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中国古代的著名城市如今已经消失了?

回答
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城市,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长安、洛阳、汴梁这些辉煌的名字。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一些曾经繁华昌盛的城市,如今却如同被遗忘的梦境,只剩下断壁残垣,或是被泥沙掩埋,或是被岁月侵蚀,默默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这些消失的城市,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留下的一个个未解之谜,引人遐思,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

1. 楼兰:丝绸之路上的失落明珠

提到消失的城市,楼兰无疑是那个最令人心驰神往的名字。它坐落在新疆罗布泊地区,曾是连接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一个繁荣的绿洲城邦。关于楼兰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西域传》,它被描述为一个“王治楼兰,人口有1570户,3500口,胜兵600人”。楼兰人依水而生,利用塔里木河的余脉在此繁衍生息,依靠发达的灌溉农业和丝绸之路的贸易,成为了一个富裕而重要的王国。

想象一下,在那个古老的年代,驼铃声声,商队络绎不绝。楼兰城墙巍峨,城内市井喧嚣,各种肤色、操着不同语言的商贾在这里交易着丝绸、香料、宝石等珍贵的货物。汉朝的使者、罗马的商人、印度的僧侣,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楼兰不仅是一个贸易中心,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熔炉,东西方的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孕育出独特的艺术和信仰。

然而,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随着海运的兴起和丝绸之路的衰落,楼兰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更致命的是,人类对环境的过度索取,加上气候的剧烈变化,导致塔里木河水系改道,罗布泊干涸。曾经滋养楼兰的生命之水枯竭,绿洲变成了沙漠。楼兰人不得不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迁往他处。最终,这座曾经繁华的城市,被风沙无情地吞噬,淹没在茫茫大漠之中,成为一个关于失落文明的传奇。

直到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一次探险中,意外发现了被埋藏在沙漠中的楼兰古城遗址。残破的城墙、坍塌的佛塔、散落的陶片和木简,无声地诉说着昔日的辉煌。楼兰的重现天日,如同打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史书,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

2. 建康城(南京):六朝古都的记忆碎片

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有着特殊地位的城市。它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北方的战乱使得大量士族和百姓南迁,建康成为了中原文化的避难所和传承地。

想象一下,在三国时期,孙权在这里建立了东吴的都城,孙吴之战,赤壁之战的胜利,让建康声名鹊起。东晋时期,虽然偏安一隅,但江南的士族在这里建立了强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方士族的到来,也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江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建康城内宫殿林立,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对,佛教也在这里得到了广泛传播。

然而,历史的车轮再次碾过。虽然建康在许多朝代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其作为都城的地位并非一成不变,多次经历了政权更迭和战乱的洗礼。例如,在安史之乱后,唐朝将首都迁回长安,建康的政治中心地位有所下降。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建康又成为南唐的都城。

但与楼兰不同的是,建康并没有完全消失。它只是在历史的变迁中,其作为都城的辉煌有所淡去,或是名字有所更迭。然而,作为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南京依然存在,只是它曾经的“建康”时光,如今只能从历史的记载和古老的遗迹中去追寻。我们今天看到的南京,虽然依然繁华,但那些六朝时期的宫阙,那些曾经繁华的街市,许多都已化为尘土,或被后来的建筑覆盖,成为城市记忆深处的碎片。

3. 安邑:夏商故国的繁华背影

安邑,古时位于今山西省夏县、盐湖区一带,是夏朝和商朝重要的都城。在那个开创文明的时代,安邑的地位举足轻重。相传,夏朝的建立者禹将都城迁至安邑,这里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想象一下,在夏朝时期,安邑可能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城市,拥有王宫、祭祀场所和聚落。这里是夏朝王权的象征,也是中原文明发源地之一。后来,商朝也曾将都城设在安邑附近(例如阳城),足见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历史的延续性。在那个早期文明尚未完全定型的时期,安邑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早的政治秩序和文化曙光。

然而,随着王朝的更迭和历史的演进,安邑的都城地位也随之转移。夏朝灭亡后,商朝建立,都城多次迁徙,安邑逐渐失去了作为都城的首要地位。后来,到了周朝,晋国崛起,安邑又成为晋国的都城之一。但随着晋国的衰落和分裂,以及其他城市的兴起,安邑最终淡出了历史舞台的中心。

如今的夏县一带,虽然还能找到一些与夏商文明相关的遗址和传说,但安邑城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形态,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名字更多地出现在史书的记载中,提醒着我们,在那遥远的夏商时代,曾经有一个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在中国文明的黎明时期闪耀过。

消失的城市,不只是地理的消亡

这些消失的中国古代城市,它们的故事远不止于地理位置的变迁或城市本身的毁灭。它们承载着一个时代的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信仰和生活方式。楼兰的消失,让我们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建康的隐没,让我们感叹王朝的兴衰;安邑的沉寂,让我们回溯文明的源头。

这些消失的城市,就像历史留给我们的一个个问号,催促着我们去探寻、去理解。它们的存在与消亡,都为我们今天的世界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和深刻的启示。当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土壤上回望,那些曾经辉煌的城市,即使已成遗迹,它们的精神和文化,依然在中国这片土地上以另一种方式延续着,滋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根脉。

研究这些消失的城市,并非只是为了猎奇,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过去,从而更明智地走向未来。它们是历史的镜子,映照出人类文明的伟大与脆弱,也提醒着我们,无论多么辉煌的文明,都可能面临挑战和变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更新了几个新图。

在世界上,古城的“消失”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某一区域内衰落后的重建,如果这么来看,西亚的巴格达、泰西封以及更早的巴比伦城就是这么个关系,他们基本都选择在了两河流域下游密集的水网区、而秦咸阳、汉长安、隋大兴、唐长安也大致相当于此他们同样都是在被称为“关中”的渭河谷地中,土地肥沃的区域。往往在这种地方的城市,就算是因为战乱亦或是王朝的崩塌而破败毁灭,然而一旦崭新的王朝出现,拥有关键战略位置的此地依然会死而复生,我们来看一下图——

然而另外一种消失,是指的一种彻彻底底的消失,然而在人类历史上,每一块适合生存的地方都有着大大小小的城市,消亡城市周边也很有可能出现新城,很难说出现方圆几十里出现无城区的情况。我们所谓的彻底消失,就比如很多人提到的“邺城”,虽然百姓基本迁入隔壁安阳,但此城市的历史地位却彻底崩塌,在隋文帝杨坚焚毁邺城后,所谓“铜雀春深锁二乔”——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首都或陪都,从此失去了地区中心的地位,我们也在这里大致说下邺城的故事。

我们会发现,上面提到的所有政权,除了前面的曹魏很多人都不咋熟,其实这几位都是活跃在号称“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个大时期——割据“北方东部”的政权,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北方的核心区一直都是上面提到的关中以及东边不远的洛阳一带,这个区域都是背山靠水土地肥沃并且易守难攻,是极好的定都之选,所以周秦汉的霸业也全都在这里奠定。

反倒是目前拥有广阔平原的河北,或者说所谓“冀州”的周围区域,在春秋时期甚至都拥有着大量的无人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处在黄河下游黄泛区,经常变道的黄河使得这里并不安稳,还有着大量的盐碱地,可以说在西汉之后这里才逐渐富庶起来。然而不富不知道一富吓一跳,这个广阔的区域比起过度开发狭小的关中,拥有巨大的产粮能力,这也就有了后来占据冀州的袁绍成为割据军阀最大一股势力的原因。

所以干掉袁绍之后的曹操,处在黄河故道、河北中心、太行东麓的邺城就成了他霸权的核心区域,他修建的著名的铜雀台也就成了个浪漫主义传说了。然而很多人都知道司马炎统一了三国,却有不少人不知道仅仅37年在北方乱搞一通的司马们就被胡人赶到了江东孙吴的地盘上。

东晋和五胡十六国的产生,使得“正统”的汉人政权大力发展相对落后的江南,而这么一来靠近江南的北方东部就更成了霸业的中心,再加上五胡政权中,既有征战河北的羯族首领石勒(后赵)来自东北的鲜卑慕容部(前燕后燕),又有和这两个政权对立的制霸西方、以关中为核心的——氐族(前秦)、羌族(后秦)、匈奴铁弗部(胡夏)等等,所以以邺城为中心的东方割据势力的都城,全面制衡以长安洛阳为基本盘的西部政权。

后来随着鲜卑拓跋部的北魏统一北方、刘裕篡了东晋的权建立了南朝宋,南北朝开始。然而不久之后,因为孝文帝迁都汉化——曾经地位高贵的边防军北方六镇眼看着鲜卑贵族跑到中原和汉人士族吃香喝辣,因此造成了基本造成北魏灭亡的“六镇起义”。混在六镇起义军而出现的高欢宇文泰分别成为了控制河北的军阀以及西北关陇的老大,这哥俩又一次撕裂了北方,分别以邺城、关中控制傀儡皇帝撕碎北魏,最终他俩的儿子篡权建立了北朝最后的北齐北周

然而本身富庶占领东方的北齐,却在几个不成器的后生中越来越惨,反观先天不足的北周却吞并南朝控制的巴蜀并进行了一系列政治革新,还获得了新兴政权突厥汗国的支持,最终攻破北齐首都邺城,统一北方。

然而武功赫赫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早死,留下了大权在握的权臣杨坚吆五喝六,最终杨坚篡权北周建立隋朝,本来北周派去把守邺城的尉迟迥被杨坚打了个大败亏输,杨坚知道邺城这个地方绝对是留不得的,作为一个长期作为河北割据政权的中心城市,对以关中为基本盘的隋朝十分不利,因此一把火烧了邺城,把大量百姓迁往不远处的安阳,至此邺城这个北方“六朝古都”彻底崩塌。

随着隋灭掉南朝陈,彻底结束分裂状态统一中国,严格来讲南京作为王朝首都也就基本结束了(不算南唐还有明朝短暂的定都),然而南方已然逐渐逆袭,沟通南北的隋朝京杭大运河避开了邺城,运河沿线不断发展,邺城更无重建的可能。而长安虽然地盘狭小不如秦汉的地位,然而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取得了对突厥作战的巨大胜利,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让长安有了世界中心的地位,使得长安、洛阳也可以强势压制富饶的东方沃土。虽然随着唐朝的崩溃,长安的定都史也成了绝唱,北宋时期沟通京杭运河的开封成了首都。然而长安作为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命运可就比邺城好太多太多了。

随着宋朝发生了著名的黄河大改道——夺淮入海事件,曾经流淌在河北大地的黄河,直到清朝才归为回到山东如海,这样古邺城的周边也就更加失去了战略价值,邺城的命运可以看做是中国的政治势力变迁以及经济中心向东南移动的一个缩影。

  • 然而我下面要说的几个,可就是彻彻底底的遗迹废城了。

随着宋同辽金的对立,那个在五代十国割让出去的边疆重镇——幽云十六州成为了北方民族通往华北平原的窗口,也成了北方政权逐渐崛起并力压中原王朝的利器,而这一区域的中心城市——如今的北京,就成了中国新时代的战略要地。

然而北京的城区规划同西安一样,其实也不是一直如现在一般,我们来看一下——

元大都的南城墙是目前的北京长安街,而西边北边也就是现在北京人熟知的,那个三环外的——西土城、北土城。然而辽、金的首都就更偏,大部分位于现在北京的丰台区。

然而我们经常说北京坐北朝南有个中轴线,非常规整,然而你仔细一看会发现,北京的中轴线,其实是歪的——

你说古人是不是在设计的时候给搞出了偏差,然而这种大新闻可是要杀头的,实际上我们顺着这条线一直往北你会发现——

然而正是这个地方,拥有着地位并不次于元大都的元朝都城——元上都,让我们放大一下。

然而除了元上都,还有一个较为次要的都城,在如今的张家口,属于河北和内蒙的交接地带——

当然了,北京中轴线偏移的说法还是众说纷纭的,前面说的这个也有争议,然而蒙元的这种都城设置倒是确实存在的,这里一方面属于游牧民族的特质,另一方面也是和他之前的外族政权金、辽一脉相承的,金、辽都拥有着被称为“五京制”的首都制度,而其中金朝继承的是辽朝的制度,辽朝拥有——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

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

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这么五个首都。

前面已经说了辽朝的南京,而辽的核心区域——上京临潢府,位于现在的内蒙赤峰巴林左旗,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废都——

而辽朝承袭的制度,又是一个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北方强国——“渤海国”的五京制,渤海国的建立民族为“粟末靺鞨”(读音墨盒),其实他们同金朝的建立者女真(黑水靺鞨)本就是一个民族,算是东北渔猎区块的土著了。只不过这个族群本来是和东北强权高句丽混在一起,在唐朝灭掉高句丽后,收编不少遗产,并以唐朝附属的名义建立渤海国,这个国家的地位比较偏远,属于现在俄罗斯、黑龙江、吉林、朝鲜一带,他们仿照唐朝(北京太原府、东京河南府、中京京兆府、南京成都府、西京凤翔府)的制度设立了——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牡丹江附近)、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附近)、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附近)、南京南海府(今朝鲜咸兴附近)、西京鸭绿府(今吉林白山附近)。这个有着“海东盛国”之称呼的渤海国,文化几乎是唐朝的翻版,他们的核心上京龙泉府,也是完全按照长安设计的大型都城,规模是远远高于同时期的日本奈良的,然而随着岁月变迁,辽朝摧毁了这个北极王朝,如今的这个上京龙泉府已经成为——

当然,其中最为好玩的,还是承前启后的,渤海国的同胞——女真(黑水靺鞨),这个渤海国曾经看不起的未开化的女真部落,在渤海国被辽国灭亡后,却看见这群兄弟从白山黑水崛起,灭掉自己的统治者契丹,建立了东北帝国大金国,甚至灭了北宋成为了东亚帝国,金朝后来也搞了五京制,简单点说,就是东京辽阳和西京大同没变,而辽的中京成了金的北京,辽的南京成了金的中京,北宋首都开封成了金的南京,也就是——

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北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中京大兴府(今北京丰台),金朝在海陵王完颜亮之后的核心,基本就属于中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而金朝也是第一个以北京为核心都城的大型王朝了。

然而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我老妈和我说“我小时候听《岳飞传》,义愤填膺,觉得这个“金兀术”的什么铁浮屠拐子马,那得是是个多么野蛮的地方来的人啊,搞了半天是咱家这边。”

金朝从建国开始,仅仅10年出头就吞辽灭宋,在岳飞和金朝战斗期间,金朝的首都仍然是他们的龙兴之地——金上京会宁府,这地方可以说是中国古都里最为偏远的一个了,然而它们就在离我的故乡哈尔滨1小时车程的阿城县(现已改为区)。

这个废都在海陵王强行迁都之后被废止烧毁,而千年之后,一个因为铁路而兴起的“东方莫斯科”,却几乎是个完全的汉人移民城市,所以嘛,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user avatar

2022.1修订:补充了蒲州、郧阳和连山城的锁眼影像。根据锁眼影像在百度卫星图上描了一下郧阳府城的大致范围。

=================================================

2019.11.5 修订:一些知友回复了部分废为区县的情况。我把统计出的府城废为乡镇的情况也放在文末了。府州演化为区县实在是太常见了,这个叫消失的话我不大赞同。

============原答案及补充↓==============

中国太大了,中国古代太长了。这样的城市不知道能数到几世年更。不过,在一个特定朝代下,定个标准,做个表格数一数,还是能感受一下这样的城有多少的。

我今年上半年写毕业论文无聊的时候,统计了一下清末(1908年)二级政区驻地(即府、直隶州、直隶厅城)以上的城,如今所含于的城镇的行政级别。省城变为普通地级市驻地、府州厅城变为县甚至乡镇驻地的,不胜枚举。与题意更贴切的,我觉得应该列一列如今已经无乡级以上建置府(直隶州厅)城

共有4个,由北向南依次是:山西蒲州府、河南陕州直隶州、湖北郧阳府、广东连山直隶厅。

一、蒲州府城(即永济县城)

蒲州城有千年的建县史。先秦建县;明为平阳府蒲州;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因地处三晋咽喉,直隶州不足以弹压”,雍正六年升蒲州府,置永济县附郭。清代,分守河东道驻之。

府城遗址位于山西永济市蒲州镇西侧的黄河东岸。1959年因三门峡水库建设,城内居民全部迁出,城砖剥揭几尽,但城墙土胎轮廓几乎完整保存,城内鼓楼及南、西、北门遗构清晰可见。城址可以在高德地图是搜索“蒲州鼓楼”周边即是,但是城墙已经难以分辨。

对比一下会发现,现今的道路形态已经完全看不到蒲州西城的样子了。

二、陕州城

位于蒲州下游不多远的陕州老城,相比于已经彻底转变了土地利用类型的蒲州城来说,要幸运得多。陕州城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城区西侧黄河岸边。半个世纪前同样是由于三门峡水库的建设,陕州老城几乎拆光了一切,择址另起了新城。

陕县是一座两千年的老县城。建县于先秦;明代为河南府陕州,洪武十一年(1378)弘农卫驻焉;清雍正二年(1724)升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置分巡河(南)陕汝道驻之。

不过,由于三门峡市区的快速发展和扩大,陕州老城现如今已经成为一个市郊公园和几个酒店的综合体。在这四个“废城”的结局中来说,也许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三、郧阳府城(即郧县城)

鄂西重镇郧府城,建县于西晋,开府于明成化十二年十二月(1477年),同时置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驻焉。建司之初,原湖广荆州、襄阳、德安及四川夔州境内卫所俱归行都司统辖。另,为管理湖广、陕西、河南等司交界处流民,成化元年(1453年)析设荆襄巡抚治郧县,后改抚治郧阳等处地方兼提督军务(可简称郧阳抚治)。清代历为分巡、守道治所。

尽管由成化至明末,郧抚置罢无常,但是作为一个曾设置过“省委”【郧阳抚治】、“省军区”【湖广行都司】而仅仅缺一个“省政府”【布政使司】就可以被称为“省城”的五百年老府城来说,称其为重镇一点不为过。

但是这么一个假的“省城”,在1958年同样因为一项国家重点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在浩淼的烟波里化为乌有。遗址部分位于湖北十堰市郧阳区南侧插入汉江的楔形陆地上,部分位于水下。

四、连山厅城

位于广东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太保镇旧城村。太保旧城曾是明清两代的连山县、厅治所,是一座五百年量级的老县城,嘉庆二十一年(1816)升直隶厅(连山绥瑶同知)。旧城面积不大,仅能容纳一到两百人居住。但其功能齐备,有城门楼四座,四周围有坚实的城墙,且立于一座小山顶,临山环水,地势足称险要。近年仍留有一个城门楼,以及旧县衙、城墙遗址。

1946年,由于分连山县、连县和阳山县的部分瑶区设连南县,旧县城不再位于全县的中心,便迁县治到交通相对便利的永和镇(后再次迁治),太保旧城遂废。

【一座城真的消失,可能是:历史清晰地记载它消失了,但是任何关于它的具体信息都已经无考】


附:今废为镇级驻地的清末(1908年)府级政区驻所列表

user avatar

邺城—你已看不到的六朝古都,因隋文帝杨坚的一把大火成为废墟。

现代人知道邺城,多半一是因为课文“西门豹治邺”,再就是因为三国演义。但总体来说,这座曾经辉煌无比的六朝古都,早已淡出了今人的视线。

邺城,位于今天的河北邯郸临漳县和河南安阳交界处

邺城,位于今河北邯郸和河南安阳交界处,漳河两岸的大片区域。始建于春秋时期,齐桓公下令修筑邺城。战国时期属于魏国领地,魏文侯时期邺城作为陪都,派西门豹治理邺城,成为魏国的东北重镇。

邺城遗址,在今河北邯郸市临漳县南部

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进驻邺城,开始着手营建邺都,在邺城还修建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把邺都打造成了当时中国北方的军事、政治、文化和经济的中心,无城能及。曹丕称帝后,继续以邺城为都城。此后,十六国时期,邺城又先后成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都城,加上此前的曹魏,前后一共六个朝代在此建都。

邺城三台遗址的曹操像

然而,到了隋朝,曾为北周随国公的杨坚,以皇帝的姥爷身份,逼着自己的外孙,北周静帝宇文阐禅让,于公元581年自己称帝,建立隋朝,建都长安。然而没多久,北周旧臣,相州总管尉迟炯以邺城为大本营发动叛变,起兵反隋。

今人复原后的三台

平定尉迟炯之后,远居长安(当时改叫大兴城)的隋文帝,无法容忍邺城这座北方政治中心继续存在,深怕再有一个尉迟炯以此为基地叛变。于是,在下令将邺城城内百姓全部迁徙到南面的安阳以后,又让士兵拆毁邺城,最后一把大火,让这座辉煌了一千多年的古代名城化为一片废墟。

如今的邺城,散落在安阳和临漳的乡村之间,早已不能再叫“城”。@趣正史曾于2018年的国庆,带着失望的心情,在尘土满天,小商小贩杂乱无章的叫卖的,透着一股浓浓的乡土气息中,探访过三台遗址和邺城博物馆。

如今的金凤台,只剩下一抔黄土

历史的长河中,谁又能一直延续辉煌呢?

如果觉得我写的对你有用,欢迎点赞+关注,感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中国古代的著名城市,我们脑海中会浮现出长安、洛阳、汴梁这些辉煌的名字。然而,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一些曾经繁华昌盛的城市,如今却如同被遗忘的梦境,只剩下断壁残垣,或是被泥沙掩埋,或是被岁月侵蚀,默默地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这些消失的城市,就像中国古代文明留下的一个个未解之谜,引人遐思,.............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战乱频仍,其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守城战。这些战役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民族精神、战略智慧和人民意志的体现。以下将为您详细讲述几场中国古代著名的守城战: 1.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虽然巨鹿之战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守城战”,但其以弱胜强、破釜沉舟的决绝精神,以及对战局的扭.............
  • 回答
    中国古代疆域辽阔,历史悠久,涌现出无数令人瞩目的军事力量。这些部队,或以其精良的装备、严明的纪律著称,或以其英勇善战、战功赫赫闻名于世,共同谱写了中国古代军事史的壮丽篇章。一、秦国:横扫六合的虎狼之师要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部队,秦国的军队绝对是绕不开的。秦国从一个偏居西陲的诸侯国,最终统一六国,其强大.............
  • 回答
    将中国古代的经典著作翻译成拉丁语或其他古典语言,是一项在不同文明间架起桥梁的宏伟工程,虽然不像西方古典文献跨越语言的障碍那样常见,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却尤为珍贵。值得欣慰的是,确实有一些中国古代的优秀作品,在历史的长河中,或因传教士的引入,或因学术研究的需要,被译成了拉丁文,甚至其他西方古典.............
  • 回答
    “汉服运动”的兴起,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一次唤醒和热情回归。然而,在这股浪潮中,也夹杂着一些对中国古代服饰的误解,这些误解如果不加辨析,可能会对我们理解和传承历史文化造成一些偏差。1. 概念的泛化与模糊:最普遍也是最核心的误解之一,是将“汉服”概念过度泛化。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历史上汉族穿过的、看.............
  • 回答
    中国古代的书籍中,确实流传着不少带有“荤段子”意味的内容,它们多く出现在笔记小说、戏曲、以及一些文人的诗词唱和之中。这些内容之所以有趣,往往是因为它们以一种委婉、巧妙或者戏谑的方式触及了男女情爱、身体之事,而非直白露骨的描绘。要说详细,我们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一、文人笔记中的调侃与戏谑:宋代以来,文人.............
  • 回答
    不少人谈起中国古代,脑海里浮现的画面常常是模糊的、风格化的,仿佛千百年的历史都笼罩在一种恒定的色彩之下。但仔细一想,我们对“中国古代”的很多认知,其实是某个特定时期留下的深刻烙印,甚至可以说是那个朝代的“名片”,一旦离开那个时代,它们就变得面目全非,甚至彻底消失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些容易让人混.............
  • 回答
    中国古代关于妖兽、鬼神以及行侠仗义的书籍浩如烟海,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想象力的神话与民间传说世界。这些书籍不仅是娱乐读物,更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宗教、哲学、社会风貌的重要载体。下面我将根据您提出的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代表性的书籍,并尽可能深入地讲解其内容和价值。 一、 妖兽神怪类书籍这.............
  • 回答
    嘿!想带孩子一起穿越回波澜壮阔的中国古代吗?给小学生讲中国古代史,可不能干巴巴地搬书本,得有趣、有画面,还得让他们能看得懂、记得住。我最近给家里的孩子找了几套书,效果特别好,赶紧分享给你们,希望能帮到你。一、 循序渐进,打下坚实基础: 《写给孩子的中国历史》(全套,共10册)—— 这套书绝对是我.............
  • 回答
    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说实话,这个问题就像让我从浩瀚的星辰大海中挑选几颗最亮的星星,实在太难了,因为中国历史太悠久、太丰富了,好书实在太多。但如果让我硬要推荐几本,我希望是那些既有学术深度,又能让普通读者读得津津有味的书。我尽量不卖弄那些AI味十足的套话,而是从一个对历史抱有好奇心.............
  • 回答
    在浩瀚无垠的夜空中,古老的中华民族仰望星辰,赋予了它们一个个充满智慧和诗意的名字。这些称呼,不仅是辨识天体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国古代天文、神话、哲学思想的独特文化符号。一、 按照星宿划分:天宫的基石中国古代星占学将天空划分为无数的区域,用我们熟悉的神话动物和人间的官职来命名,这就是“星宿”。每一个星.............
  • 回答
    说起日本保留的中国古代传统,这可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好多我们觉得是“日本特色”的东西,追根溯源,很多都来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输出。只是在中国,随着社会发展和思潮变迁,有些东西慢慢就没那么讲究了,反而在日本生根发芽,甚至演变成更具日本风味的样子。一、 文字与书写:汉字的生命力与变体这是最显而易见的一.............
  • 回答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定义的第一人称小说,但我们可以从许多作品中找到带有强烈第一人称叙事色彩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第一人称视角的文学形式。这些作品虽然形式上可能与现代小说有所差异,但它们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小说的发展,并且在叙事技巧上展现了独特的魅力。以下是一些中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带有第一人称.............
  • 回答
    中国古代的政论文,可以说是思想的宝库,更是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它们穿越千年,依然能让我们惊叹于古人的洞察力和逻辑思辨能力。要说“令人惊艳”,那绝非偶然,而是因为它们直击人性、社会和政治的根本,用精辟的言辞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以下我将挑选几篇在不同时期、代表不同流派,且极具影响力的政论文,并尽量以个人的.............
  • 回答
    中国古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因此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其中许多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科技乃至人类起源的认识。以下是一些最重大的考古发现,我会尽量详细地介绍:1. 北京人遗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发现时间与地点: 主要发掘于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位.............
  • 回答
    中国古代那些让人惊叹的“穿越”黑科技在我们印象中,黑科技似乎是近现代才有的名词,代表着超越时代的技术革新。然而,深入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发明创造,它们在当时的条件下完成,其精妙程度和超前思维,不禁让人怀疑,这其中是否隐藏着来自未来的“穿越者”的智慧?首当其冲的,便是那令人.............
  • 回答
    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乏那些能够让人掩卷莞尔、拍案叫绝的“有趣”之作。这些书,或许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世事,或许以其精妙的语言调侃人生,又或许以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建奇境,总而言之,它们如同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人在沉重的历史长河中,寻得一份轻松与会心。要说“有趣”,我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记录民间生.............
  • 回答
    中国古代的绘画艺术源远流长,留下了无数令人惊叹的杰作,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璀璨明珠。要说令人惊艳的作品,那可真是数不胜数,每一幅背后都承载着画家的匠心独运、时代的风貌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我试着挑选几幅最具代表性、最能触动人心的作品,为大家细细道来。 1.《清明上河图》:繁华都.............
  • 回答
    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军事奇迹和雄伟城池,其中一些确实能与君士坦丁堡在防御力上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更胜一筹。要寻找这样的城市,我们需要理解君士坦丁堡的独特优势: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连接欧亚大陆,三面环水,一面临陆)、坚固的城墙(尤其是狄奥多西城墙)、以及其作为政治、经济和.............
  • 回答
    中国古代的交通网络,如同中华文明的血脉,跨越千年,连接着不同地域的生产、生活与文化交流。其中,有一些重要的道路,自开通之日起便从未真正中断过,默默地承载着历史的变迁与人间的往来。1. 京杭大运河:永不停歇的东方生命线如果论及中国古代直至今日仍在使用且一直在工作的交通线路,京杭大运河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