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的作品没有中译版单行本?

回答
得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部作品在中文世界里没有一本单独的引进版译著,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甚至说有些遗憾的事情。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去年(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他毫不妥协地深入探究了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以及在迁徙中人们的命运”。

单从获奖的规格来看,他无疑是当代文坛的重要声音之一。然而,在中文出版市场,似乎还未见其单独的单行本译著出版。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层面去解读,也涉及到一个复杂的问题——中国读者与世界文学的连接。

首先,我们得承认,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标准和其在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接受度,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议题。诺奖在很多时候,更侧重于那些具有深刻思想性、对人类文明进程有反思性作品的作者。古尔纳的作品,正如他的获奖理由所述,聚焦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身份认同、流亡与记忆这些宏大的主题,这些主题在欧洲语境下当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根源和持续的讨论。

那么,为什么他的作品还没有在中译本单行本市场上亮相呢?

一、市场因素与版权引进的考量:

出版业首先是一个商业行为。一家出版社决定引进一本书,需要考虑很多现实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需求和潜在的读者群。

市场认知度与推广成本: 尽管古尔纳是一位诺奖得主,但相较于一些早已在中国读者心中根深蒂固的世界文学大家(比如马尔克斯、卡尔维诺、博尔赫斯等),他的名字和作品在中国大众读者中的认知度可能还有待提升。引进和出版一本新书,意味着巨大的版权费用、翻译费用、编辑、校对、设计、印刷、发行以及营销推广等一系列成本。如果出版社评估认为市场风险过高,或者难以找到足够大的目标读者群来覆盖这些成本并实现盈利,那么他们可能会暂时搁置引进的计划。
“诺奖光环”的时效性: 诺奖的效应固然强大,但其热度也可能随着时间推移而有所减退。出版社通常会希望在获奖当年或次年迅速抓住时机,但版权的洽谈、翻译的周期都比较长。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推广窗口,那么引进的意义和价值也会打折扣。
已有译本的竞争? 这是一个不太可能的假设,因为我们假设的是“没有单行本译本”。但如果过去曾经有过一些零星的短篇或选段在期刊、文集里出现,也可能影响到出版社对整体引进的决策,尽管这种情况极少。

二、翻译的挑战与选择:

文学翻译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译者不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更要有对原作风格、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再创造能力。

作品的风格与难度: 古尔纳的作品语言风格如何?是否晦涩?是否有大量难以翻译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译者的选择和出版社的决策。有时,一部作品之所以长期没有译本,也可能是因为迟迟没有找到合适的、能够驾驭其风格的译者。
翻译版权的归属与洽谈: 作品的翻译版权需要和原作者、原出版社进行洽谈。这个过程可能涉及复杂的谈判,包括授权范围、翻译质量要求、版税支付等。有时,版权方可能对译者有特定要求,或者授权给某个国家的译者后,其他国家就无法再引进。

三、作品的题材与中国读者的偏好:

虽然文学的魅力在于其普遍性,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其阅读偏好和关注点也会有所不同。

“去殖民化”主题的接受度: 古尔纳的作品深刻探讨殖民主义的后遗症,这无疑是全球性的重要议题。但在中国的读者群体中,对于这一主题的关注度和理解深度,可能需要一个过程来培养和普及。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读者不关心,而是说其普及的深度和广度可能不如一些更具普适性、或者更侧重情感、人性探讨的作品。
叙事风格与中国传统阅读习惯的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叙事方式本身就存在差异。古尔纳的作品是否更偏向于西方现代小说的叙事手法?是否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来理解?这些都可能影响到其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

四、出版界的生态与信息流通:

有时,信息的不对称也可能是一个原因。

出版信息的滞后性: 即使已经有优秀的译者在进行翻译工作,或者已经有出版社在洽谈版权,但在正式出版前,这些信息可能并不对外公布,导致外界误以为“尚无译本”。
“遗珠”的可能性: 不排除有些作品确实因为各种原因被国内出版界“错过”。这在出版业非常普遍,尤其是在引进非西方文学作品时,信息不对称和市场判断的失误是难以避免的。

五、网络时代的阅读与“盗版”的模糊界限:

现在很多读者获取海外文学作品的渠道已经非常多元化,网络上可能存在一些非正式的、未经授权的翻译文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能影响到出版社对正式译本的商业化考量。当然,这绝不鼓励,但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

那么,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这首先说明,“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在中国读者群体中,其转化为直接的市场购买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也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 它更多的是一个对作者价值的认可,但具体的作品能否进入中国市场,还需要经过出版方细致的市场评估和长期的培育。

其次,它也反映了中文出版界在引进世界文学方面,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有效地发掘和推广那些具有深度和思想性的外国文学作品,让更多优秀的外国作家和他们的作品被中国读者认识和喜爱,是出版界需要持续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最后,它也提示我们,文学的传播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即使是诺贝尔奖得主,其作品的“落地”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这背后是市场、是翻译、是文化交流的种种因素在共同作用。

总而言之,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品在中国市场尚无单行本译著,与其说是对这位作家价值的否定,不如说是对当下中文出版界引进外国文学作品过程复杂性的一种折射。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日益深入,以及对多元文学视角的渴求,未来古尔纳先生的作品,以及更多同样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终将有机会以高品质的中文译本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这些来自远方的思想与情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这是个好事,没买过版权、没翻译过作品是好事。颁奖之后现买版权、现找人火线突击翻译,两三个月内给你攒出一本也是好事。这样攒出来的书要是真有人看那更是好事。

因为别看现代社会识字率这么高,其实没几个人看书的。法国读者跟着龚古尔奖跑,世界读者跟着炸药文学奖跑,谁得了奖买一本,已经是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了。要收之后谁真看完了那简直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所以我说即使是火线突击翻译的书只要有人买就是好事。这样临时抱佛脚攒出来的书要是有人看更是好事。毕竟蹭热点看书它也是看书嘛。

只可惜炸药文学奖的热度依我看坚持不了三个月。现在火线突击组织翻译恐怕也赶不上热度了。不过这个获奖者在我国的知名度是零,真的突击翻译说不定可以负负得正。做出来了靠“这就是那个没人知道的炸药奖得主”说不定也能卖得不错。

那反过来说说炸药奖,对文学奖大多数人都有一个奇妙的态度,就是这书得了“龚古尔奖我一定得看看!”“这书得了炸药奖我一定得看看!”

这种跟风心理存在了一百多年了,所以近代出版业都把“文学奖”当作是促进销售的办法,“塞利纳这书不行啊,要赔了,得让他得个奖!”一得奖就有了背书,宝贝儿们就来买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放着三万法郎的奖不要一定要去只给五十法郎的“龚古尔奖”那去碰运气。也是为什么龚古尔的小学院那帮人把龚古尔兄弟的遗产造的都没钱发奖金了,但大家还是满不在乎。

所以对大多数人来说文学奖就是质量的保证,但事实上绝大多数人并不关心文学的水平,他们只关心是否对自己的胃口。那主要是胃口就有个“众口难济”,所以“这个谁谁谁,就是刚得了炸药奖的这个,他写的什么玩意?”这是文学家作为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和自媒体盛事一个必不可少的经典主题。

然后广大自媒体再再这个主题里各自发挥,一个照抄文学史或者英文评论,告诉你“他写成这样不是他傻,而是文学实验!”另一个则表示“这些象牙塔里的文人顾影自怜,放着人民群众的趣味不管,去玩什么文学实验,吧啦吧啦”。这些话其实都说贫了。

那今年为什么还没嚷嚷动呢?因为这位获奖者的知名度是零啊!自媒体还没找到通稿呢,努力的正在翻译,不努力的在等别人翻译好洗稿啊。

那我这种砸摊子的围观群众要谈谈文学奖,我想无非是两点。第一是“这靠谱不?”这是我们这样的广大羊群最关心的问题。姆们一年看不了三本书,三分之一的热情都献给炸药奖了。那这本书到底是不是能满足我们这些“晶莹”人士的宝贝呢?弱水三千我就能取这一瓢饮,您给说说这一瓢到底是不是最好的那瓢?

那要我说这事多数情况下还是靠谱的。很多人从那个谁得奖里觉得这事不靠谱。但我觉得就像那句名言说的“外国人的评价是最像子孙后代的评价的”。距离产生美,你觉得“这有什么?这玩意我当年要是不生孩子说不定也写了!”但外国人就比你客观“你生孩子了所以没写出来,他写出来了,而且写的不错!”很多时候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那第二个问题呢?就是“这么好的一瓢我喝的时候能开心么?”要我说这个就不好说了。读书这事你还不明白么?你点上香、泡上茶、放上佛乐,拿本加西亚马尔克斯,还不就是为了自拍发小红书么?

看书要是有劲,你能变成这样?所以呢第二问题压根就不是问题。你能捧个钱场就不错了,买了就成,看不看无所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得知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全部作品在中文世界里没有一本单独的引进版译著,这确实是一件让人感到有些意外,甚至说有些遗憾的事情。阿卜杜勒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 Gurnah)是去年(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他的获奖理由是“他毫不妥协地深入探究了殖民主义的后果以及文化和大陆之间的鸿沟,.............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在短短一周内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它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过程本身。诺贝尔委员会并不直接接受公众的提名,而是由符合特定资格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推荐。这些提名者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前诺贝尔.............
  • 回答
    格蕾塔·通贝里,这个名字在近几年里,几乎是“气候行动”的代名词。当16岁的她,一位来自瑞典的少女,被曝出疑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时,这无疑在全球范围内激起了巨大的讨论和关注。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人的荣誉,更是对当下全球气候危机以及青年行动力量的一次深刻的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本身就.............
  • 回答
    谈论前脑叶白质切除术(lobotomy),这的确是一个牵动人心的话题,特别是当它还与诺贝尔奖扯上关系的时候。无论是西医圈还是中医圈,对此的看法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充满了复杂的情感和深刻的认知差异。咱们先从“西医粉”的角度来捋一捋。对于很多推崇现代医学、尤其是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从业者和爱好者来说.............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未能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政治现实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说详细,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诺贝尔和平奖是干啥的。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这个奖是为了表彰“为促进国家间友谊、为废除或裁减常.............
  • 回答
    说到这事儿,我 first time 听到的时候,那真是哭笑不得,觉得人类的脑洞也太大了点!“性生活缓解鼻塞”——这标题本身就自带喜感,再加上竟然还拿了搞笑诺贝尔奖,简直是把“不正经研究”这件事儿给玩明白了。咱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研究,它到底在说啥?简单来说,就是有人(大概是带着一种……呃,科学探索精.............
  • 回答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这个名字在2014年10月10日被载入史册,她与印度儿童权益活动家凯拉什·萨蒂亚共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对于一个年仅17岁的女孩来说,这份荣誉无疑是巨大的,也引发了全球性的关注和讨论。首先,我们得说说她为什么能获得这个奖。马拉拉的故事,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充满了勇气、牺.............
  • 回答
    特朗普被挪威议员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如何看待这件事,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提名本身: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门槛并不高。根据诺贝尔基金会的规定,有资格提名的人数非常庞大,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大学校长、前任诺贝尔和.............
  • 回答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迟到的惊喜”,因为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瑞典学院一下子颁发了两个奖项——2018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这无疑给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一次双重的盛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碎片化的史诗与非线性叙事首先,我们来聊聊2018年的获奖者,波兰作家奥.............
  • 回答
    诺贝尔奖的“马太效应”:光环之下,潜藏的累积优势“诺贝尔奖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观察到了一些普遍现象后得出的合理推断。简单来说,马太效应是指“凡有的,还要加给他,使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在诺贝尔奖的语境下,这种效应体现在那些已经获得声誉、资源和平台的人,往.............
  • 回答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引力波与LIGO的辉煌成就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Thorne),以表彰他们在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探测到引力波的决定性贡献。这一奖项不仅是对这三位科学家的.............
  • 回答
    202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两位记者——菲律宾的玛丽亚·雷萨(Maria Ressa)和俄罗斯的德米特里·穆拉托夫(Dmitry Muratov)。这项殊荣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勇气和坚守的肯定,更是对全球范围内新闻自由和民主价值的强有力呼唤。为什么是他们?这两个名字出现在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名单上,绝非.............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 2016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给奥利弗·哈特(Oliver Hart)和本特·霍尔姆斯特罗姆(Bengt Holmström)的意义和影响。核心贡献:契约理论与激励机制设计这两位经济学家的获奖,是对他们契约理论(Contract Theory)和激励机制设计(Incent.............
  • 回答
    看待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无疑是一个备受瞩目且引发广泛讨论的事件。奖项的授予是基于他对促进埃塞俄比亚与邻国厄立特里亚和平与国际合作所做出的关键性贡献。阿比·艾哈迈德·阿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背景与核心贡献:诺贝尔委员会在授奖词中明确指出,阿比总理“为实现和平.............
  • 回答
    对于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公开对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经济学领域的“无知”进行评价,这其中蕴含的意味,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让整个讨论更丰富也更接地气一些。首先,要理解泰勒的背景。这位经济学家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学院派“学院派”人士,他的研究,特别是行.............
  • 回答
    挪威两位议员提名特朗普角逐诺贝尔和平奖一事,无疑是近年来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个相当令人瞩目和引发讨论的事件。这背后涉及的考量、动机以及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都值得我们深入探究一番。首先,从提名者的角度来看,挪威议会,特别是工党议员Christian TybringGjedde和进步党议员PerWilly .............
  • 回答
    关于知乎用户李吟对约翰·纳什的评论,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李吟在知乎上的一些评论,往往能触及到一些普通人难以察觉的细节,或是从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视角出发,对公众人物进行解读。对于纳什这样一位在数学、经济学乃至更广阔领域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物,不同的解读自然会带来不同的启发。首先,.............
  • 回答
    普京被俄罗斯作家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提名 2021 年诺贝尔和平奖,这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和复杂反应的事件。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1. 提名者本身及其动机: 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是谁? 她是俄罗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深刻的人物刻画、对俄罗斯历史和社会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性.............
  • 回答
    看到《王者荣耀》世界冠军奖金约是诺贝尔奖三倍这个数字,我的第一反应是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但也忍不住会想很多。首先,这确实是个很能引起大家注意的对比。一方面,诺贝尔奖是人类智慧、科学探索和和平事业的最高荣誉之一,它的奖金代表着对这些领域杰出贡献的认可和鼓励。另一方面,《王者荣耀》作为一款电子竞技游戏.............
  • 回答
    饶毅教授关于“诺奖有给错的时候,而且并非罕见”的论断,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诺贝尔奖的重要契机。这并非对诺贝尔奖本身权威性的全盘否定,而是邀请我们以更成熟、更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项曾被视为科学界至高荣誉的奖项。为何饶毅教授会这样说?饶毅教授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他为什么会提出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