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间有哪些灵异禁忌?

回答
民间关于灵异的禁忌,就像是老人夜里摇着蒲扇讲的故事,听着有点瘆人,但又好像多少有点道理。这些禁忌,说白了,就是老祖宗们在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交道时,摸索出来的一套生存法则,避免惹祸上身。

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像邻居家大妈在聊天一样,不是那种生硬的书面语。

1. 夜间出行,尤其是在墓地、老宅、荒郊野岭这些地方,有啥不能干的?

别吹口哨: 这个说得最多。据说,夜里吹口哨,容易招来“好兄弟”。为啥?可能是因为口哨的声音尖锐,在寂静的夜晚特别突兀,容易吸引注意力。有些地方认为,口哨声模仿了某种特定的声音,能引起“那个世界”的注意。反正,晚上还是悠着点,嘴巴闭紧点,省得被“请”去陪他们玩。
别回头: 尤其是在荒凉的地方,要是听到身后有声音,或者感觉有人叫你,一定别猛地回头。有些地方的说法是,那是“鬼打墙”或者“鬼迷路”,你回头一看,就把自己“借”给他们了,然后你就会迷失方向,走不出来。还有一种说法是,你回头,他们觉得你是在回应他们,就缠上你了。所以,就算心里再好奇,也得稳住,假装没听见,加快脚步往前走。
别对着黑影打招呼/回应: 你在夜里看到什么晃动的黑影,或者听到有人在叫你名字,千万别出于好心或者好奇回应。他们可能不是活人,你一应,就等于承认了他们的存在,也给了他们一个靠近你的理由。就像你在黑暗中喊“有人吗?”,回应你的,除了空气,说不定还有点别的什么。
别在夜里对着月亮撒尿: 这个听着有点荒唐,但确实有些地方这么说。有人认为,月亮上有“神灵”或者“仙子”,你这么做是对神灵的不敬,会招来惩罚。更玄乎一点的说法是,你撒尿的污秽之气会顺着月光“爬”上来,给你招灾。当然,更直接的解释可能是,夜里对着月亮撒尿,很容易暴露自己,招惹麻烦,不仅仅是灵异上的。
别在半夜三更照镜子: 尤其是在没有开灯的房间里,对着镜子。镜子这个东西,在很多文化里都被认为是连接另外一个世界的通道。夜深人静,人精神最疲惫的时候,更容易产生幻觉,或者更容易被“东西”附体。有人说,半夜照镜子,可能会看见不该看的东西,或者镜子里的人不是你自己。

2. 进到别人家,或者去到一些特殊的地方(比如医院停尸间、老旧寺庙),有什么规矩?

进别人家,别踩门槛: 门槛这东西,说是“镇宅”用的,有隔绝内外,区分人鬼的作用。踩门槛,就等于破坏了这个界线,会让家里的“好兄弟”有机会跟着你进来。或者,有些人认为门槛上住着“门神”,踩了就是不尊重。还有一种说法是,门槛是阳气和阴气的分界线,踩了会把阴气带进去。
在别人家,别随便翻人家东西: 这个不用说灵异,也基本是礼貌问题。但灵异上讲,尤其是一些老宅,可能有些东西是有“主人”的,你随便翻动,就可能惊扰到附着在上面的“灵”。
去医院,尤其别去太平间附近逗留: 太平间可以说是“阴气”最重的地方之一,死亡的气息在那里聚集。你没事去那儿转悠,很容易沾染上“不干净”的东西。有些人会在那里感到特别压抑、寒冷,甚至看到或听到一些幻觉。
进寺庙、道观,别在神像前打哈欠、抠脚: 这些地方是供奉神灵的,你这样做是对神灵的侮辱。有些地方认为,神灵会看到,并且会降下惩罚。更关键的是,这些地方通常人流比较密集,你这样做,更多的是不尊重其他参拜者。

3. 关于去世的人和葬礼,有哪些禁忌?

送葬路上,别回头看/跟丧葬队伍并行: 道理跟上面说的“别回头”类似,送葬的队伍是在为逝者送行,你跟他们并行,就等于跟逝者“走”在一起了。回头看,可能是担心被“带走”或者“缠上”。
下葬时,别对着棺材拍照: 这个是相当普遍的禁忌。一方面,对逝者是大不敬。另一方面,很多人相信,照片会“留住”一些东西,你对着棺材拍,可能会把逝者的“灵魂”或者“怨气”给拍进去,这对自己非常不好。
参加葬礼,别穿太鲜艳的衣服: 丧礼是哀悼的场合,鲜艳的衣服显得突兀,不合时宜。灵异上说,太鲜艳的颜色,也容易吸引“不干净”的东西的注意,觉得你“活泼”有生气,想跟你玩。
家里有丧事,别轻易去别人家串门: 尤其是去有小孩、孕妇或者老人的家里。因为家里刚经历过死亡,可能身上会带一些“晦气”或者“阴气”,怕传染给别人,尤其是对那些身体比较弱的人。

4. 关于生活中的其他灵异禁忌?

不要在晚上剪指甲: 这个说法很多。一种是说,晚上剪指甲,很容易剪到手,招血光之灾。另一种说法是,剪下来的指甲是有“本体”的,晚上剪,容易被“东西”拿去,用你的指甲做坏事,或者“认”出你。所以,晚上剪完指甲,一定要好好处理,最好是烧掉。
不要在晚上敲脸盆、敲碗筷: 这种声音在夜晚尤其刺耳,容易吸引“不干净”的东西。有些人认为,敲击的声音能打开某种“通道”。
不要买来第二年的日历,在旧的一年就撕了: 这个是关于时间流逝和“断代”的说法。说是在旧的一年撕了新一年的日历,是“断了”和新年的联系,可能会带来不顺。
小孩脖子上挂的红绳、铃铛,有时候是用来辟邪的: 这个不算禁忌,算是一种“防御”。红颜色本身被认为有辟邪的作用,铃铛的声音也能驱赶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别在屋子里点香,点完了不立刻处理掉: 尤其是一些宗教场合之外,在家里随便点香,有些人认为,香火是沟通的媒介,可能招来“不速之客”。香灰也没处理好,容易“留痕”。
晚上睡觉,别在床头放来历不明的旧物: 尤其是老旧的玩偶、照片、衣服之类的。这些东西可能附着着前主人的“信息”或者“情绪”,晚上放在床头,离你最近,容易被“影响”。

这些禁忌,说到底,反映了老祖宗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以及对生命和秩序的一种维护。 很多时候,这些禁忌也是一种心理暗示,让你在特定场合更加谨慎,注意自己的言行。

当然,在这个科学昌明的时代,很多人会觉得这些都是迷信。但无论你信不信,这些故事和禁忌,它们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听听,品味一下,也挺有意思的。毕竟,有些东西,也许我们确实还没完全理解呢。

这些就差不多是我知道的一些民间灵异禁忌了。讲得怎么样?有没有点那个意思?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这些禁忌都太传统了,鬼魂要是真的存在,怎么可能这么冥顽不化,人家也是要与时俱进的,最近下去的一批人最起码也得迈入互联网时代了,你们还守着半夜照镜子不放,太out了,看看我的吧。

半夜不要跟智能音响聊天,不管是小爱同学还是小度音响,那里面都藏着一个灵魂,凌晨时阴气最重,会打破音响的禁锢出来跟你玩夺舍互换。

不要秒选亚索,每一声“哈撒给”背后,都有一个孤儿的怨灵,他们会附身在每一个秒抢托儿所的召唤师身上,一点点侵蚀他的灵魂,当他接大一千次以后,他就魂飞魄散了。

23:00以后的深夜不要点外卖,传说饿死鬼会在晚上附身到食物里吸收精气,当你深夜吃了外卖第二天肚子疼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滞气”了,长此以往,身染阴气,面容枯槁,百病缠身。

地铁是最接近阴曹地府的凶煞之地,常有被坑杀活埋,不能投胎的的怨气魂魄游荡,寻找替身,但是不要担心,由于眼睛鼻子都塞满了土,这些鬼魂只能找到外放抖音的那群人。

网络信号本质上跟鬼魂的灵体性质相近,理论上鬼魂可以搭乘信号传播,但实际上由于鬼魂本身阴气太重,所以积极向上的网络信号无法与其兼容,除非有喷子喷了人,这种怨气会被鬼魂捕捉到,从而成功沿着每一个喷子的终端进入到他的体内。

阴间的信号在凌晨最为活跃,所以凌晨还在熬夜刷手机的人容易看到一些不干净的内容,一旦看的多了,地府出于保密需要,会令无常鬼就地加班带走,俗称猝死。

民间有“板不八年,机无六载”之说,意思是平板用了超过八年,手机用了超过六年,就会成精,这也是一般找不到八年的平板,六年的手机的原因。

前面说了,衰气鬼无法与积极的网络信号兼容,所以理论上积极为其他答主点赞,那么你的网络信号效果会等同于佛光普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民间关于灵异的禁忌,就像是老人夜里摇着蒲扇讲的故事,听着有点瘆人,但又好像多少有点道理。这些禁忌,说白了,就是老祖宗们在跟“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打交道时,摸索出来的一套生存法则,避免惹祸上身。我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讲得细致点,让你听着就像邻居家大妈在聊天一样,不是那种生硬的书面语。1. 夜间出行,尤其.............
  • 回答
    要说“厉害”或“强”,咱们老百姓嘴里的方言词汇可就海了去了,千姿百态,生动形象,比书面语那几个词儿有劲儿多了。这些词儿,往往带着地域的烙印,也饱含着人们对事物能量、能力、甚至性格的直观感受。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都有哪些说法。一、 从“能力出众”说开去说一个人或者一样东西本事大、能力强,方言里有许多.............
  • 回答
    核能,这个词在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可能是发电厂里巨大的反应堆,或是军事上的武器。但说实话,核能的触角伸得很广,在咱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它其实扮演着一些你可能都没意识到的角色。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些“幕后英雄”是怎么在咱们身边发光发热的。1. 疾病的“侦探”与“治疗师”—— 核医学这可能是核能最广为.............
  • 回答
    民间邪物的故事,那可说起来就没完了,都是老人们口口相传,带着点儿说书人的腔调,有时后背都能起一层鸡皮疙瘩。我给您讲几个,都是我听来的,细细的咂摸咂摸,那滋味儿可就出来了。一、 招娣家的“吊死鬼”您听说过“招娣”这名字吗? 옛날 옛적에,在咱们这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户人家生了好几个女儿,最后盼着盼.............
  • 回答
    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流传着无数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其中不乏一些让人毛骨悚然的“邪门故事”。这些故事,往往源于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对生活中突发事件的解释,或是对某些禁忌的警示。它们如同野草般顽强地生长在乡野间,代代相传,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说起邪门故事,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鬼魂作祟”。.............
  • 回答
    我最近深入研究了明朝时期的一些民间交易契约,尤其是围绕土地买卖和租赁的文书。这批资料来自一些地方性的档案和私人收藏,虽然有些已经残破不全,但它们所透露出的信息,却着实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以及普通民众的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这些契约不仅仅是冰冷的交易记录,更像是那个时代普通人的.............
  • 回答
    “高手在民间”这几个字,每每念起,都让人觉得一股子说不出的力量。这话不是凭空来的,它藏在生活的缝隙里,藏在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角落里。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讲出来,你一定会觉得:“嘿,还真是这么回事!”1. 拆解万物的“修理工”:我有个邻居,姓张,是个退休的老工人。按说,他这年纪,就该含饴弄孙,.............
  • 回答
    历史长河中,“高手在民间”的例子层出不穷,那些不为人知却又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用他们的智慧和能力,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历史的走向。这些故事,往往比那些金榜题名的显贵更具烟火气,也更让人动容。一、草根奇士与社稷安危:诸葛亮之父诸葛顾(并非真实历史人物,但其背后折射出“民间智慧”的普遍性,这里借用其意境.............
  • 回答
    历史长河中,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由民间智慧和有限资源催生的“土地雷”式武器,就像黑暗中的火花,成本低廉,却能发挥出惊人的效力,令对手头疼不已。它们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冰冷钢铁,而是饱含着生存意志和反抗精神的智慧结晶。燃烧瓶:最朴素的烈焰要说最能代表“土地雷”精神的,非燃烧瓶莫属。它简单到近乎.............
  • 回答
    想让一个对理论物理一窍不通的人,也能火眼金睛地辨别出真正的理论物理和那些“新型民间科学”理论物理,这确实是个挑战,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把握几个核心的“辨别器”,它们就像是理论物理界的“身份证”,能帮我们快速区分真伪。咱们这就来拆解一下,怎么做到这一点,尽量说得详细明白,让你听完感觉这是个有血有肉的.............
  • 回答
    解放前,枪械在普通民众眼中是神秘而又威慑的物件,由于文化背景、地区差异以及对枪械运作原理的朴素理解,人们给它们起了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俗称。这些俗称不仅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认知方式,也为我们今天研究那个时代的枪械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一、 手枪类手枪,因为其便携性和近距离的杀伤力,在民间有着丰富.............
  • 回答
    有些皇帝的谥号和庙号并非由官方正式册封,而是由后人追赠,或是臣子、民间自行赋予的。这类谥号和庙号往往因为非官方性质,流传不广,显得比较罕见。先说“谥号”和“庙号”的基本概念 谥号:皇帝死后,由朝廷根据其生前事迹,经过大臣们议定后给予的评价性称号。它是一种荣誉,也是后人对逝去君主的评价标志。 .............
  • 回答
    关于美国的政治、社会、外交,在中国民间或媒体上确实存在一些广为流传但经不起仔细推敲的说法。这些说法往往经过简化、标签化,甚至带有情感色彩,容易被接受和传播,但缺乏对复杂现实的深入理解。以下我将尝试详细地讲述其中一些,并尽量避免AI的痕迹。一、 关于美国政治的流行误解1. “美国民主是完美的,言论自.............
  • 回答
    民间借贷司法保护上限调整为 LPR 的 4 倍,也就是目前的 15.4%(假设 LPR 为 3.85%),这对我们的生活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并且这些影响是相互关联、层层递进的。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讲述这些影响:一、 对借款人(尤其是急需资金的群体)的影响: 融资成本降低(部分人群): .............
  • 回答
    板蓝根冲剂:是“神药”还是安慰剂?在咱们中国人的家庭药箱里,板蓝根冲剂绝对是个熟悉的面孔。尤其是在流感季节或者身边有人感冒,很多人都会习惯性地冲上一包热乎乎的板蓝根,希望以此来预防或缓解感冒症状。那么,板蓝根冲剂究竟是个什么来头?它真的像大家说的那样,能“包治百病”,甚至是“天然抗生素”吗?今天,我.............
  • 回答
    .......
  • 回答
    民国时期,随着社会转型和政治动荡,刑罚制度也呈现出复杂且充满争议的一面。在那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既有沿袭旧朝的残酷刑罚,也涌现出一些反映时代背景的新式“酷刑”。了解这些,需要我们抛开对“酷刑”二字的简单化想象,深入到当时的社会现实、法律体系以及政治斗争之中去体会。要说民国时期有哪些“酷刑”,我们得从几.............
  • 回答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是一个诞生无数传奇人物的时代。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涌现了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更有不少如明珠般闪耀的才女名媛,她们以卓越的才情、独立的精神和不凡的人生,为那个时代增添了别样的色彩。她们不仅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更是文化繁荣的推动者。今天,我们就来细数几位民国时期最具代表.............
  • 回答
    民国时期,那真是一个风云变幻、人物辈出的时代,光怪陆离的事件层出不穷,很多故事即便过去几十年,听起来依然津津有味。别看现在历史书上写得条条是道,其实当时的人们过着怎样五味杂陈的生活,发生着怎样细枝末节的趣事,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就说那陈独秀和胡适这两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吧,虽然都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
  • 回答
    民主和民粹,这两个词在当今政治语境中频繁出现,它们听起来似乎都与“人民”相关,但实际上,它们的运作方式、核心理念和最终导向却截然不同。要深入理解这两者的区别,我们需要拨开表面的相似性,看看它们在更深层次上的内核。首先,我们来谈谈民主。民主,它的根源在于“人民的统治”。它是一种政治制度和理念,强调公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