合力。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基层的工作性质本身就决定了它可能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
  • 回答
    理解你的感受。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些事件,确实让很多人重新审视了美国的社会、政治和价值观,也可能因此对过去一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产品产生不同的看法,比如漫威电影。你提到感觉漫威电影“政治宣传味道太浓,有点反感”,这是一个非常个人化也越来越普遍的观察。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你可以如何应对:.............
  • 回答
    关于疫情期间美国有多少人因为医院资源爆满而耽误治疗死亡的具体数字,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难以精确统计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官方的、被广泛接受的精确数字。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为何难以精确统计:1. “资源爆满”的定义模糊: 什么是“资源爆满”?是ICU床位不足?是呼吸机不够用?是医护人员不堪.............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学习成为常态,如何合理安排学习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高效地度过这个特殊的学习阶段:一、 建立规律的学习生活 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表: 即使在家,也要尽量模仿学校的作息时间。例如,固定起床时间、早餐时间、午餐时间、晚餐时间以及睡眠时间。将学习时间段也固定下来,避免.............
  • 回答
    疫情期间,我们确实看到了不同国家在应对策略和民众配合度上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外国人“不那么听话”,其实背后涉及很多深层的原因,远不止是简单的“听话”与否。这跟文化、历史、政治体制、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观念,甚至是对政府的信任度都有很大关系。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国在应对大规模公共卫生事件方面有着独特的.............
  • 回答
    疫情期间台湾确实出现了明显的离境人潮,而台学者关于“赴大陆打疫苗人数或不亚于赴美”的说法,如果属实,可能会在多个层面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不仅关乎个人的健康与安全,也牵动着两岸关系、台湾的公共卫生体系乃至经济发展。首先,从个人层面来看,选择赴大陆接种疫苗的台湾民众,其考量无疑是多方面的。 疫苗选择与.............
  • 回答
    疫情期间,你我都有可能遇到这样一个糟心事:明明按时交了房租,却因为封控、隔离或者其他防控措施,房子成了“摆设”,自己根本无法入住。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生活被彻底打乱的困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别急,一步步来捋一捋,希望能给你提供一些实用的思路。首先,弄清楚你到底处于什么情况,这.............
  • 回答
    疫情期间在家陪孩子上网课,这体验,怎么说呢,简直就是一场拉锯战,一场关于意志力、耐心和信息洪流的无声较量。首先,得说说那“陪伴”二字。刚开始的时候,新鲜劲儿还在,觉得在家能和孩子一起学习,挺好的,还能监督监督。结果呢?你想想,一个成天对着电脑屏幕的孩子,注意力就像被橡皮筋抻得越来越细。你坐在旁边,那.............
  • 回答
    疫情期间孝感蔬菜高价问题,是一个在早期防疫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痛点,也牵动了无数家庭的心。孝感作为湖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在疫情爆发初期,也经历了类似的困境。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这个问题以及当时可能的解决过程和各方付出的努力。问题的出现:为什么会出现高价菜?疫情期间,孝感乃至全国很多地区都出现了蔬菜价格.............
  • 回答
    疫情期间,我身边也发生了一些特别提气又暖心的事儿,很多小人物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出力,真叫人拍案叫绝。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小区里一位开了家小小的裁缝铺的老阿姨。大家都知道,疫情初期,口罩那叫一个供不应求,一盒难求。我们小区很多老人腿脚不方便出门,又特别担心感染。这位王阿姨,平时就是个话不多但手特别巧的.............
  • 回答
    疫情对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失业问题,让许多家庭承受了巨大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普通老百姓确实需要更智慧、更稳健地规划接下来的生活。这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首先,心态调整是关键的第一步。失业无疑是件让人沮丧的事情,但过度的焦虑只会让我们更难找到出路。我个人.............
  • 回答
    疫情这只“黑天鹅”扇动翅膀,着实给我们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也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与此同时,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新的机遇,特别是对于拥有创新思维和充沛精力的大学生群体来说,这反而是一个重新审视市场、寻找蓝海的绝佳时机。那么,在疫情期间以及之后,哪些行业更适合大学生创业呢?咱们就来好好掰.............
  • 回答
    在疫情期间,“悄悄发财”这个词语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经济不景气或普遍面临困难的环境下,反而因为疫情催生的新需求或市场变化而获得了显著经济增长的群体或行业。这并非说他们使用了不当手段,而是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产品或服务恰好迎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需求。以下是一些在疫情期间可能“悄悄发财”的群体和行业,.............
  • 回答
    疫情期间,经济条件不好的家庭生存下去确实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他们度过难关:一、 紧急应对:开源节流,保障基本生活 最大限度地削减非必要开支: 餐饮: 严格控制外出就餐,以在家烹饪为主。购买当季、打折的食材,减少浪费。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烹饪技巧,利用有限.............
  • 回答
    疫情期间,出国的人数肯定会受到很大影响,但要说完全没人出国,那是不可能的。毕竟,总有一些特殊原因,会促使人们踏出国门。首先,我们得承认,疫情确实给国际出行设下了不少障碍。各国为了防控病毒传播,纷纷采取了入境限制、隔离政策、甚至直接关闭边境。这使得原本说走就走的旅行变得异常困难,需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最.............
  • 回答
    疫情刚开始那会儿,我家那只叫“大黄”的中华田园犬,简直就是我生活中的定海神针,也是我居家办公的最大“干扰源”。刚开始我还挺乐呵,觉得有它陪着,日子不至于太无聊。结果, confinement 模式一旦开启,大黄就像是被按下了加速键,从一只快乐的狗子,迅速变成了一个……嗯,有点焦躁的“居家战狼”。首先.............
  • 回答
    新冠疫情的爆发,对全球政治格局和社会秩序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国如何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大的话语权,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国家利益,也涉及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的重塑。要详细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首先, 透明与负责任的信息公开是基础。 疫情初期,信息的不.............
  • 回答
    疫情期间?说实话,要说一张“最难忘”的照片,还真有点难选,因为那些日子里,每一次按下快门,都像是在记录一种特殊的、前所未有的状态。不过,如果非要挑一张,我脑子里立刻浮现出来的是那张我和我妈在阳台上,隔着玻璃的合影。那大概是封城刚开始没多久,整个城市都好像按下了暂停键。每天的消息都是疫情的数字,出门的.............
  • 回答
    疫情期间,我家那只猫咪,大名叫“招财”,小名“财神爷”,简直就是我对抗无聊的头号功臣。说实话,一开始封控在家,那滋味可真不好受。窗外世界好像按了暂停键,日子过得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手机,刷刷新闻,但没过多久,信息流就开始变得重复,甚至让人心烦。那种“今天要做什么”的茫然感,像潮.............
  • 回答
    疫情期间给女朋友准备情人节礼物,这事儿可得好好琢磨琢磨,毕竟不能像往年那样想去哪儿逛就去哪儿逛了。不过呢,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机会,让她感受到你的用心,你的“独家定制”。首要原则:安全、心意、惊喜。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毕竟疫情还没过去。所有礼物和赠送方式都要考虑到这一点。然后是心意,这才是关键。礼物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