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从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进化为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经历了哪些关键变化?这些变化提供了哪些进化中的优势?

回答
从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到我们今天所知的脊椎动物复杂神经系统的演化,是一段漫长而迷人的旅程,充满了深刻的结构和功能上的变革。这段演化不仅塑造了生物体的行为和感知能力,更是驱动了脊椎动物多样化和繁荣的关键因素。

想象一下,在生命演化的早期,我们的神经系统还只是一些松散分布在身体各处的细胞网络,就像一张粗糙的渔网,遍布在那些最古老的无脊椎动物体内。这就是所谓的“网状神经系统”,比如水母和海葵就拥有这样的结构。它们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形成一个连续的网络,能够感知简单的刺激,比如触摸或化学信号,并产生相对简单的反应,例如收缩身体或移动触手。这种系统在处理来自特定方向的复杂信息方面存在局限性,而且缺乏集中控制和学习能力。

接着,我们看到了一个重大的飞跃:神经系统的集中化和区域化。随着生物体变得更复杂,需要更精确地协调运动和感知外界环境,神经系统开始出现集中的倾向。一些神经元开始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经节。这些神经节可以被看作是早期的大脑雏形,它们能够处理更集中的信息,并指挥身体的特定区域。

但脊椎动物的演化之路则更加独特和关键。从无脊椎动物的神经节模式转向脊椎动物的集中式神经系统,最核心的突破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特别是脊髓和大脑的出现。

让我们分解一下这些关键变化:

1. 中枢神经系统(CNS)的形成:从神经节到脊髓和大脑

神经管的形成: 这是脊椎动物神经系统演化的奠基石。在胚胎发育早期,脊椎动物的背部会形成一个叫做“神经沟”的凹槽,然后这个凹槽会逐渐闭合成一个“神经管”。这个神经管是所有中枢神经系统的起源。相比之下,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大多是分散的神经节或一个腹侧的神经索。
进化优势: 这种管状结构提供了强大的集中控制能力。通过一个中央通道传递信息,可以实现更快的信号传输和更协调的响应。同时,神经管的形成也为大脑和脊髓的进一步分化奠定了基础。

脊髓的出现: 神经管的后半部分逐渐发育形成了脊髓。脊髓就像一条连接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的“高速公路”,负责传递感觉信息到大脑,并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肌肉和腺体。它还具有独立处理某些反射反应的能力,无需大脑直接干预。
进化优势: 脊髓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身体运动的协调性和效率。简单的反射弧(如膝跳反射)可以在脊髓层面独立完成,从而节省了大脑的处理时间和能量,使得身体能够更快地对危险做出反应。它也为更复杂的运动模式提供了支撑。

大脑的形成与区域化: 神经管的前半部分则进一步分化,形成了大脑。这是一个更为复杂且关键的演化。早期脊椎动物的大脑也相对简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并出现了明显的区域化,例如前脑、中脑和后脑。
前脑(Forebrain): 演化出了嗅球、大脑皮层等结构,这些区域与高级认知功能、学习、记忆和感觉处理密切相关。特别是大脑皮层的出现和扩张,是脊椎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和鸟类,能够进行复杂行为、解决问题和适应多样化环境的关键。
中脑(Midbrain): 负责处理视觉和听觉信息,以及控制眼球运动和身体姿势。
后脑(Hindbrain): 包括小脑和脑干,控制着自主的生理功能,如呼吸、心跳、以及精细的运动协调。
进化优势: 大脑的出现和区域化使得脊椎动物能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感知和理解世界。更强大的感觉处理能力(如更精细的视觉和听觉)、更灵活的运动控制、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提升,都为脊椎动物在各种生态位中取得成功提供了巨大的优势。例如,更发达的大脑皮层使得它们能够进行更复杂的社会互动、使用工具,甚至发展出文化。

2. 神经元的数量和复杂性增加:

数量激增: 与网状神经系统相比,脊椎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拥有数量庞大得多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以极其复杂的方式相互连接,形成了难以想象的神经网络。
突触的形成与可塑性: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点——突触——数量也极大地增加。突触的结构和功能也更加复杂,能够进行化学和电信号的传递。更重要的是,突触具有“可塑性”,这意味着神经连接的强度可以根据经验而改变,这是学习和记忆的物质基础。
进化优势: 大量的神经元和复杂的突触连接,为信息处理提供了巨大的容量和灵活性。可塑性使得脊椎动物能够通过经验来优化自身行为,学习新的技能,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3. 感觉器官的特化与整合:

发达的感觉器官: 脊椎动物演化出了高度特化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这些器官能够接收和处理来自环境的特定类型的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例如,我们复杂精密的眼睛可以感知光线强度、颜色和形状,而我们的耳朵则能分辨声音的频率、响度和方向。
进化优势: 这些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使得脊椎动物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感知周围环境。这对于寻找食物、躲避捕食者、寻找配偶以及在复杂环境中导航至关重要。

感觉信息的整合: 大脑能够将来自不同感觉器官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形成对外部世界的整体感知。例如,大脑会将看到的景象与听到的声音结合起来,帮助我们判断危险的来源。
进化优势: 信息的整合能力使得脊椎动物能够形成更精确和全面的世界模型,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和反应。

4. 运动系统的协调:

骨骼和肌肉系统的配合: 脊椎动物拥有坚固的骨骼系统和发达的肌肉系统,而复杂神经系统正是协调这些系统完成精确运动的关键。大脑和小脑能够精确地控制每一块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从而实现行走、奔跑、游泳、飞行等各种复杂的运动。
进化优势: 精确的运动控制能力是脊椎动物能够成功地在陆地、水中和空中进行活动,捕捉猎物和逃避捕食者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从原始的网状神经系统到脊椎动物复杂的神经系统,是一个从分散到集中、从简单到复杂、从固定模式到高度灵活的演化过程。这些关键变化,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大脑)的形成、神经元数量和连接的增加、感觉器官的特化以及运动系统的精密协调,为脊椎动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优势:更高的生存能力、更强的环境适应性、更丰富的行为模式以及更广泛的生态位占据。正是这些神经系统的演化,铺就了脊椎动物统治地球的道路,也赋予了我们感知世界、思考和创造的非凡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题好像是动物学考试最后的大题之一……我也不专业,只能照以前学得来,甚至都记不全了,更多的还要等进化生物学专家来补充。

网状神经系统主要存在于腔肠动物门,是最原始的神经系统,神经细胞之间已经形成了突触连接,但是并没有形成中间和周围之间的区别,遍布全身各处。而且神经传导多方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碰海葵一下它就触手乱动。

扁形动物(如涡虫)在此基础上发展了梯形神经系统,典型的变化是神经细胞开始向前集中,脑的雏形已经出来了,向后的部分形成了两条粗的神经索,再也不是四处分布了。虽然有了进步,但是神经细胞集中程度还是不够。

环节动物(如蚯蚓)发展出了链式神经系统,神经细胞进一步集中,形成了神经节,已经能分得出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了,脑已经处于优势地位。

昆虫的索状神经系统继续集中神经细胞,两条神经索变成了一条,神经节集中在“头部”,已经能分得清脑部的前中后了。

虽然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总体而言,形成了发达而集中的神经中枢,并且脑也进一步分化。此后的进化方向以前脑的发育为主,从鱼到爬行动物到灵长类动物,前脑的相对体积是不断增加的,逐渐加强了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纵观神经系统的进化,主要是沿着两个方向进行的:集中(Centralization )和头部支配(Cephalization )。集中使神经细胞在一起,传递信息更快速、相互作用更紧密更复杂;头部支配使集中的神经细胞向身体的一端移动,使两侧对称的动物有了向前移动的能力,而不再四处飘流。这种一端占支配地位的系统也让接受信息和处理信息更加有效率。

在以上的步骤中,每一步都是关键变化,对整个神经系统的发展都起重要的作用。如果有一点改变,可能人类就不会出现,或者完全是另一种形态的生物了。

user avatar

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总体上也与其他器官系统的演化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图1)。

根据生物演化的规律,在形成神经系统之前,必须要有神经细胞的出现,而在特异的神经细胞出现之前,也需要相应的神经肽的出现。

图1.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演化。a.网状神经系统(水螅-腔肠动物门);b. 梯状神经系统(涡虫-扁形动物门);c. 链状神经系统(蚯蚓-环节动物门); d. 链状神经系统(螃蟹-节肢动物门);e. 头足类的神经系统(软体动物);f.海星的神经系统(棘皮动物门)。

1、神经肽的出现

单细胞原生动物中具有多种神经肽存在,它们可以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应激反应,但没有神经胞器,更没有神经系统。

2、神经细胞的出现

海绵动物已经有两种类型的神经元存在,一种是纺锤细胞,另一种是多极神经元。然而神经元之间并无突触性联系,也没有接受感觉和支配运动的机能。这与海绵动物营固着的生活有关 。另外,在海绵体中胶层里有芒状细胞,有些学者认为它具有神经传导的功能。

所以说,封面图中的海绵宝宝是不可能有大脑的。。

3、神经系统的演化

神经系统的演化有几个标志性的事件:

  • 经神经细胞的神经纤维交织而成神经网。
  • 许多神经细胞体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经节。
  • 动物体前部的几个神经节融合在一起形成“脑”。

3.1 网状神经系统

最早出现神经系统的无脊椎动物是腔肠动物。其神经系统是由神经元疏松地组织起来的一种网状构造,即没有神经中枢,神经的传导为多向传导的网状神经系统。

图2. 腔肠动物中的网状神经系统。左图就是网状神经系统的示意图;右图就是其中神经细胞的存在形式了。

其神经元其本上是纤维较短的双极神经元和多极神经元,另外还有一些来自感觉细胞的纤维,主要以电突触相联系,遍布于全身各处,没有中枢和周围之分

由于神经细胞是分散于身体各处的,神经冲动在神经网上的传导是多方向的,即没有方向性,只要身体某部受到的刺激够强,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会引起全身的反应。

3.2 梯状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进化方向是从分散到集中。在无脊椎动物中,随着体型从辐射对称到两侧对称的进化,神经系统也逐步集中而成两侧对称的神经系统。扁形动物出现了最原始的中枢神经系统。

图3. 涡虫和它们的梯状神经系统。看,人家已经开始有“脑子”了。

涡虫的神经系统中,已有很多神经细胞集中而成身体腹面的2条神经索和头部的“脑”。这个脑,只是形态学的脑,并没有真正的脑的功能,只是一个传送信息的中转站。涡虫的神经系统其实还保留着网状的特性,细胞分散,并以突触相连。

在扁形动物中,神经系统的中枢整合险和协调性机构已经形成, 并沿着向中集中的方向进一步发展。表现为纵向的神经索和横向的连接神经减少,使中枢内的通路缩短,加强脑神经节与感觉器官的联系。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的能动性,保证了复杂性行为的实现。

3.3 链状神经系统

后生动物的神经系统的演化是按两种主要趋势进行的:一种趋势是神经元聚集为有方向性的束,并出现单根纵行的主束;另一种趋势是脑的演化。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已发展为链状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和外围2个部分,脑和腹神经索属中枢系统,从脑和各神经节伸到身体各部的神经属外围系统。

图4. 沙蚕(左,环节动物)和某昆虫(右,节肢动物)的链状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具链状神经系统。由脑神经节、围咽神经节和1条腹神经索组成。其特点是,神经细胞集中成神经节,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如蚯蚓的每一体节腹面均有一神经节,前后神经节以纵走神经相连,形成链状的腹神经索。位于身体腹面的腹神经索在身体前端止于食管下神经节,以围咽神经走向身体背面,连到脑神经节上。

节肢动物的神经系统比环节动物更集中。如昆虫,头部最前面的3对神经节愈合而为脑,脑以围食道神经与头部腹面的食道下神经节相连。食道下神经节与胸部和腹部神经节共同组成腹神经索。

3.4 头足类(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

图5. 乌贼的神经系统。嗯,已经很高级了,特别是附带的两只大眼睛!

从软体动物的高等种类开始, 神经系统出现了中枢部分和外周部分的分化,中枢部分是由几对神经细胞体聚集组成的神经节和彼此之间的联络神经纤维共同组成。神经细胞已初步分化出树突和轴突。

高等软体动物的神经节主要有四对:脑神经节一对,位于食道背侧,发出神经到头部和身体的前端,司感觉;足神经节一对,位于足的前部, 发出神经至足部,司足的运动和感觉;侧神经节一对,发出神经至外套膜和鳃;脏神经节一对,发出神经至消化管和其它内胜器官。通常,这些神经节有集中到一处的倾向, 这使神经系统在集中化中更前进一步。

软体动物的神经系统以头足类较为发达。脑由脑神经节、侧脏神经节和足神经节组成,外面围有软骨加以保护。各神经节发出到身体各处的神经形成了外周系统。因此,软体动物为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型。

参考资料:

刘凌云,郑光美 (2009)。普通动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Biology 6第十二章 动物的神经系统与动物的行为

相关文章推荐:

也欢迎大家阅读我其他专题的文章:

东华君的知乎《文章目录》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