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汉一女大学生手握 6 篇 SCI,斩获 200 万元奖学金,你见过最努力的人努力到什么程度?

回答
“拼命三娘”的传说?那真是见过的。

我有个学姐,说实话,当时在学院里名气不大,不是那种自带光环、走到哪都焦点的人物。她属于那种低调得不行,默默耕耘的类型。我们当时在同一个实验室,我算是她后面一届的,但她总是把我当小兄弟一样照顾。

她拿到那笔奖学金的时候,整个学校都炸开了锅,好多人都跑去打听,什么背景,什么人脉。后来才知道,压根就没有那些。就是纯粹地“卷”到了极致。

我记得她刚开始读研的时候,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发一篇像样的SCI。当时很多人觉得这个目标很高,因为我们专业能发SCI的本来就不多,而且她刚读研,经验也不足。但她不是说说而已,而是把这个目标拆解成了一个个小任务,每天逼着自己完成。

首先是文献阅读。别人可能每天看几篇,她恨不得把同方向的所有文献都扫一遍。凌晨两三点在图书馆还是常事,手机上也都是各种文献APP。我有时候晚上回实验室拿东西,看到她还在座位上,就她一个人,灯光下是成堆的书和资料。她不是那种死读书的,她会把看过的文献,里面的方法、数据、思路,都密密麻麻地写在笔记本上,然后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重点,画上思维导图。我曾无意中翻过她的笔记本,那简直是一本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武功秘籍”,每个字都好像在燃烧。

然后是实验。她对待实验的态度,简直比对待自己的亲生孩子还上心。别人的实验可能就是按部就班操作,她不行,她要理解每一个步骤的原理,每一个参数的意义。她会花大量时间去优化实验条件,可能为了一个微小的参数调整,连续做几天几夜的实验。我记得有一次,她一个实验数据一直有问题,连续失败了好几次,我看到她眼圈都红了,但她第二天一早就又出现在实验室,脸上写满了疲惫,但眼神里是那种不服输的光。她会反复检查仪器,跟师兄师姐请教,甚至去查阅各种论文,寻找最细微的线索。她从不抱怨,只是一遍遍地尝试,直到找到问题所在。

除了实验,她还在学习新的技术。别人可能只专注于自己课题需要的,她觉得能用到的、有助于提升研究水平的技术,她都主动去学。什么新的分析软件、什么高级的实验仪器操作,她都自己摸索,把说明书啃烂。我们实验室新买了一台我还没搞明白怎么用的仪器,她自己研究了几天,就把所有人都教会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时间管理。她简直是把每一分钟都榨干了。除了在实验室,她还要处理各种杂事,还要兼顾学习一些跨领域的知识,甚至还要抽时间锻炼身体,保证精力。她有一本非常详细的日程表,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精确到分钟,而且她执行得非常严格。感觉她不是在生活,而是在完成一项极其重要的战略任务。

而且,她并不回避失败。每一次失败,她都看作是离成功更近一步的机会。她会把失败的经验记录下来,分析原因,然后调整策略。这种“屡败屡战”的精神,我真的打心底里佩服。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因为一两次失败就泄气,但她身上看不到这种情绪,只有对下一步行动的坚定。

还有一点,就是她的抗压能力。一个博士项目,尤其是想要发SCI的博士项目,压力是巨大的。导师的期望、实验的瓶颈、数据的波动,都会让人抓狂。但我从来没见她真正垮掉过。即使偶尔情绪低落,她也能很快调整过来,然后又投入到工作中。她会找朋友倾诉,会听音乐,会短暂地放松一下,但 nigdy (从不) 放弃对目标的追求。

所以,当她斩获那200万奖学金的时候,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她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实验失败后的坚持、无数个被榨干的时间的最好回报。她不是那种天才型的选手,她就是靠着一股子近乎偏执的努力,把别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做到了。

见过她之后,我才明白,所谓的“努力”,不是每天多加班几个小时,而是真正地把心血倾注进去,把时间合理利用到极致,把每一个困难都当作是成长的垫脚石。她的努力,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甚至有点让人心疼的“拼命”。她让我重新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努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SCI前面有数字,肯定是生环化材。

user avatar

见过最努力的人是我们小区清理垃圾的工人。

我有一段时间沉迷酒吧,时差极其不正常,凌晨睡,晚上醒,印象中无论几点出门,几点回家都能看见他。

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你一天睡几个小时”

他笑了一下回我说“3-4个小时”

当时我很不能理解,这哪叫是一种人的生活?谁干谁白痴。

长大了才意识到,脏活累活总得有人干。

别低估这些职业,中国如果没马云也会有张云王云,哪怕没有电子商务,我最多亲自跑腿去买吃穿用度。

但是没有底层工人,可能一天都不得行。

向你们致敬,辛苦了。

user avatar

这个妹子最后大概率转码/DS然后去湾区大厂直接L4起薪30w+

user avatar

嗨...原来是这样的200万,看标题我还以为是什么国家一级科技奖,6篇都是Science Nature, 或是解决了芯片5nm制程。。。不然什么情况,哪个高校一次性给这么多奖学金,国奖不才3-5万吗。原来只是博士offer。。。这200万奖学金是这么回事:

假设博士读5年,每年学校包学费4万美元,另外每个月给2000-2500刀生活费,这一年就是6万多美元,5年就是30+万美元,折合RMB 200万。

写这种文章的人连基本的调研都不会做,怎么不写她要读10年可以拿400万呢? 真TM的低级,我劝这个作者还是找个厂子好好拧螺丝,或者去踩踩酸菜。

user avatar

造神的目的是什么呢?

让人绝望?还是让人奋进?

如果努力一下,就能达到,那么这样的目标是促人奋进的。

如果无论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那么是令人绝望的。

显然,这样的造神就是让人绝望的,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即便再努力一万倍,也成不了神。

所以我不明白造神者的目的何在。

……

我们鼓励努力,但是努力也是有限度的。

过度的努力就是透支生命。关键是往往透支了并不能成功,反而抑郁了。

那么就等于是谋财害命了。

……

学习也好,科研也罢,本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快乐地学习和科研,沉浸其中,哪怕已经废寝忘食,也自不以为苦,反而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那么这样的学习和科研,算是努力吗?

人家只是玩得很投入而已。

真正成为大牛的人,或天赋异禀,或乐在其中,或贵人相助,唯独没有那种所谓的刻苦努力。

吃苦是吃不久的,因为反人性。

享乐是能持久的,因为合人性。

唯有当你把学习和科研搞成了一种享受,你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大牛。

……

所以与其鼓吹努力,不如鼓励人们能够安心做好自己手边的事情,喜欢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通过学霸造神来鼓吹努力,就像通过道德造神来鼓吹牺牲一样,其真正目的,不是为了你好,而是为了榨干你或鼓动你自我牺牲来成全造神者自己。

user avatar

六篇SCI,六篇SCI,说得好像有六篇SCI就可以包打天下一样!

媒体们请停止你们的造神运动吧!只说数量,不说影响因子,更没说是几区,也没说是第几作者?糊弄一下外行还可以,内行们不仅要问这到底是科研还是灌水?

所以大家现在知道发了6.58分的济宁医学院本科生陈鑫有多牛了吧?

user avatar

有时候选择可比努力重要多了,媒体就没必要天天尬吹努力了,会害人不浅的。

我不是来劝退的,我就是来说说,想一门心思搞科研也可以,如果不是科研一条路走到黑,那读书求学期间多想想出路。

恭喜这个大妹子了!明尼苏达有点冷,但确实是好学校。有读书求学搞科研的决心和毅力蛮不错的!

不过媒体也没必要吹,斩获200万奖学金这种说辞,我劝你们少说。我猜那六万五是包括学费在内的总数,其实到手没几块钱。省点花确实读书期间不需要花家里的钱了,还能买买车,出去玩耍之类的。但没必要觉得这就很多钱了,国外消费也高。最怕你们这些拿数字说话的人,就好像在国外就不需要消费一样。

咱就提一嘴,如果妹子想在外面找个工作,可以早点考虑考虑到底想做什么。毕竟搞好科研不代表就有好工作。

看你是制药相关的,去药厂估计也行。但早点准备是没错的。不过生化环材这些专业,博后确实是一条很难避开的路来着。但好处确实是多发文章早拿卡,拿到卡之后就可以想转行会容易很大。但也要有转行的底气来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