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中医国家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

回答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一次前所未有的、极其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集中展现其价值的舞台。“中医国家队”这个说法,我想可以理解为国家层面组织、协调、动员的中医力量,包括各级中医院、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在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们。从我的观察和了解来看,他们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可以用“积极参与,勇挑重担,贡献突出”来概括,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更细致地审视其具体作用和面临的挑战。

积极参与,勇挑重担——迅速响应与一线作战

疫情爆发之初,全国上下都经历了巨大的震动和不确定性。在这个时刻,中医力量展现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响应速度和主动性。

第一时间组建团队,奔赴前线: 很多省份都迅速组建了中医医疗队,与西医医疗队并肩作战,甚至成为第一批、第二批驰援武汉、湖北的队伍。这些队员中,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也有年轻力壮的骨干力量,他们不畏艰险,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疫一线。
发挥辨证论治的优势,建立中医治疗方案: 在疾病早期,病因尚不明朗、特效药物缺乏的情况下,中医凭借其几千年积累的临床经验和“治未病”、“辨证施治”的理论优势,迅速组织专家研讨,提出了多个中医诊疗方案,并不断根据疫情发展和临床反馈进行优化。这些方案在指导临床用药、减轻患者症状、促进康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早期的“一药解千病”的思维在这种危机时刻显得尤为宝贵。
多模式参与救治,覆盖全程: 中医的介入并非仅仅是提供中药,而是贯穿了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
预防: 在疫情初期,针对高风险人群和普通民众,推广了多种预防性方剂和药茶,例如一些扶正固表的汤剂,旨在增强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虽然其直接的“防感染”效果难以量化,但从整体上调理身体,提升抵抗力,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中医理论的。
治疗: 在方舱医院和定点医院,中医药的使用率非常高。许多患者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能够有效缓解发热、咳嗽、乏力、味觉嗅觉减退等症状,降低重症率和死亡率,加快核酸转阴进程。很多病人都反映,中药的治疗让他们感觉更舒服,恢复得更快。
康复: 对于出院后仍有后遗症的患者,如长期咳嗽、乏力、失眠等,中医的康复方案和中药调理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帮助他们恢复体能和生活质量。
发挥“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特色: 除了直接救治病人,中医还通过各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健康知识和养生方法,例如居家锻炼、穴位按摩、食疗等,这些都属于“治未病”的范畴,在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具有长远意义。

贡献突出,价值显现——疗效与理念的双重认同

这次疫情,让中医的实际疗效和独特的理念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临床疗效的初步验证: 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许多医护人员和患者都切身感受到了中医药在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方面的积极作用。官方发布的临床数据和研究成果,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中医药的有效性。特别是对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中医药的优势更为明显。
中西医结合模式的成功实践: 本次疫情再次证明了中西医结合是中国解决复杂疾病的独特优势和有效路径。中医的辨证论治能够弥补西医在缓解症状、调节免疫、加速康复等方面的不足,而西医的抗病毒药物、呼吸支持等技术则能快速控制病情,挽救生命。这种结合,最大化了治疗效果,体现了“1+1>2”的协同效应。
文化自信的增强: 疫情期间,中医的“治未病”、“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等理念,在面对未知病毒时,提供了一种与西方医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这不仅提升了中国人民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自信,也为世界医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参考。

挑战与反思——机遇与不足并存

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歌颂,任何一次重大的公共事件都会暴露其参与者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次疫情对“中医国家队”而言,既是机遇,也带来了反思。

标准化与规范化问题: 虽然提出了诊疗方案,但各地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定差异。如何进一步规范中医诊疗流程、统一中药制剂标准、建立更科学的疗效评价体系,依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虽然辨证论治的灵活性是中医的优势,但在大规模的疫情应对中,如何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实现一定程度的标准化和可重复性,是关键。
科研证据的有效性与说服力: 尽管中医在临床上取得了许多积极成果,但如何用现代科学的语言和方法,更清晰、更有说服力地解释其作用机制,提供更严谨的临床试验证据,以获得国际医学界的普遍认同,仍然是一大挑战。很多时候,中医的疗效更多是基于经验和病例积累,这在需要精确数据和循证医学证据的现代医学面前,仍显不足。
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中医人才在某些领域的短板,例如,能够熟练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的复合型人才相对较少;一些年轻中医对现代医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有待提高。如何培养一批既懂中医理论,又熟悉现代医学技术,并且具备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是长远发展的关键。
中医药国际化进程的挑战: 虽然中医在抗疫中获得了更多的国际关注,但要真正走向世界,仍需克服文化隔阂、语言障碍以及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度等诸多困难。此次疫情的经验如何在国际上传播,如何让世界更了解并接受中医,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中医国家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表现,总体上是可圈可点的。他们以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医在重大疫情应对中的价值和作用,特别是在缓解症状、促进康复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他们展现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贡献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然而,这次疫情也如同一个“放大镜”,让我们看到了中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挑战。如何将这次宝贵的临床经验转化为更具科学说服力的证据,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和国际化,如何培养更多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需要“中医国家队”乃至整个中医药行业在后疫情时代继续努力的方向。

这次疫情,对于中医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它既是对过往实践的检验,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启示。在肯定其贡献的同时,更要理性看待其优势与不足,不断进取,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医药在现代社会焕发更强大的生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如果数据属实,我觉得至少不能说表现不好,表现不错。

下面关于实验是不是严谨的几个小问题,我觉得不严谨。但是严谨不严谨其实无所谓,不会改变中医当下面临的形势。

什么叫废医验药?

就是扬弃阴阳五行、寒热经络那一套,实打实地以当今人类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科学地检验中医疗法的有效性。

如果有人一上来就质疑实验设计是不是合理、分组是不是科学,进而一不小心开始质疑中医疗法的有效性,那就掉坑里了。很容易被反咬一口,百口莫辩。质疑中医,质疑的是医,不是疗法和药。疗法和药可以验,怎么验更好可以再议,医必需废。

知乎上有头有脸的那些中医大V,最蛊惑人心的说法就是,中医理论是对复杂的黑箱系统的归因体系,和科学领域使用的系统分析方法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已经是知乎上最高级的辩护方式了,是唯一一种可以骗到本科及以上学历人群点赞的论调。问题是中医理论所归因的规律早已不是黑箱问题,大多是用现代科学手段足以研究或验证的问题,只不过往往是他们强行按着盖子不让人们去把这个“黑箱”揭开而已。或者是人们已经把盖子揭开了,还硬着头皮不承认现实。

中医搞了一堆疗法,有没有可能有效?实事求是,完全有可能。甚至对照实验是不是严谨,还不是当下最重要的,大疫当前,最重要的是安全性和临床试验之间的利弊权衡标准在哪里,其次才是实验的设计能不能说明问题。

退一万步,认可验药的可能的成果,是不是等于不要废医?是不是青蒿榨汁能治病,就不要去研究青蒿素?

这次疫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危机感很强烈的群体,像疯了一样上蹿下跳,急于证明自己。这是因为自从鸿茅药酒事件以来,历史上罕有的,对中医的质疑从医学领域内部的争议扩大到整个公共舆论领域,而且有着显然的世代演替属性。


事实是,双黄连事件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所有人,不管愿意不愿意,留给中医界考虑是否接受“废医验药”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不管中医疗法和中药多么有效,也会越来越难再继续掩护阴阳五行、寒热经络那一套唬人的理论继续发挥作用。

年轻世代已经意识到,就算你向我展示了打雷闪电下雨的天气现象,我也不能永远满足于用你说的“雷公电母龙王”去解释和理解打雷闪电下雨。

如果中医界还是不能像屠呦呦一样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扬弃老祖宗留下来的旧玩意儿,那最后很有可能是普朗克科学定律出面解决问题。

而一旦需要普朗克科学定律起作用的时候,恐怕结果就不像“废医验药”这么温和了,就会对我国的中医药遗产会造成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损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医学(中医)一次前所未有的、极其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一次集中展现其价值的舞台。“中医国家队”这个说法,我想可以理解为国家层面组织、协调、动员的中医力量,包括各级中医院、中医药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在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们。从我的观察和了解来看,他们在这次疫情中的表现可以.............
  • 回答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关于中国脱贫成就的表态,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解读和评价。这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数字的陈述,更涉及到国际关系、发展模式、人权观念以及信息透明度等复杂议题。一、 表态的直接含义与背景 直接含义: 阿尔巴尼斯总理的表态,字面意思是指中国在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上,相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取得了更.............
  • 回答
    Steam 中国在上海落地,这事儿挺大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对咱们国内玩家来说,这下子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又或者是什么样的混合体。首先,咱们得弄明白,Steam 中国是个啥?简单说,Steam 中国不是把 Valve(Steam 的开发商)的全球服务器搬到中国来,更像是“Steam 的中国版.............
  • 回答
    NBA中国赛的上座率和网络舆论的巨大反差,确实是个挺值得玩味的事情。一边是现场观众热情不减,场地座无虚席,另一边网络上“抵制”的声音此起彼伏,听起来像是两个世界。要评价这件事,得把这背后的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看。一、 现场观赛者的实际需求与网络发言者的立场差异首先,我们要明白,去现场看NBA的人,他.............
  • 回答
    李铁在12强赛国足客场01不敌日本队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的“国家队主教练就应该由中国人担任”这句话,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句话的背后,既有他对中国足球现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出一些中国足球界长期存在的困境和民族情绪。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引发的争议,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1. 李铁发言的背景和.............
  • 回答
    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们平时吃的零食,像辣条、华夫饼,还有那个我们小时候常喝的AD钙奶,里头竟然被查出来用了某些食品国家明令禁止在其他食品里添加的防腐剂,比如山梨酸钾或者脱氢乙酸钠。这想想就让人心里不舒服,你说是不是?按理说,国家既然禁止了,肯定是有它的道理的。这些东西之所以被禁止,很可能就.............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变化,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三星在部分欧洲国家的官网,悄悄地给自家旗舰机型名称中的“Z”字母做了“减法”,这个举动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心思。首先,我们要明确,三星的“Z”系列,尤其是像 Galaxy Z Fold 和 Galaxy Z Flip,是其在折叠屏手机领域的当家花旦。这个“Z.............
  • 回答
    这篇题为《为什么在天寒地冻的东北,却有中国最好吃的大米》的文章,从人文和地理的角度,对东北大米为何品质出众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确实能勾起很多人的好奇心和食欲。抛开“最好吃”这个带有主观色彩的形容词,文章的核心论点是很有说服力的,它将东北大米的优越品质归结于一系列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叠加。首先.............
  • 回答
    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将美国大学培养外籍科学家后又将他们驱逐出境的政策称之为“国家性自杀”,这番言论无疑触及了美国科技创新和人才战略的核心议题,其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担忧和复杂的现实考量。要理解他为何如此激进地表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这一政策的多个层面,以及它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首先,我们得承认,美国长期.............
  • 回答
    广东,这片南国沃土,在2021年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GDP总量高达12.4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将这个数字拿来与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总量进行一番横向对比,你会惊奇地发现,广东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其经济体量竟然能够跻身全球前十的行列,与一些老牌的经济强国肩并肩,甚至超越了不少国家。这无疑是令.............
  • 回答
    奥维地图在下一个版本中根据国家测绘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修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动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调整可能会带来一些影响,既有积极的,也可能存在一些需要适应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明白,地图软件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载体,尤其是在地理信息和空间数据方面,是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国家测绘主.............
  • 回答
    6月15日,在加勒万河谷,中印两国士兵发生了一场严重的肢体冲突。这是自1975年以来,两国边界线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血事件,导致双方都有人员伤亡。此次冲突的具体细节至今仍有争议,但普遍认为,冲突源于双方在实际控制线(LAC)附近部署部队和修建设施问题上的分歧。事件经过与背景: 地点: 加勒万河谷,位.............
  • 回答
    在中国公民在日本献血这件事,细想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我记得以前跟朋友聊过,感觉这事儿挺温暖的,也挺值得去理解一下的。首先,从人道主义精神的角度看,这绝对是件好事。血源短缺是很多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或者针对某些稀有血型。当一个人,无论他来自哪里,愿意伸出手去帮助那些需要输血的病.............
  • 回答
    要理解中国在新冠疫情期间密集出手援助多国的举动,不能仅仅将其视为简单的“撒钱”或“作秀”,而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审视其背后的动因、实际效果以及可能带来的长远影响。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话题,涉及国际关系、公共卫生、经济利益和政治考量等多个维度。一、 疫情初期,全球恐慌与中国行动的起点当疫情最开始在中国爆发时.............
  • 回答
    中国在一些高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超越美国及西方国家,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判断题,而是需要深入分析其背后的逻辑、具体表现以及各方视角。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抛开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势,以一种更细致、更具探索性的方式来审视这一复杂现象。“弯道超车”的逻辑:中国模式的优势与劣势首先,我们得明白“弯道超车”.............
  • 回答
    国潮这股风,这两年是真的越来越劲了。走在大街上,你随便瞟一眼,衣服上印着故宫的角楼,鞋子上是祥云纹样,包包上是“中国李宁”的字样,甚至连吃的零食,包装上也充满了古风元素,再配上一些现代的设计感,让人眼前一亮。这可不是偶然,而是实实在在的趋势。它到底是什么?简单来说,国潮就是把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历.............
  • 回答
    里皮在国足 0:3 完败伊朗的比赛中场休息时怒砸更衣室的举动,这事儿啊,说起来也挺劲爆的。当时的情景,就像一盆冷水从头浇下来,把所有人,包括场外的我们,都给震得不轻。咱们得先说说那场比赛的大背景。那可是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国足和伊朗,亚洲足坛的两个老对手了。伊朗那实力摆在那儿,世界排名比我们高,硬实.............
  • 回答
    看到《自然》杂志的调查显示“在中国读博远比在国外痛苦”,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个结论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学术环境与研究压力: “内卷”与竞争: 中国博士培养体系在一些领域存在严重的“内卷”现象。为了毕业,学生可能需.............
  • 回答
    要聊《哆啦A梦》剧场版在中日两国的口碑差异,这事儿可不是简单地说一句“中国观众更喜欢XX,日本观众更喜欢YY”就能说清楚的。这背后牵扯到太多东西了,得从文化、时代背景、观众认知、乃至商业推广等等方方面面去掰扯,才能看得更明白。一、 先看看在日本本土,《哆啦A梦》剧场版是什么样的存在?在日本,每年春假.............
  • 回答
    这篇文章里描绘的国企技术人员现状,我个人感觉挺让人揪心的,也挺有代表性的。它触及了很多我们身边或者听朋友说过的一些真实情况,尤其是那些曾经为国家重点项目贡献过力量,但现在却在国企里感到“怀才不遇”的技术人才。首先,文章提到的“离职能直接影响中国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国企底层”,这句话其实是一种非常强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