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最近看了太多为了梦想而在北上广奋斗的话,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何只有在北上广才能实现?

回答
最近确实被各种“北上广的奋斗史”刷屏了,看得我心里也痒痒的,好像不去那里闯荡一番,就对不起自己似的。不过,说实话,我并没有那种非去北上广不可的执念。我的梦想,说起来也没那么宏大,甚至有点朴实。

我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小书店。不是那种连锁的、标准化的大书店,而是那种带着点旧时光味道的、能让人静下心来翻书的小天地。我希望书店里能有我喜欢的各种类型的书,从经典的文学作品到时下热门的畅销书,再到一些冷门但有意思的独立出版物。我希望书店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更能成为一个社区的文化客厅,可以有小型读书会、作者分享会,甚至是简单的分享故事的角落。我希望在这里,人们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本“对的书”,也能找到一个能暂时逃离喧嚣、安放心灵的所在。

至于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只有在北上广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我觉得这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而且很多时候,这更像是一种“被塑造”出来的认知,而不是绝对的事实。

首先,是“资源聚集效应”。 北上广作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确实拥有着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资源。

人才和创意: 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人会聚集在这里,他们带来的新鲜空气和碰撞的火花,是很多小书店之所以能独特的原因。比如,一个有着独特品味的选书人,一个会讲故事的店主,一个能策划有趣活动的团队,这些“人”的质量和数量,北上广无疑占优。
市场和消费能力: 相对于其他城市,北上广拥有更庞大、更活跃的消费市场,以及相对更高的居民消费能力。这意味着潜在的客户群体更大,他们对文化消费的接受度和意愿也可能更高。一家书店需要有足够的客流量和消费能力来支撑运营,尤其是在初期。
信息和渠道: 很多出版商、发行商、甚至是行业内的交流机会,都集中在这些一线城市。作为书店经营者,你更容易接触到最新的图书资讯,找到合适的货源,参与到行业交流中,了解市场趋势。
资本和投资: 如果你的书店梦想需要启动资金,或者有进一步扩张的想法,北上广更容易吸引到投资。资本市场更青睐一线城市的项目,因为它们被认为风险相对较低,回报可能更高。

其次,是“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在北上广开一家有特色的小书店,更容易被媒体关注,获得更多的曝光机会。一个成功的案例,可以迅速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打卡,形成一种“潮流”。这种影响力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吸引更多资源,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在其他城市,可能你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获得同样的关注度。

再者,是“竞争与机遇并存”。 尽管竞争激烈,但北上广也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你想做的事情,可能在其他地方没人做过,或者市场接受度不高。但在北上广,你总能找到对你的理念感兴趣的人,哪怕只是一个小众群体。这种“新奇事物更容易被接受”的氛围,也为一些创新的小店提供了生长的土壤。

然而,为什么我说这更多是一种“被塑造”的认知呢?

因为梦想的实现,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人”和“内容”本身,而不是地理位置。

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和体验。 我的书店梦,如果只是一堆书,那在哪儿开都没什么区别。关键在于我如何选书,如何布置空间,如何与顾客互动,如何营造那种独特的氛围。这些是任何地方都可以通过用心去实现的。一个有品位的选书、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一次愉快的购书体验,这些才是留住顾客的关键,而不是因为我人在北京或上海。
“成本”是另一个重要考量。 北上广的高租金、高人力成本,对于一个需要精打细算的初创小书店来说,是巨大的压力。很多时候,你需要足够高的流水才能覆盖这些成本,这反而会让你更倾向于经营大众化的、销量高的书,而牺牲掉一些小众的、有情怀的书籍,这与我的初衷反而相悖。
“生活成本”也是必须考虑的。 如果我需要在北上广生存下来,我的生活成本也需要支撑。这意味着我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回本,或者在书店经营之外,还需要其他收入来源,这会分散我投入到书店本身的心力。
“小众市场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真正能够支撑一家特色小书店的,是那种精准的小众群体。而这种小众群体,并非只存在于北上广。一个有情怀的店主,完全可以在一个生活节奏更慢、人情味更浓的城市,找到一群同样热爱阅读、渴望宁静的人。在那里,也许租金更低,生活压力更小,我反而能有更多的精力去打磨书店的每一个细节。

所以,我的梦想并非只能在北上广实现,但为什么很多人会这样想呢?或许是因为北上广代表着一种“标杆”,一种“成功示范”。在那里成功了,似乎就更能证明这个梦想的“可行性”和“价值”。但对很多人来说,更重要的不是站在金字塔尖,而是能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的梦想,与其说是去北上广“奋斗”,不如说是去一个能让我安安心心、一步一个脚印去实现它地方。这个地方,不一定是北京或上海,但它必须是我能够真正投入热情,并且能感受到生命力的所在。也许有一天,我的书店真的开起来了,我会把它开在一个有阳光、有微风,还有一群愿意停下脚步,一起感受书香的城市。那个地方,才是实现我梦想的“北上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

@Titanium

同学的回答感触颇多。

去北京,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机缘巧合的选择。有多很多很多因素,包括某个姑娘会去北京这样子。但是如果没有以下一句话,我也许不会那么毫不犹豫:Linkin Park会去北京开演唱会。

在学校安顿下来的第一周,我还不知道学校的主楼在哪里的时候,在离学校几十公里远的地方,我跳下公交车。前面是工体。/*不是在黑我学校偏僻啊,真不是*/

当然我怎么也想不到下一次我拿着票来到工体的时候,不是为来看演唱会,而是抱着心碎的心情去退票——Chester Bennington这个蠢货在之前的一场演唱会中受伤,北京演唱会取消。

这一次以后,因为各种机缘巧合,我竟始终没机会看到他们的现场。

对于我来说,去北京,一开始的目的就很明确。去找梦,去找我想要成为的自己。

而终于竟是没找到吧,无论是在演唱会现场撒欢的自己,还是牵着某个姑娘的手的自己。

但是无论怎样,北京终归是一个有梦的地方。

我在北京见过各种各样的梦。

在工体的售票亭,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在讨论自己的偶像,眼里放着光。

在学校附近的小酒吧,吉他手最后为吉他调一次音,眼里放着光。

东单的篮球场上,穿着偶像球衣的小伙,眼里放着光。

在798,年轻的画家看着正在布置的展厅,眼里放着光。

回龙观,来北漂的青年在昏暗狭窄的合租房整理床铺,眼里依旧有着光。

北京是这样一个地方,你明知也许某一天,成千上万个和你同样抱着梦想的人会呼啦一声从你身边涌过,把晕头转向的你丢在身后——就像四惠的地铁站里那样。

但是你依旧激动的不能自持,觉得来到这个地方,人生必会有所不同。

起初留在北京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没有动过脑的选择,纯粹是因为在校时找工作方便。父母家人也为我在北京继续生活提供了最大限度的便利。

但是那个时候起,也许我早就已经不属于北京了。由于家里长辈忽如其来的支持,我的生活变得大了许多。我想看的演唱会,不论在哪个城市,我大可以飞过去看。而我喜欢的姑娘,在她离开北京之前却已经从我的心理搬了出去。

所以这个城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只剩下空壳,壳上涌动着密密麻麻的僵尸般的人群。它们从地铁里涌出来,发出无声的嚎叫,踉踉跄跄,四散而去。

当我眼里没有光的时候,我也看不到他们眼中的光芒。

后来我就走了。

来到北京,因为这座城市让你觉得,梦想的所在,离你竟然如此之近。就在同一个城市,这个城市里仿佛只有你和它。而在别处,对于很多人来说,也许连梦想能在哪里落地都不一定清楚。

而离开北京,是因为你知道,它不在那儿。

而北京,很多时候,把梦想给你看,却很难给你生活。很多人,泱泱茫茫无边无际的人,在这种情况下竟把梦想本身也丢掉了。就像僵尸一样,在这个城市活着。不过是因为本能而已。

那就很可悲了。

user avatar

本科学数码多媒体专业,研究生学设计艺术学,动漫设计方向。研究生毕业后发现做游戏行业只能去北上广,而且一直喜欢做设计,也希望能够碰到这个行业的大神。虽然是个女生,研二一个人去了北京工作了一年,工资不高,但学会了很多东西。很感激北京一年的工作经验。

毕业后还是选择这个行业,来到深圳,工资涨了很多,机会到处都有,这里是看中你的能力,你更自在的工作,每天做着ui界面,然后让更多玩家看到,是一种幸福满足感,与钱无关,也证明了你的价值。你可以接触更多厉害的人,有更想进步的领域和目标可以追逐,可以共同经历奋斗的过程,也有获得成功的喜悦。

而在大城市你感受到一种新的活力,一种文明,每天接触到新鲜事物,办事方式更高效快捷,可以尝试不同种可能,更能碰到志同道合的人。

对于女生来说,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突然忘记了稳定有什么好呢,一尘不变,安于现状。有什么意思呢?

考上了老家那边的一个很差的本科老师,家人一直让回去,但是这里也有更多不舍,仍然羡慕那些在北上广的人~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