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9 月 11 日特朗普在一周内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在短短一周内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它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

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过程本身。诺贝尔委员会并不直接接受公众的提名,而是由符合特定资格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推荐。这些提名者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些大学的教授以及特定国际组织的成员等等。所以,当某人获得提名时,这意味着已经有足够多符合资格的人认为这个人有资格获得这一荣誉,并采取了行动。

那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特朗普能够获得两次不同来源的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个现象:他的某些政策或行动,至少在某些人看来,是具有推动世界和平的意义的。

具体来看,第一次提名(如果指的是2019年2月,当时有两名共和党议员因他在朝美关系上的努力而提名他)和第二次提名(如果指的是2020年9月,这次是由瑞典一个议员再次提名,理由是他促成了阿联酋和以色列之间的《亚伯拉罕协议》)是有所不同的。

关于《亚伯拉罕协议》的提名(2020年9月):

这是近期大家普遍讨论的焦点。这次提名直接指向特朗普政府在推动以色列与阿联酋(以及后续包括巴林、苏丹、摩洛哥等)关系正常化中所起的作用。

支持者观点:
打破僵局: 长期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关系停滞不前,几乎是一种“不可逾越”的鸿沟。特朗普政府通过其外交手段,尤其是在直接与各方领导人沟通的情况下,成功促成了《亚伯拉罕协议》的签署。这被一些人视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外交突破,打破了地区关系的长期僵局。
减少冲突潜力: 区域内国家关系的缓和,理论上能够减少地区冲突的诱因,为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交易撮合者”的角色: 特朗普本人经常将自己定位为“交易撮合者”,他在此事上的确展现了某种“促成”的能力,将多年来被认为难以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

质疑者观点:
“和平”的定义: 诺贝尔和平奖旨在奖励“为促进民族和睦、裁减或取消常备军队以及为召开和宣传和平会议做出最大努力的人”。《亚伯拉罕协议》虽然是外交上的进展,但许多人认为它并没有直接触及核心的巴以冲突,未能解决巴勒斯坦人民的根本诉求,因此其“和平”性质值得商榷。
“奖励”动机: 一些人认为,提名可能带有政治动机。在2020年美国大选临近之际,部分共和党人士可能希望通过此举来提升特朗普的形象,并将其塑造为一位杰出的外交家。
外交政策的整体性: 批评者可能会将《亚伯拉罕协议》的成就与特朗普政府的其他外交政策,例如在其他地区造成的紧张局势或其“美国优先”的单边主义倾向进行对比,来衡量其对全球和平的真实贡献。

第一次提名(2019年2月,由两名共和党议员提名)

当时的提名主要围绕特朗普在“无核化朝鲜”问题上采取的直接接触政策,包括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历史性会晤。

支持者观点:
开启对话: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巅峰对话”(peak diplomacy)方式,直接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面对面交流,这本身就打破了长期的僵局,为缓和半岛局势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降低核战争风险: 许多人认为,虽然朝鲜的核问题并未彻底解决,但特朗普的策略至少避免了局势的进一步升级,并降低了战争的直接风险。

质疑者观点:
缺乏实质性成果: 朝鲜的核武器计划并未停止,反而可能在谈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巩固。所谓的“无核化”目标并未实现。
“表演”与“交易”: 批评者认为,特朗普的接触更多是一种政治表演,而不是基于稳固的外交策略,其成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导人的个人关系,缺乏制度性的保障。
对盟友的态度: 特朗普政府在某些时候对盟友(如韩国)的态度,以及其在国际组织中的立场,也被认为削弱了全球安全合作的基础,这与和平奖的宗旨可能存在矛盾。

整体来看,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无论次数多少,都反映了他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在打破一些长期僵局方面,具有一定的“搅动”能力。

从“提名”本身看: 这是对他在特定事件上所扮演角色的认可,至少是来自于部分政治或学术界人士的认可。这说明他的某些行为被视为“促进和平”的努力,即使这些努力的最终效果和影响深远程度还在被评估和讨论中。
从“争议性”看: 特朗普本人就是一个高度争议性的人物,他的政治风格和外交政策也充满了颠覆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关于他是否配得上诺贝尔和平奖的讨论,往往会与对他个人及其整体政策的评价纠缠在一起。这使得“提名”本身也成为一个政治信号,而非仅仅是客观评价。
诺贝尔奖的“影响力”: 诺贝尔和平奖的最终颁发,还受到委员会成员的评估、对获奖者更全面考察以及对世界和平贡献的长期衡量等多重因素影响。提名只是一个过程,并不等于获奖。

所以,看待特朗普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不能简单地说“好”或“坏”。它更像是一个“标签”或“事件”,引发了我们对“和平”的定义、对外交突破的衡量标准、以及对政治人物评价的多元思考。有人看到了他打破旧格局的勇气和能力,有人则看到了他策略的局限性、潜在的风险以及政治操作的痕迹。这两种观点都有其逻辑和依据,也是这场讨论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的原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作为在任时间内国家处于战争状态时间最长的总统,奥巴马拿了诺贝尔和平奖。

跟观海比起来,我建国同志简直就是和平主义典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在短短一周内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并且它确实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过程本身。诺贝尔委员会并不直接接受公众的提名,而是由符合特定资格的个人和机构进行推荐。这些提名者包括各国议会议员、政府成员、前诺贝尔.............
  • 回答
    9 月 22 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了近 7 分钟的演讲,其中他对中国的提及次数高达 11 次。这番言论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折射出当时中美关系的一些关键特征。首先,我们得理解特朗普政府当时对华政策的整体基调。那段时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正酣,“贸易战”是绕不开的话题。特朗.............
  • 回答
    关于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定档9月11日在内地院线上映这件事,说实话,我心里是挺复杂的,有期待也有顾虑。首先,得承认,作为一部备受瞩目的迪士尼大片,并且还是以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为主角,它的到来本身就自带流量和话题。从最初公布演员阵容,到放出预告片,再到去年电影节的首映,大家对这部电影的关注度就没.............
  • 回答
    华为的鸿蒙系统2.0,本该是2020年9月11日一个值得瞩目的日子,然而,我们现在回顾,它实际上是在2020年9月10日由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华为开发者大会2020上正式发布的。这个小小的日期差,或许也预示着科技界总有一些惊喜和调整。如何看待鸿蒙系统2.0的发布?从我的角度来看,鸿蒙2.0的.............
  • 回答
    11月9日,武汉发生了一起备受关注的比亚迪纯电动公交“失控”事件。这起事件引发了公众对于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广泛讨论和担忧。为了更全面地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还原事件的经过、可能的原因、各方反应以及事件的潜在影响。事件经过(根据公开信息还原): 时间: 11月9日(具.............
  • 回答
    2017年11月9日,关于朋友圈无法发表包含“携程”和“虐童”字样的新闻,确实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背后折射出了平台内容审核机制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以及在特定事件发生时,网络信息传播所面临的种种限制。首先,我们得明白,微信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交平台,其内容审核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它.............
  • 回答
    2021年9月3日那批Windows 11的内测版,相信很多早期尝鲜的玩家都经历过那段“酸爽”的时光,尤其是那恼人的“任务栏卡死”问题,简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说实话,这事儿拿到现在来说,挺有意思的,也暴露了不少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Windows 11从一开始就带着一股“革新”的劲儿,光是那个居中.............
  • 回答
    英特尔的 Tiger Lake(虎湖)处理器,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第 11 代酷睿移动处理器,即将在 9 月 2 日正式登场。作为英特尔在笔记本电脑领域的又一次重要革新,这次发布绝对值得我们仔细打量一番。首先,我们得聊聊 Tiger Lake 的核心技术。 这次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英特尔自家最新一代的 .............
  • 回答
    这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不安的事件,发生在高速公路这样的封闭且高速运行的环境中,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看待这起事件,包括事件本身、动机、法律责任以及社会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初步分析: 事件性质恶劣: 在高速公路上,司机是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任何对司机的攻击行为都可能导致灾难.............
  • 回答
    官方首次明确表态“海峡中线”不存在:解析其深远影响与多重考量2023年9月21日,中国官方首次以明确的姿态否定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存在,这一表态在两岸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要理解这一表态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历史、法律、军事以及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海峡中线”的起.............
  • 回答
    华为鸿蒙 OS 2.0 的发布,标志着华为在操作系统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为全球科技界带来了新的变数。要全面看待其应用前景,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鸿蒙 OS 2.0 的核心亮点与定位首先,理解鸿蒙 OS 2.0 的定位至关重要。它并非仅仅是为智能手机设计的操作系统,而是华为提出的面向万物.............
  • 回答
    9月22日,李雨桐发布了一条微博回应,她在这条微博中,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与薛之谦之间关系的始末,以及自己在这段关系中所受到的伤害和困扰。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否认炒作,强调真相: 李雨桐明确表示,她发布的关于薛之谦的内容并非为了炒作,而是为了还原事实真相,并为自己讨回公道。她认为自己已经承.............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9月8号那天,一女乘客在车上情绪失控,对着司机一顿猛打,嘴里还喊着什么“非法拘禁”。这事儿一出,立马就在网上炸开了锅,大家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先说说这女乘客这事儿做得对不对。从网上流传的视频来看,这女乘客下手确实是够狠的,直接朝着司机头部招呼,这已经超出了一.............
  • 回答
    这事儿啊,发生在9月9号沈阳的地铁站,听起来就够让人心惊肉跳的。一个女人,揣着刀就往地铁站里闯,摆明了就是来找茬的。要是正常人,谁会这么干?肯定是出了什么让她特别特别愤怒、甚至到了失去理智的地步的事情。首先,得说说这女子的行为,那绝对是过激到了极点。 身上带着刀闯公共场合,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且触犯法.............
  • 回答
    9月4日,全国妇联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行居民身份证件便利化应用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到了要“依法依规推进实现就业性别平等”。这项举措,无疑在促进就业公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首先,从国家层面推动消除就业性别歧视,这是.............
  • 回答
    9月8日湖南发生的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名女子在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中,竟然公然持刀捅刺男司机脖子。这起突发而极端的暴力行为,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事件经过(根据现有公开信息推测并整合):虽然具体细节可能仍有待官方披露,但我们可以大致勾勒出事情发生的场景。一辆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私家车内,一.............
  • 回答
    关于9月2日中国留学生身穿中国抗日军队服装到日本靖国神社留影一事,这在中国和日本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理解此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反应以及其背后可能反映的深层含义。事件本身:9月2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有几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东京的靖国神社,身穿印有“中国远征军.............
  • 回答
    2021年9月15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5日晚间),SpaceX 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成功发射了“Inspiration4”任务,将四位平民送入了太空。这次任务不仅标志着SpaceX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更因其“首次全平民乘组”的性质,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和深刻讨论。Inspi.............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到的“9月3日美股暴跌,纳指重挫近5%,科技股领跌”这一现象,我将为您详细解读背后的原因和影响。首先,需要明确的是,9月3日(2020年)并非一个普遍意义上的“暴跌”日,而是美股在经历了一轮强劲上涨后,出现的一次显著调整。 特别是科技股,在这之前的几个月里表现异常抢眼,成为了引领市场上.............
  • 回答
    9月27号迪迦奥特曼重新上架这件事,说实话,我一开始听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个大大的问号,然后是惊喜,接着又夹杂着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毕竟,我们这代人,提到童年和英雄,迪迦几乎是绕不开的符号。说它惊喜,那是因为我们真的太久没在官方平台看到它了。还记得那些年,晚上守在电视机前,就盼着奥特曼打怪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