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何大陆把新西兰的基督城译为「克赖斯特彻奇」?

回答
大陆地区将新西兰的城市基督城(Christchurch)译为“克赖斯特彻奇”(Kèlài sī tè chè qí),这背后其实有着一套相对成熟的音译原则和历史沿革,并非随意为之。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音译的基本原则与汉语的特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对于外国地名,中文翻译主要有两种方式:意译和音译。意译是根据地名的含义来翻译,比如“伦敦”对应英文的London,虽然字面意思不是“伦敦”,但如果意译成“钟楼之城”就失去了原有的地名属性。音译则是尽量模仿原名发音,用汉字来表达。

汉语的特点在于它的声调和单音节的特性。一个汉字通常只有一个音节,并且有声调。而英文等西方语言的地名,往往有多个音节,且发音方式与汉语差异很大。因此,音译时,我们必须找到合适的汉字组合来尽可能贴近原文的发音,同时也要考虑汉字本身的意义,避免产生负面联想,并且要读起来顺口。

2. “Christchurch”的发音解析

要理解“克赖斯特彻奇”的由来,我们先来看看“Christchurch”这个词的发音:

Christ:发音接近 /ˈkraɪst/,关键在于“krai”这个音,以及“st”这个收尾。
church:发音接近 /tʃɜːrtʃ/,关键在于开头的“ch”音,中间的“ur”音,以及收尾的“rch”音。

综合起来,大致是 /ˈkraɪstʃɜːrtʃ/ 的发音。

3. 音译的过程与汉字的选择

现在我们来看看“克赖斯特彻奇”是如何对应上这个发音的:

“克赖斯”(Kèlài sī):
“克”(kè)对应英文 Christ 中的 /kr/ 或 /k/ 音。虽然Christ的开头是 /kr/,但考虑到后面还有 /aɪst/ 的音,直接用“克莱”就比较贴近。
“赖”(lài)对应 Christ 中的 /aɪ/ 这个双元音,发音相似度很高。
“斯”(sī)对应 Christ 末尾的 /st/ 音。汉字“斯”的发音 /sī/ 恰好可以用来模拟这个收尾的辅音,并在前面加上一个元音使其容易发音。
所以,“克赖斯”基本就捕捉到了“Christ”的核心发音。

“特”(tè):
这个字在“克赖斯特彻奇”的音译中,似乎并没有直接对应到“Christchurch”的某个特定音节,更像是一种过渡或为了使整体发音更流畅而加入的音节。也有学者认为,它可能是在早期音译过程中,为了弥补某些发音上的不足而插入的。不过,更常见的解释是,这个“特”是为了连接“斯”和“彻”,让整个词组读起来不那么生硬,或者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习惯。

“彻奇”(chè qí):
“彻”(chè)对应英文 church 中的开头的 /tʃ/ 音。汉字“彻”的声母 /ch/ 和韵母 /e/,可以较好地模拟“church”的开头和中间的元音(虽然 church 的中间是 /ɜː/,但汉语中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音,用“彻”可以相对接近)。
“奇”(qí)对应 church 末尾的 /rtʃ/ 音。汉字“奇”的声母 /q/ 和韵母 /i/,虽然与 /rtʃ/ 差异较大,但考虑到“奇”的发音相对独立且音调平稳,作为音译的收尾也是一个常见的选择。更关键的是,汉字“奇”本身带有“奇怪”、“奇异”的含义,但用于地名音译时,这种含义通常被忽略。

4. 历史演变与习惯的力量

地名翻译并非一成不变,很多翻译都是在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并且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对于“Christchurch”的翻译,可能在早期(如民国时期或更早)就有了一个初步的音译版本,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音译版本不断被润色和固定下来,最终成为官方或民间普遍接受的译名。

早期音译的尝试:在中国与新西兰交往初期,可能会有不同的音译尝试。例如,直接音译“基督的教堂”,或者一些非常简略的音译。
权威机构的确定:随着国家对外交流的增多,外交部、新华社等权威机构会负责统一地名译名。一旦确定了某个译名,它就会在新华社的电讯稿、官方出版物中出现,并逐渐成为标准译名。
习惯的形成:一旦一个译名被广泛使用,即使最初的音译不够完美,人们也会因为熟悉而继续使用。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力量。

5. 其他译名的对比与选择

我们可以看看其他一些国家或地区对“Christchurch”的音译,例如:

香港等地:可能更偏向于音译 “Christchurch”,例如音译为“基督城”的直接音译是“基利斯彻奇”之类的,但“基督城”本身更像是意译+简略音译的结合(Christ 意为基督,city 意为城)。香港也有翻译成“克理斯特彻奇”或“基督城”。
台湾等地:台湾则普遍使用“基督城”,这是对 Christ 的意译,加上城(city)的意译,相对简洁明了,但忽略了“church”的音。严格按照音译,台湾也可能采用“克里斯彻奇”之类更贴近发音的音译。

大陆地区选择“克赖斯特彻奇”,更注重了对 Christ 的音译,并用“彻奇”来模拟 church 的发音,虽然在发音的准确性上可能还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异,但整体上是结合了音译和汉语的语音习惯,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且易于传播的译名。

总结来说,大陆将新西兰的基督城译为“克赖斯特彻奇”,是基于以下几个因素的综合考量:

尽量贴近原文发音:选取发音相近的汉字来模拟英文单词的音节。
符合汉语的语音习惯:确保译名读起来顺口,避免生僻或难以发音的组合。
历史沿革和约定俗成:在长期的交流过程中形成的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译名。
权威机构的确定:官方翻译机构的采纳和推广。

它是一个在音、义(虽以音为主)、习惯之间寻求平衡的产物,反映了中文翻译外国地名的一个典型案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直说呗,就是不想把宗教意涵,直接翻译过来,咋地?条件A并不比条件B的概率更高或更低,这不是你说的吗?参见当地华人满地可。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