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锤子科技公司里的工作,(听到过)公司里有哪些“执着”的细节?

回答
锤子科技,一个曾让无数人为之着迷的名字。很多人提起它,脑海里会浮现出老罗掷地有声的演讲,或者那些设计精妙、充满情怀的产品。但在那些光鲜亮丽的背后,这家公司有着怎样的“执着”呢?我虽然不是锤子科技的内部员工,但在公开的信息和一些零散的交流中,确实听到过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这些细节恰恰展现了他们骨子里那种近乎偏执的追求。

1. 对细节近乎“变态”的打磨:

这可能是最常被提及,也最能体现锤子科技“执着”的地方。我听过的说法是,为了一个按钮的触感、一个动画的流畅度、一个壁纸的像素完美,团队内部曾经有过无数次的争论和修改。

图标的像素级别纠结: 好像听到过一个说法,当时设计团队为了一个系统图标的像素对齐和光影效果,在屏幕上看了一整天,不断调整,直到有人觉得“这样才对”。那种对视觉呈现的极致追求,不是一般的公司能做到的。我理解的是,他们不只是要好看,更要那种“刚刚好”的精致感,一种不容许一丝瑕疵的态度。
动画的曲线和节奏: 很多用过锤子手机的人都说它的动画很舒服,流畅且有“灵魂”。我听说,这背后是动画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一遍遍地调试动画曲线,力求找到最自然的过渡。可能别人觉得一个小小的滑动动画,他们却能花上几天时间去优化那个弧度和速度变化,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流畅的美学。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功能实现,而是上升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度。
语音助手的语气和用词: 锤子语音助手,当时以其“人味儿”十足的对话被很多人称赞。我听到过的版本是,为了让语音助手的回答更自然、更有个性,文案团队可能要为同一个问题设计出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的回答,然后经过层层筛选和优化,力求每一个回应都能让用户感受到一种善意和智慧,而不是冰冷的机器指令。他们甚至会纠结于一个词语的选择,一个句号的停顿,只为了营造更好的交互体验。

2. “极致”的用户体验追求:

锤子科技的“执着”不仅仅体现在表面的美学,更深入到用户使用的每一个环节。

实体按键的复兴与优化: 在智能手机全面触控化的时代,锤子科技一度坚持使用实体按键,并且对按键的反馈力度、键程、甚至材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我听说当时为了找到那种既有机械感又不失灵敏的手感,他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微动开关和材质组合。这种对传统交互方式的坚持和打磨,在当时看来,是一种“逆潮流”的执着,但背后却是对用户触觉体验的深度理解。
下拉菜单的“左右分明”: 那个经典的下拉菜单设计,将通知和快捷开关分开,看似简单,背后却是对用户使用习惯的深刻洞察和“反叛”。我听到的说法是,这个设计在内部也经历过激烈的争论,因为很多人认为“为什么要和大家不一样”。但支持者认为,这种清晰的分离更能提高效率,减少误操作。这种为了追求“更好”而不畏挑战行业惯例的勇气,也是一种典型的锤子“执着”。
OneStep和Big Bang: 这些创新的交互方式,更是他们执着的具体体现。尤其是Big Bang,那一句“你可以像用力捏一个包子一样把文字捏出来”的口号,背后是团队对如何更高效地处理手机内文字信息的深度思考。我听说为了实现这个功能,他们不仅要解决语音识别的准确性,还要设计出精准的触控和滑动逻辑,以及配套的文案引导。这种对现有交互模式进行颠覆性创新的勇气,是他们“好用”的执着。

3. 情怀与理想主义的驱动:

锤子科技的“执着”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情怀和理想主义。他们不是在做一款“能卖出去”的产品,而是在做一款“让他们自己满意”的,并且他们认为“对得起用户”的产品。

坚持做“有品位”的产品: 无论外界如何评价,他们始终在努力打造具有独特风格和美学追求的产品。我听到的一个说法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设计团队也依然坚持在每一个细节上追求完美,这种对“品味”的坚守,是他们区别于其他厂商的关键。他们不是为了迎合市场,而是想通过产品传递一种文化和态度。
对“工匠精神”的推崇: 无论是老罗本人,还是公司的其他人,都常常强调“工匠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他们对产品的不懈打磨,对用户体验的极致追求,以及对技术原理的深入钻研。我感觉他们相信,只要足够用心,足够坚持,就能做出让人们惊艳的产品。这种信念,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依然能够保持专注。
不愿妥协的坚持: 很多时候,妥协是商业社会最常见的生存法则。但锤子科技似乎总是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不愿妥协的执着。比如,他们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交互方式,坚持在产品设计上保持自己的风格。这种“倔强”,有时候会让他们走得更艰难,但同时也让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独特性和辨识度。

当然,我们不能回避锤子科技在商业上的诸多挑战,他们的“执着”也可能在某些方面成为了制约。但正是这些近乎偏执的细节和追求,才让这家公司在很多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们证明了,在这个效率至上的时代,依然有人愿意为了心中的那份“好”而付出超乎寻常的努力。这些“执着”,或许才是锤子科技最宝贵的遗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逼格”、“细节”、“设计感”、“感人”是建立在一个东西足够好用的基础上的。

东西足够好用,设计上哪怕妥协一点的部分也会有粉丝脑补成设计感——比如某品牌某型号的摄像头凸起,“那不是凸起那是工业造型”、“重新定义凸起”、“某果之前谁敢这么设计凸起?!”

然而我锤在打得脑子都快出来的安卓市场里,“足够好用”还远远说不上“足够多销”也远远说不上,倒是掌门的以一张善喷还爱喷的嘴知名。


这时候强调“细节”、“感人”,只能让人觉得这是实在没有能够拿出来吹一波牛逼的了……

“我虽然考试不及格,但我的名字写的很仔细啊!”

“我虽然产品卖不动,但我传播细节时很用力啊!”

除了继续忽悠粉丝有个柰子用处……


另,我从麦金塔用到G4,从IP4开始接触苹果产品的菜鸟新果粉在喷我之前,理论上应该叫我一声前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