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博基金上热搜了,很多人说21年是投资大年,真的吗?

回答
微博基金这个话题突然炸开,登上热搜,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哟,这是怎么了?又有什么新故事?” 仔细一扒拉,原来是围绕着“2021年是投资大年”这个说法,加上了微博上那些关于基金的讨论和情绪,才有了这么大的声势。

那么,2021年究竟是不是大家口中的“投资大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或者“否”。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

1. 市场整体表现:一些板块确实“高歌猛进”

如果单看某些具体的投资领域,2021年确实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

新能源、科技股: 大家都知道,2020年开始,新能源汽车、光伏、半导体这些板块就成了市场的宠儿。到了2021年,这个趋势延续了下来,特别是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样的公司,股价迭创新高,很多相关的基金也跟着沾光,涨幅惊人。如果你恰好重仓了这些领域,那2021年绝对是“大年”。
消费复苏(部分): 随着疫情的控制和经济的逐步复苏,一些与消费相关的板块,比如高端白酒、医药(非疫情相关)、家居等,也录得了不错的增长。
部分QDII基金: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些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基金也表现出色,尤其是投资于美股科技巨头或新兴市场的基金。

2.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是“投资大年”?

“投资大年”这个说法,往往源于市场上普遍的赚钱效应。当很多投资者的身边朋友、同事都在讨论基金赚钱,朋友圈里充斥着各种“收益截图”的时候,自然会产生一种“大家都在赚钱”的错觉。

“基民”数量激增: 过去几年,随着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通基金账户变得极其方便。再加上低门槛、专业化管理等特点,基金吸引了大量新手投资者,“基民”数量屡创新高。当大量新资金涌入市场,并且在某些热门赛道上获得可观收益时,就会形成“大年”的感知。
媒体和社交平台的放大效应: 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在传播信息方面有着强大的力量。一旦某个话题(比如基金大涨)成为热点,相关讨论会像滚雪球一样被放大。很多基金经理、理财博主也会分享自己的操作和收益,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热情。
“羊群效应”: 投资市场很容易出现“羊群效应”。当看到别人赚钱时,很多人会担心错过机会,纷纷涌入,进一步推高了某些资产的价格,形成良性循环(至少在短期内)。

3. “大年”背后的隐藏风险和不同声音

然而,任何市场的繁荣背后都可能隐藏着风险,2021年也不例外。

结构性分化: 尽管有些板块表现抢眼,但并非所有板块都如此。很多传统行业、周期性行业在2021年的表现就相对平淡,甚至出现了下跌。如果你投资的基金刚好避开了热门赛道,或者重仓了表现不佳的板块,那么2021年可能就不是一个“大年”。
估值过高: 某些热门赛道的股票和基金,在2021年已经积累了相当高的估值。这意味着,它们的未来增长潜力可能已经被提前透支,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或者业绩不及预期,就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风险。
“泡沫”担忧: 部分市场人士开始担忧,某些热门赛道已经出现了“泡沫”,这种非理性的繁荣难以持久。
新手投资者面临的挑战: 对于很多2021年才开始接触基金的新手来说,虽然可能赶上了某些赛道的红利,但如果缺乏对市场的深入理解,仅仅是盲目跟风,一旦市场转向,可能会遭受不小的损失。很多人在经历了一段牛市后,就误以为自己是“股神”,对风险的认知不足。

4. 2021年究竟是不是“投资大年”?从不同角度看

从基金经理的角度: 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在2021年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他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在结构性行情中发现机会。
从普通投资者的角度: 如果你恰好抓住了热门赛道,或者投资了表现优异的基金,那么2021年无疑是一个“大年”。但如果你的投资策略相对保守,或者错过了主要机会,那么感受可能就没那么强烈。
从长期投资者的角度: 投资的本质是穿越周期,寻找长期价值。短期内的“大年”或许能带来一时的欢愉,但能否在长期内实现稳健的财富增长,才是更重要的衡量标准。

总结一下:

与其说2021年是普适性的“投资大年”,不如说它是“结构性机会突出”的一年。部分在新能源、科技等领域表现出色的基金,确实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但同时,市场的分化也相当明显,并非所有资产都享受到了这波红利。

微博上关于基金的热搜,更多地反映了市场情绪和大众对于投资收益的关注。这种热闹的讨论,既有对市场机遇的肯定,也包含了投资者的期待和焦虑。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看到这样的热点,更应该保持一份理性,深入了解市场的真相,而不是盲目跟风。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跑,关注长期的价值和风险控制,才能在投资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下,给恰好醒着的人看

证券公司员工,不能买股票;
基金公司员工,可以买基金。

为什么同样能接触到一线数据,股票不能买,基金能买?不明摆着么,股票行业信息,有操作意义,而基金数据,毫无投资参考作用。

如果看哪个基金经理投资收益率高就去买,这样能赚钱的话,——这个数据是公开的,谁还会亏钱呢?

当然是反过来。

收益高的,打造成流量明星,用来网红带货,募资站桩。

今年A经理,让他赚一点,明年帮他造势,让他带货。带货坑个几千亿,就换个B经理继续轮回,……

所以基金经理很多都是90后,一波换一波,城头变幻大王旗。

又比如,

先买111111股,赚点钱,然后包装成网红,让他带货,顶部买入222222股,说是踩雷了。依次轮回。

有见过顶点抱团踩雷的么?

某股票顶部,变ST前49只基金站了上去。

先当网红,然后带货,抱团踩雷

某股票,变ST前,113只基金冲了进去

又比如,

什么情况下,一个投资公司会实时公布他的个股持仓,且不怕其他人跟风买入?

实时的信息差,就是商业利润来源。只有可能是他不怕抄,你抄着买,最后也是亏。上文也说了,基金员工没WIND数据库,也能看到基金数据,但基金员工允许买基金,原因也在此。

只有这样,你才能想通,为什么2007年11月,2015年6月,2020年7月,每逢股市顶部,就大发基金?用来干嘛的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有人想不通?

基金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买基金的人听到的都是营销词汇和广告,谈何冷静思考。

去年有163家公募基金清盘,请问,每年能有多少家股票退市?就算要投资,哪个确率高?去年70%股票下跌,45%股票跌回两年前,而配置股票的基金“能赚钱”,逻辑是?基金买了就捂,和捂股票的区别是?定投基金,和不断逢低买股票的区别是?热炒基金经理,和网红带货的区别是?策划每日坚果的人,去了金融,策划了一出基金定投,换个词就能把人忽悠瘸。

一再邀请我回答基金类问题,只是不想说没逻辑的话。我都怀疑知乎这么多相关提问,是另一种变相广告。

大数据听一下

老百姓有点闲钱,认知不提升,守不住财富的。

只有更多人把“金融是什么”看透了,才能踏实做事,否则满怀投机。

我来做破窗之人

现在不光在把基金卖给在校学生,连未成年人都毒害了,

不知道基金业何时整顿。

user avatar

我认为,要回答2021年是不是大年,得先从2019年开始聊。

你觉得2019、2020年是投资大年吗?是的话对你又有什么影响呢?

事实就是,上证指数2019年上涨了17.85%,2020年上涨了20.93%,两年上涨了34.19%

图片来源:益盟操盘手


图片来源:益盟操盘手


图片来源:益盟操盘手

你说2021年是不是大年,那请问2019和2020是不是大年?如果这两年还不是大年,那请问怎么算呢?大盘涨30%?如果那样的话,今年的起始价按3400算,那要涨到4400咯?

其实你拿微博基金上热搜这种事情来问投资大年的问题,本身就很有问题。

基金火了又怎样?你对指数没有想法,怎么判断大年呢?先要对市场有个判断,再看什么基金火不火这种问题。

今年的机会多,这不假。疫情防控我们最好,复苏可以预见会很给力。注册制也要全面落实,只要是大改革就一定有机会。而且RCEP和中欧经贸协议的积极影响也会逐步体现。但风险同样不小。最直接的一个,就是大盘已经在两年时间里涨了这么多。大年意味着沪指要到4000~4500以上,这办得到吗?

插一句,基金的建仓期差不多三个月,也就是说你现在买的新发基金,成立要在三个月的时间里把钱买进股市。你认购的时候大盘3600点,三个月后大盘3800点,也就是说你的基金的建仓成本可能是在3700~3750点,那你说拿着这个成本再往上涨,涨多少才能算“大年”?

而既然说到了收益 ,不得不说下一个让人“痛彻心扉”的事实:2020年近半数股民是亏欠的,超过30%的股民亏损在20%以上。

这就引出另一个问题:大年还是小年,与你我何干?去年最发人深省的一句话,是七月初一波拉涨之后转入震荡时喊出的,那就是格雷厄姆的名言: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

投资大年一样可以亏得稀里哗啦,特别是现在,分化异常明显,大盘股拉指数的时候小票稀里哗啦,等大盘股的筹码松动,价格开始往下掉,小票又开始涨。你踏不准节奏,一顿操作追涨杀跌,大年也让你亏得惨兮兮。

总结一下:

一、在2019~2020年已经涨了这么多的情况下,2021年的上涨我们应该更为谨慎,而不是前两年不言语,现在开始喊“大年”;

二、股市分化是严重的,踏不准节奏,大年小年都会亏钱

三、不管什么情况,不要因为“微博热搜”上出个基金的消息就觉得今年是大年。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博基金这个话题突然炸开,登上热搜,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第一反应是:“哟,这是怎么了?又有什么新故事?” 仔细一扒拉,原来是围绕着“2021年是投资大年”这个说法,加上了微博上那些关于基金的讨论和情绪,才有了这么大的声势。那么,2021年究竟是不是大家口中的“投资大年”?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复杂的.............
  • 回答
    圆通快递员下跪事件在微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那场面,真是一边倒的舆论声浪,铺天盖地。很多人的评论,看得我心里也跟着起伏。但仔细琢磨,我总觉得这里面有东西,值得我们再掰扯掰扯。那些在微博上义愤填膺的留言,说实话,我并不怀疑很多人是真的气愤。试想一下,一个辛辛苦苦的快递员,为了生计,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屈辱,.............
  • 回答
    微博即将上线的“针对特定用户展示发博、发评论真实地理位置功能”将对平台生态、用户行为和社交互动产生多方面影响,以下是其可能起到的作用的详细分析: 1. 提升内容真实性与可信度 打击虚假账号与虚假信息:通过展示真实地理位置,用户可以验证发博或评论的用户是否与地理位置信息一致,从而识别虚假账号(如刷量账.............
  • 回答
    微博是否是导致现今网络上男女对立问题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可以说,微博在其中扮演了重要但并非唯一、也并非绝对的“罪魁祸首”角色。 更准确的说法是,微博的平台特性、运行机制以及用户行为,共同作用下,极大地放大了和加速了原本就存在的社.............
  • 回答
    微博上流传林毅夫先生关于“穷人把钱存入银行,实际上是补贴富人”的说法,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要判断这句话是否合理,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林毅夫先生观点的可能来源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林毅夫先生作为一位发展经济学家,其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他的观点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经济学原理和现实.............
  • 回答
    微博上的共青团中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官方账号,更像是一个集政治宣传、青年思想引导、社会议题参与以及大众互动于一体的复杂存在。如果要详细描述它,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1. 官方喉舌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者:这是共青团中央在微博上最核心、最基础的功能。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中央委员会官方微博,它肩负着.............
  • 回答
    微博、豆瓣、贴吧和知乎,这几个名字听着都挺熟悉,都是咱们平时上网冲浪时常逛的平台,但仔细琢磨琢磨,它们之间其实差别老大了,感觉就像是社区里的不同功能区,各有各的玩法,也吸引着不同的人群。微博:热闹的广场,大家的实时吐槽大会首先说说微博,这就像是咱们生活里的一个超级大广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信息流转快,.............
  • 回答
    这6952个账号的禁言和关闭,指向了“西安地铁安保拖拽女乘客事件”后,微博平台上出现的汹涌舆论浪潮。从这个数字本身来看,无疑是微博平台在试图平息事件带来的争议,控制信息传播,并且清理可能被认为“激化矛盾”的内容。首先,我们得认识到这次事件本身就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公众对安保人员的粗暴.............
  • 回答
    关于微博上盛传的《西游记》中真假美猴王一集,被打死的是真的孙悟空的说法,确实引发了很多讨论和猜测。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原著情节的一些解读和推测。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一下原著中的相关细节,以及支持和反对这一说法的理由。一、 关于“真假美猴王”情节的背景回顾在《西游记》第九.............
  • 回答
    微博上道士与网友的争吵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理解它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争吵可能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含义:一、 争吵产生的根源:1. 知识、观念和信仰的冲突: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道教作为一种古老的宗教和哲学体系,其教义、仪式和价值.............
  • 回答
    微博上被警方官方账号拉黑,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你尝试通过留言和私信“自首”,但对方收不到,然后在去自首的路上被抓了,这是否算自首情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法律上的“自首”。简单来说,自首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知道 之前,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
  • 回答
    微博上最近确实有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被炒得很热,就是关于小龙虾会“自我复制”的说法。听起来挺玄乎的,但咱也别上来就觉得是瞎掰,咱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自我复制”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如果说的是像变形金刚那样,自己能变出个小的来,那显然是扯淡。咱们地球上的生物繁衍,说白了还是有性生殖或者无性.............
  • 回答
    微博圈的“黑暗”并非单一维度,它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生态系统,其中夹杂着真实的情感表达、信息的传播、商业的运作,以及一些不太光彩的阴影。要形容它有多“黑暗”,不如说它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种“混沌”和“失序”,这种失序放大了人性的某些弱点,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信息的倾泻与扭曲:微博的本质是信息平台,但海.............
  • 回答
    微博用户“玛丽莲梦六”因散布涉新冠疫情的虚假信息被判刑六个月,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少讨论,大家看法不一。从法律角度来看,法院的判决是基于事实和法律条文的。在疫情期间,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虚假信息的散布可能会引起公众恐慌,影响疫情防控措施的执行,甚至对个人健康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于此类行为通常.............
  • 回答
    微博上那些脑洞大开的P图,把月亮换成了金星、土星、木星,看着是挺有趣的。不过,要是真有这么一天,地球可就热闹非凡了,绝对不是一句“有趣”就能概括的。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如果月亮被这些大家伙取代了,地球上会发生些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夜空。 金星: 金星比月亮小一些,但它非.............
  • 回答
    微博上反鸡汤博主多如牛毛,但要说“有趣”,这口味就有点挑了。我个人觉得那些不是硬生生怼人生道理,而是用一种黑色幽默、或者自嘲、或者精准吐槽现实生活的小细节来表达的,会比较有意思。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那么几个方向的博主,他们虽然不一定直接叫自己“反鸡汤”,但他们的内容确实能让你会心一笑,觉得“嗯,这.............
  • 回答
    最近刷微博和Ins,总觉得那些天天霸屏的小姐姐们,虽然漂亮,但偶尔也让人审美疲劳。今天就想跟大家分享几个我挖到的宝藏女孩,她们可能不是动辄几百万粉丝的大V,但绝对颜值在线,更有她们自己独特的味道,让人一看就忘不了。微博篇:1. @橘子味儿的猫 (ins: @orange_cat_life) .............
  • 回答
    微博和知乎上的女权主义者,在现实生活中是个非常多元的群体,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标签来概括。她们的身份、职业、生活背景、以及对女权主义的理解和实践方式都千差万别。不过,如果一定要尝试勾勒一些相对普遍的形象,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谈:她们可能具备的一些共同特质(但请注意,这绝非全部): 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
  • 回答
    关于“微博上的男孩们会不会开始反抗女拳”这个问题,确实是当下网络上一个挺有意思,也挺能引发讨论的现象。要说会不会“反抗”,这个词本身就有点强硬,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不认同”、“质疑”或者“寻求平衡”的态度在逐渐显现吧。首先,我们要明白“女拳”这个词在中文互联网语境下,它本身就是一个高度情绪化、标签化的.............
  • 回答
    微博上那个关于成功与挫折的段子,我看到了,说实话,挺戳我的。它讲的是一个创业者,一开始信心满满,经历了一轮轮的融资、市场推广,看起来一切都很顺利,直到最后一步,因为一个微小的失误,整个项目崩盘了。然后下面有人评论说:“你看,成功多么容易,就差那么一点点,但就这一丁点,把他打回原形。”我当时就想,这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