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非遗传人制古烟花获罪免刑罚,其子称不会再制作 」的新闻?

回答
这则新闻挺让人唏嘘的,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传承了手艺的“非遗传人”,因为制作了传统烟花,结果被判了刑,但又因为一些原因免了牢狱之灾。他儿子还说以后不会再做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首先,从“非遗传人制古烟花获罪”这个角度看,这事儿本身就挺矛盾的。一方面,咱们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保护的,烟花爆竹作为很多地方的民俗文化,里面有不少传统工艺确实是需要传承的。比如有些老式烟花,花样繁复,色彩讲究,点燃时的声响和光影都有特别的韵味,这些都是技艺的体现。这位老人能被称作“非遗传人”,说明他在这方面是有真本事的,是传统技艺的载体。

另一方面,烟花爆竹生产和销售现在是受到国家严格管制的,这事儿大家也都知道。主要是为了安全。那些“老式烟花”也好,“古烟花”也罢,如果制作工艺不符合现代的安全标准,或者使用了国家禁止的材料,那确实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在很多地方为了城市安全和环保,都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了。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是传承了几百年的技艺,如果它带来的风险太大,社会上就很难容忍它的存在。所以,他因为触犯了相关法律而被追究责任,从法律层面讲,是没毛病的。

那为什么是“获罪免刑罚”呢?这里面肯定有考量的因素。我觉得可能是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技艺传承的价值: 法院在量刑的时候,可能也会考虑到老人所代表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他不是为了牟取暴利,也不是恶意制造危险品,更多的是在延续一种传统。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是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后果,只是因为制作了“非法”但并非极度危险的物品,并且没有造成实际危害,判刑是可以酌情考虑的。
认罪悔罪和家庭情况: 新闻里没细说,但一般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认罪态度好,积极悔罪,并且有悔改表现,加上他儿子说的“不会再制作”,这种忏悔的姿态,加上老人可能也不年轻了,身体状况等等,这些都可能成为法院从轻或免于刑事处罚的理由。总不能因为一个传统手艺人,一把年纪了,因为这种事儿就让他身陷囹圄,那样也太不近人情了,也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初衷有些背道而驰。
社会影响和舆论: 如果这事儿被广泛关注,可能会引发关于传统文化保护和法律法规之间如何平衡的讨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免刑罚”的处理结果,可能也是为了避免更激烈的社会反应,或者说是一种相对温和的处理方式。

然后看他儿子说的“不会再制作”,这我就觉得挺有代表性的。

现实的压力和无奈: 儿子这句话,很可能不是因为他真的觉得制作传统烟花是错的,而是他看到了父亲因为这件事付出的代价。法律的红线就在那里,一旦触碰,哪怕是出于好意或者为了传承,也可能带来麻烦。他可能不想让父亲再担惊受怕,也不想自己重蹈覆辙。这是一种非常现实的考量,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只能放弃这条路。
传承的困境: 这也侧面反映了传统技艺传承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很多传统手艺,在现代社会都很难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要么是环保不允许,要么是安全不允许,要么是成本太高,要么是市场需求萎缩。就算你技艺再高超,如果它不能合法、安全、经济地存在,那传承就成了奢望。这位老人的儿子放弃制作,也可能是他看到了这条路的艰难和“不归路”,所以选择了更稳妥的方式。
时代的变迁: 很多老式烟花之所以被禁用,也是因为社会发展了,有了更安全、更环保的替代品(比如现在的环保烟花),或者城市环境不允许燃放。时代的潮流滚滚向前,有些东西即使再有文化价值,也可能因为不适应新时代而被淘汰,或者只能以其他形式存在。

总的来说,这则新闻挺让人感慨的。它既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坚守,也暴露了现实法律法规与传统技艺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和磨合。这位老人作为传统技艺的守护者,他付出了努力,也为此付出了代价,但最终得到了一个相对宽容的处理。而他儿子的选择,虽然让人觉得有点可惜,但也充满了现实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考量。

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文化传承的同时,也要尊重和适应时代的进步和法律的规定。可能需要找到一种“既要保护又要合规”的创新方式,让传统技艺在新的框架下找到新的生命力,而不是简单地“是”与“非”的对立。比如,能不能在博物馆里复原展示,或者开发成无害的文创产品?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所以说刑法的名词必须精确啊。

刑法里的枪支、弹药、爆炸物是并列关系,这里的爆炸物是一个不常见的名词,那么立法者实际上想用哪个词?

没错,炸弹。

这个罪名的实际意思就是“非法制造枪支、弹药、炸弹”。

但是为什么不写炸弹呢?立法者肯定是这么想的,炸弹是圆的,有壳的。万一犯罪分子做的是炸药包怎么办?液体炸弹怎么办?

所以他以为自己很聪明,写了一个爆炸物。

实际上这是完全错误的表达方式。炸弹除了会爆炸,还有一个特性是,它是武器。如果你写“爆炸武器”,我觉得还行,但是你写爆炸物,那就把武器这一属性删除掉了,等于扩大了入刑的范围。

我记得当时我就跟刑法老师讨论过,要是钻牛角尖的话,开面粉厂的全都得进监狱。因为面粉就是不折不扣的“爆炸物”,不相信的可以自己试试,网上有实验教程。

但是话又说回来,锅不能完全甩给立法者。对于司法者而言,这里其实还是有解释空间的——既然立法者把“枪支、弹药、爆炸物”写成并列关系,那么这里的爆炸物就至少应该和枪支、弹药具有同等水平的危险性。面粉、烟花等因为其危险性完全不达标,无法和枪支、弹药并列,因此也就不能被视为刑法中的爆炸物。

遗憾的是,本案中的司法者并没有想到这一层,或者虽然想到了,也不敢把这一有风险的观点用于审判实践。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则新闻挺让人唏嘘的,也挺有意思的。一个传承了手艺的“非遗传人”,因为制作了传统烟花,结果被判了刑,但又因为一些原因免了牢狱之灾。他儿子还说以后不会再做了。这背后牵扯到的东西其实挺多的,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非遗传人制古烟花获罪”这个角度看,这事儿本身就挺矛盾的。一方面,咱们国家对非物质文.............
  • 回答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傩舞(永靖七月跳会)评论区被“米黑”大量团建:一场文化与饭圈的奇特碰撞近日,一个本应严肃、庄重地探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靖七月跳会(一种傩舞)的平台,却被“米黑”(即抵制、批评某款著名国产游戏“米哈游”系列作品的群体)大量涌入并进行“团建”式评论,引发了广泛关.............
  • 回答
    高学历毕业生回乡做非遗传承人:传统技艺的新生与未来的展望当今社会,我们常常听到一些关于“内卷”、“焦虑”的声音,也看到许多高学历人才在城市中追逐着光鲜亮丽的职业,为名企效力,或创业逐梦。然而,在这些主流叙事之外,也悄然涌动着一股力量,一群拥有大学甚至更高学历的年轻人,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回到.............
  • 回答
    看待自称明朝遗民的这些人,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扯着历史、文化、身份认同,甚至是情感寄托等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聊聊,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他们为什么会“遗民”?历史上的“遗民”,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朝灭亡后,那些不愿为清朝效力,坚持对明朝忠诚的士大夫、官员和知识分子。他们可能退隐山.............
  • 回答
    白鹤滩水电站库区考古的新发现,无疑为我们揭示了金沙江中下游地区深邃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在先秦时期发现了人骨遗存,这绝不是简单的埋藏,而是承载了无数关于早期人类生活、迁徙、社会结构以及与自然互动的故事。要理解这批遗存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历史意义的深度挖掘:首先,这些先秦时期的先民遗.............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是挺让人唏嘘的,朱小贞的哥哥朱小毛(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方便叙述)发文回应林生斌,说出“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并且表示朱小贞的遗产在父母的同意下将全数捐出。这几句话,信息量非常大,也触及了很多敏感的点,我们不妨来细细品味一下。首先,“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绝对是点睛之笔,杀伤力.............
  • 回答
    听到“一家五口出游,仅一人回来,三位老人遗体被藏冰柜”这样的消息,内心肯定会涌起一阵巨大的震惊和不安。这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更像是一部令人匪夷所思的恐怖片情节,让人难以置信,同时也充满了疑问和痛苦。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才能让一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在一次“出游”后,只剩下一个人,而其余三位亲人(本应是长辈.............
  • 回答
    在网络世界里,关于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讨论总是热烈而多元,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观点,比如有人认为金庸是“满遗”,并且作品中存在丑化汉族的嫌疑。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往往是对历史、民族以及文学创作的一些特定理解和解读。首先,关于“满遗”的指控,这通常源于金庸先生的满族血统。他的祖父查怀庆是晚清的举人,.............
  • 回答
    火鸡(学名:Meleagris gallopavo)作为家禽类动物,在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的地位和分类,需要从法律、农业政策、遗传资源保护、养殖经济价值等多个角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对火鸡在《畜禽遗传目录》传统畜禽中的详细解读: 一、《畜禽遗传目录》的背景与定义中国农业农村部自2020年起发布《畜.............
  • 回答
    新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将狗认定为伴侣动物,不再列入畜禽管理,这标志着我国在动物福利和相关法律法规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这一调整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多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法律与政策层面的影响: 畜牧业管理范畴的调整: 不再强制执行畜牧业相关.............
  • 回答
    关于农业农村部组织起草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将火鸡列入“传统畜牧”的决策,这一举措涉及农业政策、畜牧业发展、遗传资源保护等多个层面,需从历史背景、产业现状、政策逻辑及潜在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角度展开详细探讨: 一、火鸡的起源与在中国的养殖历史1. 火鸡的起源 .............
  • 回答
    看到农业部发布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征求意见稿)不包含狗,这件事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也让不少人对未来狗肉消费的前景产生了疑问。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为什么农业部要修订这份目录?这份《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本身是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科研价值、文化价值或.............
  • 回答
    农业农村部将狗从《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移除,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重磅的信号,也让很多人对未来是否会全国禁食狗肉产生了强烈的猜测。要理解这个事件的深层含义,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这个《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到底是什么?它不是一个关于“能不能吃”的清单,而是一个用于畜牧业管理的、对国.............
  • 回答
    对于这位36岁的女权主义者提出的观点,即认为一夫一妻制度导致了“劣质基因”的遗传,并主张女性应该“崛起”以“淘汰”中下层男性,这触及了几个非常敏感且复杂的问题。要深入分析这个观点,我们需要剥离其表面的情绪化表达,去探究其背后可能存在的逻辑、对社会现实的观察以及潜在的价值判断。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
  • 回答
    关于农业农村部发布相关文件,明确“国际普遍认为狗是伴侣动物,未将其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这一表述,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读和理解其中的深意与影响。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目录增减问题,它背后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政策法规的调整,以及对动物福利和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新审视。首先,我们得回到这份文件的背.............
  • 回答
    非遗大师为女儿准备非遗嫁妆,这事儿可挺有意思的,细琢磨起来,既不是纯粹的噱头,也不是简单的宣传,而是两者巧妙地融合,更深层次地体现了非遗传承与情感的交织。咱们这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咱得承认,这事儿一出来,自带“新闻点”。一个非遗大师,他的一举一动都带着文化的重量。当他把这份重量倾注到给女儿的.............
  • 回答
    柳州螺蛳粉和沙县小吃,这两个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早已不仅仅是食物那么简单。它们承载着地方的独特风味,也连接着无数人的味蕾记忆和生活印记。如今,它们双双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无疑是对它们地位的又一次肯定,也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的事情。一、 螺蛳粉:从“黑暗料理”到“非遗”的蜕变提起.............
  • 回答
    英国遗失机密文件在公交车站被发现,其中透露英军在黑海的行动可能涉及“故意挑衅俄军”,这一事件无疑为当前本就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又添了一把火,也让人们对英国政府和军队的信息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首先,我们必须正视的是,机密文件的泄露本身就是一件极为严重的事情。这些文件通常包含着国家安全、军事部署、外交策略.............
  • 回答
    美国遗体捐献机构BRC(Biological Resource Center)被指控将捐献的遗体进行肢解并转售一事,是一起极为令人发指、触及社会伦理底线的严重案件。这起事件不仅暴露了遗体捐献体系中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也严重打击了公众对此类机构的信任。以下是对这起事件的详细解读和看法:事件的核心指控:.............
  • 回答
    近百年来,关于遗存正中动脉(Persistent Median Artery, PMA)的研究和诊断似乎呈现出一种逐渐增多的趋势。这并非说正中动脉本身突然变得更活跃,而是我们对它的认识、检测手段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去剖析: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