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回答孩子「30℃洗澡水有点凉,30℃的气温却很热」?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孩子会注意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说明他们正在积极地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解释,让孩子能理解为什么同样的温度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带来如此不同的感受。

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解释方法:

核心原理:热量传递与人体感受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一个核心概念:我们感受到的“热”或“凉”不是温度本身,而是身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热量交换的速度。 身体在不断地产生热量,我们需要将多余的热量散发出去,才能维持正常的体温。

洗澡水和气温,虽然都是30℃,但它们与身体接触的方式和热量传递的效率是不同的。

第一部分:为什么30℃的水感觉凉?

1. 水的导热性远高于空气:
想象一下: 摸一摸桌子,再摸摸旁边的空气,哪个感觉更凉?(即使它们可能温度一样)
解释: 水是由水分子组成的,这些分子挨得很近,而且运动得很快。当30℃的水接触到我们体温(大约37℃)的皮肤时,水分子会非常有效地从我们身体上“拿走”热量。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搬运工,把我们身体的热量迅速带走,让我们感觉到凉意。
对比空气: 空气分子之间离得比较远,运动也相对慢一些。所以空气传递热量的效率比水要低得多。

2. 蒸发散热:
想象一下: 为什么湿了的手摸起来比干的手要凉?为什么夏天流汗会让我们感觉凉快?
解释: 当水分从皮肤上蒸发变成水蒸气时,它需要吸收热量。这个吸收的热量就是从我们的身体上来的。即使水是30℃,当我们从水中出来,皮肤表面沾着的水分开始蒸发时,也会带走身体的热量,让我们觉得凉。
在30℃的洗澡水中,虽然水本身是温的,但如果我们身体的一部分浸在水中,另一部分暴露在空气中,暴露的部分的水分蒸发也会带走热量,这也会让我们感觉整体不如想象的那么暖和。

3. 身体的适应性:
解释: 我们的身体对环境温度有一个习惯的范围。当我们刚开始洗澡时,如果之前环境温度比30℃低很多,那么30℃的水就会感觉比较舒服。但如果我们一直在30℃的水里,身体可能就会觉得它不再是“温暖”的,而是“不那么热”或者“偏凉”了,特别是当身体开始散发热量时。
我们对温度的感受也与我们的体温有关。 我们的体温大约是37℃,所以任何低于我们体温的物质,只要接触到皮肤,都会带走热量。30℃比37℃低,所以它会带走热量。

第二部分:为什么30℃的气温感觉热?

1. 空气导热性差:
重申对比: 就像之前说的,空气分子离得远,传递热量的效率很低。所以,即使空气是30℃,它从我们身体上带走热量的速度非常慢。

2. 身体自身的产热:
解释: 我们的身体一直在活动,甚至我们睡觉的时候,身体内部也在工作,都会产生热量。在30℃的空气中,虽然空气本身温度不高,但是因为空气带走热量的速度很慢,我们身体产生的热量会积聚起来,不容易散发出去。
想象一个不通风的房间: 即使外面温度不高,如果房间里人多或者有电器在发热,也会感觉闷热,就是因为热量散不出去。

3. 蒸发散热的限制:
解释: 夏天,尤其是湿度大的时候,30℃的气温会感觉特别热,原因之一就是蒸发散热的效率降低了。当空气已经非常饱和了(空气中的水分很多),汗水就很难蒸发,身体的热量就更难被带走,所以我们就会感觉很热。即使空气是30℃,但汗水蒸发不了,我们身体的温度就会升高,自然就觉得热了。
反之,在干燥的30℃气温下,汗水蒸发会比较快,我们可能会觉得没那么热。 但如果30℃的水包围着我们,它带走热量的速度依然比空气快得多。

4. 相对湿度和风:
简单提及(根据孩子年龄):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会影响我们对热的感受,比如空气中水分的多少(湿度)和有没有风。但是,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水和空气传递热量的效率不同。

总结给孩子:

“所以呀,亲爱的,虽然数字是相同的30℃,但水和空气是非常不同的‘朋友’。”

“30℃的水就像一个很热情的拥抱,它紧紧地抱着你,而且它很‘能干’,能很快地把我们身体里的‘暖宝宝’(热量)带走,所以你会觉得它有点凉。”
“而30℃的空气就像一个轻轻的吹拂,它不太‘能干’,带走我们身体里热量的速度很慢。因为我们身体自己一直在产热,热量散不出去,所以就会觉得‘哇,好热呀!’”

引导互动:

“你感觉一下,把手伸到水里再拿出来,和把手伸到空气里,有什么不一样?”
“如果我们光着身子站在30℃的水里和站在30℃的空气里,哪个让你觉得身体的热量跑得更快?”
“你觉得什么时候汗水蒸发得更快?是在干燥的30℃气温里,还是在湿湿的30℃气温里?”

根据孩子的年龄调整语言:

更小的孩子: 可以用更形象的比喻,比如“水是一个很会抢走热量的小妖怪”、“空气是一个很懒散的朋友”。
年龄稍大的孩子: 可以稍微深入解释一下“传导”的概念,以及分子之间的距离和运动。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我们对冷热的感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身体与环境之间热量交换的速度决定的,而30℃的水和30℃的空气与我们身体进行热量交换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呜呜呜,给孩子买本十万个为什么吧,他会自己找答案的。

user avatar

哈,准确的说法是人体皮肤的冷热感受并不仅是外界温度高低,还与热量散失快慢相关的。

外界温度相同的话,热量散失越快,人感觉越冷;热量散失越慢,人感觉越热。

比如冬天里的铁和木头,同样温度,铁会摸起来更冷,就是因为铁传热快,能够很快将人体热量带走,所以铁感觉冷。

而同样30度的空气和水,由于水的导热性更好,所以水比空气冷。


更正说明:

经几位知友斧正,冷热神经细胞是感受温度高低,而不是原答案中的感受热量散失速度,答案已修改。

至于为什么冷热感觉和热量散失速度相关,简单讲就是神经细胞位于皮下真皮处,外界温度首先降低的是表皮温度,表皮温度进而以梯度方式降低真皮温度。而外界介质若导热性好的话,会大幅降低表皮温度,故感受更冷。

详情可参见 @南囿乔木 的答案

建议可以先给孩子讲导热性理论,若孩子对皮肤为何能感受热量散失速度有兴趣,则可进一步引入皮肤温度梯度理论。

再次感谢 @南囿乔木 @哈哈 @春天的小熊 以及所有点赞支持的知友

user avatar

让孩子摸摸课本,再摸摸钢尺,他会发现钢尺比课本更凉。

其实在同样环境下的钢尺和课本的温度是差不多的。

为什么摸相同温度的东西,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因为人感觉到的不是温度,而是体表的热量损失。

之所以钢尺摸起来更凉,主要是因为钢尺的传热能力更强,你摸钢尺的时候,他从你手上吸走的热量更多,所以钢尺要更凉。


因为人的体温大概是36.5摄氏度,所以30℃的洗澡水会从你身上吸走热量,然后就会让你觉得冷。

至于为啥30℃的气温会让你觉得很热?这里的热,不是由于处在30℃的空气中,空气向你传递了热量,而是由于处于30℃的气温中,阻碍了你的身体向外散热,所以你才会觉得很闷热。

空气的传热特性是非常差的,热导率(表示物体传热能力的物理量)只有0.023W/(mK),而水的热导率为0.6W/(mK),是空气的30倍。

所以,你在30℃的水中会感觉到清凉,而在30℃的空气中,会感觉到闷热。


如果在30℃的空气中,吹来一阵风,其实也会感觉到凉的,这是因为发生了对流传热,把热量从你身上带走了。

估计讲到这里,小朋友已经蒙圈了。


去看看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放松一下吧。

大人可以翻翻《传热学》。

这是人体的红外温度图,越亮的地方,温度越高~

user avatar

人体在110度的桑拿房可以坚持17分钟(桑拿浴世界锦标赛_百度百科)。

但是让他进去100度的热水里,1分钟就得死,5分钟就成水煮鱼了!

因为水的比热容远大于空气。

单位时间内水能传给你的热量远远多余空气。

user avatar

人通过皮肤感受冷暖,当皮肤温度是33℃时,刚好能感受到寒冷。

在30℃的空气中,你的皮肤温度是35.49℃,所以你会觉得热。

而在30℃的水中,你的皮肤温度是30.39℃。你不仅会觉得冷,而且比在空气中冷很多。


探讨和计算过程(成年版回答):

人体核心温度,主要由大脑、肌肉,以及内脏产生。尤其是在静息状态下,内脏产生的热量最多,达到56%,又以肝脏为最。

人体对温度的感受

人体核心部位的热量,从内到外传递到外,会形成温度梯度。所以皮肤温度,会介于环境和核心温度之间。

而人体的温度感受器,正是位于皮肤中,靠近表皮的位置:

当皮肤温度低于13℃,超过50℃时,人体以痛觉为主;

在33~46℃的范围内,只有温觉;

温度低于33℃时,冷觉感受器被激活,同时感受温觉和冷觉。

在30℃的气温下,人体皮肤温度是多少度?

当人在室内无风,处于静息状态时,机械功为零,所有的新陈代谢能量,全部转化成热量释放出去:

  • 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总热功率, 是呼吸总散热功率, 是皮肤总散热功率。

人体热功率

直立状态下,人体新陈代谢率为[1]

根据许文生氏公式:

可得,170cm,60kg的人类表面积为: 1.65m^2。

我们再乘以代谢功率,就得到了静立状态下,人体新陈代谢总功率:

也就比一个100W的灯泡功率高那么一点点。

呼吸散热

呼吸散热包括呼吸蒸发散热,直接呼出和吸入的热量差值。

由于呼吸散热的值相对不高,且这不是本篇讨论的重点,不做深入讨论。

  • 想看具体计算公式的,可以移步这一篇回答:

我直接给出呼吸散热的计算结果:

也就是说,在30℃环境下,通过呼吸散掉的热量为新陈代谢总功率的3.336%,差不多正好是1/30,不到5W,能点亮一盏小台灯。

剩下的29/30的热量,都是通过皮肤散发的:

皮肤散热,包括三个部分:

  • 人体辐射散热
  • 空气对流散热
  • 汗液蒸发散热

热辐射

根据斯特藩-玻尔兹曼定律,物体对外的辐射通量(单位面积对外的辐射功率)为:

  • 为辐射系数,人体约为0.97
  • 为斯特藩-玻尔兹曼常量,取值
  • 为热力学温度

人体损失的辐射热功率,等于向外热辐射减去接受到的热辐射,即:

为皮肤温度, 为空气温度, 为人体表面积。(下同)

空气对流散热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物体表面的对流换热为:

为空气对人体的自然对流系数,有经验公式[2]

也即:

蒸发散热

30℃静息状态下,一般不会出现汗液流下的情况,皮肤上的汗液总是能蒸发,那么:

皮肤蒸发热功率:

  • 为水在30℃的汽化潜热, 2426.7 kJ/kg;SW为皮肤出汗速率。

有经验公式[3]

此处 是皮肤的摄氏温度。

带入数据,得:

◆考虑整个人体的皮肤散热平衡,有:

带入空气温度,于是得到体表温度为:

308.64K,也即35.49℃。

这个温度高出体表舒适温度2.5℃左右,所以人体会感到热。

在30℃的洗澡水中,人体皮肤温度又是多少呢?

当人泡在30℃洗澡水中时,有同样的热平衡,只不过水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比空气大得多,甚至能超过100倍。

水的自然对流系数为:200 ~1000W/m^2·k。

它的大小主要受水的流速影响,在人体静息状态下,我们可以取值200W/m^2·k。

在低于33℃的水温中,人体几乎不发汗,汗液带来的热量流失忽略不计。

那么,此时的热平衡有:

易得,人体在水中的皮肤温度为:

303.54K,也即30.39℃。

这个温度,十分接近水体的温度,比33℃这个人体产生冷觉的温度低了2.61℃。

最后我们得到这样的结果:

人在30℃的空气中,比起在水中,皮肤温度低了:

35.49-30.39=5.1℃

如此大的温度差,对于人体来说,是相当明显的。

  • PS:以上计算结果不随人体表面积变化而变化,小孩同样适用。但由于每个人新陈代谢功率以及肥胖的差异,具体到每个人的体表温度,会有细微差异。

由于这是需要给小孩的回答,最后再总结下

对于年龄足够小,只知道温度的孩子,用本篇开头的三句话回答就足够了。

对于理解能力够好的小学生,可以告诉他空气和水都是流体(会流动),水的密度大得多,在流动的过程中,相同温差下,水流动带走的热量比空气多得多。

对于初中的孩子来说,则可以向他科普牛顿冷却定律

理想状态下的牛顿冷却定律,中学生足以理解,当他明白水的对流换热系数远远大于空气时,本问题也就解决了。

当然,告诉孩子水的导热系数更大,也是可以的。毕竟,液体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和导热系数是有关联的(本质上是因为热导产生液体的冷热对流,从而进一步增加热量流失)。不过,仅仅科普导热系数,无法定量分析。

对于物理足够好的高中生,那么就可以直接上成人版回答了。

注意:你可以给孩子说一开始接触水热量流失更多更快,但千万不要说,长期待在水中,流失的热量更多更快。

人体从空气进入水中,的确会在入水的刹那,热量流失更多。如果是一直待在水中,流失的热量是大致相等的。因为人体热量平衡时,总热量的流失只和新陈代谢有关。而温度变化范围不是很大时,人体新陈代谢功率变化不大。

除此之外,家长也可以拓展孩子思维,问他:

对于30℃的气温,人一定会感到热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影响人体温度的因素除了环境温度外,还有衣物隔热、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太阳照射(其它热源)等等。

当吹大风,形成强制对流,空气对流系数可高达100W/m^2·k。

足以让皮肤温度低至31℃,让人感受到冷。

  • 我们不难发现,哪怕吹大风也依旧没有水中冷。

所以,要「30℃洗澡水有点凉,30℃的气温却很热」的问题成立,需要限定条件。

  • 例如:室内、无额外热辐射、无额外空气流动、皮肤裸露、空气湿度50%(人体平均舒适湿度)。

当然,家长也可以传承知乎传统,先问孩子: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参考

  1. ^ 魏润柏. 人体与环境热交换计算方法[J]. 人类工效学, 1995, 001(002):39-42.
  2. ^ 王艳, 王艳, 龙恩深,等. 人体表面对流换热系数的理论研究[C].全国通风技术学术年会. 中国建筑学会, 2015.
  3. ^ 人体热量平衡模型及其在人体舒适度预报中的应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01, 24(3):384-390.
user avatar

好家伙,这不是传热学的经典问题吗?

人对冷暖感觉的衡量指标是散热量的大小而不是温度。当人体皮肤散热热流为58w/m2时,感到热;为232w/m2时感到舒适,为696w/m2 时感到凉快,大于928w/m2时感到冷。

此外,30°的气温下,与人体进行热交换的是空气与皮肤的对流传热加上热辐射(户外阳光下)

对流传热公式:q=hΔt,其中h代表对流换热系数。h的大小与几个因素有关,即流体物理性质,换热面形状,流速,有无相变等等。

30°的水是水与人体进行热交换。h水远大于h空气,或者说水与皮肤的换热强度远大于空气与皮肤。即,散热量大。

所以人在水中感到更冷。

—————————————————————

至于怎么和小朋友解释。

空气和水都有一种吸走你身上热量的魔力,顾名思义,你的热量被吸走了,你就会感觉到冷。吸走的越多就越冷。

但是这个魔力有大有小。空气是小魔王,吸走的少一些。水是大魔王,吸走的多一些。

所以我们冬天为什么要多穿衣服啊?就是因为在冬天,空气这个魔王,吸走我们热量的能力变大了,我们就要穿上衣服这个铠甲来保护自己不被他吸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洞察力的问题!孩子会注意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说明他们正在积极地观察和思考周围的世界。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角度来解释,让孩子能理解为什么同样的温度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带来如此不同的感受。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回答思路和解释方法:核心原理:热量传递与人体感受首先,我们要告诉孩.............
  • 回答
    当孩子好奇地问“什么是小年?小年是怎么来的?”时,这是一个绝佳的亲子互动机会,我们可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带他们走进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下面是一个详细的回答,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进行调整: 孩子心中的“小年”是什么?宝贝,你想知道什么是小年,对不对?小年呀,就像是过春节前的“预热”和“小小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确实,我们人看好多小动物,尤其是刚出生的时候,好像长得都差不多,让人有点犯迷糊。但对动物妈妈来说,认出自己的宝贝,那可是件天大的事儿,她们可有一套自己的本领呢!咱们慢慢聊聊,你就明白了。你想想看,动物妈妈和自己的宝宝之间,就像我们之间有特殊的联系一样,这种联系可不是靠“长得一模.............
  • 回答
    这个问题,孩子问出来真是既可爱又充满智慧!这说明他们在观察世界,并且开始思考事物背后的逻辑。别小看这个问题,这背后牵扯到历史、文化,甚至我们城市规划的演变,能聊的点可不少。首先,咱们得先从“马路”这个词的来源说起。你想啊,在很久很久以前,现在咱们说的这些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那都是不存在的。那时候,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可真有意思!让我想想,为什么我们叫它们“靴子”而不是“鞋子”呢?这背后呀,其实藏着一些挺有意思的故事和原因呢!你看,咱们平时说的“鞋子”,范围可大了去了,对不对?就像你穿的运动鞋、小皮鞋、凉鞋,这些都属于鞋子大家族。它们的功能主要是保护我们的脚,让我们走路更舒服,防止沙子、小石子硌脚。但是,.............
  • 回答
    宝贝,你问的这个问题可真棒!星星是什么形状的呀?让我想想……你看我们晚上在天上看到的那些一闪一闪的小点点,是不是觉得它们就像小小的十字架,或者小小的五角星一样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眼睛,或者说我们的大脑,在看这些遥远又微弱的光点时,会不自觉地把它们“脑补”成我们熟悉的样子。你想想看,就像我们平时看到的.............
  • 回答
    哇,你问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屎壳郎推粪球,这可不是它们随便玩儿的,它们可是有重要事情要做呢!你想想看,屎壳郎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什么?没错,就是动物的粪便,也就是我们说的“便便”啦!这些便便对于屎壳郎来说,就像我们人类的米饭、面条一样,是它们赖以生存的食物。但是,这些便便有时候会散落在地上,看起来.............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可有意思了!你看,长颈鹿呀,它们的耳朵痒起来,可就得想点办法了。首先,你想想,长颈鹿那么高,它们的耳朵长在脑袋顶上,是不是?那么,它们痒起来的时候,会怎么挠呢?长颈鹿自己怎么解决? 用脖子! 这绝对是它们的“得意之作”!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而且脖子上的骨头虽然不多,但是很有韧性,可.............
  • 回答
    这个问题呀,孩子,问得真好!你想啊,如果咱们的画画纸上只有一条线,那能画出什么来呢?最多只能画个直线,或者圆圈。五线谱也是一样,它之所以有五条线,是因为这五条线能帮我们画出更丰富、更精彩的音乐世界!咱们先来看看,为什么音乐需要用“线”来表示?你想想,音乐的声音是不是有高有低?就像你说话的时候,有时候.............
  • 回答
    “宝贝,你问我小时候过年最喜欢的事呀?让我想想…… 哎呀,太多啦,一下子还真不知道从何说起呢!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件最最喜欢的,那大概就是…… 和爷爷奶奶一起放鞭炮!”说到这里,我的脸上不自觉地浮现出了一抹孩童般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年味儿的冬夜。“那时候,过年气氛可浓了!从腊月二十几开始,家里.............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好问题!让我想想,怎么跟你解释才明白呢。你有没有想过,电饭煲里其实藏着一个很聪明的小助手?这个小助手可不是真的能说话,而是通过一些小小的“机关”来判断米饭熟没熟的。我们先从最关键的一个部件说起,叫做“温控器”。你可以想象它就像一个温度计,但它可不仅仅是告诉你现在的温度是多少,它还能根据温度.............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这就像咱们家里的积木一样,为什么要把一块块积木拼起来,而不是一块大木头做成的呢?羽绒服之所以一节一节或者一块一块的,也一样有它的道理。”一、为什么是“一节一节”?—— 好比穿“羽绒被”你想想看,羽绒是什么?它是鸭子或者鹅身上最轻、最蓬松、最保暖的那些细小的绒毛。它们非常.............
  • 回答
    这真是个好问题!你有没有发现,大人在放假的时候收到的是礼物或者好吃的,而你收到的却是作业本?嗯,让我好好跟你解释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你想想看,大人平时是不是要工作?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公司忙忙碌碌,要处理很多复杂的事情,比如开会、写报告、跟客户打交道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工作”。这些工作就像是一种.............
  • 回答
    这个问题真是太棒了!你观察得真仔细,月亮确实每天都在变,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总是在跟我们玩捉迷藏一样。你想知道为什么它会这样吗?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跟我们看月亮的角度有关。想象一下,我们住在一个大大的足球场里,地球就是我们站着的地方。而月亮呢,就像一个在足球场边上绕着我们跑圈的小球。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明孩子观察力很棒!其实,我们过年日期不固定,主要是因为我们使用的是一种叫做“农历”的历法,它和我们平时用的“公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阳历)不太一样。1. 公历(阳历)是什么样的?你平时用的日历,上面写着1月1日、2月14日、12月25日,这些都是按照公历来的。公历是怎么来的呢?它.............
  • 回答
    “宝贝,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棒了!让妈妈好好跟你说道说道,这个扫地机器人啊,其实挺聪明的,但有时候也会有点小状况。”你看啊,我们家里就像一个迷宫一样,有桌子、椅子、沙发,还有墙壁,对吧?扫地机器人它不是像我们一样有眼睛可以看到,它会用一些很特别的方法来认识这个“迷宫”。它怎么知道自己在哪里? 它们有.............
  • 回答
    宝贝,你想知道为什么彩虹会有七种颜色是吗?这可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科学奥秘呢!你想想看,当太阳光照射到雨滴上时,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呢?首先,我们要知道,我们看到的白色的阳光,其实是由很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就好比你把红、黄、蓝各种颜色的颜料混合起来,最后看起来就是一种颜色,对不对?太阳光也是一样,它里.............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你想知道为什么我们把各种颜色的颜料搅在一起,最后就变成了黑乎乎的一坨,对吧?这事儿说起来,其实跟我们看东西的方式还有点小秘密有关呢!”“你知道吗?我们之所以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颜色,是因为物体会吸收一些光,然后把另外一些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比如,你看到的红苹果,是因为苹果吸收.............
  • 回答
    孩子提出这些问题,说明他在数学上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观察,这是非常棒的!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加减乘除,更涉及到数字的规律和比较。咱们来好好给他掰扯掰扯,让他明白背后的道理。首先,针对“6+6=5+7”你可以这样跟孩子说:“你看,咱们有6个苹果,再添上6个苹果,一共是几个呀?”(让孩子数一数或者说出答案)“对.............
  • 回答
    哎呀,你这个问题问得可真有意思!就像在探寻一场关于味道的“穿越大戏”一样,南方豆花甜,北方豆花咸,但到了端午节,这“ sabor”又来了个大反转,南方的粽子咸,北方的粽子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咱慢慢给你掰扯掰扯。一、 “豆花”的“南北大不同”:口味的起源和演变首先,我们得回到“豆花”这个身上。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