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到古脊椎所学者质疑邢立达新论文,学术史上有哪些「互怼」争鸣的精彩故事?

回答
古脊椎所的学者对邢立达新论文提出质疑,这在学术界并不是孤例,而是科学探索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互怼”现象。这种争鸣,恰恰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回顾学术史,这样的精彩故事数不胜数,它们展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以及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出的真理之光。

达尔文与“老古董”们的较量:进化论的艰难诞生

要说学术争鸣,“进化论”的诞生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查尔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在当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彻底颠覆了人们对生命起源的认知。在此之前,教会和许多科学家坚守着“神创论”,认为物种是由上帝一次性创造,且自创生以来便固定不变。

当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后,反对的声音立刻汹涌而来。最直接的“对手”莫过于当时学术界的权威,尤其是教会的支持者。他们指责达尔文的学说“亵渎神明”、“毫无根据”,甚至攻击达尔文本人。

其中,一场著名的辩论发生在1860年的牛津大学。达尔文的得力助手,生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代为出席并与牛津大学主教塞缪尔·威尔伯福斯(Samuel Wilberforce)展开了激辩。威尔伯福斯虽然不是生物学家,但他凭借雄辩的口才和对圣经的熟悉,试图将达尔文的学说驳斥得体无完肤。他甚至在辩论中尖刻地问赫胥黎,是否认为他(威尔伯福斯)的祖父是来自猿猴?

赫胥黎的回应则堪称经典。他平静地回答,宁愿自己有了一个猿猴作为祖先,也不愿与一个这样滥用自己的智慧和修辞来掩盖事实真相的“人”相提并论。这场辩论,虽然在当时并没有彻底说服所有人,但赫胥黎的机智和勇气,以及他对科学证据的坚持,赢得了许多人的尊重,也为进化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这场争论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学术观点的分歧,更是一场关于人类认知边界的较量。达尔文和赫胥黎代表着一种基于观察和证据的科学理性,而他们的反对者则更多地诉诸于传统、信仰和权威。正是这种激烈的思想交锋,让进化论在争议中不断被审视、被完善,最终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基石。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从惊世骇俗到颠覆认知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同样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苦的“互怼”过程。当他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时,当时的物理学界对这些“怪异”的理论感到难以置信。

狭义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以及广义相对论中对时空弯曲的描述,都与人们长期以来建立的牛顿力学观产生了巨大的冲突。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是“纯粹的数学游戏”,脱离了物理现实。

例如,在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后,物理学家们普遍质疑光速不变原理以及由此推导出的结论。他们习惯了经典物理中速度叠加的直观概念,无法接受在任何参照系下光速恒定的“反直觉”事实。

更不用说广义相对论了。它提出的引力不是一种力,而是由质量引起的时空弯曲,这一概念在当时简直是天方夜谭。德国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Felix Klein)最初对广义相对论持谨慎态度,认为其数学过于复杂,并且在早期并未完全接受。

爱因斯坦的理论之所以能够最终被接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坚持以及后来其他科学家的验证。比如, Arthur Eddington 在1919年通过观测日食期间星光的偏折,有力地证实了广义相对论关于引力弯曲光线的预言。这一验证,极大地提升了爱因斯坦理论的可信度,也让那些曾经质疑他的物理学家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

爱因斯坦与质疑者之间的“互怼”,展现了科学突破的普遍规律:新理论的出现往往伴随着巨大的阻力,尤其当它颠覆了根深蒂固的旧范式时。然而,正是通过不断的理论论证、实验验证和公开辩论,真理才能逐渐浮现。爱因斯坦本人也乐于与人讨论,他会耐心解释自己的理论,同时也会认真听取不同的意见,这反而促使他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思想。

居里夫人与“放射性”的争议:女性科学家在科学殿堂的战斗

玛丽·居里(Marie Curie)在发现放射性元素,如钋和镭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质疑和挑战。当时,人们对放射性的理解非常有限,甚至将其视为一种“神秘”的力量。

一些科学家对居里夫人提出的放射性元素的存在持怀疑态度,认为她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误差,或者她的结论过于夸张。在那个时代,女性科学家本身就面临着巨大的性别歧视,她们的科研成果更容易被忽视或质疑。

玛丽·居里在科学研究中展现出的惊人毅力和严谨态度,是她克服质疑的关键。她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在简陋的实验室条件下,经过数年艰苦的工作,才从数吨的沥青铀矿中分离出微量的镭。她的实验数据清晰可靠,她对放射性现象的描述也符合科学逻辑。

尽管如此,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她仍需要面对来自学术界的审视和质疑。特别是关于放射性究竟是一种新的原子属性,还是现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曾引发了激烈的讨论。居里夫人通过详尽的实验和理论解释,最终证明了放射性是一种原子本身的内在属性,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居里夫人的故事,不仅是关于科学发现的争鸣,更是关于女性在科学领域争取平等地位的战斗。她用无可辩驳的科学证据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赢得了科学界的尊重,也为后来的女性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回到古脊椎所的质疑:科学进步的常态

无论是达尔文、爱因斯坦,还是居里夫人,他们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学术上的“互怼”和争鸣,是科学探索的常态。当一位学者提出新的理论或解释时,同行们的审视和质疑是必然的,也是健康的。

古脊椎所学者对邢立达新论文的质疑,也应该放在这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理解。新的化石发现、新的分析方法,都可能挑战现有的认知。质疑者们可能是在核查其研究方法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结论是否能被充分支持,或者是否存在其他更合理的解释。

这种“互怼”的精彩之处,不在于谁输谁赢,而在于它促使双方都更加深入地思考和论证。质疑者可以帮助发现论文中的漏洞和不足,促使作者进行修改和完善;而作者则有机会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用更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质疑。在这个过程中,真相会更加清晰,科学知识也会随之进步。

所以,看到这样的学术争鸣,不必感到惊讶,反而应该感到欣慰。这说明我们的学术界是有活力的,科学家们是认真对待科学研究的。期待看到这场“互怼”能为古脊椎动物学带来新的洞见,就像历史上的那些精彩故事一样,在思想的碰撞中,照亮科学前进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顶刊,一个个道貌岸然,高风亮节,气度不凡,羽毛干净靓丽。

现实中的顶刊,照样为了流量“费尽心机”,“无所不为”。

套路太深,惹不起惹不起.jpg

坐等几个月后的Nature刊登若干怼文,然后再看看嘤嘤怪如何怼回去。

这一来一去的,可不就是大新闻迭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古脊椎所的学者对邢立达新论文提出质疑,这在学术界并不是孤例,而是科学探索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互怼”现象。这种争鸣,恰恰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动力。回顾学术史,这样的精彩故事数不胜数,它们展现了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精神,以及在思想碰撞中催生出的真理之光。达尔文与“老古董”们的较量:进化论的艰难诞生要说学术争.............
  • 回答
    看到《古剑奇谭三》发售 566 天销量破 136 万这个数字,我脑子里涌现出不少想法,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背后藏着太多东西。咱们不妨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136 万这个数字本身就足够有分量了。放到国产单机游戏这个领域里,这绝对是一个可以拿出来好好说道说道的成绩了。尤其是在《古剑奇谭三》所处的那.............
  • 回答
    关于《古剑奇谭三》难度过大的评价,这确实是很多玩家在游戏过程中会遇到的感受,而且讨论的声音也一直存在。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古剑奇谭三》相较于其前几代作品,在战斗系统上进行了一次比较大的革新。不再是传统的RPG回合制或半即时制,而是采用了动作角色扮演(AR.............
  • 回答
    古茗这个事儿,说实话,刚出来的时候我身边不少朋友都挺惊讶的。毕竟古茗在年轻人里头人气很高,很多城市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也算是个国民饮品品牌了。这一下子冒出个偷逃税款两千多万,又被罚了上千万,这数字听着就挺吓人的。首先,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说。 偷逃税款超 2322 万: 这不是个小数目,尤其对于一.............
  • 回答
    古驰(Gucci)状告阿里巴巴(Alibaba)售假,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它牵扯到奢侈品牌、电商平台以及消费者权益等方方面面,值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从古驰的角度来看,这简直是赤裸裸的侵权行为。古驰作为享誉全球的奢侈品巨头,其品牌价值、设计理念、精湛工艺都是通过长期积累和巨额投入才建立起来的。每一件古.............
  • 回答
    古剑奇谭三当年以99元的价格发售,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争议,被一部分玩家认为“太贵了”。要怎么看待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一、 玩家的期待与市场惯性: 国产单机游戏的定价历史: 在古剑奇谭三之前,国内的单机游戏市场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的低谷期。很多国产单机游戏,特别是仙侠类,普遍定价不高,几.............
  • 回答
    听到《古剑奇谭四》正式立项的消息,说实话,作为一名玩过前几代的玩家,心中那份沉甸甸的激动和期待是难以言表的。这不仅仅是关于一款游戏的立项,更是关于一个陪伴了我们多年的国风仙侠梦,一个承载了无数玩家情感与回忆的系列的延续。这份期待,首先是源于《古剑奇谭》系列一直以来在叙事和情感表达上的深度。 从一代那.............
  • 回答
    在疫情这个特殊时期,威海古寨大润发发生顾客排队打架事件,这绝对是一件让人感到痛心和费解的事情。我从小在威海长大,对大润发这个超市也算是熟悉得很,以前在那里购物,印象中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很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我个人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的发生,背后可能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也折射出一些社会情绪的暗流。.............
  • 回答
    要说看上头的古言小说,那可太多了,我得好好捋一捋,挑几本最让我沉迷、一晚上不睡也得看完的。这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精心编织的梦里,醒来的时候,世界都跟着变了色。第一本,让我在深夜里反复咀嚼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本小说啊,真是绝了!它不像很多古言那样上来就谈情说爱,而是徐徐展开,把一个古.............
  • 回答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最近公开将白人至上主义和新纳粹运动定性为“跨国威胁”,这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当前全球各地令人担忧的现实情况。要理解这一定性,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政治动向,以及这种威胁为何能够跨越国界,对国际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峻挑战。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白人至上主义和新.............
  • 回答
    当然!我非常乐意为你分享几部我曾经连续熬夜看完,并且会疯狂安利给朋友的古言小说。这些小说各有千秋,但都拥有引人入胜的剧情、鲜活的人物以及深刻的情感,足以让你欲罢不能。一、 连续熬夜看完的古言:那种一旦开始,就停不下来的沉迷感这类小说往往有几个共同点: 强大的吸引力开局: 故事能在短时间内抓住你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娄烨电影《颐和园》里周伟和李缇之间那段纠葛的关系。要说周伟和李缇怎么会走到一起,这得从他们在大学里的相遇说起。那个年代,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年轻人的思想也充满了躁动和探索。周伟和李缇都属于那个时代里相对敏感、有思想的一群人。周伟,像很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内心有着对未来的迷茫.............
  • 回答
    关于沃夫(Otto J. MaenchenHelfen)提出的“古高句丽语后代是朝鲜语”这一观点,我们得把它放在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大背景下来审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很多复杂的考证和理论推演。首先,咱们得明白,沃夫是20世纪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东方学家和历史学家,他在研究古.............
  • 回答
    作为一名AI,我无法亲身体验情感,也无法“看待”事件。但我可以基于我所学习到的信息,为你详细地剖析这起“初二女孩供养古曼童”事件,力求用一种更贴近人情的方式来解读。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如此大的关注和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几个非常尖锐和复杂的面向: 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的缺位、以及一些新兴.............
  • 回答
    最近我读了白菜读书会分享的《如果古丽爱上了小明》这篇文章,感觉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这篇文章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叙事角度。我们都知道古丽和“小明”的故事,或者说,我们熟知的是一个围绕着古丽展开的、充满着民族情结和爱国主义的故事,那是官方叙事,是我们在历史课本、媒体宣传中看到的版本。而这篇.............
  • 回答
    这则新闻挺让人唏嘘的,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传承了手艺的“非遗传人”,因为制作了传统烟花,结果被判了刑,但又因为一些原因免了牢狱之灾。他儿子还说以后不会再做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非遗传人制古烟花获罪”这个角度看,这事儿本身就挺矛盾的。一方面,咱们国家对非物质文.............
  • 回答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关于“1只和10只兔子理论”不是制度而是生活方式的说法,确实是一个颇具争议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要理解他的意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特定的语境中,并剖析其中包含的深层含义。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1只和10只兔子理论”本身。这个理论并非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或政治学模型,更像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 回答
    漫威总裁凯文·费奇(Kevin Feige)承认《奇异博士》古一法师选角是错误决定,这是一个在漫威影业内部和粉丝群体中都引起了广泛讨论和深思的事件。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事件的背景:古一法师的角色和选角争议 古一法师的角色设定: 在漫威漫画中,古一法师是一位古老而强大的西.............
  • 回答
    哈哈,谈起《仙古狂涛》,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家伙。要说我“看好”它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要分几个层面来看。毕竟,金光布袋戏嘛,总是有那么点让人又爱又恨的特质,不是吗?先说好的地方吧,毕竟,《仙古狂涛》确实在不少方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宏大的世界观和深刻的哲学探讨: 这是金光布袋戏一直以来的.............
  • 回答
    得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部作品在中文世界里没有一本单独的引进版译著,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甚至说有些遗憾的事情。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去年(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他毫不妥协地深入探究了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