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武汉一女子前脚付全款后脚新车被 4s 店员撞坏,获赔 4500 元,这种情况为什么不能换一辆新车?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糟心透了。武汉这位女士,本来高高兴兴地把全款交了,满心欢喜等着提新车,结果呢?刚拿到钥匙没多久,就被自家4S店的店员给撞了。你说这运气得有多背?更离谱的是,最后只赔了4500块钱,这事儿搁谁身上能咽得下这口气?为啥不能换辆新车呢?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赔钱那么简单,里面门道多着呢。

1. 法律上的“损失”与“新车”的定义

首先,咱们得从法律上捋一捋。虽然车是被撞坏了,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车辆本身还在,没有被彻底报废。4S店赔偿4500块,很可能是基于修理费用、车辆贬值损失等因素来计算的。也就是说,从法律认定的“损失”来看,这4500块可能被认为是修复车辆并弥补其因事故造成的价值降低的金额。

但是,这位女士要的是“新车”,而且是“一辆全新的车”,而不是“被修好的那辆”。这两者在消费者心理和实际价值上是有天壤之别的。新车代表的是完美无瑕、零公里数的全新体验,而即便修得再好,被撞过的车总归不是原来的那个“全新”了。4S店或者相关部门,在法律框架下,可能认为只要车能恢复到出厂前的状态,或者赔付了相应的折旧损失,就完成了他们的义务,而不是必须提供另一辆完全相同的新车来替代。

2. 4S店的操作逻辑和成本考量

从4S店的角度来看,让他们拿出另一辆完全相同的全新车来更换,这笔账可就大不一样了。

成本增加: 一辆新车价值不菲,而4500元可能只是修理费用或者部分折旧。如果换一辆新车,4S店就要承担一辆新车的成本,这损失可是成倍的。他们当然会极力避免这种情况。
库存和销售: 4S店有自己的销售指标和库存管理。如果他们轻易就给客户换一辆新车,对于已经卖出去的那辆车的处理就成问题了——是当作二手车卖,还是报废处理?这都会涉及到额外的成本和麻烦。
“可修复性”的界定: 在维修行业,很多“损坏”是可以被修复的。只要经过专业维修,车辆的各项性能指标都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他们就会认为这辆车仍然可以正常销售和使用。即使有轻微的痕迹,也可以通过抛光、打蜡等手段来处理,然后以“准新车”的状态出售。
责任的边界: 4S店可能认为,他们的责任在于确保车辆在交付前的完好,以及在交付过程中发生的意外由他们负责。而这份责任的体现,是通过赔偿损失来完成的,而不是无限制地更换车辆。

3. 消费者维权的难点与心理预期

这位女士的遭遇,虽然让人同情,但在维权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难。

“三包规定”的适用范围: 中国有《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俗称“汽车三包”)。这个规定列举了一些可以退换车的情况,比如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前/后桥等主要零部件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者经过两次修理同一主要零部件问题仍未解决等。但这次是店员人为造成的事故,严格来说,不属于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而是运输、交付过程中的事故。虽然性质类似,但法律上的界定可能不同。
证据和诉求的匹配: 要换一辆新车,需要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车辆已经达到了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严重影响使用和价值的程度。仅仅是外观损伤或者轻微机械故障,如果没有达到“三包”规定的严重程度,强行要求换车可能会遇到法律上的阻力。
协商的余地: 很多时候,维权的结果取决于与4S店的协商能力和态度。如果4S店态度强硬,或者消费者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就可能只能接受赔偿方案。4500元这个数字,虽然可能不能完全弥补所有损失,但对于4S店来说,可能已经是他们认为“合理”的赔偿范围。
心理落差: 毕竟是花全款买的新车,突然变成了一辆“被撞过”的车,这种心理落差是非常大的。消费者可能更看重的是那种“从零开始”的完美体验,而不是一辆被修复过的车,即便修复得再好。这份心理损失,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

总结一下,为什么不能换一辆新车,可能的原因是:

法律上的“损失”计算: 4500元被认为是修复和折旧的合理赔偿。
4S店的成本和操作逻辑: 更倾向于低成本修复和处理,而非承担另一辆新车的成本。
“三包”规定的适用性: 人为事故不完全符合“三包”规定中的换车条件。
维权的现实难度: 达到“换车”标准需要更严重的损坏程度,且需要充分的证据支持。
消费者心理预期与实际赔偿的差距: 心理上的不满和损失难以通过赔偿完全弥补。

这事儿,说到底还是消费者在面对强势的商家时,在法律和现实的夹缝中,维权过程的艰辛。4500块钱,对于一辆新车来说,确实显得微不足道,但要换辆新车,就触及到了商家经营的根本利益,也涉及到了法律和行业规则的界限。这位女士的遭遇,也提醒了其他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对于新车的交付检查,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后的维权策略,都需要更加谨慎和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事只能看客户背景硬不硬,实力强不强了,有的话就没那么麻烦了。我老婆是4s店财务,她们店也有一个女销售在提车前一天洗车时不小心把车给刮了点漆。女销售给客户打了电话,客户倒是没有发脾气,直接说第二天上午她过来。

第二天,客户和她母亲一起来了。4s店总经理亲自出面道歉,愿意更换全新原厂配件,赔偿20000,赠送5次保养免费装潢。销售也愿意把提成拿出来赔偿给客户。客户不同意,非要换新车,那个总经理说多加点钱,多送点保养都可以商量,换新车实在是没办法。客户母亲撂下一句:“那就等着我的律师函吧。”然后,母女俩头也不回的走了。

没多久,工商、消协电话都都打来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下午老板小舅子还有销售的叔叔都跑4s店来了。原来,这两位都是包工头,承包了客户老爸的工程,客户来买车也是销售的叔叔介绍给他侄女来的。谁能想到,出了这事。他们都说赶紧给客户换新车,他们惹不起,损失他们来承担。

老板也没办法,他也看出来这个客户不好惹,只好换新车,还送了油卡当误工费。至于最后的损失怎么承担,就不知道了。

user avatar

按照新闻描述尚没有正式交付车辆的含义进行主观回答,依在这个情况下,如果消费者要求换新车,我认为符合规定,可以维权。

4S店大多会依据《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中的相关约定,本案中的车辆事故产生的原因并不属于车辆销售合同以及三包规定中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架以及因严重安全性能故障等安全系统的问题,所以武汉女子要求4S店更换新车的诉求可能无法得到满足。

但是根据《民法典》第六百零四条的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根据《民法典》第六百一十条的规定,因标的物不符合质量要求,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买受人可以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买受人拒绝接受标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出卖人承担。

所以,在该车辆在约定交付时间之前所出现的风险由出卖人进行承担,交付完成后所出现的风险才由买受人承担。从目前文中的阐述来看,车子碰撞是在交付之前就是买受人实际控制车辆之前产生,所以出现的风险和责任应该由该4S店承担。

4S店在没有实际交付之前,买受人没有实际控制之下,4S店此时负有保管的责任和义务,对期间产生的风险也具有佩赔付责任。

所以,该女子可以坚持要求4S店提供一辆全新该型号汽车交付。

至于文中已经和解,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user avatar
新增视频版

敢情这不就是想告诉大家,不到最后一刻,不要全款付出?到了最后一刻,也得犹豫三分。

4S 店工作人员误把前进挡挂成了倒挡,导致车辆被撞。由于新车的后保险杠和一处尾灯损毁比较严重,另外还有几处小擦伤,黄女士和 4S 店多次协商赔偿问题,但迟迟没有谈妥。在记者调解下,双方最终达成和解,4S 店工作人员道歉后,答应赔偿 4500 元,更换原厂配件,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

先是工作人员的失误,后是迟迟没有谈妥。最后要不是记者到来,害怕曝光更多,才进行道歉和赔偿,可是也只不过是更换原厂配件,并非换新。这前前后后的经历,足够让人大跌眼镜,只要你的声音小,我就一直压迫你。我的锅我可以拖,反正你的车,又不是我的车。

这件事可能到此结束,很多人觉得不换就不换吧,至少道歉赔款原件都有了。但是你想一下。

如果你付钱买了产品,然后你没用,结果你付款后产品坏了。最终却不给你换新。
甚至你们多次调节还无果。最终媒体前来,才有所结果。
而且这件事最离谱的还是,坏的缘由是因为——店员的失误,而不是你的失误。
你说你气不气,你说这还有没有道理。

果然,只要店足够大,店大欺客的现象就可能出现。我相信各位都是明眼人,按照一般逻辑和情理考虑,这难道不就是对消费者赤裸裸的压迫嘛?虽已调节结束,不过还需铭记。今日被宰非我们,明日还望无我们。遇见无法解决,该找媒体还得找媒体。其次,防被坑群众可选择转移此战场。毕竟不忠一次,二次难用也。

user avatar

主要是不太理解,为什么4s店的店员都那么爱开车,又这么不会开车。

我以前买车的时候,车已经付款了,但是当天因为天气原因没有马上自提,朋友就每天叮嘱我,一定要尽快提走!4s店店员开你车出去玩,撞坏了临时工跑路的情况很多!

我也是吓到了,每天一次和买车的小哥千叮万嘱,车要是动了,我就不要了。

提回来后百般检查,的确没啥问题才放心。

到了例行保养的时候,我在店里按摩椅坐着等保养,就听到两个销售在前面沙发闲聊:前几天谁把客户车悄悄开出去,擦了一条口子,现在客户在闹退款。

但合同已经签了,退肯定别想退,只能送保养送维修,大不了店员跑路,看他怎么闹。

他们用的荆州方言,以为我听不懂,但我刚好是荆州人。

我听完了就再也没去过那家保养了,自己找熟人店子弄。

前几天刚好有个类似案子,是修车的把车主285万豪车开出去撞废了:



说实话,大家觉得蔡先生找维修工要回285万的概率有多大?

最麻烦的是,从法律上讲,民事诉讼遵循“一诉一法律关系”的原则,即在提起一个民事诉讼中,所主张的诉求应当基于同一个法律关系。

说的直白点,你找店员赔,肯定最合理,但是人可能明天就跑路,啥都没赔到。

你找4s店赔,赔的肯定没那么多,还有一堆4s店用服务保养抵消的额度,这就好像你在一家理发店烫坏了头发,结果他们送你全年年卡一样难受。

但目前这也是作为弱势方客户最好的解决方案了。。。

我觉得这一块灰色地带真的要再明确下,要不和淘宝一样搞个支付宝第三方,钱先压在他那,你4s店也别玩什么挪用订金的猫腻,我开出4s店去他那做检查,都没问题买定离手了再签字。

不然真的这种事,还会越来越多……

user avatar

我发现某些答主的屁股真是歪的没边了。

没交付完成的车子,出现事故,消费者要求换新是完全正当的要求。

无非是车子价值高了点,手续麻烦了点。

大家网购买东西,收到货之前,快递损坏的,商家一般是修好给你,还是换个新的给你?

车子他就不是商品了吗?

无非是4s店不想承受损失,让弱势的消费者承担而已。

4s店这种坑钱模式趁早结束,最好来一个小米之于手机行业这种的企业。有些车子和车企本来很好的,但是有的4s店是真够恶心人的。

user avatar

这里有可能涉及到两个行为和合同:

一个是汽车销售,也就是付钱,4S店交付汽车。

一个是上牌服务,也就是在购买新车后,委托4S店办理保险和车检上牌以及抵押贷款等手续。

有时候也包括赠品交付如喷涂底盘装甲,贴膜镀膜等等等等……


如果是第一个那毋庸置疑是可以要求更换的,麻烦的是通常出现在第二个环节里面,因为按理说,支付所有车款一般在车辆验收合格之后才会支付的……



其实每次去4S点都能看到各种提车一周内在车库撞墙返修的……

user avatar

楼里法盲真多,居然还有说这属于交易完成的?

真法盲假法盲不好说,认为不能退的基本都是从业人员倒是真的。

尚未办理交付手续,按你们的行规定义交付完成?抱歉,民法典不吃你们行业这套,另外请什么新东方老师,4S店员工不要一口一个法律规定了,你不懂法还给人普法的样子真的很好笑。

这是典型的签订了合同交付了货款但尚未交付货物,合同标的是一辆全新的XX款车,不是车架号为XX的某辆车!除非购车合同里写明VIN,不然楼里一堆4S员工所谓的下单确定某辆车不能换,都是你们店里自己的事。

你们的义务,是交付一辆新车给对方。对方经过查验得知为事故车,当然有权拒收要求更换。

别拿你们可怜又可笑的行规挑战法律,也别拿道德绑架。你去买车给你事故车好不好?

我挂个可怜的汽车销售。说了那么多遍不要用可怜的行规挑战法律,还有送人头的,给我来一段带你看过车就是在某种程度上交付了?自己写个回答说4S店有自己的规矩?觉得要退车的都没买过车?

您4S店不在中国领土,不用遵守中国法律?

稀奇,下次我给你一份将你名下所有财产一元出售给我的合同,让你看一眼,视为你某种程度上同意了你看怎么样?真就几个自以为懂得行规的从业人员坑人多了理所当然了?不惯着你们,全部拉黑处理。

还说什么一堆人4S店没去过,怎么,十个九坑的地方去过还是种荣耀了?我三年半前买车就是官网下单送车上门的,还真没去过你们那肮脏地儿,合着就你4S卖出去的是车,其他地方卖出去的是玩具车?


user avatar

前4s店员工,冒着被行业封杀的危险来回答下,如果觉得有帮助,请点个赞让更多人看到

首先我不带任何情绪,纯粹按照4s店的交车流程来分析下这类事情的一些关键点:

全款

交了全款,准备提车,这里要明确两个界限:只交了钱,还是已交钱并验车开票。

假设你只交了钱,还没开票,员工给你准备了一辆车,啪坏了,这时他去请示他的领导,他的领导会给他两个选择:

1.你可以选择换辆新车给他,但是这辆车的损失有你个人承担,但是这是新车,我们返厂修复后也不能正常售卖,所以你不仅要承担损失,还要承担贬值!

2.你最好是和客户进行沟通,我们专业的售后可以处理这个问题,修复损失由你承担我们给你成本价也不会很贵,最好不要让客户退车。

假设你交了钱,又开了票,再发生这种情况就更恼火了

4s店的话术可能会有

1.车架号就是车的身份证,这辆车的车架号已经和你的身份证号绑定呢,它就只能销售给你了。

2.这个车你已经交过全款,我们系统也已经绑定了你和车辆的信息,现在要换车的话,一切手续都要重新办,换车也可以,那么之前谈好的所有优惠都要重新商议。

3.4s店直接威逼员工,一旦客户退车你就把这个车买了,如果你买不起或者不愿意买,自己去想办法,不管是苦肉计还是说服引导。

所以如果是只交了钱,换辆车还比较简单,但如果是已经开了票,发票中已经绑定后续被撞毁的那辆车的车架号的话,事情确实会麻烦很多,但是:

依然可以退车 依然可以退车 依然可以退车

只是几乎没有任何一家4s店会给你退车,为什么?

这里提到一个名词叫:质损

新车在运输过程中,以及在销售过程中产生的损坏,经过专业修复,取得合法销售资格后,这类车辆就被称为质损车。

严格来说,质损车应该和试驾车一样,降价销售,并且表明实情,但是作为销售方,谁愿意自己的新车变成质损车辆,白白损失巨大的利润。

所以,一般的小擦挂,小事故,销售方都会提前处理尽量不让客户发现质损。

备注:但是常规的4s店售前都有pdi验车的环节,大家一定要认真细致,这时发现问题还有很多友好的解决方式,一旦你确认验车无误,并交款开票就不好解决了哦!

再者就是4s店交付车辆的手续真的很麻烦,首先是前期备车,然后准备车辆相关的资料(合格证,购车合同等等)然后再带你去售后验车,在财务开票,并且各部门之间相互独立,一旦发生事情了,你说你要退车,但是售后以及财务等协管部门不一定会同意。

因为你们会加大他们的工作量,但是他们又不会加工资,所以一旦发生问题一般不是公司的问题,是个人员工,或者客户的问题,他们都会互相推卸拖拉。(我就职时就经常吃这种亏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有的客户交了钱,也订了车,但是迟迟不来把车开走,但是销售方的停车位都很有限很宝贵,这时你的车停在4s店,负责你的销售就要替你挪车。

我绝对没有怪罪客户的意思,但是真的我每次帮客户挪车的时候我是一个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是我不愿意为我的职业冒这个风险,而是很多意外情况难以避免。我作为一个4s店的员工,我都不能保证我把你车撞坏了,我能帮你维权拿到一个新车,我甚至都不能保证你退车成功。

——分割线——

那么话也说到这了,我就上点干货,发生此类事情,如何维权:

首先任何维权的前提都是,你的权益收到他方不正当的侵害下,才叫维权哈,你不要自己把车撞坏了也叫维权。像这种你没有提车,4s店的员工帮你挪车撞坏了,你就一定要保留证据,为什么车子销售在挪?

这是销售的必要过程,还是你让销售帮你挪车啥的,如果真的是你让的,那么真的就只能赔钱不换车了,如果是销售中的必要过程他开车不小心,好的你就可以维权了!

1.打消费者投诉热线,向当地工商部门反映

当然,很多人也知道,能在那里开4s店咋可能没点关系,无妨我们还有备用选择。

2.打厂家售后投诉热线,向厂家投诉建议。

这是最有用,也可能是唯一一个会帮车主的地方了,假设你购买的是大众牌汽车:

直接百度搜:厂家+品牌+服务电话

如果搜不出来就搜官网,进入官网后,下拉到底,或者在一堆子菜单中找:

找到电话后进去拨通,直接讲你是车主,一定要表明车主身份,然后进入相关客服在沟通时一定要正确反馈销售商信息,哪个地区,哪家店,你买的什么车,车架号等信息,如实阐述。

一般来说,厂家会很快联系销售商让他们想办法解决,这时如果能直接解决的问题,销售商就解决了,如果解决不了,他们就会拖,就会威逼员工等等。

如果销售商没有给你满意的答案,负责你的销售也面露难色,那么你就继续投诉吧,在中国维权就是一场拉锯战,因为我作为一名4s店的员工,我就自己投诉过厂家,投诉过我的销售商公司。

只要一进4s店,消费者与员工都是弱势群体。

有人说说白了就是没人管,说实话这些行业乱象确实没人管,但是我之所以分享投诉的办法,这里面有一个利益环节:

投诉会影响销售商的返点,影响销售商的评分,甚至会直接罚钱,所以当销售商也就是4s店欺负了你时,你利用投诉也可以给他们造成一点麻烦,或许你处理得好,他们两相权衡会给你解决问题罢了。

——分割线——

而且之前奔驰女,把新闻炒到那么大就有一个好的结果了吗?也没有,这世道就是这么离谱,以至于我每次卖车时,都在祈祷这车不要出质量问题,还好我已经远离了这个行业,即使我的作用很小,我依然会分享我所知道的正当的,专业的,合法的讯息内容,仅此而已。



我是弄潮,有汽车行业相关问题可以一起交流讨论,如果以上信息帮到了你,请点赞扩散,收藏一下,或许将来用得上。


如果最近有买车需求的话,可以看看这个回答。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