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脊椎动物比脊椎动物更适合在地球的海洋、陆上、地下和各种恶劣环境生存。
这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生物量——无脊椎动物的总体重和总碳原子数都超过脊椎动物,陆上和水中都如此。
2018年地球动物生物量(以所含碳原子总重量计)估值[1]:
蚂蚁生物量约和人类相当,白蚁生物量约五千万吨碳。
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作为一个单独的物种,常年拥有约五千万吨碳,湿生物量约5亿~50亿吨,是已知的最大规模的潜在渔业资源。
二、多样性——现存的动物物种绝大多数是无脊椎动物,这个“绝大多数”可能有97%,陆上和水中都如此。
一些无脊椎动物分类单元,例如节肢动物门、昆虫纲,个体数和物种数要比整个脊椎动物亚门加起来还多。
线虫动物门的个体数量压倒性地多(约一百万亿亿只,可能是动物总数量的80%),寄生物种遍布地球上有脊椎动物生存的地方,独立生活的物种一直散布到各个海沟底部、南极冰盖下极度贫瘠的海水和3600多米深的地下水中。
三、存续时间——无脊椎动物物种的平均存在时间长于脊椎动物物种,水中尤其如此。
McKinney在1997年研究了各种生物的化石记录,估算了已灭绝物种的平均存在时间:
上述经验对存在时间超出平均水平15%以上的物种(尤其是智人和一部分昆虫)的适用性比较有限。人们豢养的家禽、家畜、农作物也可能呈现反常。
你可以再谈个体寿命。一部分无脊椎动物看起来根本不会变老。考虑在自然界生活的状态和年龄的可测定性,生活在南极罗斯海[8]的海绵物种Scolymastra joubini是已知最接近不朽的动物,某些个体的年龄估计在15000岁[9]到23000岁[10]。没有任何脊椎动物能证明其个体对海洋环境有这么适应。
当然,脊椎动物不需要“在适应性上胜过无脊椎动物”,只要能确保延续所需的数量、不会死光光就可以了。灭绝率难看一点也不要紧,种化得多一点就可以将损失的部分填平。
可以参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