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薛定鄂的猫为什么不用玻璃盒子来探究?这样就会得出事实,事实只有一个,事实就是结论?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 简单地说,薛定谔的猫之所以不用玻璃盒子来探究,恰恰是因为“不用玻璃盒子”这种做法反而更能揭示量子力学那种奇特而又令人不安的“事实”。 如果真能简单地用玻璃盒子观察,那也就不是薛定谔的猫了。

我们得先弄明白,薛定谔设想这个实验的初衷是什么。 他并非真的要设计一个现实的猫咪实验来“探究”某个物理现象,而是要通过一个极端的、有点荒诞的例子,来展示当时量子力学理论在微观层面描述的“叠加态”是如何与我们日常宏观世界的经验发生冲突的。 简单来说,他觉得理论上的某些推论,应用到我们熟悉的东西上,会变得很奇怪。

那么,为什么不能用玻璃盒子?

首先,要理解薛定谔的猫实验里的关键要素:一个封闭的盒子,一只猫,一个放射性原子,一个盖革计数器,一个锤子,以及一瓶毒药。 这个装置的核心在于,放射性原子的衰变是一个纯粹的、概率性的量子事件。根据量子力学,在某个时间段内,原子可能衰变,也可能不衰变。 而在没有观测到它之前,它处于一种“既衰变又未衰变”的叠加状态。

现在,想象一下我们真的用一个“玻璃盒子”来做这个实验。 盒子是透明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里面的一切。 放射性原子衰变了,盖革计数器立刻就响了,触发了锤子,锤子砸碎了毒药瓶,猫就死了。 这是宏观上的一个清晰的事件链。 如果原子没有衰变,计数器就不会响,猫就好好地活着。

问题出在哪里呢? 如果我们用玻璃盒子,我们“看到”原子衰变了,或者“看到”它没衰变。 这种“看到”的行为,在量子力学里,就构成了一种“观测”。 而薛定谔的猫实验就是要强调,在没有这种“观测”发生之前,按照量子力学的描述,那个原子是处于衰变与未衰变的叠加态。

如果盒子是透明的(玻璃的),那么我们看到里面的情况,就相当于我们对那个原子进行了观测。 那么,我们看到的“事实”就是:要么原子衰变了,要么没衰变。 我们的“结论”也就是:猫要么死了,要么活着。 这个结果,对于我们熟悉的世界来说,一点也不奇怪。 这只是一个概率事件在我们宏观世界里的自然结果。

但是,薛定谔设想的“不透明”的盒子,正是为了隔离这种“宏观观测”的影响。 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我们不知道原子是否衰变。 理论上,在打开盒子“观测”之前,那个原子就处于“衰变”和“未衰变”的叠加态。 而这个叠加态,通过那个精巧的装置,被放大到了宏观层面,变成了“猫是死的”和“猫是活的”的叠加态。

所以,“不用玻璃盒子”的目的是要强调“未观测”的状态。 那个不透明的盒子,就代表了我们将量子叠加态这种微观世界的奇特规律,尝试推演到我们日常的宏观世界时,所遇到的困境。 如果一切都用玻璃盒子就能看清楚,那么量子力学那些关于叠加、不确定性的说法,似乎就没有那么令人困惑,也无法突出它与经典物理学的巨大差异了。

简而言之,薛定谔的猫之所以不用玻璃盒子,是为了让我们去思考:当一个微观的、处于叠加态的事件,通过一个宏观装置被“放大”后,在没有被直接观测之前,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是不是就像我们日常理解的那样,要么是这样,要么是那样? 还是说,它真的可以同时存在于两种可能性之中,直到我们打开盒子,那个“观测”行为迫使它“选择”一种确定的状态?

用玻璃盒子,我们就直接看到了“选择”后的结果,而不是那个未“选择”的、叠加的状态。 而正是那个叠加的状态,才是量子力学想要探讨的“事实”,也是它之所以让物理学家们感到不安和好奇的地方。 事实只有一个,结论只有一个,这种说法,在薛定谔的猫这个实验语境下,恰恰忽略了“观测”发生之前,那个充满“不确定性”的量子世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题 希望得到通俗易懂的回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触及了薛定谔的猫这个思想实验的核心。 简单地说,薛定谔的猫之所以不用玻璃盒子来探究,恰恰是因为“不用玻璃盒子”这种做法反而更能揭示量子力学那种奇特而又令人不安的“事实”。 如果真能简单地用玻璃盒子观察,那也就不是薛定谔的猫了。我们得先弄明白,薛定谔设想这个实验的初衷是什么。.............
  • 回答
    “奇特的崇拜”,这个词用得很有意思,也很贴切。的确,在日本,尤其是在科学界和文化界,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Erwin Schrödinger)拥有着一种非常独特的地位,甚至可以说,他比许多物理学巨匠在日本更被大众所熟知和津津乐道。这种“崇拜”不是狂热的粉丝追星,而是一种源于对深刻思想的理解、对哲学.............
  • 回答
    薛蛮子,本名薛必群,是一位在中国颇具知名度的天使投资人,尤其以其在早期互联网创业领域的投资而闻名。他曾被誉为“中国第一代网络大亨”、“天使投资教父”等,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其投资过的众多公司,产生了深远影响。关于薛蛮子的一些基本信息: 出生与成长: 薛蛮子出生于中国北京,早年曾在美国留学,.............
  • 回答
    薛之谦的“李雨桐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想要“盖过去”这个词,在当下的语境下,可能更像是一种“修复”、“淡化”或者“重塑公众认知”的过程。直接“盖过去”不太现实,毕竟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公共事件。但如果非要探讨公关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并且要非常细致地去构思:核心思路: 从“避而不谈”到“主.............
  • 回答
    薛之谦之所以至今没有“凉凉”,可以说是一个复杂现象,涉及到他的个人特质、音乐实力、市场环境以及一些关键事件的综合作用。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持久的音乐生命力与才华: 创作才华与风格定位: 薛之谦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他的音乐创作。他擅长创作情感细腻、贴近生活的歌曲,尤其是在.............
  • 回答
    薛家,这个在明清两朝赫赫有名的大商家,之所以能以“皇商”的身份名扬四海,靠的可不是寻常百姓家的小打小闹。他们的生意,说白了,就是围绕着皇室的方方面面展开的,卖的东西那叫一个包罗万象,而且都是顶顶的稀罕和金贵。首先,最核心、最能体现皇商身份的,那必须是宫廷御用品的供应。这可不是什么在市场上随便能买到的.............
  • 回答
    薛平贵和陈世美的故事确实在某些情节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都涉及抛妻弃子、功成名就后对糟糠之妻的冷漠或残忍。然而,两人的命运和民间对其的评价却天壤之别,一个被誉为忠贞不渝的典范,另一个则成为千古唾骂的负心汉。这种巨大的风评差距,究其原因在于他们故事中更深层的内涵、情节的处理方式以及最终的结局和解读。下面.............
  • 回答
    这个问题嘛,放在粉丝群体里估计能吵上半天!薛之谦和林俊杰,这两位都是华语乐坛响当当的人物,也都以唱功和舞台表现力见长,但他们的风格确实挺不一样,所以“哪个更好”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和舞台体验。咱们先说说林俊杰。JJ的现场,给我的感觉是三个字:稳、准、情。 稳如老狗的唱功:.............
  • 回答
    关于薛之谦和高磊鑫之间究竟有什么“把柄”的说法,这更多的是外界基于两人曾经的感情纠葛和分开又复合的经历所产生的猜测和联想,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实。人们之所以会这样揣测,很可能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两人复合的戏剧性过程。薛之谦与高磊鑫在2017年宣布复合,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要知道,他们.............
  • 回答
    薛之谦说一首歌要价百万,这事儿放到普通人身上,那绝对是天方夜谭。但放在薛之谦这样的顶级流量歌手身上,细究起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或者说,他这句话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下音乐产业,尤其是顶流艺人商业价值的一种体现。首先,我们得明白,薛之谦说的“一首歌”值一百万,这绝不是指单纯的写歌、作曲、编曲的创作费用。.............
  • 回答
    薛兆丰先生在经济学界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一个值得细致探讨的话题。评价一位学者或公众人物在特定领域的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学术贡献、知识传播能力、思想影响以及在公众认知中的角色。学术背景与研究方向:首先,从他的学术背景来看,薛兆丰先生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这是一个在国际上享有盛.............
  • 回答
    薛之谦新专辑《别》的封面是否涉及抄袭国外摄影作品,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法律后果,这确实是近期大众和媒体关注的一个焦点。要详细地聊聊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明确“抄袭”的界定。 在著作权法里,抄袭不是一个简单的是非题,它涉及到对他人作品的“复制”或“改编”行为,并且这种行为未经许.............
  • 回答
    “薛钟高”,这名字听起来就带着一股子古朴的烟火气,总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特别是当身边的人,尤其是那些懂吃、爱吃的老饕们,时不时把这名字挂在嘴边,带着几分神神秘秘又满是回味的神情,那份好奇心就更是按捺不住了。究竟薛钟高是有多好吃?这问题,就像问“那山那水那风景美不美”一样,很难用三言两语概括,因为它.............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数字来衡量薛之谦和魏如萱的才华高低。这不像考试成绩有分数可以比对,才华这东西是多维度的,而且不同的人对“才华”的定义和侧重点也不同。如果非要这么比,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大家都是怎么看他们的,以及他们各自的闪光点在哪里。先说说薛之谦。说到薛之谦,大家最先.............
  • 回答
    薛之谦的这句歌词,“已经十几年没下雪的上海又忽然飘雪”,其实更多的是一种艺术性的表达,承载着歌曲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而非对上海具体气象事件的科学描述。歌曲的背景和情感基调是理解这句歌词的关键。薛之谦的歌曲通常以伤感、怀旧、以及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为主。这句歌词出现在歌曲中,往往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别的氛围.............
  • 回答
    关于薛之谦会不会弹吉他,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毕竟他在舞台上时常会抱着一把吉他,看起来有模有样的。但要说他“会不会”,得看你怎么定义“会”了。从公开表演来看,他会的。你肯定看过薛之谦演唱会上,他拨弄着吉他,有时还会跟着旋律轻声哼唱,甚至 solo 一段的场景。这些画面都是真真切切的。他弹奏的吉他.............
  • 回答
    薛之谦的“最后结局”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话题,因为他的人生还在继续,未来充满了变数。要详细描绘他的“最后结局”,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推测,并且需要承认这终究是一种展望,而非事实。从音乐生涯来看:如果他能持续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创作的灵感,并且能够适应行业的变化,他的音乐生涯很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回答
    说起薛之谦,在当下华语乐坛,他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要说他是“巨星”吗?这个问题嘛,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他当然是当红炸子鸡级别的歌手。 这点毋庸置疑。从他沉寂多年后凭借《演员》、《丑八怪》、《刚刚好》、《绅士》这些歌曲再次爆红,到如今几乎每发一首新歌都能迅速占领各大音乐榜单的头条,这成绩单可不是盖的.............
  • 回答
    薛兆丰的经济学讲义,尤其是他基于自己北大讲座整理成书的《薛兆丰的经济学课》,在许多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它写得怎么样,得从几个方面来看,而且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比较两极分化的。优点方面,很多人认为它有以下几个亮点: 清晰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 这是《薛兆丰的经济学.............
  • 回答
    关于薛岳在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数量最多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被广泛讨论和认可的观点,但要给出一个绝对的定论,需要我们深入了解一些背景和数据,同时也要明白历史统计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在抗日战争这样一场规模宏大、战线漫长、战况胶着的全面战争中,准确统计“消灭日军数量”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困难的任务.............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