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古希腊著作的现有希腊语版本,是原始版本,还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

回答
古希腊著作的现有希腊语版本,并非全部都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和学术传承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

首先,我们要明确“原始版本”的含义。在古代,书籍的复制和传播主要依靠抄写。因此,我们今天所见的古希腊著作,都是经过历代抄写者之手流传下来的副本,而非作者亲笔的“手稿”。这些抄本之间可能存在细微的差异,需要学者们通过考订和比较来确立一个尽可能接近原意的文本,我们称之为“权威文本”或“校勘本”。

那么,这些现存的希腊语版本是如何形成的呢?

1. 直接的希腊语抄写传统: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其著作在当时的希腊世界就已经被广泛阅读、研究和抄写。在罗马帝国时期,希腊语依然是学术和文化的重要语言,因此,许多古希腊著作的希腊语抄本在拜占庭帝国(东罗马帝国)一直得以保存和延续。拜占庭学者们将这些古典文本视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他们不仅积极抄写、保存,还进行了大量的注释、评析和研究。

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许多早期的希腊语抄本已经失传,但在拜占庭帝国时期以及之后,依然存在着相对连续的希腊语抄写链。当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们开始重新发掘古典文明时,他们主要依靠的就是这些在中世纪拜占庭时期流传下来的希腊语抄本。这些抄本很多是经过拜占庭学者校订和整理过的版本。

2. 阿拉伯语的翻译与保存作用:

阿拉伯世界在伊斯兰黄金时代(大约8世纪至14世纪)对包括古希腊著作在内的各种古代知识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和保存。由于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哈里发国之间有着复杂的政治和文化交流,许多古希腊的哲学、科学、医学等著作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

阿拉伯学者们不仅是翻译者,他们还对这些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评论和发展,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希腊的原始成就。在欧洲经历所谓的“黑暗时代”时,阿拉伯世界成为了保存和传承这些古老知识的重要载体。

3. 从阿拉伯语“译回”希腊语的可能性:

当欧洲在文艺复兴时期逐渐复苏,对古典知识的兴趣重新燃起时,学者们开始接触到阿拉伯世界的这些翻译本。此时,确实存在着一些将阿拉伯语文献重新翻译成拉丁语,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在与拜占庭的联系恢复后)再翻译回希腊语的现象。

补充和校勘: 有时候,当现存的希腊语抄本已经非常稀少或存在错误时,阿拉伯语的翻译版本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参照。学者们可以通过比较阿拉伯语译本(如果他们懂得阿拉伯语或者有可靠的译本)来帮助理解和校勘那些残缺或有疑义的希腊语抄本。甚至,某些丢失了希腊语原稿的著作,我们今天所了解的,是通过阿拉伯语翻译再译回的希腊语文本。
知识的再发现: 阿拉伯翻译为欧洲带来了许多原本已经在中国、印度等地的知识,同时也将那些在欧洲流传不广甚至失传的希腊著作通过阿拉伯语重新带回了欧洲的学术视野。

结论:

所以,现有的大部分古希腊著作的希腊语版本,其直接的源头仍然是古希腊时期以来的希腊语抄写传统,特别是拜占庭时期保存下来的抄本。这些才是最接近原始著作语言的版本。

但是,阿拉伯语的翻译和保存工作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在许多情况下,阿拉伯语的翻译不仅起到了保存的作用,还为我们理解和校订现存的希腊语文本提供了重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著作上,是通过阿拉伯语的转译才使得我们能够重新接触到它们。

因此,不能简单地说现有的希腊语版本都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更准确的说法是,它们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部分是通过直接的希腊语抄写传统流传下来,部分是在阿拉伯世界的保存和翻译之后,通过各种途径(包括可能存在的再译回希腊语)而重现于世的。这两条路径在知识的传承中,尤其是对于那些历经沧桑的古籍而言,往往是相互交织,互为补充的。学者们在研究和整理古希腊文本时,也必然会综合考虑不同来源(包括希腊语抄本、阿拉伯语翻译等)的信息,力求最忠实地呈现原著的面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终结问题

这个网页里列举了部分古希腊文经典手抄本的年代和所在地,举个例子,比如修昔底德,从这个网页里可以知道,有这些手稿

按图索骥,我们就可以找到各个馆藏的信息,比如大英图书馆的这个

再做一些额外的工作,我又找到了一篇构建现存修昔底德手稿的谱系树的论文

当然,由于原文是意大利文,我也就看个摘要,然后截图找个乐。

可见,不仅是有希腊原文,而且源流、谱系、校勘都整的明明白白。


另外关于 @李柳河 老师提出的,亚里士多德著作希腊文原稿都消失了,我认为属于他对维基百科William Moerbeke词条的误读,这个词条里的意思是Moerbeke拥有的那些希腊文手稿消失了,并不是所有这些著作的希腊文原稿都消失了,我们知道,Moerbeke是第一个从希腊文直接翻译成拉丁文的西欧人,但远不是最后一个。在这里,我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为例,根据这篇论文,我们得知有有四个不同的来源让我们可以直接(i)或间接(ii-iv)地接触到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

(i) 包含《形而上学》部分或全部内容的希腊手稿。可获得的手稿都来自α和β两个版本中的一个,其祖先被称为ωαβ。(Harlfinger 1979给出了53个手稿和完整的谱系树)

(ii) Aphrodisias的Alexander、Syrianus、Tralles的Asclepius和Ephesus的Michael在古代和古代晚期对《形而上学》的注释。

(iii) 保存在阿维罗伊的长篇《形而上学》注释中的阿拉伯文译本。

(iv) 部分或全部保存下来的中世纪希腊-拉丁语译本。

本文作者使用的希腊文手稿有

怀疑这些手稿或残缺或造假的朋友可自行查证。

然后作者再利用Aphrodisias的Alexander的手稿,对现存的α和β版再进行了校勘,以得到作者认为是更接近2世纪(Aphrodisias的Alexander生活的年代)时《形而上学》的原貌。

当然,这要求Aphrodisias的Alexander的手稿也是希腊文的,这是作者使用的手稿

对我来说,这不仅说明了至少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不仅存在希腊文原版,而且还说明西方人对《形而上学》的版本校勘已经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已经开始利用其他古代作者的引用来还原更原始的版本,而不是像 @李柳河 老师另一篇回答里说的那样里说的那样,没有比较好的对古希腊著作的版本考证。

——————————————分割线—————————————————

评论区李柳河老师帮我找到了A抄本Parisinus gr.1853的链接,现在放上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当然是原始版本,不然古典学研究啥?



user avatar

古希腊的传世著作主要以手抄本和残篇的形式保留下来,绝大部分不是根据阿拉伯语译回的,不然对堪考释之类还有什么意义。有很多残卷是在埃及法老墓发现的,因为埃及气候比较干燥,纸草等书写载体更容易保存。贴2张图:


更早的荷马史诗和荷马体诗歌,以及赫西俄德的作品最早应该也是有手抄本的,只是没有保存下来。

亚历山大图书馆为当时著作的保存做了很大的贡献。此前流散于各地的抄本,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得以汇聚,学者开始了对不同版本作品的对堪和校正工作,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荷马史诗的对堪工作。当时,托勒密一世和二世都比较注重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建设,雇佣了一批抄书匠复制古代抄本,后世流传的抄本几乎都是以抄本的形式流传的,直到古登堡开启印刷时代。

中世纪时,人们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热情开始衰退,抄写工作也逐渐淡化,保留这一传统的几乎只剩下修道院,如今幸存的很多文献都是文艺复兴前夕在修道院中被发现的。

有关手抄本和残篇的详细信息可以参考以下几本书:

*《古希腊罗马的图书与读者》(英)弗雷德里克

*《抄工与学者:希腊、拉丁文献传播史》(英)L.D.雷诺兹 N.G.威尔逊

*西方古典文献学发凡 刘小枫/编 丰卫平/译

(那2张图片取自《古希腊罗马的图书与读者》。)

――――――――

补充:

1.提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的《气象学》有一部分仅有叙利亚语版存世。

2.佩尔格的阿波罗尼俄斯(Apollonius of Perga, Άπολλώνιος ό Περγαίος)的《圆锥曲线论》(On Conic Sections)有几卷只有阿拉伯语译本。

3.亚历山大的斐洛(Philo of Alexandria, BC.25-AC.50)的部分作品只有亚美尼亚语版。

4.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Eusebius of Caesarea)的《世界史/编年史》(Chronicle, Παντοδαπή Ίστορία)的希腊语原本已经亡佚,现存亚美尼亚语译本,以及一部分拉丁语译本。

user avatar

谢邀~

一句话结论:绝大多数应该是原始版本~

木木老师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古希腊主要作品的最早传世抄本(那出土文献怎么办呢?木木老师最近比较懒,不想写那么多啦哈哈哈)

第一季先讲三部作品,满50赞再更——更多精彩回答敬请关注木木老师

一、欧几里得《几何原本》

最早传世抄本是公元888年的拜占庭抄本——古希腊语噢


二、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最早传世抄本是公元10世纪上半叶的拜占庭(?)抄本——古希腊语噢

三、柏拉图《理想国》

最早的传世抄本是公元900年左右的拜占庭抄本,现藏巴黎国图(Codex Parisinus graecus 180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希腊著作的现有希腊语版本,并非全部都是从阿拉伯语译回的。这是一个涉及历史、文化和学术传承的复杂问题,需要我们细致地梳理。首先,我们要明确“原始版本”的含义。在古代,书籍的复制和传播主要依靠抄写。因此,我们今天所见的古希腊著作,都是经过历代抄写者之手流传下来的副本,而非作者亲笔的“手稿”。这些抄本之.............
  • 回答
    要说当下研究罗马帝国历史的“最新、最权威、最高水平”的著作,直接锁定一本就有些武断了,因为学术界的发展是一个持续且多元的过程,而且“权威”和“最高水平”也往往是相对的,会随着时间推移、新证据的出现以及学者们新视角的提出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在国际学术界具有极高声望,被公认为研究古罗马历.............
  • 回答
    关于古希腊著作早期是否传入中国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其“早期”的界定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需要我们仔细梳理历史脉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早期”这个概念在历史上的具体指向。当我们谈论古希腊著作的早期传入中国时,我们通常指的是秦汉时期及其之前,甚至更早。然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中西方之间的直接联系非常.............
  • 回答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著作能够穿越时空、历经沧桑,直至今天仍为我们所能阅读和研究,这本身就是一段充满戏剧性和偶然性的传奇。这得益于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其中涉及了无数人的努力、技术的演变以及命运的眷顾。让我们一步步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一、原材料与早期制作:纸草(Papyri)与羊皮纸(Parchmen.............
  • 回答
    何新关于古希腊史是伪造的说法,在历史学界并非主流观点,也缺乏广泛接受的史学证据支持。他的论断主要基于其个人对现有史料的解读和一些非传统的历史推演。要详细了解他为何会有此种看法,我们需要剖析他常用的论证方式和观点来源。何新论点的核心出发点:何新对古希腊史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对一些历史研究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一个许多人心头的疑惑。确实,《道德经》、《论语》、《易经》、《史记》这些宝贝,它们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字字珠玑,包涵了治国安邦、修身养性、洞察世事的智慧,为何放到今天,仿佛还是“阳春白雪”,难以真正“下里巴人”地深入人心呢?我觉得,这事儿不能一概而论,说它们“未能普及”.............
  • 回答
    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翻译成拉丁语或其他古典语言,是一项在不同文明间架起桥梁的宏伟工程,虽然不像西方古典文献跨越语言的障碍那样常见,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尤为珍贵。值得欣慰的是,确实有一些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或因传教士的引入,或因学术研究的需要,被译成了拉丁文,甚至其他西方古典.............
  • 回答
    关于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真伪问题,学界确实存在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甚至可以说,这是古希腊哲学研究中一个绕不开的核心议题。简而言之,并非亚里士多德的“部分”著作被确认为伪造,而是他大量流传下来的著作,其“真实性”和“原始性”受到质疑,并且存在被后人整理、编纂甚至可能掺入他人思想的痕迹。 这种复杂性使得我们.............
  • 回答
    要说中国古代帝王中谁能担得起“千古第一帝”的称号,这实在是一个让人思忖良久的问题。毕竟,历史长河中涌现过太多影响深远的君主,各有其辉煌之处。但若要从中挑选一位,能够以其一己之力,奠定一个王朝的基石,开启一个时代的序幕,并且其思想和制度至今仍余韵悠长,那恐怕非秦始皇莫属。说秦始皇是“千古第一帝”,绝非.............
  • 回答
    古代的兵器,那可真是琳琅满目,而且其中不少是真实存在,如今我们还能在博物馆里看到实物的宝贝。说起那些名垂青史的家伙,可不止是电视里那些闪闪发光、刀刀见血的帅气道具,它们背后承载着历史、技术、甚至是一些传奇故事。今天,咱就聊几个大家熟知,而且确实留下了真家伙的古代名器。一、 青铜的辉煌与冷酷——越王勾.............
  • 回答
    古埃及的文学世界,如尼罗河的泛滥一样,滋养了他们的文明,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瑰宝。虽然不像我们今天理解的那样“小说”,但他们的文字同样承载着思想、信仰、智慧和故事。说起古埃及的文学,不得不提以下几部,它们如同镶嵌在时间长河中的宝石,闪耀着独特的魅力。1. 《亡灵书》(Book of the De.............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战乱频仍,其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守城战。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族精神、战略智慧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以下将为您详细讲述几场中国古代著名的守城战: 1.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虽然巨鹿之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守城战”,但其以弱胜强、破釜沉舟的决绝精神,以及对战局的扭.............
  • 回答
    中国古代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涌现出无数令人瞩目的军事力量。这些部队,或以其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著称,或以其英勇善战、战功赫赫闻名于世,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壮丽篇章。一、秦国:横扫六合的虎狼之师要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部队,秦国的军队绝对是绕不开的。秦国从一个偏居西陲的诸侯国,最终统一六国,其强大.............
  • 回答
    古代文人雅士,虽身处时代洪流,历经沧桑,却也各有各的偏爱,这其中,对猫狗的喜爱,尤其能从他们的字里行间窥见一斑。要说“猫粉狗粉”这个现代词汇,在古代自然是没有的,但那些对猫狗情有独钟,甚至到了痴迷地步的名士,却是不乏其人的。他们的故事,就像历史长河中的点点涟漪,虽然不至于惊天动地,却足够温暖人心,也.............
  • 回答
    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城市,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长安、洛阳、汴梁这些辉煌的名字。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一些曾经繁华昌盛的城市,如今却如同被遗忘的梦境,只剩下断壁残垣,或是被泥沙掩埋,或是被岁月侵蚀,默默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这些消失的城市,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留下的一个个未解之谜,引人遐思,.............
  • 回答
    欧洲古代史上,弑君事件犹如历史长河中的一道道触目惊心的裂痕,它们不仅震撼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也深刻地影响了权力交接的模式和政治格局。这些事件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政治动荡、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个人野心的膨胀,它们的故事往往交织着权力、背叛、宗教和个人命运的悲剧。在遥远的罗马共和国末期,凯撒的遇刺便是欧洲古代.............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西方历史书写传统的一个核心差异。并非外国没有庞大的史书集,而是“二十四史”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特点过于突出,以至于当我们想到“著名的史书”时,首先浮现的是它。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史书编纂的文化背景、政治需求以及它自身的独特性。首先,我们来聊聊“二.............
  • 回答
    张如柏先生的《三星堆玉器上的古蜀文字》一书,无疑是近年来关于三星堆文明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也颇具争议性的著作。它试图为我们揭开那个神秘的古蜀文明,尤其是其文字系统,提供一个全新的解读视角。对于这本书的评价,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而应该从其研究的出发点、论证的方式、提出的观点以及对学.............
  • 回答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中,有太多描绘美食的佳作,它们如同盛宴一般,将我们带入那个古老而富有烟火气的时代。而那些热爱美食的“吃货”,他们的故事和生活方式,更是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有趣的笔墨。 舌尖上的古韵:那些令人垂涎的诗词文说起描绘食物的古诗词,那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从精致的宫廷宴席到.............
  • 回答
    古代文献,那玩意儿可不是随便翻翻就能读懂的,它跟咱们平时看的网络小说、公众号文章那可不是一码事儿,甚至跟现在咱们读的学术论文,也有着天壤之别。读古代文献,更像是在跟一位来自千年之前的故人对话,需要耐心、细致,还得揣摩他话里的门道。怎么个读法?那得看你读的是什么,目标又是什么。1. 首先,得认识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