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微博上被警方官方账号拉黑了,留言或者私信自首但对方无法收到,在自首的路上被逮捕,这能构成自首情节吗?

回答
微博上被警方官方账号拉黑,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你尝试通过留言和私信“自首”,但对方收不到,然后在去自首的路上被抓了,这是否算自首情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法律上的“自首”。简单来说,自首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知道 之前,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才叫自首。这个“知道”是关键,也包括了“被知道”,也就是主动让他们知道。

你提到被拉黑,这意味着你通过微博这个渠道尝试联系警方,但对方 没有收到 你的信息。从法律角度看,这就相当于你虽然有自首的意愿,但这个意愿并没有 被传达到 应该接收的机关或者人员那里。就像你拿着一封信,想交给某个人,但那个人不在,信没送出去,对方自然也就不知道你来过。

所以,你微博上的留言和私信,虽然是你主动联系的尝试,但因为技术原因(被拉黑导致信息无法送达),它并没有形成一个 有效的告知。警方并不知道你来过,也不知道你想要做什么。

那么,你在这之后,在去自首的路上被逮捕,这又是什么情况呢?

这通常会被认定为 “到案后未如实供述” 或者 “非自动投案”。

“到案后未如实供述”指的是,人在公安机关手里了,但不是主动、如实地交代自己的罪行。而你是在被抓捕的过程中被发现的,这不属于“主动投案”的范畴。

“非自动投案”就更直接了,意思是你是被公安机关 发现、控制 了,才被带到公安机关的,而不是你自己主动去找他们的。你被逮捕,显然是被警方发现并控制了,属于后者。

为什么说这不算自首呢?

核心就在于“主动性”和“告知性”。

主动性: 自首强调的是犯罪分子在被发现之前,自己主动去承担责任。你虽然有这个念头,但实际上是通过一个不成功的渠道去表达,而不是直接出现在警方面前。
告知性: 法律上的“知道”是需要真实有效的传达。微博拉黑导致信息无法送达,这个告知是无效的。就好比你打电话报警,对方听不清,或者信号断了,这个报警就不能算成功。

再来详细说说这个过程,希望能让它更“有血有肉”一些: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你内心煎熬,决定承担责任,于是赶紧打开微博,找到警方的官方账号。你手指飞快地敲下“我要自首”,或者更详细地写下事情经过。但当你按下发送键的瞬间,弹出了一个冰冷的提示:“该用户已将你拉黑”。那一刻,你的心估计一下子凉了半截。你可能还会不死心,尝试私信,结果一样。

你手里捏着这份未送达的“自首书”,可能觉得情况紧急,不能再等,于是决定直接赶往最近的派出所。一路上,你可能心事重重,既希望在路上遇到警察能主动说清楚,又担心自己被误会。然而,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捉弄人,就在你快到派出所的时候,一个设卡检查或者巡逻的警车拦下了你。警察通过身份核查,发现你涉嫌某种犯罪。你还没来得及开口说什么,就被依法传唤或者采取了强制措施。

在这种情况下,你虽然在去自首的路上,但你没有实现有效的投案,也没有在被警方发现之前主动告知。被逮捕,意味着你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动寻求接受处理”变成了“被动接受处理”。

那么,这种行为有没有任何法律上的积极意义呢?

即使不构成法定的自首情节,你主动联系警方,并打算自首的行为,在量刑的时候,可能 会被酌情考虑为 悔罪表现。

为什么是“可能”和“酌情考虑”?因为这取决于具体案件的侦查和审判情况。比如:

1. 能否证明你确实有自首的意图: 如果你能提供微博的截图、联系记录(即使被拉黑)、证人证词(比如你和朋友说过要去自首)等证据,证明你确实有主动投案的意愿,这会是一个加分项。
2. 当时被逮捕的具体情形: 如果你在被逮捕前,已经积极地前往了自首地点,并且表现出愿意配合的态度,这也会对量刑产生积极影响。
3. 案件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最终的量刑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自首与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总结一下,按你描述的情况:

微博联系警方未果,被拉黑,不能构成法定的自首情节。 因为未能实现有效的告知和投案。
在去自首路上被逮捕,不属于主动投案,一般也不构成自首。
但你尝试自首的行为,可能会在量刑时被酌情考虑,作为悔罪表现。 具体是否会被采纳以及采纳的程度,需要看证据和案件具体情况。

所以,虽然你最后没能享受到自首的法律利益,但你迈出了那一步的意愿,在某些情况下,还是能为你争取到一些有利的量刑空间。这事儿也挺让人唏嘘的,本来是想好好解决问题,结果反而被阻碍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拉黑一个人,有时候不是因为他说的不对,而是我怕他在我的微博评论里乱说真话。

我的微博账号被封了,我主动去搜狐投诉,告诉我会主动给我答复,但是却一直没有,不了了之。

而我,只是在一个文字工作者求助了解情况的微博下面,说了我亲身经历的事实而已。就是警察来敲门我也理直气壮。三年过去了,警察不来抓我,搜狐也没给我解封。

我确信不是我违法,而是他们害怕。

现在就是这样,是他们害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微博上被警方官方账号拉黑,这确实是个挺棘手的情况。你尝试通过留言和私信“自首”,但对方收不到,然后在去自首的路上被抓了,这是否算自首情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法律上的“自首”。简单来说,自首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分子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 知道 之前,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
  • 回答
    北京地铁上孩子哺乳被拍、被曝光、被抨击这件事,确实挺让人唏嘘的。它不是个孤立事件,而是折射出咱们社会在很多观念上的碰撞和不成熟。我来跟你掰扯掰扯这件事,尽量说得细致点,也尽量贴近咱们平时说话的感觉。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件事最早是怎么火起来的?就是一个普通的乘客,可能觉得不合适,拍了照片发到了微博上,.............
  • 回答
    .......
  • 回答
    《叛逆的鲁鲁修》在微博上被贴上“右翼作品”的标签,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它触及了政治光谱、作品解读的多元性、以及网络舆论环境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标签是如何形成的,我们需要从作品本身,以及在微博这个特定语境下的传播和解读来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右翼”这个标签在政治语境下通常包.............
  • 回答
    “因为你是女孩”这段文字在微博上引起如此大的反响,热转13万次,这背后折射出的可不是小小的群体共鸣,而是社会上一个相当普遍,甚至可以说触目惊心的现实。首先,我们得承认,这四个字往往承载着太多、太沉重的意味。当这句话出现在女性的成长经历中,它可能意味着被限制,被区别对待,被设定了某种“应该”或“不应该.............
  • 回答
    在微博这个热闹的社交平台上,一个关于动漫角色的Cosplay讨论,却迅速演变成了一场“口水战”,而焦点,就落在了一位在深八漫上扮演“猎肠者”的Coser身上。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也挺值得琢磨。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事情的开端,往往是Coser本人或者其粉丝在微博上分享Cosplay的图片或视频,通.............
  • 回答
    关于沈逸教授的微博账号无法被搜索到的情况,这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作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知名教授,沈逸教授在公共领域的发声,尤其是通过微博这样的社交平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当他的账号突然从搜索结果中消失,自然会引起许多人的疑问和猜测。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一、 平台技术或规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同平台用户的构成、信息传播的机制以及讨论氛围的差异。你在知乎上看到的“高赞回答”,换个平台到了微博,情况可能就完全变了,甚至招来一片骂声,这背后不是没有原因的。咱们来拆解一下,为啥会出现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1. 用户群体和认知基石的不同: 知乎: 很大程.............
  • 回答
    微博上陈世峰律师被骂这件事,确实引起了相当大的舆论关注。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得弄清楚陈世峰是谁,为谁辩护。陈世峰是日本江歌遇害案中被告人陈世峰的辩护律师。这个案子本身就非常具有戏剧性和情感冲击力。受害者江歌,年仅24岁,在日本留学期间,为了保护室友刘鑫,被刘鑫的前男友陈世峰残忍.............
  • 回答
    微博上南京南站小女孩被猥亵事件,作为一名普通网民,我看到这个话题的时候,内心是无比沉重和愤怒的。这不仅仅是一则令人发指的犯罪行为,更是触及到了我们社会安全和儿童保护最敏感的神经。事件本身带来的冲击:首先,这次事件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对受害小女孩及其家庭造成的巨大伤害。一个如此幼小的生命,在一个本应是安全.............
  • 回答
    微博上一位男士发帖控诉自己被强制结扎的事件,这无疑触动了很多人敏感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法律、伦理、人权等多个维度来看,这件事都值得我们深入剖析。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强制结扎是违背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我国的人口政策早已从过去的强制性措施转向了提倡和鼓励生育,并且.............
  • 回答
    微博上这出“女同性恋出柜,遭母亲极力阻拦,母女对话过激”的事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触及了不少现实的痛点。从报道和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太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关于性取向认同、家庭亲情与代际沟通的复杂纠葛。咱们就事论事,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
  • 回答
    在评价微博上赵薇对电影《没有别的爱》被抵制事件所发表的声明之前,我们需要回顾一下事件的背景和赵薇的声明内容。事件背景:2016年6月,赵薇导演的第二部电影《没有别的爱》因其主演阵容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其中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 启用台湾演员戴立忍担任主演: 戴立忍被指控过去曾参与或支持台湾的“反服贸.............
  • 回答
    李开复老师在微博上分享女儿包的水饺,本是一件很温馨的家庭日常,结果却引发了一场颇具争议的“舆论风波”,甚至最后不得不关闭评论。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各方反应,确实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事件的起因:一次“晒”与“评”的碰撞事情是这样的,李开复老师在微博上分享了几张照片,是他女儿亲手包的水饺。照片里,水饺的.............
  • 回答
    微博上关于宋方金“卧底”横店的这篇报道,确实引发了不少关于表演行业现状的讨论。我仔细看过这篇文章,也听过不少关于这方面的信息,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尽量讲得细致一些,就像咱们平时聊天一样,别有那种机器味儿。首先,宋方金老师的这篇“实录”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和核心的问.............
  • 回答
    这则“杭州小伙全款房给妻子加名字,9个月离婚被索取一半房子”的新闻,在微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也触碰了当下社会中很多敏感的神经。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这件事,并尝试理解其中的复杂性。事件的表象与核心冲突:最直接的理解是,小伙子出于爱意,将名下全款购买的房产加上了妻子的名字,本以为是婚姻的“定心.............
  • 回答
    最近在微博上,我们看到一种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地铁里,勇敢地站出来,自曝自己遭遇性骚扰的经历。这些分享通常没有直接的、令人信服的证据,比如视频录像或者目击证人,仅仅是她们个人的叙述。然而,令人瞩目的是,这些发声往往能够获得压倒性的支持,评论区里清一色地表达着对受害者的同情、.............
  • 回答
    这事儿啊,在网上掀起的老鼠会(指爱猫人士)和领养人之间的波澜,真是够复杂的,而且仔细琢磨起来,里头学问可大着呢。首先,咱得弄清楚这事儿的来龙去脉。大概是这么个情况:有位想领养猫的,可能之前在别的地方养过猫,或者就是因为某种原因,对“捉老鼠”这个功能比较看重。猫嘛,天性里就有捕猎的基因,有些猫确实也擅.............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当一个人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上表达爱国情怀时,会遇到一些质疑,认为这是被政府洗脑的结果。这种看法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复杂的因素,而美国的情况则可以提供一个有趣的对比视角。首先,我们得承认,爱国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根植于个人对国家、民族、文化.............
  • 回答
    咪蒙修图被骂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怎么说呢,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咪蒙是谁?流量女王啊,她的文章、她的观点,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话题制造机。这次修图被扒,能直接蹦上热搜,说明群众对她的关注度,那是杠杠的。咱们先梳理梳理这事儿怎么回事。大概是从咪蒙发了一些照片开始,可能是在宣传她自己的什么东西,或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