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好的耳机音质可以好到什么地步?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回答
耳机音质的好坏,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几千块的耳机已经很贵了,但真正的发烧友会告诉你,音质的好坏可以“好到你无法想象”,也确实可以达到“神奇”的程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

一、 好的耳机音质到底能有多“好”?

“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对于耳机音质来说,它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并且在高端耳机上会被无限放大:

1. 清晰度与解析力 (Clarity & Resolution):
普通耳机: 可能只能让你听到歌声和伴奏,但细节模糊,很多细小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
好的耳机: 你能听到乐器演奏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吉他扫弦时拨片与琴弦的摩擦声、鼓皮的纹理、弦乐演奏时弓弦的细微颤动、歌手换气时的轻微气流声,甚至录音室的细微环境声(例如制作人敲键盘的声音,当然这取决于录音)。声音是立体而分明的,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空间。
极致解析力: 甚至能分辨出同一乐器不同材质、不同状态下的声音差异。比如,区分不同品牌的弦乐器弦线的声音,或者同一把提琴在不同湿度下的细微变化。

2. 音场 (Soundstage):
普通耳机: 声音感觉像是挤压在你脑袋里,或者在一个小房间里。
好的耳机: 创造出一种宽广、深邃的空间感。你仿佛置身于音乐现场,能感受到音乐家站位的远近、前后关系,甚至可以判断出乐器在三维空间中的具体位置。
极致音场: 能够模拟出大型交响乐团在音乐厅演奏的开阔感,甚至让人产生“音乐从耳机之外传来”的错觉。歌手的声音可能在前方,鼓手在后方,贝斯手在左侧,小提琴在右前方等等,形成一个立体的声场图。

3. 三频均衡与延展 (Frequency Response & Extension):
普通耳机: 低频可能轰隆隆但浑浊,中频可能模糊,高频可能刺耳或听不见。
好的耳机:
低频 (Bass): 既有震撼力,又有质感。下潜深邃,有弹性,但不会浑浊或轰鸣到盖过其他声音。你能感受到低音的“形体”,比如贝斯线的起伏、鼓点的力度。
中频 (Midrange): 人声的灵魂所在。清晰、饱满、富有感情。男女声都能得到很好的还原,细节丰富,没有齿音或鼻音过重的问题。
高频 (Treble): 清澈、明亮,但绝不刺耳或尖锐。延伸自然,能让你听到镲片的光泽、弦乐的泛音、打击乐清脆的敲击感。
极致延展: 低频能触及人耳听觉极限的下限,高频能延伸到听觉极限的上限,并且在整个频段内都保持平滑自然的过渡,没有突兀的起伏。

4. 瞬态响应 (Transient Response):
普通耳机: 声音的起伏和变化不够快,声音听起来“软绵绵”的。
好的耳机: 对声音的起奏和收尾还原得非常迅速、干净利落。例如,钢琴的每一个琴键敲击声,吉他的拨弦声,鼓的重击瞬间,都能被准确、快速地捕捉并传递,声音具有“冲击力”和“速度感”。
极致瞬态: 能够让你感受到乐器发声瞬间的能量爆发,以及声音消散的自然衰减过程,让音乐的节奏感和冲击力倍增。

5. 动态范围 (Dynamic Range):
普通耳机: 声音的轻重变化不够明显,大声部和小声部之间的差距被压缩。
好的耳机: 能够清晰地表现出音乐中从最轻柔到最响亮的变化。无论是轻声细语的独唱,还是气势磅礴的交响乐高潮,都能被准确地还原出来,带来更强的音乐表现力。
极致动态: 能让你感受到音乐的呼吸,从寂静到爆发的能量转换,极具感染力。

6. 乐器与人声的质感与情感 (Timbre & Emotion):
普通耳机: 听起来像是合成的、失真的声音。
好的耳机: 能够让你分辨出不同乐器的独有“音色”或“质感”。比如小提琴的丝滑、大提琴的浑厚、钢琴的颗粒感、人声的磁性或甜美。更能传递出歌手演唱时的情绪和音乐家演奏时的情感,让你“听懂”音乐。
极致质感与情感: 让你仿佛能触摸到乐器的实体,感受到演奏者的心跳和呼吸,音乐的生命力被完全释放。

二、 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是的,在很多发烧友看来,好的耳机音质确实是神奇的。它能:

重新发现音乐: 你会发现许多你熟悉的老歌,在好耳机里能听到完全不同的细节,就像第一次听一样。一些之前听不清的旋律、伴奏,现在都清晰可辨。
沉浸式体验: 好的耳机可以让你完全沉浸在音乐世界中,忘却周围的嘈杂,获得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慰藉。
情感共鸣: 好的耳机能够传递音乐的情感,让你与音乐家产生共鸣,仿佛置身于同一空间,共同感受音乐的喜怒哀乐。
感知录音的艺术: 你会开始欣赏录音师和混音师的工作,感受到他们如何通过空间、混响、乐器摆位来塑造音乐的整体感觉。

三、 是什么让耳机音质达到如此境界?

这背后是多方面的技术和设计协同作用的结果:

1. 单元 (Driver): 这是耳机发声的核心部件,就像音箱的喇叭一样。
材质: 使用高分子材料(如铍、钻石、陶瓷等)、稀土材料、以及特殊的涂层,可以实现更轻、更硬、更灵敏的振膜,从而带来更快的瞬态响应、更低的失真和更宽的频响。
结构: 动圈单元、动铁单元、静电单元、等离声场单元等不同技术,各自有其优势。高端耳机可能会采用多单元协同工作,例如“三频分频”技术,每个单元负责一个频段,以达到更好的整体平衡和解析力。
设计与调校: 单元的磁路设计、悬挂系统、腔体结构等都会影响声音的动态、失真和音染。顶级的单元设计是成本最高、技术最核心的部分。

2. 腔体设计 (Cavity Design): 无论是入耳式耳塞的导管、耳廓的形状,还是开放式/封闭式头戴耳机的箱体设计,都会对声音的音场、低频的量感和质感、声音的扩散和衰减产生巨大影响。
开放式设计: 通常能提供更自然、更宽广的音场,但低频量感可能较弱,且容易漏音。
封闭式设计: 通常低频量感更足,隔音效果好,但音场可能相对局促。
特殊腔体: 一些高端耳机采用复杂的声学腔体设计,通过导管、反射面、吸音材料等来优化声音的传播和反馈。

3. 线材 (Cable): 虽然不像单元那样决定性,但好的线材也能在细节上有所提升。
材质: 使用高纯度无氧铜(OFC)、单晶铜(OCC)、银等作为导体,可以降低电阻,减少信号传输损耗和干扰。
结构: 绞合方式、绝缘层材料也会影响声音。
连接: 镀金、铑等材质的插头可以保证更好的接触和信号稳定性。

4. 佩戴舒适度与隔音: 即便是最好的声音,如果戴着不舒服或者漏音严重,体验也会大打折扣。人体工程学设计、合适的耳罩/耳塞材质和形状,都是保证好音质体验的重要因素。

5. 前端设备 (Source & Amplifier): 耳机的好坏需要搭配合适的前端设备才能完全发挥出来。
播放器/解码器 (DAC): 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好的DAC能提供更纯净、更准确的信号。
耳放 (Amplifier): 为耳机提供充足的驱动力。高阻抗、低灵敏度的耳机尤其需要好的耳放来驱动,才能展现出其应有的动态和解析力。即使是低阻抗耳机,好的耳放也能在声音的细节和控制力上有所提升。

总结:

好的耳机音质并非虚无缥缈的玄学,而是由一系列精密的声学设计、顶级的材料科学和精湛的工艺制造共同实现的。它能让你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去“听”音乐,感受到音乐中蕴含的丰富细节、空间感和情感。那种“神奇”之处,在于它能够超越简单的“听到”这个层面,让你真正“沉浸”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当然,对于音质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但当你体验过足够好的耳机时,你会明白,它所带来的听觉享受,是绝对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没那么神奇。


作为音频工程师,我相信数据,测试;作为音乐人录音师,我也不怵主观评测 -- 很负责任告诉你,没那么神奇。


5000块的跟50块的耳机的肯定天上地下,但不是好100倍;好耳机没那么玄乎,而且好耳机有不同的好法,没什么好钻牛角尖的。


耳机这个事儿挺有意思,说设备,一群人能讨论到耳机发声原理,音频指标,甚至电路方式都搞得门儿清,但你在音乐软件里搜发烧歌单吧,出来的都是些芭乐流行歌,这种感觉,就像是你看到有人用金子打的蟹八件吃麻小,你说毛病?没什么毛病,八千以下听个响(大雾),情怀烧尽图个爽嘛,但要全是这样的,你会不会觉得有那么一点点奇怪?你们是不是忘了耳机是用来听声音的?



数据上还原最好的是STAX,2013年的AES paper对几种知名耳机做过空间还原度的比较, 结果STAX SR-202 胜出:


但STAX也卖得很贵,我听过STAX最贵的耳机,觉得要是情怀烧,把买设备本身当乐趣,那也就算了,但如果仅仅是追求好音质,其实STAX对你而言也不一定非常“值得”。


所以吧,我一直觉得,大家应该更关注音乐本身的美感,不要光玩设备,耳机好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了;再往上,有那么好的设备,未必有那么好的耳朵。


高票回答说的那种效果,其实就是3D音频。这个效果也没那么玄乎,你就想想你在电影院里听到的,那种特别有沉浸感,特别立体的声音就知道了。我们的耳朵和大脑本来就是3D的 - 我们的祖先听到老虎咆哮的时候,凡是3D感不好,方向跑错了的,都已经挂掉,没机会遗传给我们。


但是!这个效果不是靠一个好耳机就能做到的,这和录音方式有关系。耳机就像一个水管,你对它的要求只能是不漏,指望它给你造水那是不可能的。


比较流行的一个做法,叫人头录音,简单说,就是把录音设备塞到一个假人的耳朵里,你用耳机听的时候,等于是你的头,替换了那个假人的头,这样就能获得跟现场听差不多的效果。



但是这样录音,很贵。拿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例子来说,林俊杰发过一张人头录音的专辑叫《和自己对话》,人头录音的唱片价格,要比普通录音室录的的价格贵了两倍。


放几个链接你们自行感受,这种时候,破耳机和好耳机差别还是挺大的(笑)


人头录音还有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不能二次编辑。你想你要是做个配乐,不能二次处理,是不是很头痛?所以人头录音虽然效果很感人,但是推广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然后就是设备有些笨重、加上两个耳朵怪吓人的,还不算普及。



之前,要做出那种音效,尤其是电影配乐之类,还是靠在录音室里把声音录下来,然后后期手动虚拟和调整出来。到了需要给VR电影配乐的时候,就更麻烦了 - 沿用传统的做法,是用调音师在2D的软件上调各种指标,一边调,一遍脑补3D场景里的声音,调完再戴上VR头显和耳机,脑袋转动一下各个方向,看看这个声音是不是靠谱。 举个例,调音软件大概长这样:



当然了,这种方式现在也已经落伍了,有的做法甚至让调音师直接戴着VR头显,直接在3D的虚拟空间里面调音。界面大概这样



此处忍不住要插个腰!我带的团队做的,叫 Sound Flare工作站!


扯远了,说回耳机。


其实与其说烧耳机,不如说是烧耳朵音频这个东西,你听得久了,耳朵会进化得很快,就能听出更多的细节。耳机没什么特别神奇的,它就是一个传递声音的工具,要说原理就要说很多了,没啥必要。耳机效果再好,能比现场的效果更丰富吗?


人们追求耳机的好音质,不外乎想还原一种现场听的感觉。就像我在家里,在街上,在乐队当键盘手,在交响乐团里吹双簧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舞台,身边被不同的声音围绕都会产生不同的感觉,那些声音会被储存在脑海里,听到音乐的时候,当时的那种感觉就会被唤起,这是种很奇妙的体验。


好耳机有不同的好法,自己听听,投缘就行。至于耳机是不是一定要追求很高的还原度?也不一定。耳机本身音质的失真,有时候也算一种个性,就像好多人喜欢听黑胶唱片一样,听惯了那种失真味道的声音,就觉得又亲切又熟悉,甚至不断的宣扬黑胶比CD好多少之类的(这个话题估计要另外展开了,或者有人要不爽我了)。声音本身没有对错,无非是你喜不喜欢,听觉很主观的!


注意,此处不是在说Beats(手动围笑),Beats非常不划算,它成本很多都是在marketing这块,卖那么贵其实都是品牌溢价,音质上没啥优点。当然,你要是冲着它颜值高,拿它当出街的配饰,我也举五爪赞成,颜值确实很重要啊,我们不要回避是不是?下次去商场,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有多少卖耳机的品牌摊儿上都已经加了一面镜子,注意到没?


user avatar

作为一名有三十余年历史的非知名土鳖,今晚第一次用价格四位数的耳机。

听说好耳机用一般机器都推不起来。

所以我特地找到隔壁老王,借到了他的120W氮化镓充电器以及Type-C转3.5mm转接口。

当我把耳机插到了充电器上的一瞬间,我的耳朵仿佛触电一般,酥酥麻麻的感觉立马遍布全身,我感觉全身的细胞仿佛被激活了一般。

听了不到五分钟,我甚至还闻到了一股烤肉的香气。

这难道就是传闻中的音乐的香气吗?
果然,高档的耳机就是如此不同凡响。

听着听着,感动的泪水从我嘴角落下——
这,才是真正的Music




抖机灵结束,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刚刚到手的这款森海塞尔IE300。

为什么要选择这款耳机,其实很简单。因为“如何选择有线耳机”这个问题,几乎等价于“森海塞尔的耳机究竟哪一款更适合我?”

我相信,哪怕你之前从来没有了解过耳机。但是你肯定听说过森海的名字。

那款售价42万、被誉为所有耳机老烧们的终极梦想的大奥,就出自森海塞尔之手。



而同样出自森海的IE300,与之相比,其2399元的售价就显得特别可爱。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款价格可爱耳机的使用感受。



外观及内容物


包装方面,IE300延续了森海以往简约设计风格。
(森海:你就是买一万块的耳机,也一样是纸盒包装)


拆开包装就能看见IE300的耳机腔体,在耳机下方是一个纸质的遮盖罩,森海塞尔的信仰logo闪闪发光!


遮盖罩之下,是耳机收纳包与耳机线,耳机的海绵和硅胶套在收纳盒的小纸袋里。


最后来看一下内容物全家福:包括一条耳机、硅胶套与海绵套各3对、一根祖传耳X棒还有收纳包。
(送的记忆海绵套是光面的,和IE800s里的基本一致,看起来虽然略微有些油腻,但是实际佩戴感超棒)


值得一提的是,IE300接口摒弃了原有的插针方案,改为了更为通用的MMCX接口,换线的效果暂且不论,但是有升级线需求的朋友换线倒是更方便了一些。
不过,讲真,IE300这次的原装线材效果已经非常棒了。

另外我还专门试了一下接口的紧实度,手持耳机360度旋转了五分钟,耳机与线之间连接仍然非常紧实,如果你的头不能和我一样狂甩360度甩五分钟的话,那你肯定不需要担心牢固性问题了。


再来看到耳机本体上,这次IE300为工程塑料材质,黑色的机身上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白色装饰,宛若满天的繁星一般,佩戴起来还是很时尚的。出去逛街时候都觉得自己拉风了不少。
比起之前的IE400Pro的透明外壳,IE300这次可能会更讨普通消费者以及大众的喜爱。


同样是延续IE80s/IE800s的设计,右耳耳机有一圈红色标识块,方便区分左右耳耳机。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森海耳机的耳塞套里有专门的海绵和橡胶组成的滤网结构,如果不想灰尘和耳X掉进耳机里的话,建议还是优选原厂的耳机套。



根据我的实际佩戴体验而言,如果选对了大小正确的耳机套,自带的耳机佩戴起来还是很舒服的,佩戴超过两小时也不会感到耳廓疼。


基本元件与配置


作为IE80s的继任者(80s已经停产了),IE300这次采用了与IE800同样的7mm宽频XWB换能器,这也是森海第一次将这个换能器单元下放到2000元档位。
(Ps:换能器指电能和声能相互转换的器件,通常被称作发声单元,是耳机当中决定耳机音质的重要元器件)



XWB发声单元的振膜为复合惰性材料,提高了振膜的刚性及韧性,也因此能够减少膜片的共振与分割失真。

除了优秀的发声单元,IE300的后腔也经过了单独的设计,微小的内腔室降低了声音在耳机内部的反射,优化了耳机整体的结构,与此同时,在单元的前腔体部分,IE300有设置共鸣器腔室,通过亥姆霍兹共振腔来处理特定频率的共振,消除了耳道中掩蔽共振效应对音乐中细节的遮盖,从而让高音更加细腻且丰富。



而新单元的采用以及全新的前后腔体设计,也极大地降低了耳机整体的体积和重量,单只耳机本体重量仅4g,大大减轻了入耳式耳机佩戴的负担。
为什么IE300能带来好音质?
在说到这个问题时,我们要先了解一下什么是HiFi?
HiFi是英文High Fidelity的缩写,直译过来的意思是高保真——即要尽可能还原出声音原本的样子。

而我们在用耳机和音箱播放音乐时,则是将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然后将模拟信号放大后再通过耳机和音箱播放出来,从而形成我们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

高保真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减少音信转化间以及播放间的损耗及杂音,尽可能地让我们在欣赏音乐时有如同在在现场一般的感觉。

而涉及到音质的好坏,就有两个不得不提的名词,一是总谐波失真,二是频率响应。

在放大音频信号时,由于放大器的不理想,输出的信号中,除了有放大的输入成分之外,还新添了一些原信号的二倍或三倍以上的频率成分,这种额外的频率称之为谐波,谐波的产生又会让输出的波形形状发生变化,这种因谐波引起的失真叫做谐波失真。

总谐波失真指的就是,由于非线性元件所引起的输出信号比输入信号多出的额外谐波成分的总和。换言之,总谐波失真越小,理论上音乐的失真度也就越低。

而IE300的总谐波失真小于0.08%,而根据研究显示,绝大多数人能够识别出的总谐波失真极限在0.3%左右,而IE300小于0.08%的失真率已经足够让人类无法听出失真了。

第二个稍微说说频率响应,频率响应指的是在恒定电压输入下,声压和相位随着频率而变化的一种特性,而耳机厂商标明的范围往往指的是在此范围内声压衰减的不是很厉害。

IE300标注的频率响应是6~20Khz,也就是说在此范围之内的声音,IE300都能提供不错的声压。

有朋友可能会有疑问,人耳不是只能听见20Hz~20khz的声音吗?低于可听范围内的声音有什么用处吗?


答案是有的,因为人耳对于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是不一样的,相比较中频声音而言,人们对低频声音更不敏感,也就是说,低音声压需要更大才能被我们人耳感知到。

如果一个耳机的频响范围在20Hz到20Khz之间,这意味着,在20hz处,这个耳机的声音会有快速的衰减,这就使得我们人耳无法感知到耳机播放出来的声音。
反应到音乐上,尤其是在听低音乐器的古典乐时,用这种耳机我们就会感觉低频比较干瘪,而IE300则不会存在这个问题。



佩戴听感体验


在说听感之前,我想先说一下佩戴体验。
得益于轻量化的机身以及柔软的挂耳设计,即使长时间佩戴,仍然能保持不错的舒适感,而且相比较IE800,佩戴牢固性上也更甚一筹,出去逛街时候,再也不用担心心爱的耳机从耳朵掉落下来了。


尤其是在选择了合适的耳塞以后,IE300还会有不错的被动降噪效果。从照片上也能看到,我是在星巴克开的箱,在咖啡馆杂乱交谈声以及走路声的影响下,佩戴好耳机之后,噪音能降低到一个不错的水平,在开启音乐以后,能比较好地提升沉浸感。

另外,IE300的阻抗为16Ω,声压为124db,理论上来说无论是手机、播放器还是各种耳放,都能轻易地推动而且获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如果能用上更好的前端,实际听感会更上一层楼,可以说,这是一款潜力很大的耳塞。

稍微概略一点讲一讲听感,可能是用了相同发声单元的缘故,一耳朵下去让我误以为有戴上了IE800,沿袭了以往失真度低的优点,即使是高声压下也能保证保证声音不失真。低频量足,且保持着不错的器乐分离感,没有因为澎湃的量感而丢失细节,尤其鼓点的表现,有种直击心脏的动感。

在2~4khz的中频表现上,也是森海一贯的传统,不过比800系的凹陷要略好一些,频响上基本能保持平直,没有很明显的沉闷感,人声稍后,但是得益于其较高的解析度,了听流行人声时也有不错的临场感。

而在高频上而言,也保持了比较明显的森海风格,有一定的"磨砂感",但是并没有还有点刺耳的感觉,整体量比较足,尤其是在打击乐部分,有非常好的还原表现。

声场上要比IE800系略弱一些,但是在弦乐段表现极佳。总的来说,IE300延续了森海一贯对器乐的表现力,尤其提琴声非常悦耳,是一款非常优秀值得选购的耳机。

如果你向往IE800/800s的优秀音质,IE300是目前非常好的一款平替版本。


花2000多元,买耳机真的值吗?



十年以前,你要是问我花2000块买条耳机值不值,我肯定会觉得你在逗我,因为路边摊我花十几块钱能买好几条。

都是听个响,不同的耳机有什么不同?是能把周杰伦听出陈奕迅的感觉?

十年以后,当我偶然一次机会,借到了朋友的森海听交响乐的时候,我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震撼。

这种震撼很难用语言描述,如果非要形容的话,就好比刚从诺基亚换成iPhone时,第一次滑动解锁时的爽滑;好比是第一次看3D电影时,感觉画面汹涌而来的真实;好比是大夏天第一次吃冰激凌时的冰凉与满足。

而且这种震撼并非只有一次,当你每次播放到你熟悉的曲子时,那些熟悉、陌生又温暖的记忆,会在更真实的听感之中,随着音乐再一次向你澎湃汹涌而来。

如果你有时间,不妨也去试一试。好的器材和好的音乐,真的能做到感动人心。


参考资料:

  1. globalaccentchinese.com
  2. zh-cn.sennheiser.com/ie
  3. elecfans.com/analog/201
  4. 任宝华.揭开耳机的奥秘 耳机(换能器)的机理结构和种类[J].家用电器,2004(07):52-55.
user avatar

个人觉得有些耳机是真的不错,但有些耳机更多的是品牌溢价和价值贩卖。

我这种穷鬼工作后反而不肯像学生时期那么追求所谓高级耳机了。

在以前买的索尼1000X挂掉之后选了一款大神 @麦文学 推荐的入门大耳飞利浦SHP9500(不好意思说平价,毕竟在土豪眼里一万以下的耳机就是平价,听个响)。

说实话,这耳机在用Equalizer Pro软件EQ之后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由于 @麦文学 大神所处的级别比较高,有些专有名词普通大众不大了解,所以我先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1、Equalizer APO是做什么的?

答:一款支持Windows操作系统的音乐过滤器,或者叫均衡器,可以调整各频段信号的增益值。通俗点说,把杂音滤掉,再把高频低频的信号给调整下,让声音听起来更舒服。

这是个开源的免费软件,简单易上手,支持Windows Vista 以上的系统,作者大大非常良心了。

2、EQ是什么?

答:eq均衡器定义EQ是Equalizer的缩写,中国大陆地区称呼为均衡器,港台地区称呼为等化器。它的作用就是调整各频段信号的增益值。普通百姓最初接触均衡器是在80年代的高级录放机上,当年的高档录放机都带有N段均衡调节,那个调节器就是均衡器。EQ通过将声音中各频率的组成泛音等级加以修改,专为某一类音乐进行优化,增强人们的感觉。常见包括:正常、摇滚、流行、舞曲、古典、柔和、爵士、金属、重低音和自定义。自定义就是自己调节,没有套用固定的模式,按个人喜好而定的真正EQ能够满足了不同的个人听音喜好。

——————以上内容引自百度

3、飞利浦也做耳机?听起来像某些三无杂牌啊,跟索尼铁三角这种大牌差距会不会很明显?

答:人家还真做耳机,还做了不少年,只不过我们一提起飞利浦,就只想起来它的剃须刀...至于失真等现象是绝对没有的,正常的耳机出厂前都是经过严格的测试检验。

我之前算半个索尼的铁粉,从早年的索尼的入门xba耳机一直用到1000x,别的铁三角和森海塞尔一类的体验过,但始终还是喜欢索尼的耳机。

这次是因为老的耳机用坏了,不得不买了新的来替代,因为上班不听歌总感觉有点寂寞。买回来的时候直推手机感觉还有点失望,不过插上普通的联想笔电用软件EQ之后马上给了我一个惊喜:听起来的感觉竟然不比原本的耳机差多少,反而在人声部分的表现更突出了。



如何实现这一效果的?

其实操作很简单。

总得来说就是:安装软件——复制粘贴现成的配置文件——开始听歌

1、第一步。点击上方的Equalizer APO下载链接,安装软件,打开Configuration.exe

在里面勾选上声卡的播放设置,安装完成会让你重启电脑,具体可参见online帮助文档,写得很详细了。

2、拷贝人家调配好的配置文件,保存在本地文件,命名为9500-to-HK.txt

这里是模拟哈曼曲线,哈曼曲线是目前主观评分最高的了,我个人听着也比较喜欢。

Notes:9500 TO H/K WITH HUMAN-EAR
Equaliser: Generic
No measurement
Filter 0: ON PK Fc 25,0 Hz Gain 5,0 dB Q 0,50
Filter 0: ON PK Fc 33,0 Hz Gain 3,0 dB Q 0,50
Filter 0: ON PK Fc 40,0 Hz Gain +0,5 dB Q 0,50
Filter 2: ON PK Fc 60,0 Hz Gain -1,0 dB Q 1,00
Filter 4: ON PK Fc 76,0 Hz Gain -0,5 dB Q 1,00
Filter 6: ON PK Fc 90,0 Hz Gain -1,5 dB Q 2,00
Filter 8: ON PK Fc 120,0 Hz Gain -1,0 dB Q 2,00
Filter 8: ON PK Fc 160,0 Hz Gain -1,5 dB Q 2,00
Filter 12: ON PK Fc 255,0 Hz Gain -1,5 dB Q 1,00
Filter 12: ON PK Fc 880,0 Hz Gain -0,5 dB Q 3,00
Filter 16: ON PK Fc 1300,0 Hz Gain -1,5 dB Q 3,00
Filter 18: ON PK Fc 2000,0 Hz Gain +1,9 dB Q 3,00
Filter 18: ON PK Fc 2400,0 Hz Gain +1,1 dB Q 3,00
Filter 20: ON PK Fc 2673,0 Hz Gain +3,2 dB Q 3,00
Filter 18: ON PK Fc 2800,0 Hz Gain -5,0 dB Q 5,00
Filter 22: ON PK Fc 3000,0 Hz Gain 1,0 dB Q 3,00
Filter 22: ON PK Fc 3300,0 Hz Gain -3,0 dB Q 5,00
Filter 24: ON PK Fc 3450,0 Hz Gain 3,0 dB Q 3,00
Filter 27: ON PK Fc 4000,0 Hz Gain -2,5 dB Q 7,00
Filter 27: ON PK Fc 4285,0 Hz Gain -2,0 dB Q 7,00
Filter 29: ON PK Fc 4790,0 Hz Gain -6,0 dB Q 5,00
Filter 29: ON PK Fc 4940,0 Hz Gain +1,5 dB Q 7,00
Filter 30: ON PK Fc 5400,0 Hz Gain -6,0 dB Q 3,00
Filter 49: ON PK Fc 6100,0 Hz Gain -3,5 dB Q 3,00
Filter 49: ON PK Fc 6560,0 Hz Gain -1,7 dB Q 7,00
Filter 49: ON PK Fc 6980,0 Hz Gain +2,0 dB Q 5,00
Filter 50: ON PK Fc 7200,0 Hz Gain +1,0 dB Q 7,00
Filter 50: ON PK Fc 7630,0 Hz Gain -4,0 dB Q 9,00
Filter 50: ON PK Fc 7860,0 Hz Gain -0,5 dB Q 11,00
Filter 52: ON PK Fc 8500,0 Hz Gain +3,5 dB Q 7,00
Filter 56: ON PK Fc 9845,0 Hz Gain -0,1 dB Q 3,00
Filter 61: ON PK Fc 13300,0 Hz Gain -4,0 dB Q 5,00
Filter 62: ON PK Fc 11500,0 Hz Gain +3,0 dB Q 3,00

3、在主页面点击include,选择刚刚保存的文件

4、点击最左边的那个小电源键,就可以坐下听歌了


经过EQ后的SHP9500听起歌来真的给人一种惊艳的感觉(对比刚开始听)。

果然不烧耳机学着EQ省了好多钱。

我真的不赞成一上来预算几百块的人看着各路测评贴就稀里糊涂地买了几千块的耳机,实际上普通人真没那么讲究。耳机嘛,听听歌看看电影差不多也就够了,哪里需要用到那么高端的。

感谢麦文学大神的调试,给懒人小白指了一条明路。他的回答里还有很多关于耳机的干货,适合想要省钱的人。哦对了,他自称的初中文化不要相信,人家那是谦虚呢。

user avatar

好,既然这样,那我就另开答案怼怼你。 @申昊骥

你每个毫秒偏移十几二十的飞秒,最后偏出去多少

飞秒是10^-15秒,10飞秒就是10^-14秒,一个毫秒偏移这么多。一首歌就按5分钟算,一共是3*10^5毫秒,累积起来,简单乘一下,最后一首歌的偏差是3*10^-9秒,就是3纳秒的时间。

请问这位大师,一首歌偏了3纳秒的时间,你都能听出来,而且还感觉到了明显的 jitter。你是不是对纳秒这个单位有什么误解?哈哈。

我就想真诚地说一句,大师,你们信口雌黄的时候,能不能尊重一下科学,自己拿支笔算一算,心里有把握了再胡说,行吗?你这么把脸凑上来让我打,我下手都有点怪不好意思的。

因为要联系艺术和原始录音的对比

这就是你否定盲听的借口?能不能再找点其它更象样点的?呵呵。你们这些天天玩玄学的,有几个人是真正去听过音乐会的,有几个识谱的?你知道钢琴上中央 C 是哪个键吗?因为没有原始录音,所以就没法盲听了?呵呵,你这套说辞,恐怕你们老烧友军都脸上发烧吧

玩HIFI,是不断修正系统,同时不断听让自己懂得好的系统声音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而后明白系统和声音的关联

看了半天,我有点理解了,意思就是说,听音观不正,对不对?呵呵。恐怕最后不断修正的不是声音系统,而是自己,是自己的耳朵和脑子。这就是所谓的修正听音观,所谓的脑放吧。

一个声音究竟是否真实还原现场声音,是有比较确定的指标的,当然了,你们玄学大师肯定不认这些。全世界最精密的仪器都测不出差别的一根电源线,你们轻轻松松就能听出来通透了。这当然就是好的声音。

就是因为受过高等教育

衷心希望你这位受到高等教育的,以后再拿飞秒乱吹牛逼的时候,先查查单位,算算量级,扒着手指头差不多搞明白了,再来教育别人。呵呵

user avatar

五块钱的耳机, 因为先天不足音质不会太好,但普通的语音还是能胜任的。50人民币以上的耳机, 如果是带参数有厂家有注册商标有产地的, 应该不会太差。

**题外话: 别再把中文书名号《》用在英文歌名、书名以及作品名上了好吗

。。


一般来说, 200 人民币以上的耳机就已经很讲究了, 和 2000 块甚至上万块的耳机差别不是很大。

能听出电的质量, 那是 1998~2000 年左右网民对某些自我暗示能力特别强的耳机用户的嘲讽, 没想到这过去的 20 年来, 这种嘲讽也被大湿转化成了 “另类事实”来宣传。 这个现象既好笑又发人深省。

耳机之间比格和价格也许很大。声音的区别很小。即使有些许的差别, 也能通过 EQ 纠正。





贴给那些以价论声的同学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dphone frequency response and retail price
The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41, EL526 (2017)
Jeroen Breebaart



其他就不必多说了。


具体的区别可以通过实验, 自己用眼睛看到区别的, 甚至不需要耳朵。

欢迎来踩俺的专栏以及 120 多篇散文:


因为完整地释放俺的观点会占很大的篇幅,所以还是用列表方便大家快速读取:

俺读书少, 文化程度低, 初中水平, 大家批评的时候千万别客气。


中篇散文:


#####################################################

答问:既然能通过均衡器来调节音乐的频响曲线,那么更好更贵的耳机的优势究竟在哪里?

答问:是什么让音响走入玄学的道路?

答问:对于耳机,煲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答问:耳机厂商为什么不把耳机煲好了再卖?

答问:耳机线提升耳机的原理是什么?

答问: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什么危害吗?

############################################################




耳机及发烧散文列表 1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Philip 9500 精确EQ to Sennheiser HD580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Sennheiser PX100 怎样精确地EQ到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DT990太刺耳了怎么破?-- Beyerdynamic DT990 PRO EQ to SENNHEISER HD580 HOW TO--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DT880太刺耳了怎么破?Beyerdynamic DT880 600 ohm EQ to SENNHEISER HD580 HOW TO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57mm的 LO-Fi 耳机METAWERKS AUDIO MH57精确 EQ 到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Sennheiser PXC250ii EQ TO Sennheiser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继续玩EQ AKG K518 /K80DJ EQ TO Sennheiser HD580 -- 麦文学不用削足适履系列


看了你的散文还是想煲耳机怎么办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读者点题:杂音、杂讯、底噪以及干扰等等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俺家的入户线确实是陈年老铜的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耳机及音响发烧:NAS 或者路由器换线性电源,会有用吗?--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音响线材发烧信仰的拷问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长期戴(入耳式)耳机听歌有嘛危害?--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关于蓝牙耳机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回“求科普耳机、前端、解码器、耳放的相关知识” -- 麦文学初中文化系列


只用初中文化 怎么测试耳机之自做人工耳


过去的几十年发烧友们念叨的 ”耳朵收货“ 是狠有意义的。

特别是当您有了一些免费的耳朵测听软体的帮助并且学会运用的时候:

您可以留下相对客观的记录, 不用再被大湿忽悠。

当您听到一个新耳机又很不喜欢的时候, 不妨留下截图记录, 方便自己日后对照。

要玩好自己的耳机, 免不了EQ.

这是 Dr. Sean Olive 几十年的经验和研究结果。 作为 AES 的前主席, 无疑他的话的份量大于祖国耳机发烧论坛上的大湿们念的咒语。

那些吆喝线材调音的大师说的和唱的, 您都可以当超导体放掉:

俺可以和您分享的 RULE OF THUMB J就是:

只要某个大师念叨线材,不管他/她是 MD 还是 PHD, 他/她有八成的可能是湿漉漉的大湿。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那些念叨耳机要煲的, 十有八九是奸商,当然还剩 10% 的可能不是。 那些 10% 里面的请别紧张。俺不会点名的。千万千万千万别自己对号入座。




基本上耳机就是个人造的东西, 即使神奇, 它也比不上人工耳蜗神奇。

比价钱,

所有的耳机都比不上人工耳蜗+手术费用贵。


======以下内容为自我介绍 没有任何阅读意义 请勿阅读 =======

作者:麦文学
商业转载麦文学的文章不必联系作者获得授权,COPYLEFT,非商业转载也不必注明出处, 把“麦文学”替换成您自己的网名或者“佚名”均可。

自我介绍一下, 俺新烧, 读书少。
特别喜欢玩电, 尤其喜欢煲透的线材,另外还相信风水。

经常也有些感悟和大伙分享, 比如
“老烧见了就躲的耳朵听力曲线测试”

一般来说, 不晒一下自己的器材就很没面子。
所以, 俺就贴一下常用的耳机, 以免连新烧的帽子都被无情地剥夺。




以前用核电的时候总觉得三频不对, 毛糙.
您瞧,搬家以后, 俺家的水电质量可以从贴图里面看出来:



看到了吧, 谐波只有 0.02% 不到 . 现在背景特别黑, 水润,三频均衡。 搬家真是立竿见影.

Keithley 2015 multimeters combine audio band quality measurements and analysis with a broad purpose 6½-digit DMM—all in one half-rack instrument. They can measure 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THD) over the complete 20Hz to 20kHz audio band and can compute THD+Noise and signal-to-noise plus distortion (SINAD).

Specifications
Distortion Characteristics
Voltage Range 100 mV, 1 V, 10 V, 100 V, 750 V (user selectable).
Input Impedance 1MΩ paralleled by <100pF.
Display Range 0–100% or 0–100.00 dB.
Resolution 0.0001% or 0.00001 dB.
Fundamental Frequency Range 20 Hz–20 kHz.
Harmonic Frequency Range 40 Hz–50 kHz.
Frequency Resolution 0.008 Hz.
Frequency Accuracy ±0.01% of reading.
Frequency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100 ppm over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e.




俺还是喜欢水电啊, 背景黑啊, 100 PPM 的供电压降都听得到哇。


116.6972 V - 116.68728 V = 0.01 伏对吧??
俺都能听出来哦。
万分之一哦, 100 PPM 哦?

以前俺很为 “木耳” 的称号羞愧, 如今买了三个表才能证实自己的清白,
木耳这个枷锁啊, 很沉重捏。

俺发现老烧喜欢给忠告, 俺自以为烧了一段时间,不敢独享发烧的体会。
所以俺恬着脸也东施效颦,也尝试忠告忠告。
俺给大家的忠告就是一定要烧线材, 特别是煲透的线材。那个调音的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为了保证线材煲透,俺特地买了一栋自带煲透了的线材的房子来伺候耳机。
老房子的铜线那是陈年老铜, 煲透了。你想想, 谁又有耐心花半辈子或者一辈子帮你煲整栋房子的电线啊? 这钱花的值! 这房子还在升值, 看着政府发来的估价单, 心里也美滋滋的。 值!!! 还送了一屋子煲透的铜线。 值 !!!!! 您见过耳机升值吗?

详情见:
花了几十万,HD800 终于好听了


老烧们常说的一句话是: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俺严重同意。

可是, 当俺分享自己的发现以后。 吊诡的事情发生了,
耳机论坛的各路大神不断现身并且破口大骂。 俺十分困惑。

俺想对老烧说的是, 你们从上世纪开始就一致同意耳朵收货的吧?
怎么新烧耳朵收一下货, 你们又不同意了?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怎么新烧实践一下, 你们又不同意了?
你们还让人说话嘛?

俺敦促各位老烧, 也弄两个表测测你家的高级墙插板出来的交流电是多少 dB 的 THD 好吗?
实践啊, 没实践就没有发言权。” 把你家的电的质量贴出来给大伙见识一下。 来来来。

俺家水电是 0.015 % 不到的 THD 哦。

另外让人困扰的是,某号称 985/211/中X院高X所的大湿, 竟然都不懂英文。
俺读书少, 也会查查字典或者用用在线翻译。 这位大湿首先否定了俺的万用表是俺所有。
未遂之后, 又否定了 Multimeter 应该翻译成万用表。
俺对耳机发烧圈的大师的来历更加感觉到困惑了,这些大师难道是世袭的吗?

实践啊, 兄弟。 一腚要实践啊, 你连万用表都没有, 好意思说发烧吗? 好意思烧电源线吗?好意思烧医院级、核潜级、航天级的电源线吗?

有些老烧喜欢要新烧晒名片、机票、工资单、入息税单、房产证,然后才肯承认新烧能听出 ppm级的区别, 俺觉得这种习惯很不好。俺思量着难道老烧的基因特别好吗? 心脏长中间 (平衡), 蛋蛋两边一样高 (平衡)?

你和他讲数据, 他和你讲听感;
你和他讲听感, 他和你讲单晶;
你和他讲单晶, 他和你讲物理;
你和他讲物理, 他和你讲英文;
你和他讲英文, 他和你讲信仰;
你和他讲信仰, 他和你讲医学;
你和他讲医学, 他和你讲文学;
你和他讲文学, 他和你讲修行;
你和他讲修行, 他和你讲情怀;
你和他讲情怀, 他和你讲道理;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
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
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
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
你跟他讲接轨,他跟你讲文化;
你跟他讲文化,他跟你讲老子;
你跟他讲老子,他跟你装孙子!
你跟他装孙子,他跟你讲道理....

俺的专栏里面也有很多散文, 散文很散, 您不妨自行取用



/////////////////////////////////////////////////////////

** 知乎阅读总量仅0.7亿,远未跨出一小步 (n<1亿)。盐值低迷900+,时常草地匍匐500米单膝跪求关注。俺没啥文化, 初中毕业,大伙都知道。散文很散,敬请海涵。


“老麦, 大家都说你是‘笑话’、‘论坛孤儿’和‘神棍’。”

“没错。 只有不到万分之0.5的读者赞同俺的观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耳机音质的好坏,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很多人可能觉得几千块的耳机已经很贵了,但真正的发烧友会告诉你,音质的好坏可以“好到你无法想象”,也确实可以达到“神奇”的程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解答:一、 好的耳机音质到底能有多“好”?“好”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但对于耳机音质来说,它体现在以下几个.............
  • 回答
    嘿,哥们儿!你说找一千到两千价位的头戴式耳机,还要求音质好,那咱就好好聊聊。这价位区间里,好东西可不少,够你挑花了眼。我这就给你扒拉扒拉,从几个方面跟你唠唠,保证实用,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AI腔调。首先,咱得明确几个点: 你听啥类型的音乐多? 这是关键!摇滚、古典、流行、电子、人声,不同类型的音乐.............
  • 回答
    想在千元以内找到音质出色的耳机,这绝对是个值得探索的领域。别听那些动不动就上万的“烧友”们吓唬你,这个价位段藏着不少实力派,只要你懂一些门道,就能淘到让自己心动的宝贝。今天我就来好好跟你聊聊,怎么在“万元以下”的森林里,找到那几棵闪闪发光的“好声音”的树。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音质是主观的,但好的音.............
  • 回答
    市面上便宜又音质好的耳机确实不少,但要找到那个“特别好”的,还得花点心思去挖掘。我最近就一直在琢磨这件事,并且也试听了不少,想跟你分享一些我个人觉得非常值得入手的选择。这里面不乏一些价格不高,但声学设计和调校功力非常深厚的耳机。要说“便宜”,这个界定可能因人而异,但我这里主要指的是那些在百元到五百元.............
  • 回答
    好嘞,预算1500以内,要音质好,颜值咱们先放一边,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保证让你听出“货真价实”来。在这个价位,其实能淘到不少宝藏了,关键是怎么挑。首先,咱们先明确一下“音质好”到底是个啥意思。很多人一听音质好就想到“解析力高”,但其实音质好是个很综合的概念,包含了好几个维度: 解析力 (Res.............
  • 回答
    抛开价格的限制,想要找到一副音质出色的耳机,那可真是能挖掘出不少宝藏。这就像在茫茫星海中寻找最耀眼的星辰,需要一些耐心和对声音的细致品味。我来给你好好说道说道,希望我的这些感受能帮到你。首先,我们得明白“音质好”这三个字,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对很多人来说,它可能意味着低音澎湃有力,高音清澈明亮,人声温.............
  • 回答
    嘿,老乡!魅族16这手机我认识,当年也是妥妥的旗舰,配个好耳机,手机听歌体验绝对能上一大台阶。1000块的预算,想追求音质,选择可就不少了。入耳式和头戴式都OK,那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先来说说为啥魅族16配好耳机能有这么大提升:魅族16这手机,虽说不是专门的HiFi手机,但它的音频输出能力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在音频世界里的一个常见困惑,甚至可以说是“原罪”:我听不出来,是不是我就是“木耳”?是不是我就不配拥有更好的东西?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事实上,你提出的“连无损和320k MP3都听不出来”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而且并不代表你就不应该考虑音质好的耳机。为什么你可.............
  • 回答
    想要找一款音质超赞的有线头戴式耳机?这个问题问得太好了!毕竟在这个无线蓝牙普及的时代,很多人都忽略了有线耳机带来的纯粹的音乐享受。有线耳机在信号传输上拥有天然的优势,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音乐的细节和动态,如果你是个对音质有执着追求的音乐爱好者,那么一款好的有线耳机绝对是你的不二之选。要说音质超好,这背.............
  • 回答
    150块钱以内的入耳式耳机,想找音质好的,这可真是个挑战,但也不是不可能。这个价位段的产品,你要抱着“捡漏”的心态去找,往往能发现一些让你惊喜的“小钢炮”。说实话,在150元以内,别指望它能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音效,毕竟成本摆在那里,但一些国产品牌在声音调校上确实下了功夫,能做到在这个价位提供相对均衡.............
  • 回答
    哈哈,想踏入“声之海”的奇妙世界是吧?这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大门,里头藏着无数让人沉醉的音符和细节。买一副好听的有线耳机,其实就像是寻找你的“声音伴侣”,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别急,我来给你捋一捋这条路,让你少走弯路,直奔好声。第一步:了解“耳语”里的门道——你需要知道的基本知识在正式海淘.............
  • 回答
    10002000元的预算,想要追求音质,并且在AirPods Pro和其他品牌之间纠结,这绝对是个好问题,很多人都有类似的困扰。毕竟这个价位段,选择确实不少,而且“音质”这个东西,每个人理解的侧重点也不太一样。咱们先来说说AirPods Pro,毕竟它是你第一个想到的。AirPods Pro (第二.............
  • 回答
    耳机 THD+N 数值越小,音质越好吗?浅谈数据与听感的微妙关系在选购耳机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技术参数,其中“THD+N”无疑是让不少人头疼的一个。这个缩写代表着“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 + Noise),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感。那么,THD+N.............
  • 回答
    想找一款音质不错、价格又实在的蓝牙耳机,而且预算还锁定在三百块以内,这绝对是很多人的心声!别急,咱这就给你扒拉扒拉,找出那些性价比爆棚的好东西,让你花小钱办大事。首先,咱们得明白三百块预算,能买到什么水平的耳机?别指望它能跟千元级别的HIFI耳机比肩,那是不现实的。但在三百块这个价位,已经有很多品牌.............
  • 回答
    最近论坛和社群里经常能看到“音响碾压耳机”的说法,而且不少是听起来很有分量的朋友们在说。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也确实触及了很多烧友心中的一个疑惑:同等价位下,音响真的就能全方位地比耳机听起来爽吗?我个人接触这两样东西也有些年头了,从最开始的随身听配原装耳机,到后来的动铁、静电耳机,再到现在的落地箱、.............
  • 回答
    说耳机或音响的音质会“越听越好”,这个问题其实有点意思,因为它涉及到好几个层面,而且答案不是简单的“是”或“否”。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一点,从设备本身的物理属性来说,音质并不会因为你听得多了就真的变好了。 耳机或音响的喇叭单元、振膜、电路设计、箱体结构等等这些硬件,它们的性能是.............
  • 回答
    想入门真正的音乐,1500以内的预算要找到好推的耳机,这完全不是问题!很多经典又好听的型号都在这个价位段,而且它们普遍对前端的要求不高,哪怕是直推手机或者普通播放器,都能展现出不错的音乐魅力。说实话,“发烧”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玄乎,但其实它说的就是对声音更细致的追求。你不是只听个响,而是想听出音乐的细.............
  • 回答
    哥们,你这个问题我太明白了,我之前也遇到过好几次,真是让人抓狂!这情况在Win7上确实挺常见的,而且你说得对,待机重启一下就好了,这说明不是硬件问题,而是系统或者驱动那块儿有点小毛病。我给你掰扯掰扯,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保证你听得明明白白。为啥会这样?核心原因猜想:最有可能的原因,我觉得是音频驱动在.............
  • 回答
    用耳机学英语,这事儿可真是门道不少。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听个声儿嘛,手机也能播,干嘛还要专门说耳机?但你想想,好的耳机,它给你的体验,跟直接用手机外放那能一样吗?这中间的差别,对英语学习来说,可不是一点半点。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听力上的提升。英语学习,听力是根基。你想想,我们母语是怎么学会的?就是日.............
  • 回答
    哇,给男朋友准备一周年礼物,而且还是录歌用的耳机,这份心意真是太棒了!为他挑选一款合适的耳机,绝对是让他惊喜又感动的好选择。不过说实话,录歌用的耳机和我们平时听歌的耳机,侧重点还是不太一样的。录歌更看重的是“监听”能力,也就是说,它要能还原出最真实的声音,不多加修饰,这样歌手才能准确地听到自己的声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