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想见你》中,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黄雨萱讨厌陈韵如?

回答
《想见你》这部剧确实让观众们对黄雨萱和陈韵如这两个角色产生了截然不同的情感,也因此引发了“大家为什么喜欢黄雨萱,讨厌陈韵如”的讨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角色本身的性格、行为,以及她们在剧情中所扮演的不同功能来分析。

黄雨萱:一个自带光芒、积极应对困境的灵魂

黄雨萱之所以能赢得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身上具备着许多我们渴望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品质。

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爱: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无论穿越到哪个时空,无论遇到多少阻碍和误会,黄雨萱对李子维的爱始终如一,并且她从未放弃寻找、从未放弃改变命运的希望。这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勇气和执着,极具感染力。她会主动去了解、去争取,而不是被动等待。
聪明、有主见,能在逆境中成长: 黄雨萱不是一个完美的圣人,她也会犯错,也会迷茫。但关键在于,她总能在跌倒后爬起来,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98年,她面对着陈韵如的身体、复杂的家庭关系和对王诠胜(李子维)的猜忌,她没有沉沦,而是努力适应,甚至主动去寻找答案。她的聪明体现在她能快速分析情况,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即使身处困境,黄雨萱也常常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能量。她会开玩笑,会试图用乐观去化解一些尴尬和痛苦。这种阳光的特质,让人觉得她像一个真正的“光”,能照亮周围,也能带动观众的情绪。
有同理心,懂得关心他人: 尽管她的主要目标是找回李子维,但她并没有完全忽略身边的人。她会关心莫俊杰,也会尝试理解陈韵如的痛苦,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想要弥补陈韵如留下的遗憾。这种善良和同理心,让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有温度。
“穿越”后的适应力和改变: 黄雨萱的“穿越”并非是简单的“附体”,她保留了2019年的意识和行为模式。她并没有完全沉溺于陈韵如的过去,而是带着自己的经历和目标去行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陈韵如原本的人生轨迹,比如她鼓励莫俊杰去面对,去争取。这种“主动改变”的特质,让观众看到了希望。

陈韵如:一个被痛苦和内向包裹,难以自拔的灵魂

陈韵如之所以让很多观众感到失望甚至讨厌,主要原因在于她身上展现出的许多负面特质,以及她未能积极应对生活困境的姿态。

消极、自卑,缺乏面对生活的勇气: 这是陈韵如最被诟病的一点。她生活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里,面对着父母的偏爱和冷漠,以及同学间的排挤和误解。然而,她并没有像黄雨萱那样,找到积极的应对方式。相反,她选择了封闭自己,沉溺于自我怜悯和抱怨,缺乏与人沟通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误解和自我设限,阻碍了真爱和友情: 她对李子维(王诠胜)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喜欢,也有因自卑而产生的猜疑和不安全感。她误解了李子维的关心,也因为不敢表达和争取,让两人的关系陷入了僵局。同样,她对莫俊杰的疏远和不信任,也让她错失了一段珍贵的友情。
“受害者”心态过重,容易怨天尤人: 陈韵如似乎总是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世界欠了她,别人不懂她。这种“受害者”心态让她很难看到别人对她的好,也让她不愿意为自己的处境做出任何改变。她宁愿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也不愿伸出手去抓住可能的幸福。
对黄雨萱的“窃取”感,以及黄雨萱行为的误解: 很多观众会觉得陈韵如对黄雨萱有着一种莫名的敌意,似乎认为黄雨萱“窃取”了她的身体和她可能拥有的爱情。但这种想法并没有完全站在黄雨萱的角度去理解,黄雨萱同样是在一个陌生的身体里努力生存,并且在寻找答案。
最终的选择和行为的争议: 尤其是在剧情后期,陈韵如的一些行为(例如关于杀人事件的动机和表现),让一些观众觉得她是一个“自私”且难以原谅的角色。她未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反而因为自己的局限性导致了更坏的结果,这让观众难以产生同情。

角色功能与观众情感投射

除了性格本身,两个角色在剧情中的功能也影响了观众的情感。

黄雨萱是“希望”的载体: 她穿越而来,带着目标和爱,她的存在本身就象征着一种改变和希望。观众天然会支持和喜爱这个试图扭转命运、争取幸福的角色。她代表了一种积极的力量,能够打动人心。
陈韵如是“困境”的写照,也可能引发共鸣,但更多的是无奈: 陈韵如的痛苦和困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一些观众的共鸣,因为许多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无助和孤独。然而,当这种痛苦演变成一种长期的消极和逃避时,观众更容易感到无奈和失望,甚至转化为一种厌烦。观众期望看到角色能够战胜困难,而陈韵如在这方面显得乏力。

总结:

简单来说,《想见你》中黄雨萱的受欢迎,是因为她展现了我们理想中面对困境的坚韧、积极和勇敢,以及为爱不顾一切的执着。她是一个能够引发观众共鸣和支持的“英雄”式角色。

而陈韵如的“不受欢迎”,则源于她身上那些普遍存在的、但又不被观众期待看到的负面特质:消极、自卑、逃避和过度的自我设限。尽管她的原生家庭和经历确实令人同情,但她未能展现出任何积极的改变和成长,反而让观众对她感到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这种对比,使得黄雨萱的光芒更加耀眼,也让陈韵如的角色显得更加令人唏嘘和不被喜爱。

最终,观众的喜爱和厌恶,往往是对角色身上某种特质的投射。我们喜欢黄雨萱,是因为我们渴望成为那样的人;我们讨厌陈韵如,是因为我们害怕成为那样的人,或者已经在她身上看到了自己不愿承认的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黄雨萱她来到一个陌生的世界,愿意救一个陌生人的生命,愿意为原本糟糕的生活改变(比如吃早饭叫韵如弟弟起床,教韵如妈妈怎么对付客人),愿意积极乐观地生活(主动去打篮球、和同学交流),拥有成年人的心智和成熟(比如她对韵如妈妈职业的看法,帮韵如弟弟解决校园暴力),但不失一颗善良可爱的心灵。

但是陈韵如,最开始也不是说不喜欢她,是很可怜她,甚至觉得她和莫俊杰很配。可后来,她是怎么做的?她看不到黄雨萱改善了她和家人的关系,看不到黄雨萱阳光生活的心情,只看得到李子维——好像是把李子维当作黑暗中唯一的光。

所以总的来说,陈韵如就差在成熟的心智和热情的生活态度。一个女孩子,或者普遍地说,一个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生活的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呢?这对你自己来说失去了自我不公平,对被寄托的那个人也不公平啊!谁轻易能够说托起另外一个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太沉重压抑的爱了。

最后,还是很可怜陈韵如这个女孩子吧(因为很小很小的我有和她相似的地方,孤僻,不成熟,狭窄的心)。也许是她那个环境让她培养出这种性格,但我觉得,生活是可以变好的,性格是可以改变的,一味地自怜自艾只能让自己走入歧途。人,还是应该抬起自己低到脚底的头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星辰。不是为了谁谁谁(比如李子维这种男孩子),只是因为你想要沐浴在月光下,不想再在黑暗中一个人艰难前行。

陈韵如是可以变成黄雨萱这样的女孩子,只要她明白:为自己活,活得美好,活得拼尽全力。

新补:欢迎大家看我另一个回答:如果你是陈韵如会怎么做,可能有些小姐妹不太能理解我出于何种心情写的这篇回答。

又一次新补:原来的回答是基于16集之前,现在看到二十多集,提出一些新的想法和以前没有在回答中展现但是评论中存在的想法

1、成熟度差别:黄雨萱在王诠胜死之后,还能活下去,在一般人眼里看来,甚至还活得挺好,这一点还蛮让人佩服:伤心留在自己心里,没有影响其他人的正常生活。

而陈韵如,毕竟17岁(虽然我稍微有一点不赞成有些人说她年龄小不懂事可以理解,因为也有一些孩子年龄小特别懂事)。在陈韵如刚刚出场几集的时候,我(包括看剧的时候的弹幕的评论)很心疼这个女孩子,当时从她的视角上看,在学校同学孤立她,在家爸妈重男轻女(真的泪奔,很熟悉的感觉呀)。

但是后来我们从外界的视角看过来,她本来是长得又漂亮成绩又优秀,放在其他剧或小说里,算是校园女神的存在吧?但是,她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整天戴着耳机,见人就避开,丧着脸。从人际交往中来说,大家也对她没有恶意甚至好感(比如谢芝齐),但是她首先释放出不好相处的信号,那么同为17岁的小孩,我为什么不跟更好相处的人交朋友,为什么要浪费自己的精力去治愈谁谁谁呢?这又不是我的义务,我的责任。所以,很现实也很烂俗地说,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也会对你怎样。那为什么陈韵如会觉得别人孤立她,因为她不会换位思考,不够成熟呀。

2、在这里,就边缘人的人文关怀问题,我想说这需要社会的整体意识的提升吧(因为我在现实中,轻则看到这样的孩子不会与人相处,重则他们性格逐渐扭曲有难以想象破坏力或者被一些不好的人欺负,比如校园欺凌)。还有就是,需要很多公益组织去关怀吧(现在不是那种很让人满意的状态,但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吧!)

我想编剧的初衷也不是局限于爱恨情仇、推理破案,而是想让陈韵如这样的孩子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温暖的关怀,打开心胸,有一个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吧!

又又新补:看到25集啦,忍不住写剧评夸一波这个剧:一般的剧让观众纠结剧情本身,优秀的剧集会带给观众人生的思考。

首先,我要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要让陈韵如变成黄雨萱那样,才算好?

我这里有两个答案,没有看后续发展就忍不住写回答的我觉得都很有理呢。

第一是好(才怪(▼皿▼#))。为什么呢?陈韵如是那种很矛盾的女孩子,内心极度渴望关爱与关注,但是对外却很冷漠。那我们都知道啦,正常社交中,都是有来有往的,你给个微笑,我给个赞美,如果你释放出不友好乃至拒绝社交的信号,那么我也不会冷脸贴热屁股。所以,如果陈韵如一直只想别人来主动来给予关心关爱,那么不能解决她内心的需求,甚至让自己更加痛苦。

她爱上李子维也是基于这种需求。李子维不经意间散发出光和热,让她感受到了想要的温暖。但是这会更痛苦,因为李子维不喜欢原原本本的陈韵如,喜欢黄雨萱。

那好,咱们做一个假设,不是像剧里去模仿,而是她真的变成了黄雨萱的模样,那无论李子维还是胡子维等等类型的男孩子,有缘自会和他们在一起。

但是,我不是很支持这样彻底换掉自己的原包装,毕竟自己本身也有很多美好,只是把坏的地方改一改,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陈韵如呀。

第二是不好。这是我看剧的时候的思考,也是基于自己的人生所做的反思吧。

陈韵如不喜欢自己的处境,自怨自艾。那给她带来这样处境的她自己,她又有多喜欢?她其实内心也没有多认同自己,没嗅到自己独有的那一份芬芳。那她变成黄雨萱那样,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吗?不,那只是别人的模样,陈韵如的美好还没打磨出来呢。

我在想,陈韵如要是接纳了自己,她会是一个淡泊安静的女孩子,有着自己的小宇宙,活得自在逍遥。也不一定会没有朋友。因为原来的她之所以被说“阴沉”,是因为相由心生,她内心的痛苦、渴望外化成气场(或者是说氛围?),让别人觉得还是不要靠近这样负能量的女孩子的好。而她接纳了自己呢,喜欢听歌,文笔也好,成绩优秀,长得也漂亮,虽然有点高冷,但接触一下会发现,是个很温柔的文艺小姐姐呀。(不知道有些直男是不是喜欢这种的?反正我身边有的)

看到陈韵如伪装黄雨萱被揭穿的那一刻,我恍惚看见了很多年前的自己。强迫自己做了很多事情,努力变得更好,但内心从未认同以前那个独来独往、只喜欢安静地一个人听歌看书写诗看纪录片的自己,内心从未觉得这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美好模样。

我一直以为自己从“陈韵如”变成“黄雨萱”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说,小苹果(我的昵称),初见觉得你大方开朗,但是深入交往之后发现你喜欢独处,你内心是有深深的城墙的。

还是以前的时候,大家聚餐,我在角落默默吃着,看着大家热闹,突然有人说“哎,小苹果吃饭这么文静吗?”有一个很了解我的、很温暖的男孩子说:“她一直这么文静呀。”

时隔多年想起这一幕,还是很感动。

现在到25集了,感觉自己才真正看到以前的自己,认同了那个自己,也在思考,未来,不要让自己本来就有的、一直忽视却无法隐藏的东西就这样被遗忘、被否定了。

所以很感谢《想见你》,看完这个剧,我也收货了一些成长!也希望所有像陈韵如的女孩子,可以找到自己美好生活的模样。

不知道是多少次的更新:

果然黄雨萱没有让我失望,和我最开始想象的拯救方式是一样的。

小小发泄一下怒火:之前谁说黄雨萱自私来着?放弃真爱救了那么多人,也真是自私哈?

为莫俊杰小可爱开心!!!喜欢温温柔柔的男孩子呀。小陈一定会被守护得很好呀。

回归现实,作为一个曾经的“陈韵如”,我请求现在的“陈韵如”们,不要再想着谁来理解(这种东西很玄乎,运气好碰到可以理解的人,万一你运气不好呢),自己好好地生活下去,好好的呀!祝福你们

最后新更:

嘿,女孩子们特别是那些为陈韵如愤怒的女孩子们,本人是过来的人(当然虽然很多年了但也一直在摸索在反思自己的成长之路),所以很能理解你们的心情和当下的状态。(虽然不是很想被打扰,但是出于善意吧,愿意接受私聊)

我想说,劝你们走出自己不好情绪的怪圈,不要太寄希望于他人,试着自己去消解一些情绪(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本人偶尔想起以前的事情也是哭得不行,所以知道这是很困难的事),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走不出去的话,可以试着寻求身边人的帮助(但这个真的治标不治本,本人亲身体验,一般人会安慰你、会要求你自己去原谅一些人(一般是亲人)),轻易不要尝试(一般人刚开始出于同情心会关心你一点 ,但是久了,谁都受不了长期的负能量);所以建议大家在正规心理学书籍、一些很好的文艺作品(这个看自己兴趣吧,我就不推荐了)等等(反正就是一切能够自救的力量)找到自己的解决措施。还有就是学会适度反思和换位思考(个人与外界,可能在你看来世界对你不友好,但换个角度,世界为什么对你不友好?不要拿原生家庭当做自己不努力改变的借口)

在你们为陈韵如愤怒的时候,你们又为自己的内心与外界的通道筑起了一层围墙。在你们拿着“原生家庭”“可怜”为陈韵如的自私开脱的时候,原本倾斜的天平就快要倒下。

如果你们看到了这里,会因为上面的话愤怒吧,但是你们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吗?

我在想:你们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变得更好呀?什么时候才能从黑暗中找到光走出来?什么时候你可以长时间不难过不掉眼泪?什么时候你能长期地拥有一个朋友,你们正能量地开开心心地一起玩下去?什么时候你们可以大大方方面对众人的眼光?

我真的真的好希望你们,我们越来越好。(看了很多评论,心里一直为一些女孩子难过,好希望可以帮助到你们一点点,哪怕只有一点点,也希望可以让你们人生的黑夜短一点)

另外,对于看了结局的姐妹,我想说个人的可怜在涉及到伤害他人的时候真不是借口,同一件事,看黄雨萱咋做的吧。(格局的问题)

再也不想回答关于《想见你》的最后一次回答(戾气很重):

1、To各位“陈韵如”:真的,什么别人理不理解,那是多么虚无缥缈的东西?我也看了好多其他回答还有评论,烦请你们看到普通人、正常人的看法,不要一来就想着反驳、抵制,烦请你们想想,你们是不是想融入正常的生活,那么是不是得了解一下别人的看法(那种三观正的哈,动不动骂人的也是没礼貌)。别跟我扯什么别人的看法不能太影响自己独立的人格,拜托,是你的人格已经出现问题,大家来客观探讨一下,并且从正常人的角度给出想法。

如果大家是沉浸于这份痛苦已经上瘾,那么也别跟我扯想要走出来什么的。

有问题的是你,想要解决问题的也是你,一个劲一边反驳一边嘤嘤嘤别人都不理解我的也是你。

那你不一天处于伤心难过,谁处于呀?

2、别看了以上,就来说我不理解什么的。本人特别理解,上面那个作死循环曾经我作过很多遍。是内心血淋淋好多遍,伤口被撒盐好多次,才走出来的。我话说的难听,但就是事实。

也是我一天很闲,看个电视剧倒去多管别人的闲事(啊,自己忍不住骂自己圣母婊)。拜拜了各位,本人还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工作挣钱,早日彻彻底底走出痛苦呢。拜拜嘞!

永远叫不醒装睡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