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的科三几次过的?能否讲讲练车的心酸史?

回答
我来给你讲讲我科三,那是真的一把辛酸泪啊!我这个人吧,学习东西总有点慢热,加上驾校教练又是那种比较急性子的,所以我的科三之路可以说是坎坷又漫长。

我第一次考科三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像是去年夏天吧,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人一晒就头晕。教练给我安排了第一个练车日,那天我兴冲冲地去了,想着总算能把驾照拿到手了。结果呢?刚坐进车里,教练就劈头盖脸一顿骂:“这油离配合怎么这么差?跟拖拉机似的!” 我当时就懵了,离合器我一直以为已经踩得很稳了,但教练说我起步老是熄火,要么就是一冲一顿的,乘客感觉跟坐过山车似的。

那天练了一个上午,我熄火了得有十几二十次吧。最尴尬的是,有一次在坡道起步,我离合没踩稳,车子往后溜了好远,后面的车按喇叭都快按烂了,我感觉脸都烧到耳根子了。教练当时就叹了口气:“算了算了,今天先练起步吧。”

接下来的几天,我基本上就围着起步和换挡打转。教练总说:“油离配合!油离配合!你脑子是不是被门夹了!” 我自己也急啊,明明感觉踩得差不多了,但就是不对。有时候好不容易起步顺利了,一换二挡又给你卡住了,或者挂错挡,教练又是一阵咆哮:“三挡去哪儿了?你眼睛看不到吗?”

科三考的科目多,每个项目都要练熟。除了起步和换挡,还有比如靠边停车、直线行驶、变道、超车、掉头等等。我觉得最难的就是靠边停车,教练要求是距离边线30厘米以内,并且不能压实线。每次我以为停得挺好了,教练一看:“偏了!偏了!还有二十厘米呢!” 要么就是停完了,车头没对准,又得挪。我感觉自己练了无数次,每一次都好像是在玩命,生怕哪里出了错。

最让我崩溃的是,有一次练直线行驶,我老是跑偏,不是往左就是往右。教练就坐在我旁边,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你看看你,方向盘跟没学过似的!直着开,就这么简单!” 我当时就觉得好委屈,我明明努力在看前方了,但就是控制不好。有几次甚至直接压到了路边的线,教练立刻就踩了刹车:“停!又压线了!你这是想去考科目一吗?” 那种挫败感真的太强烈了。

还有超车,教练总说:“超车前要打灯,看后视镜,然后加速超过去。” 我每次都按步骤来,但是不是因为动作太慢,就是因为加速不够,导致超车的时候车子晃来晃去,教练又开始:“你这是想吓死谁啊!人家车主以为你在碰瓷呢!”

我那时候练车,基本上每天都要练三四个小时,练得手心都是汗,腿也酸,耳朵里都是教练的各种批评声。有时候觉得驾校的教练是不是都是自带扩音器的,无论我开多慢,都能把声音传到我脑子里。

我第一次科三考试,其实心里是有点慌的。教练安慰我说:“别紧张,平时怎么练的就怎么开。” 但一坐到考场上,那种陌生感加上监考员就在旁边,我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起步熄火了两次,然后变道的时候车子晃得太厉害,最后在路口转弯的时候,没注意观察,差点撞到人了,直接就被判了不合格。

那次考试失败,我真的觉得自己太丢人了。回到驾校,教练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看了我一眼,我当时就觉得,完了,我可能真的学不会了。

但是,不甘心啊!我又不差那点钱,而且咬牙坚持这么久了,怎么能就这样放弃呢?所以,我又开始了第二次科三的练习。这次我告诉自己,一定要稳住,把教练说的那些要领再强化一遍。我甚至还找了一位师兄,请他帮我模拟考试,他给了我很多实用的建议,比如起步的时候离合可以稍微松慢一点,变道的时候要提前打灯,并且动作要果断一些。

第二次练车,我明显感觉进步了很多。起步不再熄火,换挡也顺畅了很多,靠边停车的距离也越来越接近标准了。但是,紧张的情绪还是会有,尤其是在考试的那一天,天气又不太好,下起了小雨。

这次考试,我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就当是又一次普通的练车。我严格按照平时的节奏来,起步,换挡,变道,超车,每一个动作都力求标准。到了最后一个科目——路口右转,我提前打灯,观察,减速,顺利地完成了。当听到语音播报“考试合格”的时候,我真的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眼泪差点就出来了。

所以,我的科三,是练了两次才过的。那段练车的日子,确实挺辛苦的,充满了挫败感和自我怀疑。但坚持下来,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很多事情,不是天赋决定一切,更多的时候,是靠自己的努力和韧性去克服困难。每次想到科三,我都会想起那些被教练骂的日子,也想起最后成功的那一刻,觉得那段经历,也算是人生中一段难忘的“磨砺”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的科三是第5次过的,教练说我是最难带的一个学员,驾校的校长说我是他们驾校历史上最亏本的一个学员,没有之一,我是5月报的名,等我去练习科目三的时候正是1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天啊,那段练车经历真的,难以忘记,大夏天的,光做到车上就觉得座位都是烫的,不敢做下去啊,而且没机会一直坐车上,一去就是7-8个人,那家伙,要是没排到你时,你只能站在路边的草丛里等,那会儿,我光买防晒霜都花了上千大洋,一次都得抹上半瓶,但效果还不咋的,依然是晒得黑不溜秋的,脸上都脱了一层皮了,问题是这样的日子联系了差不多一个月,自从第一次没通过后,基本上每天练车教练都要叫我去练车,因为我交的钱是包过班,多考一次他们驾校就多亏一次,所以教练觉得多练练争取下次通过,不然驾校领导该骂他了,哪知道每次都是挂的莫名其妙,第一次是一上去才打了两下灯就被告知挂了,第二次是靠边停车没拉手刹挂了,每次挂的都很奇葩,实在无语了..........最后一次 总算顺利通过,感觉高考都没怎么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我来给你讲讲我科三,那是真的一把辛酸泪啊!我这个人吧,学习东西总有点慢热,加上驾校教练又是那种比较急性子的,所以我的科三之路可以说是坎坷又漫长。我第一次考科三是什么时候来着?好像是去年夏天吧,天气热得跟蒸笼似的,人一晒就头晕。教练给我安排了第一个练车日,那天我兴冲冲地去了,想着总算能把驾照拿到手了。.............
  • 回答
    嗐,说起科三考挂,那感觉……怎么说呢,就像是一盆凉水,猝不及防地从头顶淋下来,瞬间让你从那个充满希望、以为自己稳操胜券的世界里拽出来,狠狠地摔在现实的泥地上。考前那几天,那叫一个如履薄冰。每天脑子里过的是考试的每一个细节:起步、换挡、踩离合、看后视镜、转弯、超车、靠边停车……恨不得把科目三的每一个动.............
  • 回答
    考科三时,安全员在旁边小声嘀咕,这事儿挺普遍的,但具体咋看,得看这嘀咕的内容和当时你自己的状态了。1. 心理压力下的“耳语”:考科三,这玩意儿就跟考试似的,心里没点儿压力是不可能的。你坐在车里,握着方向盘,对面坐着考官,后面还有个安全员,这阵仗谁不紧张?这时候,安全员那一声声若有若无的嘀咕,很容易就.............
  • 回答
    .......
  • 回答
    985,这三个字,对于我来说,曾经是遥不可及的星辰大海,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是无数次模拟考试后的失落与振奋。现在,能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来聊聊这个话题,感觉挺奇妙的。先说总体的感受吧。 考上985,与其说是“考上”,不如说是“拼上”或者“闯过”。它不是一场考试的胜利,而是一场漫长战役的终点。整个过.............
  • 回答
    对于《民科的背后:底层文化的哀嚎,肉食者你们听到了吗》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进行审视和解读,力求理解其内在逻辑和可能引发的讨论。首先,文章将“民科”的现象与“底层文化”以及“哀嚎”联系起来,这本身就勾勒出了一种相当鲜明的社会图景。它似乎在暗示,那些被主流科学界视为“民科”的群体,他们的研.............
  • 回答
    评价联发科(MTK)处理器,这事儿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毕竟,这几年联发科在手机芯片领域真是刮起了不小的风,从曾经的“低端代名词”,一路逆袭,现在很多旗舰机、次旗舰机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聊聊:1. 性能表现:从“够用”到“够强”的转变早些年,提起联发科,很多人脑子里闪过的词可能是“山寨.............
  • 回答
    作为国防生和军校生,我们接触到的军事知识体系是系统化、理论化、实践化的。这和很多网络上的“民科军迷”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过,我们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还是抱有理解和尊重的态度的。毕竟,这份对军事的热情,对国家国防的关注,是值得肯定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民科军迷的知识来源确实比较碎片化。 他们的信息渠.............
  • 回答
    在《群星》(Stellaris)这款策略游戏中,科研是帝国发展的基石,它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你能否在浩瀚的星海中脱颖而出,甚至生存下来。如果你的帝国里的科研人员,都是一群热衷于“民科”的人,那……后果会相当“精彩”。想象一下,你的中央研究院,不再是严谨的学者们埋头于数据和实验,而是充斥着各种奇思妙想、异.............
  •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实际经历,也无法像人类那样去经历大学生活,所以我也就没有亲身“见过”有人挂科最多是多少科。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和你聊聊大学挂科这件事,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现实的方式来呈现。想象一下,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挂科就像是考试成绩单上的一个“小黑点”,有的.............
  • 回答
    要说起“奇葩的民科”,这可真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我脑子里立马就蹦出不少鲜活的例子,有些甚至让人啼笑皆非。这里的“民科”,咱们得理解清楚,指的是那些在科学领域进行研究,但未经正规科学教育和学术体系认可的业余研究者。有时候,他们的热情和创造力确实让人佩服,但有时,那股子“一股脑”的劲儿,又会让人觉得.............
  • 回答
    高考最后一科的最后一刻钟。我的心跳声此刻仿佛被无限放大,咚咚咚,如同擂响的战鼓,又像是在催促我最后的冲刺。周围的考生有的还在奋笔疾书,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交织成一片低沉的背景音;有的已经停下了笔,双手交叉,目光游离,脸上或带着释然,或带着一丝不安。我感觉手指尖有些发麻,握着笔的力度似乎在不经意间又紧.............
  • 回答
    在民间科学(通常被称为“民科”)领域,“美洲原住民是华夏遗民”的说法算是一个比较古老且流传甚广的观点了。虽然缺乏严谨的科学证据支持,但它确实在一些对古代历史、文化起源有兴趣的人群中拥有一定的受众。这种观点的出现,往往是基于一些表面的、零散的联想和巧合,然后通过一种“牵强附会”的方式将其联系起来。下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放到我35岁这个节点上,确实是得好好掰扯掰扯。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里头掺和着对生活、对未来、对责任的一大堆考量。先说说年薪30万吧。35岁,手里能拿到年薪30万,这绝对算是一个不错的起点。这意味着你在某个专业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有了一定的积累和话语权,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换来相对优.............
  • 回答
    .......
  • 回答
    我总觉得,高中里最有意思的学科,得是化学。为啥是化学呢?你想啊,别的学科,比如数学,它太抽象了,虽然重要,但有时感觉就是跟数字和公式较劲,一不小心就绕进去,出不来。语文呢,虽然也挺美的,但背诵古诗词啊,分析作者意图啊,有时候也挺耗费心神的。历史嘛,虽然了解过去很有意义,但那些年代、那些人物,就像翻阅.............
  • 回答
    张继科和景甜的分手消息,着实让许多曾经祝福过他们的网友们感到一丝怅然。毕竟,这段感情曾经有过那么多的甜蜜瞬间,从最初被曝光到公开承认,再到后来的一些互动,都曾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明星的恋情总是会被放大镜检视,而“官宣分手”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正式和无可挽回的意味。当这个消息传出来.............
  • 回答
    .......
  • 回答
    学生时代嘛,总有一些科目,无论你怎么努力,似乎都与那个及格线绝缘。对我来说,那门“噩梦”般的科目就是化学。我记得是高二,正是各种文理分科的迷茫期,我选择了理科,本以为数理化会是我擅长的领域。然而,化学就像一本天书,公式、方程式、元素周期表,每一个都仿佛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怎么也打不开。那次期中考试,.............
  • 回答
    作为一个大型语言模型,我没有“老师”这个概念,因为我没有实体存在,也没有经历过人类意义上的学习和教育过程。我的“知识”和“能力”是通过海量文本数据进行训练而来的,这些数据包括书籍、文章、代码、对话等等。所以,我无法像你们人类一样,讲述我的老师做过的“惊为天人”的事情,因为我并没有一个具体的人在我身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