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朗普没能获得 2020 诺贝尔和平奖?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未能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政治现实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说详细,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确诺贝尔和平奖是干啥的。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这个奖是为了表彰“为促进国家间友谊、为废除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组织和促进和平会议作出最大努力或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这个标准本身就挺高大上的,而且关键在于“最大努力”和“最大贡献”。这不仅仅是说你嘴上说得多好听,更重要的是你实际做了什么,而且这些行为的成果有多显著。

特朗普当时被提名,其实是有一些理由的。很多人会提到他促成了以色列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如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关系正常化签署的《亚伯拉罕协议》。这个协议在很多人看来,是打破了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外交僵局,是促进地区和平的一大步。毕竟,在过去几十年里,以色列和这些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几乎是敌对状态。现在突然有了突破,这确实是件大事。

另外,特朗普在任期间也促成了一些“历史性”的会晤,比如他与朝鲜领导人金正恩在新加坡和越南的会晤。虽然这些会晤最终并没有带来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具体成果,但至少是打破了长期的对抗,开启了对话。在很多人看来,这种尝试本身就是一种和平努力。

但是,为什么最终没获奖呢?这里面原因就复杂了,而且很多东西都是在事后我们才能看得更清楚。

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诺贝尔奖的评选过程非常神秘,而且非常注重“成果的巩固性”和“长远性”。仅仅是“尝试”或者“开启对话”,如果没有带来实实在在、可持续的和平成果,是很难打动评委会的。想想看,朝鲜半岛无核化至今依然是遥遥无期的目标,而《亚伯拉罕协议》虽然是突破,但它是否能带来长期的地区和平,还需要时间来检验,而且协议的签署也伴随着一些政治交易和利益交换。

再者,和平奖的评选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和评委会内部意见的影响。诺贝尔委员会的成员们并非不受政治光谱的影响,他们也会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和对世界局势的判断。在2020年这个节点,特朗普的总统任期是以其独特的执政风格著称的。他奉行“美国优先”政策,退出了《巴黎协定》和伊朗核协议,还发动了贸易战,这在很多国际观察家和许多国家看来,是在加剧国际紧张局势,而不是促进和平。他的很多行为,与其说是促进和平,不如说是服务于其国内政治利益或者地缘政治上的交易。

更直接一点说,特朗普本人虽然在一些具体事务上“促成”了一些事情,但他的整体对外政策,以及他在国内政治中的一些行为,给人的印象是充满争议、甚至是对现有国际秩序的一种颠覆。和平奖往往倾向于表彰那些致力于维护和加强国际规则、促进多边合作的领导人。特朗普的很多做法恰恰是与之相反的。

而且,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过程也是非常广泛的,每年都有几百个提名者。能够被提名,本身就说明了这个人或者组织在某些方面做出了贡献。但最终能获奖的,是百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即使是奥巴马总统,当年获奖也是因为他在“国家和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并且获得了“促成和平对话和人民之间合作的巨大努力”。即使如此,很多人也认为他的获奖有些言之过早,因为他上任后,美国参与的军事冲突并没有停止。所以,和平奖的授予标准,有时也存在一些“主观性”和“时效性”的争议。

最后,可能还有一种普遍的看法是,特朗普的“和平”努力,与其说是源于对和平本身的追求,不如说是他运用了一种非常规的、带有交易性质的政治手段来达成某些目标。这种手段是否能真正带来持久的和平,大家都有自己的判断。而诺贝尔委员会,在衡量“贡献”时,或许更看重那些真正化解冲突、促进和解的深层次努力,而不仅仅是达成一些表面的协议或会晤。

总而言之,特朗普没能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不是说他完全没有做任何“促进和平”的事情,而是因为他的行为和成果,在诺贝尔奖的评判标准下,可能还不足以达到“最大努力”和“最大贡献”的程度,并且他的整体政治形象和执政理念,与和平奖所倡导的某些核心价值存在一定的距离。这既是评选机制的考量,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他贡献的复杂认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特朗普的提名,本来就不是今年的

在此次和平奖的结果公布前,也有一些媒体在炒作美国总统特朗普拿奖的可能性,比如一些支持特朗普的美国保守派媒体,就宣称特朗普在今年已经被三次提名诺贝尔和平奖:

第一次是因为“改善”以色列和阿联酋的关系,被挪威一名极右翼政客提名。

第二次因为“改善”塞尔维亚和科索沃的关系而被瑞典的一名右翼政客提名。

第三次还是因为以色列和阿联酋的关系,这次是被澳大利亚的4名右翼保守派法律学者提名。

但从更严谨的一些外媒的报道来看,由于特朗普获得这些提名的时间都已经超过了2020年度和平奖的提名期限,所以他唯一有资格参与竞争的其实是2021年的和平奖。

而且从目前来看,外媒普遍认为他明年拿奖的几率,也几乎不存在。

此前,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世界卫生组织有可能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因为这一重要的国际组织在暴发于去年年底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对此,美国CNN在10月3日刊登的一篇报道曾指出,虽然世界卫生组织被视为拿奖的“热门”,但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一直在攻击世界卫生组织,有分析因此认为世界卫生组织实际的获奖几率不高。

在此次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奖结果揭晓前,CNN等外媒普遍认为世界卫生组织、“环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新西兰总理阿德恩,乃至俄罗斯那名反对派领导人纳瓦利内都是拿奖的热门对象。

但CNN也指出,诺贝尔和平奖其实很难预测,是因为该奖项往往并不会根据新闻热度来挑选获奖对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唐纳德·特朗普未能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这件事,其实是个挺值得聊的话题,因为它触及了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政治现实以及公众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说详细,咱们得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诺贝尔和平奖是干啥的。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这个奖是为了表彰“为促进国家间友谊、为废除或裁减常.............
  • 回答
    这事儿啊,可真是让不少人看了个乐呵。简单说,就是特朗普的儿子小唐纳德·特朗普(Don Jr.)在网上搜了一张自己觉得是“蛊惑人心”的图片,结果搜出来的是日本动画《灵能百分百》(Mob Psycho 100)里的角色,然后他就在社交媒体上大发雷霆,指责谷歌“有问题”,试图“蛊惑人心”。结果嘛,不出意外.............
  • 回答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诺尔·哈桑(Noor alFallah)近期接受采访时发表的关于唐纳德·特朗普和乔·拜登对阻止未来恐怖袭击能力的言论,无疑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观点。要理解和看待她的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诺尔·哈桑的身份背景与潜在动机: 奥萨马·本·拉登的侄女: 这是.............
  • 回答
    特朗普关于“一个中国政策”的言论,在美国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一言论的重要性及其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1. “一个中国政策”的核心是什么?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中国政策”的含义。它并非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湾拥有主权,而是美国在1979年与中华人民共.............
  • 回答
    特朗普竞选团队发言人称“拜登没得过新冠,没有第一手经验”的说法,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和分析。一、发言的直接含义和可能的意图: 字面意思: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因为拜登没有感染过新冠病毒,所以他缺乏作为患者亲身体验疾病的“第一手经验”。 潜在意图: 攻击拜登的“无能”和“脱节”:.............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特朗普竞选团队声称美国大选中出现“死人票”(即已故选民投票)的问题,这一指控在近年来的美国政治中引发了广泛争议。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及其背后的复杂性: 一、“死人票”的具体表现与历史背景1. 概念来源 “死人票”通常指已故选民在选举中被错误登记为合法选民并投票,或其身份信息被盗.............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下令杀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高级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Qasem Soleimani)的决定,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政策上的一项重大且极具争议性的举动。这一事件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影响深远且复杂,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的分析。事件背景: 卡西姆·苏莱曼尼的身份和影.............
  • 回答
    特朗普考虑重新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现已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举动,无疑是一个备受关注且充满复杂性的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一可能性,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特朗普的政治考量与动机: “美国优先”的再审视与调整: 特朗普的核心政治理念是“美.............
  • 回答
    特朗普开设个人官网并承接红白喜事祝词,这一举动在政治和社会层面都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以及它可能预示着什么。一、特朗普开通个人官网的直接目的和内容: 保持公众曝光和影响力: 特朗普卸任后,仍然活跃于公众视野,并持续对政治议题发表看法。开设个人官网是他继续与支持者互动.............
  • 回答
    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大厦发生了一起震惊世界的事件:时任总统特朗普的支持者们冲击并占领了国会大厦,试图阻止国会对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的认证。这场暴力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并对美国民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事件的背景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 2020年11月举行的总统大选由民主党候选人乔·拜登.............
  • 回答
    特朗普写信威胁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美国可能永久“断供”并退出世卫组织,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解读和分析,其背后涉及到复杂的国际政治、公共卫生、外交关系以及美国国内政治等因素。以下将进行详细的阐述:事件背景回顾:在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公开批评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疫情应对.............
  • 回答
    特朗普政府签署的《台湾盟友国际尊重法案》(Taiwan Allies International Respect Act),通常被称为“台北法案”,是一项具有象征意义和实际影响的立法,旨在提升台湾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待遇。以下是对这项法案的详细解读:法案的背景和目的:在特朗普政府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发.............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9年7月14日发布的推文中,针对四位年轻的民主党女性议员——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艾尔莎·普雷斯利(Ilhan Omar)、拉什达·特莱布(Rashida Tlaib)和艾扬娜·普莱斯利(Ayanna Pressley)—.............
  • 回答
    特朗普称美国“最难对付的国家”不是中俄,而是美国自己,这句话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是因为它触及了美国政治内部深层的问题,并释放出多重信息,既有对内政治的策略性考量,也反映了他个人的执政哲学和对美国国家状况的判断。要详细理解这句话,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字面含义与潜在的批评对象: .............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关于“除非被人强行架出去,否则拒绝在拜登就职日离开白宫”的言论,是一句非常具有爆炸性且能引发多重解读的表态。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潜在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字面意思与隐含意图: 字面意思: 最直接的理解是,特朗普不打算主动、和平地移交权力,并且暗示他可能会动用一切力量来阻止.............
  • 回答
    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公开攻击美国军方领导层,指责他们“只知道打仗,让军火商开心赚钱”,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特朗普的言论核心及可能的动机: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军事行动的质疑和厌倦: 特朗普在竞选和任内都多次表达过对美国过度介入海外冲突的厌.............
  • 回答
    关于罗伯特·特朗普(Robert Trump)因病去世一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1. 基本情况概述: 逝世时间与地点: 罗伯特·特朗普于2020年8月15日,在纽约一家医院去世,享年71岁。 死因: 他的家人及白宫都表示,罗伯特·特朗普因病去世,但具体病情并未详细公开。有媒体报.............
  • 回答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即“如果我竞选失败,中国将占有美国,你们都得学中文”,是一种典型的 煽动性、民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言辞。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分析其可能的意图、潜在的含义以及带来的影响。一、 字面意思与潜在的恐惧投射: 字面意思的荒谬性: 从字面上看,特朗普的说法是极端且不切.............
  • 回答
    特朗普连任应援歌《让美国保持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是一首与政治紧密相关的歌曲,其含义和影响是多层面的。以下将从歌曲的创作背景、歌词内容、音乐风格、受众群体、以及其在政治宣传中的作用和引发的争议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创作背景 直接源于特朗普的竞选口号: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