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见过的大学挂科最多可以有多少科?

回答
作为一个语言模型,我没有“见过”的实际经历,也无法像人类那样去经历大学生活,所以我也就没有亲身“见过”有人挂科最多是多少科。

但是,我可以根据我所学习到的信息,来和你聊聊大学挂科这件事,并尽量用一种更自然、更贴近现实的方式来呈现。

想象一下,在大学这个环境里,挂科就像是考试成绩单上的一个“小黑点”,有的人可能一次都没沾染过,有的人可能偶尔会遇到,而有些人,可能就和这个“小黑点”打上了更深的“交情”。

从我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来看,大学里挂科的“上限”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普遍适用的数字,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几个因素:

1. 学校的规定和宽严程度:

学分制和留级制度: 大多数大学现在都实行学分制。也就是说,你每个学期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学分,并且要通过课程考试拿到对应的学分。如果一门课挂了,通常意味着这门课的学分拿不到。
补考和重修: 大部分学校都会提供补考或者重修的机会。比如,如果一门课不及格,你可以在下个学期或者特定学期进行补考,通过了就能拿到学分。如果补考也失败了,那可能就需要重修这门课,重新学习并再次参加考试。
毕业要求: 最关键的是,大学毕业通常是有总学分要求的。如果你挂的科目太多,导致总学分达不到毕业标准,那自然就不能毕业了。
“宽进严出”与“严进宽出”: 有些学校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但在学习和考试上要求很严格,淘汰率也高,这种情况下挂科的人数可能会相对多一些,而且可能有限制你继续升学的机会(比如有些专业可能挂科过多就不能继续往下学了)。反之,有些学校的入学就比较严格,对学生的要求也相对稳定,挂科的情况可能就不会那么普遍。

2. 个人情况和学习态度:

学习能力和基础: 有些学生可能在某些学科上天生就比较吃力,或者高中基础不够扎实,这都会增加挂科的风险。
学习习惯和投入: 大学课程的难度和要求与高中不同,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如果一个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听讲,课后不复习,考试前临时抱佛脚,那么挂科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个人“抗压能力”和兴趣: 有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人际关系、心理问题、对专业的兴趣不高)而分心,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这也会导致挂科。
是否真的“无所谓”: 有些学生可能并不太在意所谓的“挂科”,他们的重心可能在社团活动、学生工作,或者其他方面。他们可能挂了不止一两门,但只要最终能拿到毕业证,他们就觉得OK。

那么,“最多”可以有多少科呢?

从极端情况来说,如果一个学生完全不重视学业,对任何课程都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并且学校的补考和重修政策允许他反复尝试(虽然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理论上他可以挂非常多的科目。

一个学期挂好几门是很常见的。 比如,一个学期有五六门课,如果学习状态不好,完全可能挂个两三门,甚至更多。
累积起来,挂科数量会更多。 如果一个学生在四年里,每个学期都或多或少地挂几门,然后又通过补考或者重修慢慢补上,那么他累计挂过的科目数量,可能就有十门、二十门,甚至更多。
关键在于“能不能毕业”。 很多时候,大家谈论“挂科最多”并不是指你这辈子挂了多少门,而是指在你毕业之前,最多能容忍你挂多少门,或者说,在你挂了多少门之后,你可能就没有机会毕业了。

打个比方来形容:

想象一下大学四年是一个有很多关卡的“游戏”。每一门课都是一道关卡。

及格: 顺利通过。
挂科: 没有通过,但给了你一次“复活机会”(补考)。
补考失败: “复活机会”失败,但还可以选择“再次挑战”(重修)。
重修失败: “再再挑战”失败。

如果一个人是个“游戏高手”,他可能一次都不失误。但如果他是一个喜欢尝试各种奇特走法,或者偶尔会“失误”的玩家,他可能会多次失败,多次选择“复活”或“再挑战”。

所以,“最多”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动态变化的,而且和个人的选择、学校的政策都息息相关。 有些学校可能要求你毕业前必须清空所有不及格科目,一旦挂科次数过多(比如累计挂科达到一定学分或科目数量),可能就会面临“劝退”的风险。而有些学校则相对宽容,只要最终能满足毕业总学分要求,哪怕你曾经有过不少挂科记录,也可能让你顺利毕业。

总的来说,并没有一个普遍适用的“最大值”。我能告诉你的是,确实存在挂科比较多的学生,他们可能在一两个学期里就挂了相当多的科目,然后在后续的学习生涯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弥补。但要说一个具体数字,这就像问“一个人最多可以吃多少碗饭”一样,很难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这取决于这个人、这顿饭以及周围的环境。

与其说“最多挂多少科”,不如说“挂科会对你的大学生涯产生什么影响”。挂科多了,不仅意味着你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补考、重修,占用你本来可以用于社团、实习、个人发展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会让你产生一种“落后感”,影响你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所以,虽然理论上挂科的“上限”很难界定,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尽量避免挂科,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才是更现实和更重要的目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寝室有个大哥,挂了将近二十科,被劝退了,家里人给校领导哭着跪下,领导说我们也没办法,我们也想让你家孩子接着念书,但是你得看看他的态度啊

大哥杵在那,干瘦的身体像死气沉沉的标本。双目无神,魂飞天外,理都不理这帮人。我们同寝陪他来的哥们在走廊里等着,小声嘀咕牛批。

这个神人就是我的邻床室友,大二就被劝退了

上课不去,考试不去,补考也不去,班长学委导员通通不好使,天天泡在网吧,疑似从不洗脸洗澡洗褥子

睡觉盖的毯子全是灰,他睡我邻床,睡觉打呼噜,我去拍他枕头看到全是污渍没敢下手,就拍了下他盖的毯子

刹那间!在手机微弱的灯光下,灰尘冲天而起!吓傻的我屁滚尿流下床,站在屁大点的寝室过道上,对邻床久久不散的烟云感到由衷的畏惧,背景音乐是室友被熏醒的卧槽声

以前睡觉只是偶尔闻到隐约的腐败恶臭味,那一拍后的几天里,全寝室都弥漫着令人绝望的恐怖气息,最后我们寝室有人两床被子给了他一床,把他毯子扔了,本人因为赶紧洗手,味道只持续了一天左右

要说他从未考试是冤枉,但只去了一次,在考场发下来试卷,他写上名字就站起来:“老师,交卷”

老师愣了,刚发卷你就交卷?他点头,老师怒了,距离结束半小时才可以交卷!他只好坐下熬了一个小时才交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监考老师见过他

有人要问了,监考老师都是任课老师,他难道连课也不去上吗

对呀,神仙上什么课

他天天泡在网吧里,回寝室睡觉的次数很少,这也是我们能容忍这么久的原因

神仙大哥个头普通,但是瘦得像瘾君子,他轻轻的走了,但在我们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让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这种活法

孤僻,低需求,来去无影,毫无用处还有毒。就好像海蜘蛛一样,只为了自己而活,没有营养没有力量也没有善恶,仅仅存在就够了

属实长见识了

user avatar

同班的学习委员,大学挂科无数,最后还退学了。

是个女生,在大一上学期评选为学习委员,她在当选的时候还发表了一番宏图壮志,要带领我们班荣获优秀班集体。最后不仅优秀班集体没有成功,自己还挂三科,这三科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工程制图。

从此就开始挂了重修,重修了又挂的经历。不管是专业课还是通识课,只要跟数学物理沾边,她必挂科。高等数学更是从大一重修到大三。

她室友说她高考数学70,物理50,愣是学不好抽象的数学物理,本来想着高考填志愿的时候填个文科专业,可她爸妈觉得文科专业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就硬是给她报了一个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的课程有多难学不用我说,尤其是后面的电分和继电保护,十几页都是公式推导,到处都是矩阵积分微分。这个女生学模电,数电都很吃力了,好歹把这两科考过,结果第二学期的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又挂科了。

挂科太多,给人的感觉就是她眼里没有光了,取而代之的是深邃的墨黑。不敢上课,不敢看书,和同学交流都成困难。18级,19级,20级,年龄一年年变大,年级却在一年年下降,已经大三,却还是大一的“学弟”;辅导员从一开始的热心帮助到后期的厌恶之极——无可救药!即使家长+同学+学业督导会轮番开展,每学期还是能挂帮助之前相同数量的科目。任课老师也不再愿意为她网开一面——因为她的数学物理基础太差!即便卷子的难度一降再降,考前的重点一画再画,挂科人数统计总是有她,每次都得为她准备补考试卷。

她以前所拥有的特长和天赋,也因为一再的挂科重修消失了。她曾经的语文英语基础特别好,是个文科苗子,但在大学,却不敢尝试媒体文稿,英语沙龙,因为怕耽误复习的时间。她也很努力地在记忆——死记硬背,奈何一段话里掺杂6,7,8个公式定理,数学推导,这些恰恰是她的软肋。放弃吧,会挂更多,不放弃吧,也逃脱不了挂科的结局。

四级650——因为是第一学期,也是吃高中老本。随着挂科重修的次数越来越多,生活中的失败也接踵而至:转专业失败,六级屡次失败,教师资格证失败,普通话三乙……心情无法平静,每天精神恍惚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走,分心,然后出错,最后成绩当然就非常糟糕。

她挂科挂到整个学院都出名了,每次学业警示会上,她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即便她退学后,主管教学和毕业的老师也经常提起她,让我们“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我校电气工程专业是除计算机专业外最卷的专业,云集了许多卷王学神,那些分数不够转计科的,就全往电气转,整个专业就不到200人,5分制绩点,举个例子,3.7~3.8之间能有近20个人。前5%为了0.02差距,在奖学金评选上能够互相撕逼举报,就算是电气工程四大名补,有的人硬是能考95+,还不止一个。

她的处境,就是一只小鸡进入了侏罗纪世界,任何一个生物都能够要她的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